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选择2004-10/2005-07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临床诊断或疑诊冠心病的患者33例作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男14例,女19例;年龄范围43~81岁。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0.4s/周扫描,其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共评价33例患者的396个冠状动脉节段,可用于诊断者344个节段,约占86.9%。对符合评价条件的冠状动脉节段16层螺旋CT诊断≥50%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7%,94.3%,78.0%,97.0%。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心病26例,非冠心病7例,16层螺旋CT发现冠心病患者含钙化节段59个,无钙化节段215个,非冠心病受检者中检出含钙化节段3个,无钙化节段67个。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05)。16层螺旋CT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可以作为筛选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方法。16层螺旋CT可发现冠心病与非冠心病冠状动脉钙化的差异,钙化广泛者应建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诊断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的价值。方法对35例疑似冠心病者行MSCT和冠脉造影(CAG)检查,以CAG结果为标准,按照4级分法分段评价MSCT冠脉图像的质量,对比分析其诊断各类冠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根据图像显示粥样硬化斑块的CT值判定斑块性质,并总结斑块性质与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本组291支冠脉中242支(83.2%)可评价,其中11例(31.4%)所有冠脉均可评价。MSCT检测冠脉狭窄≥50%的敏感性为88.6%,特异性为97.1%,阳性预测值为83.8%,阴性预测值为98.0%;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与狭窄程度之间存在相应的关系,单纯钙化斑块所致狭窄程度较低,与非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钙化斑块与混合斑块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冠脉成像在显像质量较好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进一步判断粥样硬化斑块性质有助于提高冠脉成像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心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准确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心率对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对148例临床怀疑或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CA)检查,将结果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CA)结果进行对照.入选患者按照心率不同分为3组:第一组为心率≤65次/分,第二组心率为66~75次/分,第三组为心率>75次/分.结果 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为89.75%,特异性为98.63%,阳性预测值为92.33%,阴性预测值为98.12%;诊断冠状动脉狭窄≥75%的敏感性为90.22%,特异性为99.21%,阳性预测值91.71%,阴性预测值99.05%.在不同心率组中,第一组诊断狭窄≥50%的敏感性为94.55%,特异性为98.80%,阳性预测值为95.50%,阴性预测值为98.54%.第二组诊断≥50%狭窄的敏感性为90.48%,特异性为98.43%,阳性预测值为87.69%,阴性预测值为98.82%.第三组诊断≥50%狭窄的敏感性为71.93%,特异性为95.91%,阳性预测值为67.21%,阴性预测值为96.70%.结论 64层螺旋CT对心率较慢的患者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临床无创筛查冠心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双源CT(DS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104例临床疑诊或确诊冠心病并于30日内先后接受D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以CAG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评估D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50%、≥500%和≥75%)的价值.结果 CAG显示1296段冠状动脉.DSCT可评估的冠状动脉为1217段,可评估率为93.90%(1217/1296);诊断<500%、≥50%和≥75%狭窄的敏感度分别为79.12% (144/182) 、84.73% (172/203)和89.83%(106/118),特异度分别为97.33%(802/824) 、99.21%(1006/1014)和99.82%(1097/1099),阳性预测值为86.75%(144/166)、95.56%(172/180)和98.15%(106/108),阴性预测值为95.48%(802/840) 、97.01%(1006/1037)和98.92%(1097/1 109),准确率为94.04%(946/1006) 、96.80% (1178/1217)和98.85%(1203/1217).钙化斑块是导致血管不可评估及误诊的主要原因.结论 DSCT冠状动脉造影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较高,可作为临床筛查冠心病的较为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MS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患者行MSCTA,其中25例患者同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在56例MSCT冠状动脉造影中,54例MSCT冠状造影检查均成功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其中28例患者、78支冠状动脉显示有不同程度的钙化与狭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均可显示冠状动脉的各主支及分支,18例可显示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但2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征.