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肝硬化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肝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同期住院的肝硬化患者 6 0例 ,按 2∶1随机分为治疗组 ( 4 0例 )与对照组 ( 2 0例 ) ,观察入院时 3天内、治疗30天与治疗 6 0天甲襞微循环及肝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 ,主要有输入枝与输出枝管径、袢顶径、微血流速度和门静脉内径 (Dpv)、脾静脉内径 (Dspv)、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 (Vpvx、Vpvm)、脾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 (Vspvx、Vspvm) ,同时计算门静脉和脾静脉每分钟血流量 (Qpv、Qspv) ,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前和治疗 30天、6 0天与对照组相比输入枝管径、微血流速度、Dpv、Vpvx、Vpvm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输出枝管径、Dspv、Vspvx、Qpv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袢顶径、Qspv、Vspvm则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在降低门脉压的同时并不影响肝脏的血流供应 ,同时具有显著的改善肝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肝硬化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肝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同期住院的肝硬化患者60例 ,按2∶1随机分为治疗组 (40例 )与对照组 (20例 ) ,观察入院时3d内、治疗30d与治疗60d甲襞微循环部分指标及肝门脉血流动力学 ,观察指标有输入枝与输出枝管径 ,襻顶直径 ,微血流速度和门静脉内径 (Dpv)、脾静脉内径 (Dspv)、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 (Vpvx、Vpvm)、脾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Vspvx、Vspvm) ,同时计算出门静脉和脾静脉每分钟血流量(Qpv、Qspv) ,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前和治疗30d、60d与对照组相比 :输入枝管径、微血流速度、Dpv、Vpvx、Vpvm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 ;输出枝管径、Dspv、Vspvx、Qpv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而襻顶径、Qspv、Vspvm则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在降低门脉压的同时并不影响肝脏的血流供应 ,同时具有显著的改善肝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丹参对肝硬化门脉高压血液动力学及血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丹参对肝硬化门脉高压血液动力学及血流变性的影响.方法8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丹参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月、2月、3月监测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门静脉血流速度(Spv),脾静脉血流速度(Ssv),门静脉血流量(Qpv),脾静脉血流量(Qsv)及血流变性各项指标各一次,并作对比分析.结果丹参组治疗Dpv,Dsv缩小,Spv、Ssv加速,Qpv、Qsv减少,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0.01).血流变性各项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0.01).结论丹参能较好地改善肝硬化门脉高压,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改善血流变性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对门脉高压出血危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荣国 《中国微循环》2005,9(5):345-346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炎患者不同阶段脾静脉、门静脉血流量及其比值(Qsv/Qpv)对门脉高压出血危险的影响。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6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慢性肝炎43例、肝硬化代偿期67例与失代偿期58例)和59例正常人门静脉、脾静脉内径、流速,再计算出相关的血流量,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随着病情发展,各组Qsv/Qpv不断升高,各组之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门静脉内径≥(1.56±0.22)cm,脾静脉内径≥(1.26±0.16)cm,脾静脉和门静脉血流量比值≥0.816±0.157时,可作为有出血危险的参数。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门静脉系统及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对预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年龄因素及地区因素对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按田牛甲襞微循环综合评分方法 ,对按不同年龄分组的 142例中国北京地区健康成人甲襞微循环进行观察、测量、计分、分析 ,同时将部分指标与国内报道的正常参考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北方地区各年龄组健康成人甲襞微循环积分值分别为 2 0~ 39岁组 1.17± 0 .7、 40~ 5 9岁组1.74± 1.0 8、6 0~岁以上组 2 .48± 0 .6 1。各组的管袢形态、流态及袢周状态积分值及总积分值均随年龄增加呈递增趋势 ,组间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各年龄组积分值均明显高于国内报道的同年龄组的正常参考值 (P <0 .0 1)。微循环的管袢数、输入枝、输出枝、袢顶管径随年龄增加呈递减趋势 (P <0 .0 5 )。积分值增高主要表现在管袢清晰度下降、畸形管袢率增加、血流缓慢、红细胞聚集、出血、乳头变浅、乳头下静脉丛可见。其中血流缓慢、红细胞聚集、乳头变浅、乳头下静脉丛可见出现率随年龄增加呈递增趋势。结论 :北方地区健康成人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值偏高且受年龄因素的影响 ,随着增龄积分值增高。  相似文献   

6.
