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脑瘫是儿科常见但治疗时感到棘手的疾病,主要造成患儿躯体移动障碍。本文探讨了脑瘫康复护理方法,包括:加强基础护理;康复训练指导;心理护理。同时需要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家长掌握基本的康复训练知识,将训练内容贯穿于患儿生活当中,将不断巩固训练效果,提高患儿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使患儿最大程度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2.
杨宏  何雁梅  白静蓉 《华西医学》2009,(9):2461-2462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的影响。方法: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儿和家长给予护理干预,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均进行日常生活自理动作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ADL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与常规组比较,观察组患儿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康复疗效。方法:将93例脑瘫患儿按照是否坚持引导式教育训练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进行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坚持3个月以上引导式教育训练,对照组未能坚持引导式教育训练。引导式教育训练前后2组均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GMFM-88)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评估康复疗效。结果:2组训练后GMFM-88及ADL评分均有明显升高(P0.01,P0.05);训练后观察组GMFM-88及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低龄段(3~4岁)GMFM-88和ADL评分训练前后差值均显著高于高龄段(4~7.5岁)(P0.01)。结论:引导式教育训练配合综合康复治疗能提高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疗效优于单纯综合康复治疗。引导式教育训练配合综合康复治疗对低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疗效均优于高龄脑瘫患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的康复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1年5月到我院就诊的50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该组患儿家长均接受了我院家庭康复指导后进行家庭康复护理,包括头部控制训练、坐位、爬行、站立、步行、训练与游戏结合以及饮食护理等,比较患儿家庭康复护理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患儿家庭康复护理后在大便、小便、修饰、如厕、吃饭等生活能力指标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结论:家庭康复护理对于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晓丽  钟晨 《护理与康复》2013,12(8):775-777
总结对3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家长的家庭康复护理指导。家庭康复护理指导内容包括心理指导、睡眠护理、穿脱衣护理、喂养姿势、运动训练、言语训练及癫痫护理。脑瘫患儿经康复治疗和家庭康复护理3月后,康复总有效率0~1岁为75.0%、2~3岁为82.4%、4~6岁为100.0%、>6岁为75.0%。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脑瘫患儿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34例脑瘫患儿。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17例。常规组接受脑瘫常规院内治疗与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儿肢体运动恢复情况及自理能力及家长满意率。结果常规组患儿机体恢复有效率为70.59%,干预组为8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自理能力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儿自理能力指标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4.12%,显著优于常规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患儿实施康复护理措施,能显著提高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家长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和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48例脑瘫患儿实行综合性康复训练指导,包括头部训练、四肢训练、坐姿训练、爬行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并进行相应护理.3~5个月后评价患儿康复效果.结果:≤1岁的患儿康复总有效率为91.6%,2~3岁患儿为90.0%,4~6岁患儿为87.5%,年龄越小的惠儿康复效果越好.结论:对脑瘫患儿进行早期干预,进行综合性治疗并长期坚持治疗,可提高患儿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康复训练指导对脑瘫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对脑瘫患儿家长进行康复训练指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采取以集体授课为主、单个指导为辅的方式对患儿家长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并鼓励其阅读有关脑瘫康复的书籍.结果大多数患儿家长掌握了简单的家庭训练方法,如仰卧位抬头、翻身训练、坐位训练、四爬位姿势等.结论让患儿家长了解脑瘫的病因、症状及家庭康复训练的重要性,配合治疗师的治疗,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6月痉挛性脑瘫住院患儿120例(实验组)与2015年6月至12月痉挛性脑瘫住院患儿118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院前、院内、院外系统化健康教育,两组患儿均于入院时、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进行康复依从性、残疾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粗大运动功能的评价。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6个月3个时间点两组患儿康复依从性、残疾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粗大运动功能的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因素存在交互效应(P0.05)。结论系统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脑瘫患儿的康复依从性,持续改善脑瘫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比传统健康教育具有更大优势,值得在儿童脑瘫康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患儿应用康复护理措施后的运动功能及康复效果。方法选择80例小儿脑瘫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采用康复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前后采用ADL和FMA评分法评价2组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情况,并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护理前,2组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升高,自理能力、运动功能均有改善,且观察组ADL评分以及FMA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后的有效率高达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42.5%(P0.05)。结论对小儿脑瘫患儿实施康复护理措施,可明显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提高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小儿脑性瘫痪的家庭康复指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宏  蒋文鑫 《现代康复》2001,5(1):108-109
目的 指导家长正确掌握脑瘫患儿综合康复中的功能康复训练方法。方法 根据脑瘫儿童的分型及不同的发育年龄阶段、制定详细的日常护理,康复指导计划及功能康复训练方法。从头部、躯干的控制,坐位、站立及行走的控制,双手的直辖市运动;通过家长正确娴熟的手技,帮助脑瘫患儿进行康复训练,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活动。防止畸形发生,促进正常姿势反射的产生。结果 通过正确的日常护理和功能康复训练使脑瘫患儿获得部分功能康复和日常生活中自理。结论 家长正确有日常护理,功能训练及积极参与,是脑瘫患儿获得良好康复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60例脑瘫患儿的临床治疗观察及康复护理,包括推拿按摩与功能训练相结合,认知训练和手功能训练相结合,家庭指导训练及理疗等。认为采用医院康复结合家庭训练相配合的门诊康复治疗方法,能使治疗总有效率大幅提高,达到96.7%。并且,家长与医院配合康复时间越长,疗程越长,疗效越好;脑瘫患儿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医院康复结合家庭训练门诊康复方式比较适合基层医院康复模式。  相似文献   

13.
