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者信箱     
(一)南汇祝桥联合诊所赵同志问: 1.丰隆穴位,有些书上说在上廉穴旁;有些书上说在下廉穴旁,究竟应在何处? 2,璇矶穴位,一说是膻上六寸四分;一说是膻上五寸八分,请问究以何处为标准?答:1.丰隆穴在外踝上八寸,适当条口穴之旁。 2.膻中至华盖四寸八分,华盖至璇矶是一寸,共计是五寸八分,当以此为标准。(江苏省中医学校) (二)有关伤寒方面的一些问题: 第一期(常熟)医科函授进修班问:问:太阳病误下后,致成结胸,是“阳气内陷”所致;还  相似文献   

2.
近人几种主要針灸著作,对于丰隆穴的取法,頗不相同。本文拟就本穴取法不同的原因,和本穴应取的部位,作一探討;順便提出个人对于取穴的一些意見。限于个人水平,不当之处,至希同道們多加指正。关于丰隆穴的部位,近人几种主要針灸著作,有着下列各种不同的說法。 1.在外踝上五寸,适当下廉之外側。 2.在外踝上八寸,上廉穴之后。 3.在外踝上八寸,下廉(骨行)外廉陷者中。 4.在外踝上八寸,(骨行)骨外廉,与下巨虛(按  相似文献   

3.
丰隆是足阳明胃经经穴,位于外踝上八寸,胫骨前嵴外两横指处。丰隆在胃经上的连接,大都是从膝下沿胫外廉下行至上巨虚处,再向后上折至丰隆穴,续而下行。然《经络学》等书将丰隆穴置于下廉三寸而别的,从足三里穴引支脉至中指外间的连线上。本人认为,这种联系方法不符合《内经》经旨,有商榷之必要。  相似文献   

4.
归来、气冲是足阳明胃经经穴,归来、气冲的部位,在现行《针灸学》、《腧穴学》的叙述中分别定作天枢下四寸、五寸,与历代医家记载多不一致。现据古代有关文献考证分析,以就正于同道。一、关于归来欲知归来的具体位置,必须首先探明临床可行的腹部骨度直寸。骨度法的最早记载见于《灵枢·骨度》,曰:“天枢以下至横骨长六寸半”。《灵枢·骨度》骨度的长短能否作为现行临床取穴的依据,考《内经》无腹部孔穴定位的具体记载。《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最早详细记述腹部腧穴的定位,《甲乙》之后的针灸医籍多从其说。《甲乙》无明确的腹部直寸的文字可查,但从穴位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却能窥其一斑。如:中极在脐下四寸,曲骨在横骨上中极下一寸毛际陷者中,动脉应手。虽没有讲明曲骨就是在横骨的上缘,但《甲乙》  相似文献   

5.
正确取穴是针刺取得疗效的重要因素。《内经》作为祖国传统医学最早的经典医籍 ,为腧穴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它将腧穴定位方法大致分为 4种 :1 骨度分寸法  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大小、长短 ,并依尺寸比例折算作为定穴标准的方法。该方法最早见于《灵枢·骨度》 ,如 :①“发所覆者 ,颅至项一尺二寸” ,“髀以下至膝中长一尺九寸” ,“耳后当完骨者广九寸”等至今仍被临床应用 ;②“缺盆以下至髁九寸……髁骨亏以下至天枢八寸” ,“膂骨以下至尾骶二十一节长三尺”则已被新的方法取代 ,前者多根据肋骨计算 ,后者一般用脊…  相似文献   

6.
针刺丰隆穴治疗小儿痰鸣杨丽梅,赵丽萍,于素珍丰隆穴为祛痰特定穴,具有取穴方便、疗效迅速的特点,临床应用治疗疾鸣、咳嗽效果良好。丰隆穴位于外踝上8寸,条口外1寸,在伸趾长肌外侧和腓骨外肌之间。患者取坐位。两腿下垂行常规消毒,医者持一寸针快速直刺进针,进...  相似文献   

7.
期门穴的定位,《甲乙》明确指出:“不容旁各1寸5分,上直两乳。”《千金方》指出:“在乳下二肋间。”这里,期门穴的纵距人们认识比较一致,即第六肋间隙(约在脐上六寸处)。但横距问题颇有异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现代《经穴标准》等认为在锁骨中线上(任脉旁开4寸)。(2)《甲乙》等认为在任脉旁开3寸。(3)《内经》认为在“巨阙旁开45寸”(将当时的两乳间距95寸折算成现在的8寸,大约相当于旁开38寸)。《灵枢》胸腹部的横寸定位标准,有胸围、两乳间、腰围几种。一般正常人体形胸围和腰围是绝对不一致的,总是胸围粗些,腰围细些。《灵枢》…  相似文献   