肖薇 《医学信息》2010,23(5):1388-1389
目的 探讨肝脏门静脉、肝静脉管径及血流频谱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其与肝脏疾病的联系.方法 在超声下观测并记录健康组3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病组34例,慢性酒精肝及脂肪肝组3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组28例的肝静脉门静脉管径、血流频谱,及门静脉血流速度.结果 各种慢性疾病之间以及与正常人群之间在肝静脉、门静脉管径、血流频谱及血流速度几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了解各种慢性肝病导致的肝血流理生理改变,并为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不同危险分层患者甲襞微循环变化。方法:11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根据心血管危险分层分为低危组(n=7)、中危组(n=28)、高危组(n=34)和极高危组(n=46),以同期2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ZL-104型微循环检测仪和微循环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各组甲襞微血管视野清晰度、管袢长度、管袢数、畸形管袢数、交叉管袢数、输入支管径、输出支管径、袢顶直径、血流速度、红细胞聚集程度、白细胞数、白微栓、袢周渗出、出血、甲襞微血管乳头及乳头下静脉丛的统计学差异。结果:低危组甲襞微循环各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危组到极高危组甲襞微循环渐次出现明显的形态、流态和袢周状态的变化,且与低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上主要表现为:视野清晰度变差、微循环管袢数减少、畸形管袢数占比增加、输入支管径变细;流态上主要表现为:微血管内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聚集增多;在袢周状态上主要表现为:微血管袢周渗出增多。且有高血压危险分层越高,上述改变越严重的趋势。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出现与危险分层相关的甲襞微循环改变。甲襞微循环变化对高血压病患者病情评估、治疗与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雷诺现象患者的区域血流量及微循环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雷诺现象(RP)患者甲襞区域血流量和微循环的变化。方法:对30例RP患者和34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甲襞区域血流量和甲襞微循环(NFM)检测。结果:RP患者的甲襞区域血流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RP患者NFM检测中见管袢模糊不清,管袢缩短,交叉管袢增多,出现宽大畸形管袢,血流速度减慢,多呈粒流、粒线流,血管运动性增强,红细胞聚集多呈中、重度,乳头浅平,汗腺导管增多,血色暗红,严重者袢周有渗出、出血;管袢数减少,输入枝、输出枝、袢顶均增宽;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RP患者NFM积分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甲襞区域血流量检测和微循环检查有助于判断RP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新正天丸对偏头痛血瘀证甲襞和球结膜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偏头痛血瘀证病人甲襞和球结膜微循环的改变及新正天丸治疗后的影响。方法 :对照观察 3 6例偏头痛血瘀证病人发作期、治疗后和 2 8例正常人甲襞微循环 ,检测 2 8例偏头痛病人球结膜微循环 ,并与 2 6例正常人相比较 ,重点观察甲襞和球结膜微循环的形态、流态及血管袢周围状态等多项指标 ,并以加权积分法计算其积分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发作期存在明显的甲襞和球结膜微循环改变 ,主要表现在毛细血管管径缩小 ,管袢形态异常 ,袢周出血。经新正天丸治疗后 ,管袢清晰度增强 ,血流速度加快 ,红细胞聚集性下降 ,加权积分法示治疗前后甲襞和球结膜微循环有显著性改变 (P <0 .0 5~ 0 .0 1)。结论 :甲襞和球结膜微循环障碍可能是偏头痛血瘀证的重要病理特征 ,新正天丸对其微循环障碍可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常人足趾甲襞微循环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丹丹  李玉珍  刘凤英  刘秀华 《微循环学杂志》2012,22(2):31-33,102,7,11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人足趾甲襞微血管,分析国人正常足趾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和袢周状态的特点,为临床足趾甲襞微血管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用微循环检测仪及其图像分析系统,观测正常人双足趾甲襞微血管形态、流态、袢周指标。结果:正常人双足趾甲襞各项指标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其中管袢数目和长度范围分别在4.33~5.67条/mm和70.94~155.92μm之间;输入支管径、输出支管径和袢顶直径范围分别在5.50~10.50μm、8.03~12.41μm和7.64~12.66μm之间。84.61%的正常人双足趾血流速度≥400μm/s,15.39%的血流速度在300~399μm/s之间;88.46%的正常人双足趾红细胞聚集和渗出为无或轻度,11.54%的红细胞聚集和渗出为中度;所有正常人双足趾的血管运动性为0~4次/min,乳头下静脉丛≤2排,皮肤乳头为波纹状或浅波纹状,且均未见白微栓和出血。结论:足趾是活体微循环观测的良好部位,其左、右足趾微血管形态、微血流流态、微血管袢周状态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对30例吸烟者、30例有吸烟史现戒烟者以及30例无吸烟史者行甲襞微循环观测。