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胚胎着床过程复杂而精密。胚胎质量、子宫内膜容受性以及两者的同步发育是决定胚胎着床的关键因素。蜕膜化是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转变为分泌型的蜕膜基质细胞的过程, 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密切相关。异常蜕膜化可导致胚胎着床失败或不良妊娠结局。最新研究表明子宫内膜蜕膜化中存在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衰老的现象, 一定程度的基质细胞衰老促进蜕膜化和容受性建立, 而过度或不足的基质细胞衰老则可能导致蜕膜化异常和容受性受损。本文旨在对基质细胞衰老在子宫内膜蜕膜化及容受性建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以期为容受性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着床过程中,胚胎与子宫双方都处在生长发育的动态阶段。子宫内膜发生着一系列形态、生理及生化的变化,以迎接和维持胚泡着床。在这些变化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子宫内膜的蜕膜化。在哺乳动物中,由于不同的着床方式其子宫内膜蜕膜化的程度也不相同。根据不同的着床方式可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胎盘:①上皮绒毛型。胚泡滋养层直接与子宫内膜上皮接触,滋养层细胞不侵入内膜层,只是与子宫内膜上皮紧紧相邻,内膜细胞不发生蜕膜化。猪、马等家畜属此型。②内皮绒毛型。胚泡滋养层侵入上皮但不深,多数食肉类动物属此型。③血窦绒毛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基质细胞靠缝隙连接传递信号,在月经周期不同的激素调节下,协调一致地呈现周期性变化。缝隙连接蛋白是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上缝隙连接的基本单位。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参与了细胞生长、分化、肿瘤化、血管重塑、凋亡等过程,Cx43的正常表达是发生蜕膜反应的必要条件,直接影响子宫内膜对胚胎的容受性;同时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癌等病理反应。由于目前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主要受限于较低的胚胎着床率,能够区别容受性与非容受性子宫内膜的生物学标记尚不明确。因此,阐明如何诱导形成容受性子宫内膜,以及如何维持容受性变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Cx43如何参与蜕膜反应,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系,Cx43的信号调节通路及其与子宫内膜疾病发生的关系,分析了Cx43参与诱导容受性子宫内膜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4.
摘要:子宫内膜基质细胞靠缝隙连接传递信号,在月经周期不同的激素调解下,协调一致地呈现周期性的变化。缝隙链接蛋白作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上缝隙连接的基本单位,缝隙链接蛋白43(connexion43,Cx43)参与了细胞生长、分化、肿瘤化、血管重塑、凋亡等过程,Cx43的正常表达,是发生蜕膜反应的必要条件,直接影响子宫内膜对胚胎的容受性。同时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癌等病理反应。由于目前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率主要受限于较低的胚胎着床率,能够区别容受性与非容受性子宫内膜的生物标志尚不清楚。因此,阐明如何诱导形成容受性子宫内膜,以及如何维持容受性变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Cx43如何参与蜕膜反应,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系,Cx43的信号调节通路及其与子宫内膜疾病发生的关系,分析了Cx43参与诱导容受性子宫内膜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5.
细胞黏附分子与不孕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细胞黏附分子在子宫内膜/蜕膜中的表达、功能及影响因素,探索细胞黏附分子与不孕症的关系。结果显示,细胞黏附分子不仅是一种黏附分子,且在子宫内膜细胞分布、细胞间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及与内膜细胞外基质间相互作用。其与内膜细胞间信息传递、细胞移行,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与受精、植入、胎盘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预处理对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蜕膜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并纯化正常人的原代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先以100 n M的GnRH-a预处理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不同时间,再用环磷酸腺苷(c AMP)诱导基质细胞蜕膜化,设置诱导蜕膜化同时添加GnRH-a(终浓度100 n M)的共处理组及未经GnRH-a预处理直接诱导蜕膜化的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蜕膜标志物的表达水平。结果 GnRH-a预处理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一定时间后再诱导蜕膜化能显著提高蜕膜标志物催乳素(PR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及层粘连蛋白亚单位1(LAMA-1)的表达水平,而诱导蜕膜化同时添加GnRH-a共处理对基质细胞蜕膜化无显著影响。结论 GnRH-a预处理能促进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蜕膜化。  相似文献   

7.
