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5):2768-277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25-羟维生素D3(25-OHD3)缺乏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25-OHD3,根据检测情况分为观察组(25-OHD3缺乏,50nmol/L)32例和对照组(25-OHD3正常,≥50nmol/L)30例,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血糖相关指标、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BMD)的表达差异。结果两组FBG、2h-FBG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HOMA-IR显著高于对照组,HOMA-β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BALP、N-MID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骨流失指标PTH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腰椎L2-4BM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25-OHD3缺乏会加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程度和减弱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虽对骨形成影响较小,但会增加骨流失量,导致骨代谢紊乱和骨密度下降。 相似文献
2.
许妍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新发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的水平,以及25-(OH)D_3与B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于南京市中医院住院的T2DM新发患者48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留取血清及血浆标本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血清25-(OH)D_3水平。比较两组间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及25-(OH)D_3等指标的差异,并分析25-(OH)D_3与HOMA-IR、HOMA-β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FBG、血脂、HbA1c、HOMA-IR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25-(OH)D_3水平、HOMA-β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发T2DM组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与FBG、HbA1c、HOMA-IR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0,-0.34,-0.23,P0.05),与HOMA-β呈正相关(r=0.27,P0.05)。结论新发T2DM患者较对照组存在25-(OH)D_3水平低下,且血清25-(OH)D_3水平的降低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下降有关。补充维生素D可能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VD)水平的变化,以及VD水平与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7~12月在本院住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设正常糖耐量对照组53例,测定血清中VD水平,比较两组VD水平的差异。在糖尿病患者中分别用稳态模式评估法公式HOMA—IR和HOMA—B估测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β细胞功能,分析VD浓度与HOMA—IR及HOMA—β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患者组较正常糖耐量组血清VD水平显著下降(P〈0.05);VD水平与HOMA—B呈正相关(r=0.48),VD水平与HOMA—IR无关(r=-0.08)。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VD缺乏,VD水平影响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补充VD可能成为糖尿病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改变对血糖与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收集621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测得的血25(OH)D进行季节校正后纳入分析。以血25(OH)D等于50 nmol/L为界将患者分为25(OH)D缺乏组[25(OH)D<50 nmol/L]及25(OH)D非缺乏组[25(OH)D≥50 nmol/L]两组,观察两组之间糖代谢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S)、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白蛋白、空腹胰岛素(FINS)]及骨代谢指标[包括甲状旁腺激素(PTH)、碱性磷酸酶(ALP)、骨密度]的差异。结果(1)2型糖尿病患者25(OH)D的平均水平低于50 nmol/L,而且女性较男性更低(P<0.001);(2)维生素D缺乏组血空腹胰岛素水平高于维生素D非缺乏组(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也高于维生素D非缺乏组(P<0.001)。FPG、HbA1c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维生素D缺乏组PTH高于维生素D非缺乏组(P<0.05);维生素D缺乏组腰椎、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均低于维生素D非缺乏组(P<0.05);钙磷乘积及ALP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胰岛素抵抗、骨量流失可能与血25(OH)D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5.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VD)水平的变化,以及VD水平与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老年糖尿病患者46名,正常糖耐量老年人53名,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清中VD含量,比较两组间VD水平的差异;在糖尿病患者中分别用稳态模式评估法公式HOMA-IR和HOMA-B估测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β细胞功能,分析VD与HOMA-IR及HOMA-B的相关性.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组较正常糖耐量组血清VD水平显著下降[14.90(13.27~18.59) vs 18.1(17.45~33.43),P=0.03];VD水平与HOMA-B呈正相关(r=0.48,P=0.02),VD水平与HOMA-IR无关(r=-0.08.P=0.69).