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肝切除术已经成为常规手术,这得益于手术出血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回顾了20年来肝切除术中止血技术的进展和应用。综合得出,充分的术前准备是首要条件,术中的入肝血流阻断、解剖性肝切除、切缝手段、降低中心静脉压以及适时适当的局部应用外用止血药物和材料是肝脏手术中控制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制复合高压水囊前列腺止血导管在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72例行前列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68例)术中采用自制复合高压水囊前列腺止血导管止血,B组(104例)术中采用三腔Foley尿管止血。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尿道压和最大尿流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均〈0.05);术后两组患者尿道压、最大尿流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BPH患者前列腺切除术中采用自制前列腺止血导管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前列腺窝出血,不影响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后缝合处理扁桃体创面与常规压迫止血法两种方式对患儿术后的影响.方法 在68例患者中随机抽取34例为扁桃体切除术后缝合处理扁桃体创面,其余34例为扁桃体切除术后创面常规压迫止血法,对术后出血量,术后伪膜形成,腭弓、悬雍垂肿胀淤血情况,术腔有无积脓,进食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 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后缝合处理扁桃体创面较常规压迫止血法对患儿术后的影响小,经统计学Fisher's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结论 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后缝合处理扁桃体创面并发症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出血和止血是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 明确出血原因, 做好预防出血准备, 有效止血, 一直是医家孜孜追求的目标.本文着眼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出血和止血问题, 就出血的危险因素; 出血诊断和治疗的关键问题; 止血的手术技巧等作一探讨, 以期对临床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李曰才  孟刚  李新  刘伟 《山东医药》2001,41(13):34-35
1988~1998年,我院行胃大部切除术1100例,其中605例行粘膜下血管不缝扎止血胃大部切除术,与同期495例行粘膜下血管缝扎止血者比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100例患者中,男640例,女460例;年龄21~78岁。胃十二指肠溃疡675例,胃癌425例;择期手术729例,急症手术(急性穿孔、出血)371例。行粘膜下血管缝扎止血(下称缝扎止血组)495例,粘膜下血管不缝扎止血(下称不缝扎止血组)605例。1.2 手术方法①不缝扎止血组(仅限于远端胃切除术):切胃…  相似文献   

6.
经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是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最常用且有效的方法。手术中的止血问题是关系到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2000年7月至2002年7月,我院共施行经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92例,术中应用尿管气囊压迫止血,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很多人都在探索前列腺切除术的止血方法,我科从1997年5月~1998年3月应用“止血安”填塞前列腺窝行前列摘除术止血28例,止血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本组28例,年龄61~78岁,平均68.5岁。前列腺增生程度:Ⅱ度16例,...  相似文献   