妊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胎儿在母体内的正常发育是一个在细胞与分子水平上受到严密调控的过程。早期妊娠阶段,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转变为分泌型蜕膜细胞,为早期妊娠的维持和胎盘形成提供重要的营养物质和免疫环境,这个过程就是蜕膜化。在甾体激素的精确调节下,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体积增大并快速增殖、小血管生成,同时各类分子也呈现出时间-空间性表达,在蜕膜化过程中发挥它们的独特作用。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子宫内膜蜕膜化,并探讨早期妊娠失败的潜在原因,本文对蜕膜化的形成及相关调控分子做一综述,以期为未来妊娠相关疾病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总结细胞黏附分子在子宫内膜/蜕膜中的表达、功能及影响因素,探索细胞黏附分子与不孕症的关系。结果显示,细胞黏附分子不仅是一种黏附分子,且在子宫内膜细胞分布、细胞间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及与内膜细胞外基质间相互作用。其与内膜细胞间信息传递、细胞移行,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与受精、植入、胎盘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总结细胞黏附分子在子宫内膜/蜕膜中的表达、功能及影响因素,探索细胞黏附分子与不孕症的关系.结果显示,细胞黏附分子不仅是一种黏附分子,且在子宫内膜细胞分布、细胞间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及与内膜细胞外基质间相互作用.其与内膜细胞间信息传递、细胞移行,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与受精、植入、胎盘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同源盒基因A10(HOXA10)是内膜细胞发育和分化的调控基因,在子宫内膜的表达呈月经周期依赖性,并持续表达于妊娠子宫的蜕膜组织。HOXA10基因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胚胎的黏附与着床,母胎界面的免疫耐受、胚胎的生长发育等紧密相关。对HOXA10基因的深入研究将为其在人工流产、不孕不育、辅助生殖技术等方面的临床应用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同源盒基因A10(HOXA10)是内膜细胞发育和分化的调控基因,在子宫内膜的表达呈月经周期依赖性,并持续表达于妊娠子宫的蜕膜组织.HOXA10基因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胚胎的黏附与着床,母胎界面的免疫耐受、胚胎的生长发育等紧密相关.对HOXA10基因的深入研究将为其在人工流产、不孕不育、辅助生殖技术等方面的临床应用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大多数真兽亚纲哺乳类的胚泡植入都伴有母体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蜕膜化。在几种非人类灵长动物中,还观察到上皮空斑反应,它是内膜细胞对创伤或滋养层细胞浸入的立即反应。现利用激素治疗的切除卵巢的恒河猴建立了空斑和蜕膜细胞反应的实验模型。已证实在恒河猴的激素刺激周期中,人为的蜕膜生成刺激可产生暂时的上皮空斑及基质的蜕膜化。利用这一模型,通过在不同时间给予抗孕剂RU486研究了孕酮在上皮及基质细胞反应中的作用。第一组动物制造创伤后(于治疗周期的16和17天)立即给予RU486(2.5mg/kg体重)或赋形剂(乙醇/盐水,7∶3,V/V,im)。组织定量分析显示,与对照猴子相  相似文献   

13.