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VD缺乏,VD水平影响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补充VD可能成为糖尿病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比较南方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 (OH) D3]的浓度,探讨25(OH)D3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47例为2型糖尿病组,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135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25 (OH) D3浓度,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型糖尿病组患者血清25(OH) D3浓度较低,但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之间以及两组人群男、女性别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DM组为(23.10±1.59) μg/L,对照组(23.11 ±1.65) μg/L(t =0.064,P=0.949).T2DM组男、女性患者血清25 (OH) D3浓度分别为(23.22±1.54)、(22.95±1.65) μg/L(t=0.209,P>0.05).对照组男、女研究对象血清25(OH)D3浓度分别为(23.03±1.73)、(23.18±1.59) μg/L(t =0.436,P>0.05);(2)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的比例在T2DM组比较高,但两组人群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8.0%与94.8%,2.0%与5.2%;x2=2.034,P=0.154); (3)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 D3与甘油三酯呈显著负相关(r=-0.218,P<0.01).结论 (1)南方地区健康人群和T2DM患者维生素D水平均低下,且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的比例达90%以上;(2)甘油三酯是T2DM患者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维生素D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和或达美康降糖、舒降之降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血糖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接受维生素D联合常规治疗可改善其血糖指标,促进患者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25-羟维生素D3[25(OH)D3]浓度同下肢周围血管病变(PAD)的关系.方法:入选105例T2DM患者,根据下肢血管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PAD组(49例)和无下肢血管病变(Non-PAD)组(56例),并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检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C(HbA1c)、C反应蛋白(CRP)等血液生化指标,用ELISA法测定血清25(OH)D3的浓度,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下肢血管检查.结果:T2DM组患者血清25(OH)D3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在T2DM患者中PAD组25(OH)D3浓度明显低于Non-PA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AD与年龄、吸烟、糖尿病病程、BMI、HbA1c、CRP、LDL-C呈正相关(r=0.56=0.16,均P< 0.05),与25(OH)D3呈负相关(r=-0.49,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下肢血管病变与25(OH)D3浓度具有独立相关性(β=-0.37,P<0.01).结论:血清25(OH)D3浓度与T2DM患者PAD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糖耐量实验与胰岛素释放实验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血糖与胰岛素释放的关系,以及血糖水平对血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的影响.方法 对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停用口服药24 h后,口服75 g葡萄糖行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实验(IRT).血糖采用cobas Integra 400 plu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胰岛素采用美国Becoman Coulter Access2化学发光仪测定.结果 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血糖水平与胰岛素释放的变化方向可分为4组:①A组:血糖水平与胰岛素水平曲线平行,均于1 h达峰值16例.②B组:胰岛素水平峰值延迟9例.③C组:血糖水平与胰岛素水平均于2 h达峰值,峰值延迟19例.④D组:血糖峰值延迟6例.结论 血糖水平与血清胰岛素水平呈负相关,但由于胰岛B细胞的个体差异很大,可以出现不同的分离现象,体现了糖尿病发病的异质性或个体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25 (OH)D缺乏与不足的患病率,探讨血清25 (OH)D水平的影响因素,为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2月(冬季)期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规律随访、病情稳定、透析3个月以上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进行研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25 (OH)D水平.记录其一般资料、户外活动情况,检测其25 (OH)D水平与矿物质代谢指标(白蛋白校正后的血钙、血磷、iPTH水平)、营养指标(血白蛋白、体质量指数)、血肌酐(SCr)、有无残余肾功能、总尿素清除率(K t/V)等.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25(OH)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 结果 101例腹膜透析患者入选,其中男性49例,女性52例,年龄(61.8±14.1)岁,透析龄(25.9±21.7)月,原发病以糖尿病居首位,占40.6%.血清25 (OH)D的水平为(9.92±2.44)ng/ml(5.60~17.83 ng/ml),其中不足的患者占3.96%(4/101),缺乏占96.04%(97/101).原发病为糖尿病的腹膜透析患者25 (OH)D水平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的患者(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有无户外活动(β=0.223,P=0.026)、血清校正钙水平(β=0.203,P=0.048)以及有无残肾功能(β=0.267,P=0.012)是25 (OH)D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在北方冬季CKD5期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不足的患病率极高.应该注意腹膜透析患者维生素D水平的检测,尤其在糖尿病、残肾功能丧失、低钙血症、户外活动较少的患者中.对于维生素D缺乏/不足者,应该尽早、合理进行维生素D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IR)情况。