8.
丰隆穴临床功效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琛 《河南中医》1999,19(2):59-60
丰隆穴(ST40)出自《灵枢·经脉》,为足阳明胃经络穴,穴位外踝高点上8寸,条口穴外1寸,当胫骨、腓骨之间取之。足阳明胃经气血丰盛,至此穴丰溢,其肉丰满隆起,故名。文献记载其治疗范围广泛,如治疗神经衰弱、癫痫、精神分裂症、神经血管性头痛、高血压、眩晕...  相似文献   

9.
戴晴 《浙江中医杂志》2003,38(5):210-211
《内经》中对头部腧穴的应用较多 ,其中以热病五十九刺为最。现就有关这方面的论述进行探讨。1 内经有关头穴的论述《灵枢·热病第二十三》曰“所谓五十九刺者 ,两手外内侧各三 ,凡十二穴 ;五指间各一 ,凡八穴 ,……头入发一寸旁三分各三 ,凡六穴 ;更入发三寸边五 ,凡十穴 ;耳前后、口下者各一 ,项中一 ,凡六穴 ;巅上一 ,囟会一 ,发际一 ,廉泉一 ,风池二 ,天柱二。”此文 59穴中头部穴有“头入发一寸旁三分各三”为五处、承光、通天 6穴。“更入发三寸边五 ,凡十穴”,为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项中”为哑门 ,“巅上”为百会 ,“…  相似文献   

10.
陈佳红 《中国针灸》1997,17(3):151-152
股部骨度折量寸的探讨陈佳红(上海铁路中心医院中医针灸科.200072)主题词骨度法,股,取穴/方法《经穴部位》(GB12346—90)规定:股骨大转子至膝中为19寸,此与《灵枢·骨度》中“髀枢以下至膝中长一尺九寸”的记载一致。经过股部上的膀胱经、胆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求箕门穴定位描述的差异及引起差异的原因,并确定最具有临床实用价值且准确的箕门穴定位及其邻近穴位的定位。方法查找文献、书籍,通过文献和古籍分析,探求箕门穴定位描述差异产生的原因;通过局部解剖数据验证定位。结果 49本中有13本,对箕门定位关键词为"血海上6寸",首见于明代《针灸问对》。其出现原因可能与对针灸铜人大腿部骨度分寸的目测与量度出现偏差有关。解剖数据则支持新版国标对箕门穴定位的描述。结论箕门穴定位出现差异可能与明代出现的大腿部骨度分寸变化有关,新国标定位和最初《针灸甲乙经》中定位描述匹配,与解剖数据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小腹骨度正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枢·骨度篇》曰:“天枢(平脐)以下至横骨(耻骨联合)长六寸半。”《甲乙经》《千金》《补台》《铜人》《资生经》《十四经发挥》《针灸聚英》《类经图翼》《针灸集成》《医宗金鉴》等古籍及现代文献《俞穴学概论》《针灸十四经穴位置考定》《针灸经穴模型》等皆宗此说。《针灸大成》《循经考穴编》《俞穴折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与体重指数(BMI)无关及有关部位古今未变骨度折成1寸的长度均值,来分别验证已变部位骨度折成1寸的尺寸大小,以期为规范骨度分寸定位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骨度分寸古代文献"数据库,分别总结古今未变及已变的骨度尺寸,并结合人体测量对BMI在不同范围的200名志愿者15项骨度进行实测。结果:(1)古今尺寸大小未变及已变的骨度均有6条;(2)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平髌尖)、腘横纹(平髌尖)至外踝尖的测量值与BMI存在相关关系;两乳头之间和两乳晕内侧缘之间的测量值与BMI存在显著相关关系;(3)已变部位骨度尺寸建议按照两乳头之间9.5寸、两乳晕内侧缘之间8寸、天突至岐骨9寸、岐骨至脐心9寸、脐心至横骨6.5寸、肘横纹至腕横纹12寸、胫骨内侧髁下方阴陵泉至内踝尖16寸折量定穴。结论:(1)将BMI作为影响因素,符合骨度适于"众人之度"的特点;(2)由"已知"(古今未变骨度)骨度推"未知"(已变部位骨度)骨度,依据"局部"(各部位骨度折成1寸的长度)与整体(BMI)的固定关系,可验证骨度起止点,探求正确尺寸。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骨度分寸定位法为金标准,比较指寸定位法量取腧穴的准确性.[方法]选择形体健全的学生或患者63人,以厘米(cm)为单位测量3种手指同身寸的长度与6种骨度分寸的长度;再用每一种指寸的长度(单位:cm)分别测量每一骨度分寸的长度,所得出的寸数再与该骨度规定的寸数比较,即得出差异寸数.[结果]1)绝大多数人手指同身寸与骨度规定的分寸有差异.2)3种指寸测量脐至耻骨联合上缘,所得寸数均多于规定的5寸(同身寸,下同).3)测量胸剑联合至脐、两乳头间距、肩胛骨内缘至后中线、肘横纹至腕横纹、腘横纹至外踝尖时,所得寸数与规定寸数比较,有多有少,双向波动.[结论]1)指寸法存在取穴误差.2)尽管指寸法存在取穴误差,但绝大多数的差异均数较小,离散度也较小,所以在取靠近骨度两端的腧穴(如靠近肘、腕、膝、踝部位的腧穴:内关、足三里,悬钟、三阴交等)时,仍可使用.3)若用指寸法量取骨度中部腧穴(如上下巨虚、条口、丰隆),须从骨度一端量起,量至中部则误差会积累到明显的程度,所以,此时指寸法要在骨度分寸的矫正下使用.4)取穴应以骨度分寸定位法、体表标志定位法、简便取穴法为主.  相似文献   