PIN与IUGR是妊娠晚期发生的,并严重危害母儿安全的疾病,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胎盘滋养细胞与PIH及IUGR发病关系愈来愈受到许多学者重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1种具有酪氨酸特异性蛋白激酶活性的糖蛋白,它与表皮生长因子EGF(1种强的促细胞分裂因子)结合后,激活酪氨酸-蛋白激酶C系统,从而促进各种组织细胞分型、增殖或分化。胎盘滋养细胞EGFR表达强度比子宫内膜及蜕膜高出1 000倍。它在胎盘滋养细胞浸润、增殖分化及内分泌调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胎盘EGFR表达异常与PIH及IUGR密切相关〔1〕,但对EGFR在…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自然杀伤细胞(uNK细胞)是最丰富的蜕膜淋巴细胞,其高度表达穿孔素,为早孕期间滋养层细胞侵入蜕膜提供帮助。且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集落刺激因子(CSF),肿瘤坏死因子(TNF),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转移生长因子(TGF),干扰素(INF)等,形成一个网络,彼此协调,在母胎界面的免疫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就uNK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分化、聚集增生、激活和在子宫内的作用等方面综述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自然杀伤细胞(uNK细胞)是最丰富的蜕膜淋巴细胞,其高度表达穿孔素,为早孕期间滋养层细胞侵入蜕膜提供帮助.且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集落刺激因子(CSF),肿瘤坏死因子(TNF),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转移生长因子(TGF),干扰素(INF)等,形成一个网络,彼此协调,在母胎界面的免疫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就uNK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分化、聚集增生、激活和在子宫内的作用等方面综述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Glycodefin-A是由分泌期子宫内膜的腺上皮细胞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它在分泌期的子宫内膜腺体和妊娠早期的蜕膜中均有表达。Glycodelin-A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并可以抑制精卵的结合,其在子宫内膜特定的时间表达。对正常受精、妊娠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Glycodelin-A在子宫内膜的表达及其对生殖的影响的一些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cAMP对在位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体外蜕膜化过程中的促进作用,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体外细胞模型,可用于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的蜕膜化能力,进而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症的关系。方法:将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细胞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未干预组;EP组用E2(10 nM)和P4(1μM)作用24 h、48 h、96 h;EPC组用E2(10 nM)、P4(1μM)和8-溴-cAMP(0.5 mM)作用24 h、48 h、96 h,收集细胞后测定3组PRL(催乳素)和IGFBP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的mRNA水平。结果:EPC组作用96 h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PRL和IGFBP1明显高于EP组。结论:8-溴-cAMP联合P4、E2能明显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体外蜕膜化进程,是目前作为EMs体外蜕膜化细胞模型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蜕膜化是子宫内膜在排卵期后转化为分泌期至胚胎着床期间发生的持续的形态和功能变化,对妊娠的建立、维持及内膜的周期性变化至关重要。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蜕膜化是其中最重要的改变。这一过程由孕酮和环磷酸腺苷信号驱动,伴随着一系列标志性分子的表达改变。微小RNA(miRNA)在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控中起着广泛并且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显示,miRNA通过调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催乳素(PRL)、Krüppel样因子12(KLF12)和同源框基因A10(HOXA10)等基因表达,在子宫内膜蜕膜化及相关疾病发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现就miRNA合成酶和一些miRNA在蜕膜化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蜕膜化及其相关疾病,如反复种植失败、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痫前期等的诊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G lycodelin-A是由分泌期子宫内膜的腺上皮细胞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它在分泌期的子宫内膜腺体和妊娠早期的蜕膜中均有表达。G lycodelin-A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并可以抑制精卵的结合,其在子宫内膜特定的时间表达,对正常受精、妊娠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G lycodelin-A在子宫内膜的表达及其对生殖的影响的一些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0.
胚胎着床是在诸多因素作用下,细胞内信号通路被激活,调控特定基因的表达,使胚胎滋养层和子宫内膜同步变化,从而使得发育正常的胚泡顺利植入子宫内膜的精密而复杂的过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是真核细胞调节增殖、分化、凋亡及细胞间功能同步化的基本信号通路.最近几年研究发现,MAPK通路在早期胚胎发育、子宫内膜蜕膜化、胚泡黏附、滋养层细胞增殖以及侵入子宫内膜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