980148心理护理及语言训练与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关系:附3例报告/崔广丽…//中国康复一1997,12(1)一15 脑性瘫痪患儿中70%一80%有语言障碍,大多数有焦虑、自悲、紧张、违扭和注意力分散等心理障碍,影响脑瘫的治疗和康复。作者从整体治疗出发,对3例脑瘫患者儿进行功能训练、心理护理及语言训练,结果取得良好的疗效。说明语言障碍和心理障碍一旦改善,家长及患儿对脑瘫的治疗更有信心,也会更努力地进行训练。因此语言训练、心理护理对小儿脑瘫的康复起着很大的作用。(文圃)980149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江海燕刀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一1997,12(1)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指导家长正确掌握脑瘫患儿综合康复中的功能康复训练方法。方法根据脑瘫儿童的分型及不同的发育年龄阶段,制定详细的日常护理,康复指导计划及功能康复训练方法。从头部、躯干的控制,坐位、站立及行走的控制,双手的协调运动;通过家长正确娴熟的手技,帮助脑瘫患儿进行康复训练,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活动,防止畸形发生,促进正常姿势反射的产生。结果通过正确的日常护理和功能康复训练使脑瘫患儿获得部分功能康复和日常生活的自理。结论家长正确有日常护理,功能训练及积极参与,是脑瘫患儿获得良好康复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25例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和护理体会,包括康复运动功能训练和智力语言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安全护理。认为早期有针对性的做好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和护理是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增强其自理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探讨家庭康复结合机构康复对脑瘫患儿的早期康复疗效。方法:将本中心2014年10月—2016年3月所有在训的42例6—45个月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康复训练。对照组只进行机构康复,试验组除机构康复训练外,增加家庭康复,需进行家长康复指导和家庭康复记录、家长康复课程培训、家长心理辅导。采用儿童残疾量表(PEDI)、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66项)和Peabody精细运动评定量表(PDMS-FM)对两组患儿进行自理能力、移动、社交、粗大和精细运动功能的评定。结果:试验组PEDI各项评分均较前有显著提高(P0.01),对照组在PEDI功能技巧自我照顾(P0.01)和照顾者辅助下的自我照顾(P0.05)方面较前有显著提高,在功能技巧和照顾者辅助下的活动和社交方面均无显著提高(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各项分值提高更显著(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PDMS-FM抓握和视觉运动、GMFM-66项得分均较前提高显著(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各项分值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脑瘫患儿早期家庭康复结合机构康复使其在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移动能力、社会功能的康复效果更显著。专业人员需制定方案,有效督导家庭康复的实施,并给予家长心理支持,才可使脑瘫患儿得到更有效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Bobath疗法在双重瘫型脑瘫肢体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发育疗法(又称Bobath疗法)对双重瘫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以2008年9月1日—2009年9月1日来我院康复科就诊的8例双重瘫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及家长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并依据下肢运动月龄检查法和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法由康复医师给予康复评定,鼓励进行早期积极康复,8例患儿的家属均配合患儿接受专业康复功能训练,3个月后由同一康复医师采用上述评定方法再次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下肢运动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值两项指标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obath疗法能有效地促进双重瘫型脑瘫患儿下肢的正常运动发育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A型肉毒毒素治疗小儿脑瘫中的肢体功能康复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康复指导在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瘫患儿中的作用。方法:对92例脑瘫患儿及其家长进行药物宣教及肢体功能康复指导。结果:接受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的脑瘫患儿均能配合注射,患儿及其家长掌握康复训练的正确方法。结论:通过康复指导,患儿及其家长能主动配合治疗与进行康复训练,使患儿症状减轻,缩短康复时间,减少了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的效果及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1月某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经省级或以上医院确诊为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患儿共13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作业疗法训练,观察组在作业疗法的基础上增加上肢机器人辅助患儿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UE、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能优化临床康复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赵海容 《护理研究》2011,25(4):319-320
[目的]探讨神经发育疗法(又称Bobath疗法)对双重瘫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以2008年9月1日—2009年9月1日来我院康复科就诊的8例双重瘫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及家长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并依据下肢运动月龄检查法和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法由康复医师给予康复评定,鼓励进行早期积极康复,8例患儿的家属均配合患儿接受专业康复功能训练,3个月后由同一康复医师采用上述评定方法再次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下肢运动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值两项指标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obath疗法能有效地促进双重瘫型脑瘫患儿下肢的正常运动发育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