15.
骨度分寸取穴法,是目前公认的标准取穴方法。但由于人体高矮肥瘦各别,不同个体及同一个体不同肢体的“骨度寸”均不相等,所以要准确取穴较为困难。因此,虽早有骨度分寸取穴之法,但至今在临床工作中,仍只是按骨度分寸法规定的分寸,用目测法取穴,所以难以达到准确取穴的要求。这必然会影响针灸疗效以及临床研究结果的正确性。有鉴于此,作者研制了一种骨度分寸取穴法的量穴工具——伸缩等分量穴尺。经临床应用证明,对准确取穴有很大帮助,现介绍如下。制作方法:取一条弹性良好的扁平橡皮带或白色松紧带,长30cm,宽0.8~1.0cm。两端用薄金属皮包以…  相似文献   

16.
针灸临床中,为了提高临床疗效,如何进行腧穴准确定位十分重要,而且历代医家也非常重视,如《太平圣惠方》曰:“穴点以差讹,治病全然纰缪”即是此意。腧穴定位的方法常见有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指寸定位法和简便取穴4种方法,其中“骨度”折量定位法为后世医家首选取穴标准,其次是参用其他方法。但用“骨度”折量法在针灸临床当中如何准确地定取穴位,也让许多针灸临床工作者感到困惑。现笔者就针灸临床中运用“骨度”折量定位法与等分法相结合来定位取穴谈~点心得,以供同道参考指正。  相似文献   

17.
丹田,是针灸、推拿的重要穴位,也是气功运纳精气神的部位,对人体保健强身、防病治病有特殊的功效。但丹田的定位,考查有关文献并不一致。《针灸甲乙经》,书中以脐下二寸石门穴又名丹田。到唐代名医孙思邈(公元581~682年)在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也说丹田在脐下二寸。但唐代名医杨玄操在《难经·集注》中指出:“脐下肾间动气者,丹田也。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元,太子之府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主月水,生养子息,合和阴阳之门户也,在脐下三寸,方园四寸,附著于脊脉两肾之根。”按《灵枢·骨度》脐以下至耻骨上缘为六寸半(后人…  相似文献   

18.
百会穴是临床常用的重要腧穴 ,但目前在该穴取法上存在着混乱现象 ,不少医者的取法实际上是错误的 ,严重影响针灸的疗效 ,应引起重视 ,予以纠正。《甲乙经》载明百会穴是“在前顶后一寸五分 ,顶中央旋毛中 ,陷可客指”,这里既说明了该穴的骨度分寸位置 ,又指明了该穴的自然标志 ,十分明确。按《甲乙经》之骨度分寸 ,前后发际之间为十二寸 ,百会穴是在距前发际后五寸 ,后发际前七寸处。如旋毛居中者则此处恰当旋毛中央 ,该处之颅骨凹陷在头部最为突出 ,亦与“陷可客指”的记载相符。但现流行的取穴法都采用“两耳尖直上 ,头顶正中”或“两耳…  相似文献   

19.
绝骨又名悬钟,属足少阳胆经,为八会穴之髓会。绝骨穴在小腿外侧,外踝上3寸,腓骨前缘。《针灸甲乙经》中记载:“在足外踝上三寸动者脉中,足三阳络,按之阳明脉绝乃取之。”此穴在古今临床应用广泛。《标幽赋》云:“悬钟、环跳,华佗刺蹙足而立行。”  相似文献   

20.
<正>当董景昌先生编著的《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以下简称董氏奇穴)于1973年公开问世后,医学界对此褒贬不一。有些医家认为其有效果,并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但还有一部分医家认为其有欺世盗名之嫌。笔者在临床上多结合董氏奇穴,效果甚好。其中三重穴使用较为广泛,故以此为例,将多年临床心得加以说明。三重穴是组合穴,其一重穴在外踝尖直上3寸向前横开1寸;二重穴在一重穴上2寸,三重穴在二重穴上2寸。详见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