方法:将235例新诊断为T2DM的患者按HbA1c水平分为3组,即HbA1c组1(HbA1c≤7.5%)、HbA1c组2(7.5%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转换标志物在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与不同部位骨密度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我院64例2型糖尿病成年男性患者为病例组,同期收集20例健康成年男性为对照组,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检测受试者正位腰椎(L1-L4)、右侧髋部(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的骨密度,并依据WHO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将病例组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同时检测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rocollagen type Ⅰ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arboxy—terminal collagen crosslinks,β—CTX)、血钙(calcium,Ca)、血磷(phosphorus,P)、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25羟维生素D3[25-hydroxy vitamin D3,25(OH)D3]、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lC,HbAlC)、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以及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等临床化学指标,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间年龄、体重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骨量减少组及骨质疏松组的脊椎骨密度值、髋部骨密度值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骨量减少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Cr、FBG、HbAlC和β—CTX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骨质疏松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Cr、ALP、FBG、HbAlC、PINP、β—CTX、PTH结果均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的25(OH)D,均明显降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INP、β—CTX与大转子、股骨全部的骨密度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骨转换标志物与骨密度联合检测能更早反映糖尿病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DM)患者骨密度的改变及探讨其与胰岛素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DEXA测定38例老年2型DM患者和26例老年健康对照组L2-4及股骨近端骨密度(BMD)并测定2型DM患者血清胰岛素(Ins)及体重指数(BM I)。结果①2型糖尿病中男、女W ard`s区、男性腰椎、女性股骨颈BMD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男性股骨颈、女性腰椎的BMD低于正常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将DM患者分成骨质疏松组(OP组)和非骨质疏松组(非OP组),比较两组的血Ins水平和BM I,发现非OP组空腹及餐后2 h Ins水平和BM I明显高于OP组(P<0.05)。结论①老年2型DM患者较易发生OP。②肥胖和血中高胰岛素水平对骨密度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男性 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与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的关系。方法 同时测定2 4例正常人和 6 2例男性 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 (BMD)、血骨钙素 (BGP)、骨型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BAP)、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 (NTx)、甲状旁腺素 (PTH)、血钙、血磷和血浆白蛋白。根据病程将糖尿病分为Ⅰ组 :病程 <5年 ,31例 ;Ⅱ组 :病程 5~ 10年 ,2 0例 ;Ⅲ组 :病程 >10年 ,11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 (K组 )比较 ,Ⅰ组和Ⅱ组患者BMD、BGP、BAP、PTH和NTx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Ⅲ组糖尿病BMD明显下降 ,P <0 0 5 ;BGP、BAP、NTx和PTH显著增高 ,P <0 0 1。结论 病程 (大于 10年 )是男性 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老年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与握力和肌肉质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肌肉质量和握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入住宣武医院内分泌科年龄≥6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201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25(OH)D<20μg/L]140例和非缺乏组[20μg/L≤25)(OH)D<70μg/L]61例,测定患者握力、步速及上下肢肌肉质量。并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实验室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维生素D非缺乏组患者的握力、上肢及下肢肌肉含量显著高于缺乏组[(33.49±9.43)kg与(29.59±10.30)kg、(4.99±1.09)kg与(4.57±1.11)kg、(15.69±3.10)kg与(14.54±3.03)kg,P值分别为0.010、0.015、0.0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D缺乏与握力减低及下肢肌肉质量下降独立相关(OR=1.286,95%CI:1.197~1.346,P<0.01;OR=1.231,95%CI:1.102~1.283,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握力减低及下肢肌肉质量下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维生素D缺乏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相关炎症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分为A组和B组,同期选择40名健康体检者。计算BMI,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Hb A1c、血清25(OH)D和游离脂肪酸(FFA)等指标。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25(OH)D水平低于正常人(P<0.01),A组的25(OH)D水平低于B组(P<0.05)。血清25(OH)D浓度与BMI、Hb A1c、hs-CRP、FFA呈负相关(P<0.05或P<0.01),与HDL-C呈正相关(P<0.05),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LDL-C、TG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水平普遍低于正常人,且血糖控制越差,BMI越高,这种差异越明显。维生素D与炎症因子h-CRP、FFA呈负相关,这可能是维生素D参与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