结果表明,吸烟组甲襞微循环有明显改变,总积分值高于戒烟组和无吸烟的对照组(P<001)。其主要改变为:管袢输入枝、输出枝管径增宽,管袢扭曲、分叉,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聚集度增加。戒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但与吸烟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较,其形态改变尚未完全恢复(P<001)。以上结果提示,吸烟可引起机体的慢性微循环障碍,戒烟可对其造成的损害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健康交通警察甲襞微微循环的观察,探讨职业因素对交通警察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应用田牛甲襞微循环综合定量评分方法,对86例健康交警及92例健康人的甲襞微循环进行观察测量、计分、比较。结果交警组的甲襞微循环总积积分值及管襻形态、流态、襻周状态积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患者足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三联治疗组:运用腰交感神经毁损术(LS)、针刀和中药3法同时治疗;针药治疗组:运用针刀加中药同时治疗;中药治疗组:只运用中药治疗。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治疗1周末和治疗结束后患者足甲襞微循环变化。结果:三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其它两组(P<0.05或P<0.01)。甲襞微循环比较:三组治疗前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1周末三联治疗组微循环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三联治疗组各项积分均明显优于其它两组(P<0.05或P<0.01);治疗结束后各组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或P<0.01),针药治疗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中药治疗组,而三联治疗组改善幅度又明显优于针药治疗组(P<0.05或P<0.01),并接近正常。结论:LS、针刀和中药联合治疗能快速而又持久地改善ANFH的微循环状况,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且明显优于针刀和中药的单独或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14.
持续被动活动促进下肢骨折愈合的微循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观察持续被动活动 (CPM)对下肢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 2 4例 ,随机分对照组和CPM组 ,观察术后 1周、 2周、 4周机体血液流变性和患肢足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 :CPM组与对照组比较 ,血液流变学和足甲襞微循环指标差异显著。CPM可降低血液粘度 ,改善患肢足甲襞微循环。结论 :CPM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法莫替丁对肝门阻断所致的肝硬化大鼠胃粘膜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A组为健康未行肝门阻断对照组;B组为健康大鼠行肝门阻断组;C组为肝硬化未行肝门阻断组;D组为肝硬化行肝门阻断组;E组为肝硬化行肝门阻断+法莫替丁保护组。E组在手术前从尾静脉注入80 mg/kg体重的法莫替丁,而其余各组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观察各组的胃液pH、胃结合粘液量、胃粘膜血流及胃粘膜损伤指数。 结果: B组与A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无显著(P>0.05);C组、D组和E组的胃液pH和胃结合粘液量明显低于A组(P<0.05),胃粘膜血流也明显少于A组(P<0.01),损伤指数明显大于A组(P<0.01);且D组各指标的变化均较C组明显(P<0.01);而E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显著(P>0.05)。 结论: 肝门阻断可引起肝硬化大鼠胃粘膜损伤的加重,法莫替丁可能通过改善胃粘膜的微循环而对肝硬化大鼠胃粘膜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280例成人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急性肝炎和40例正常成人进行甲襞微循环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成人各型病毒急性肝炎组存在明显微循环障碍,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加权积分法评价,单纯感染积分值最低,二联感染次之,三联感染最高,积分值越高,微循环障碍越重。应用改善肝脏微循环的药物,可望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已婚妇女甲襞微循环状况,并结合宫颈刮片和阴道镜检查结果,综合分析甲襞微循环在宫颈病变定性评估中的意义。方法:348例已婚妇女按年龄分为25~35岁,36~45岁和46~55岁三组,依次进行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和袢周状态的检测积分,同时进行阴道镜检查和宫颈刮片检查。结果:甲襞微循环异常者主要集中在36~45岁年龄组,其积分值明显高于其它两个年龄组(P<0.05或P<0.01)。宫颈刮片细胞分类>Ⅱ级以及阴道镜检查结果异常者,也多出现于36~45岁年龄组,其异常率与其它两年龄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结论:存在明显宫颈病变妇女可发生甲襞微循环异常,在对宫颈病变定性评估中,甲襞微循环检测结果可以作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