结论 MSCTA检查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与CAG的比较,研究64层螺旋CT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05年8月-2006年4月于我院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的6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评估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及对支架及桥血管诊断的准确性。结果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50%、≥70%、<50%狭窄性病变敏感性分别为96.3%、89.3%、67.3%,特异性分别为94.2%、95.6%、86.2%。64层螺旋CT判断支架内≥50%狭窄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0%;判断桥血管及吻合口通畅的敏感性为100%。结论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16层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显示情况及临床价值。方法:39例患者进行16层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疑似冠心病者31例,PTCA术后8例)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分析16层CT对冠状动脉各节段的显示情况。以管腔直径减小>50%为标准,判定冠状动脉狭窄。分析16层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符合率,及对病变性质的显示情况。结果:16层CT对冠状动脉的总体显示率为94.8%(333/351)。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总体敏感性为82.2%,特异性为94.7%,符合率为86.0%。16层CT显示钙化及非钙化斑块混合存在致血管狭窄21处,高估3处;中间密度斑块致狭窄8处,高估3处;软斑块3处,无显著狭窄。16层CT能清晰显示支架位置、形态及远端血流,1例再狭窄,1例闭塞,余通畅,其结果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一致。另外,16层CT显示冠状动脉起源变异2例,前降支冠状动脉瘤1例,室壁瘤1例,房间隔缺损1例。结论: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颇具潜力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全面的评价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oronary 64-slice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64S-C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CA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行64S-CCTA患者完整资料,并以近期(2周之内)实施的X线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G)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结果 所有可用于评估1,129段冠脉中,64S-CCTA显示轻度和明显狭窄病变各为122、231段,其中各有61、198段得到CAG证实;64S-CCTA判断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88.39%、96.35%、85.71%、97.10%及24.22、0.12;在CAG确诊狭窄节段中,64S-CCTA在轻度狭窄和明显狭窄中分别检测出非钙化性斑块、钙化斑块各为32、65 和154、53个.结论 64S-CCTA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对病变血管管腔狭窄及不同性质粥样硬化斑块与狭窄关系的评价有一定价值,可作为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筛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临床疑似冠心病或已经确诊的冠心病患者的DSCTA和CAG检查资料。以CAG结果为金标准,计算DSCTA诊断轻度(管腔狭窄<50%)、中度(管腔狭窄50%~75%)、重度(管腔狭窄≥75%)冠状动脉狭窄及D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总体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 41例患者共546个直径≥1.5 mm的冠状动脉节段中535个满足诊断要求,其余11个因钙化斑块遮蔽管腔而无法诊断。DSCTA诊断轻度、中度、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69.23%(36/52)、96.60%(341/353)、75.00%(36/48)、95.52%(341/357)、93.09%(377/405),68.42%(26/38)、99.42%(341/343)、92.86%(26/28)、96.60%(341/353)、96.33%(367/381),70.67%(53/75)、99.71%(341/342)、98.15%(53/54)、93.94%(341/363)、94.48%(394/417),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总体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64.61%(115/178)、95.52%(341/357)、87.79%(115/131)、84.41%(341/404)、85.23%(456/535)。结论 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DSCTA对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电门控多层螺旋CT(MSCT)经静脉注射对比剂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探讨MS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可行性及对冠脉狭窄的显示能力。方法:30例窦性心律患者经MSCT检查1~3天后行定量冠脉造影。