8.
开胸术后大出血是胸科手术严重并发症之一,不急诊手术止血,将危及患者生命。我院自1978~2000年急诊再次开胸止血术14例,现将麻醉处理体会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男12例,女2例。年龄16~62岁,A SA>Ⅲ级。肺包虫内囊摘除术后6例,肺叶切除术后5例,胸膜剥脱术后3例,术后3-24h内出血量达6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应用金属止血夹在内镜全层切除术中闭合胃缺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间共62例胃黏膜下肿瘤患者,其中男22例,女40例,平均年龄58.5岁,均由超声内镜和CT明确诊断为源于固有肌层、与浆膜紧密粘连的胃黏膜下肿瘤,采用内镜全层切除术治疗.完整全层切除病灶后,经内镜活检通道、直视下应用金属止血夹缝合全层缺损创面.观察术中金属止血夹缝合的成功率;术后内镜随访,检查金属止血夹缝合效果.结果 62例患者中病变位于胃底部37例,胃体部20例,胃窦部5例.1例患者病灶切除后,术中创面出血无法控制,紧急腹腔镜手术并终止研究;57例仅以金属止血夹缝合全层缺损创面;4例金属止血夹结合大网膜封堵全层缺损创面.61例完整缝合全层缺损创面者成功率100%,术后2个月均无发热腹痛等症状;平均随访4.4个月,全层缺损创面均完整愈合.结论 内镜下应用金属止血夹缝合内镜全层切除术中的全层缺损创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宋爱民 《山东医药》2004,44(9):14-14
2001年1~10月,我们将自制药物冰块应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22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止血技巧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22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中止血技巧的体会.方法:2003年3月至2009年12月对22例确诊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实施手术,依据夹层范围、破口位置、主动脉瓣受累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及体外循环方式以缩短转机及低温时间;同时综合采用主动脉近端横窦缝合,主动脉根部-右心房...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胆囊动脉出血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重要原因之一。LC术中正确识别及处理胆囊动脉 ,防止其出血是提高LC成功率的关键 ,本文中我们对其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一、临床资料我院1991年9月~1998年12月间 ,在6200例LC术中发生145例胆囊动脉出血 ,发生率2.3 % ,患者年龄19~84岁 ,中位年龄44.7岁 ,男37例 ,女108例 ,均为胆囊良性疾患 ,其中急性胆囊炎并结石8例 ,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并结石27例 ,14例有上腹部手术病史。二、结果145例中132例术中成功止血 ,术中止血成功率为9…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止血粉用于结直肠病变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中创面止血及预防术后再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164例结直肠黏膜及黏膜下病变行EMR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止血粉组和止血夹组各82例,创面分别给予止血粉和止血夹止血处理和预防性治疗,比较2组术中止血治疗时间、止血成功率、术后再出血和出血发生率、不良反应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止血粉组和止血夹组术中止血治疗时间分别为64(37—114)S和123(82—23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止血粉组和止血夹组分别有20例和19例出现术中出血,单独使用止血粉或止血夹止血率分别为90.0%(18/20)和89.5%(17/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7),两组未能成功止血者分别联合热活检钳或APC均成功止血。术后72h内止血粉组术中出血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25.0%(5/20),止血夹组为15.8%(3/1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5);术后72h内止血粉组术中预防性止血者出血发生率为4.8%(3/62),止血夹组为9.5%(6/63),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491)。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术后随访1个月,结肠镜复查见手术创面愈合好,无再出血发生。结论结直肠病变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应用止血粉可有效进行创面止血并预防术后再出血,并且较止血夹止血具有操作时间短的优点,可选择作为内镜下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列  何泽友 《山东医药》2003,43(36):22-22
直肠癌术中骶前出血者,止血比较困难。1996~2002年,我院行直肠癌切除术238例,其中7例发生骶前出血,经用不锈钢图钉处理止血彻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于慧芳 《山东医药》2003,43(35):18-18
在下鼻甲肥厚切除手术中,需要对创面进行压迫止血。为此,我们采用大棉球填塞气囊压迫止血的方法,术后止血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旋转式止血阀(RHV)和按压式止血阀(COPILOT)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优越性。方法经股动脉行PCI的患者217例,随机分成2组,其中114例采用RHV,103例采用COPILOT。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情况、操作止血阀的时间、血压连续监测中断的时间及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在手术过程中,两种止血阀均能成功减少血液流失,并完成手术。在手术中引起漏气和介入器械的损坏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ILOT组在术中减少出血、缩短操作止血阀的时间和血压连续监测中断的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RHV组(P0.001)。结论两种止血阀均能达到减少出血并完成手术的目的,COPILOT能达到更好的减少出血、缩短操作时间并更好地连续观察血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内镜下金属止血夹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04年7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患者79例,在内镜下明确出血部位,使用止血夹钳夹止血.结果 79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内镜下金属止血夹止血治疗,共用金属夹238枚,平均每例3.01枚,即时止血率97.47%(77/79),20例止血夹止血失败病例中1例Dieulafoy病患者改用内镜下套扎治疗止血成功,另1例转外科手术治疗.1周内再出血率3.80%(3/79),其中2例患者转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内镜术后均未出现内镜治疗相关并发症,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内镜下金属止血夹是一种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止血效率高及无明显并发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止血效果及对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10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接受相应的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酚磺乙胺注射液(止血敏)进行止血,研究组采用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止血。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渗血量、手术时间及手术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渗血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APPT、PT、TT及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APPT、PT、TT均长于对照组,FIB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有助于减少术后渗血,且对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扁桃体周围脓肿发作期的最佳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扁桃体周围脓肿发作期行手术治疗的过程及术后治疗情况。结果全部病例经扁桃体切除术后治愈出院,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扁桃体周围脓肿发作期间行扁桃体切除术能迅速解除患者痛苦,脓肿切开引流和扁桃体切除两次手术一次完成,节省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  相似文献   

20.
止血镇痛冰块的研制及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找扁桃体摘除术后局部止血镇痛的有效方法。方法 自行研制了止血镇痛冰块(下称药冰)。100例扁桃体摘除术后患者(观察组)术后2小时起含化药冰,每1~2小时1次,每日8~12次;对照组(50例同期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患者)术后2小时舌根部含化冰淇淋或雪糕。观察两组术后出血疼痛、伤口愈合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疼痛明显减轻,24小时出血量少,进食情况较好,与对照组相关指标比较,P均<0.01。结论药冰制作简单、价格低廉、无异味,止血、镇痛、促伤口愈合效果可靠,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