以3.5ml/s速率经静脉注入对比剂,延迟15s,用GE公司MSCT机进行扫描,要求患者1次屏气30s,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显像窗进行显像重建。分析所有直径≥2mm冠脉及分支并识别狭窄(≥50%)及闭塞病变。其结果与定量冠脉造影进行对比。结果:在253支冠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脉,包括≥2mm的侧支)中218支(86.2%)可评价;11例(36.7%)患者所有冠脉均可评价。检测明显狭窄(≥50%)的敏感性是82.6%、特异性是97.9%;阳性预测值(PPV)是82.6%、阴性预测值(NPV)是97.9%;高度狭窄(≥75%)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是83.3%、98.1%。总的敏感性(包括MSCT不可评价的血管)是68.4%。对于右冠脉近段、左主干、前降支的MSCT直径测量与定量冠脉造影相比相关性较好。结论: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显像质量较好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由于目前MSCT不能有效消除冠脉运动的伪影影响,限制了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但仍然是一项有前途的冠状动脉疾病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诊断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即管腔狭窄≥50%)的准确性和局限性。方法选择在1个月内先后行64层螺旋CT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28例患者(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39~78岁,平均63.6岁)入组,分析两种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依节段计算MSCT的准确性,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6.5%、97.6%、86.8%和84.3%。若去除其中31个冠脉节段由于严重钙化而影响诊断的因素,则MSCT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7%、98.6%、90.3%和93.6%。结论MS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风险小的无创性检查,对诊断冠心病尤其针对筛选冠心病而言有较好的前景,但也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可疑冠心病患者预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CTCA)判断可疑冠心病患者预后的价值。 方法 收集1092例接受64-CTCA检查的患者,分析其CTA结果,评估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随访终点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住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溶栓治疗。 结果 39例患者失访,14例患者因图像质量较差、不能用于评价而被排除。平均随访(22.74±7.27)个月。764例检查正常者中,1例死亡,4例发生心脏事件;174例冠状动脉狭窄<50%患者中,7例发生心脏事件;101例冠状动脉狭窄≥50%患者中,4例死亡,62例发生心脏事件;三者年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65%,4.02%和65.3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狭窄位置及斑块类型均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HR=14.586,95%CI=8.751~24.313;HR=2.624, 95%CI=2.275~3.027;HR=1.648,95%CI= 1.204~2.257;P均<0.001)。 结论 64-CTCA能够为可疑冠心病患者提供预后参考信息,64-CTCA检查正常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大范围心电门控扫描胸腹部血管联合成像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评价.方法:对34例因胸痛就诊的患者用256层螺旋CT行大范围心电门控扫描检查,检查完成后,进行冠状动脉图像重建,并与常规CT冠脉扫描的图像进行比较.结果:行大范围心电门控扫描检查组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优良率为89.7% (456/508),能够满足诊断要求的为95.5%(485/508),常规冠状动脉扫描组中,图像质量优良率为89.8%(460/512),能够满足诊断要求的为96.3% (489/512).两组的图像优良率无明显差异(χ2=1.072,P=-0.192).结论:256层螺旋CT大范围心电门控扫描能够满足冠状动脉成像的要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心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心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60例行64层CT冠状动脉CTA检查的连续病例进行分析评价,心率为46~113次/min,平均(72.10±12.54)次/min。应用1~4级评分标准进行图像质量评分,统计检查成功率(评分2以上)和图像优良率(评分3以上),比较心率为<60次/min、60~69次/min、70~79次/min、80~89次/min和≥90次/min时冠脉图像质量与心率的关系。同时分析不同心率下图像重建时相选择。统计分析心率与成像质量的关系以及不同心率时,冠脉检查成功率、显示优良率和重建心动周期时相的差异。结果260名受检者,冠状动脉显示成功率为99.26%(2581/2600),显示优良率为88.69%(2306/2600)。心率与成像质量呈负相关(r=-0.92)。心率<70次/min与心率≥70次/min者在显示优良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χ2=44.68,P<0.01)。心率<80次/min,重建时相以舒张中期(50%~75%)为主,心率≥80次/min,重建时相以收缩末期(25%~45%)为主(χ2=98.88,P=0.000)。结论心率与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明显相关,64层螺旋CT在高心率下可以获得达诊断标准冠脉图像,心率在70次/min以下图像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适于血流储备分数CT成像(FFRCT)模拟研究的小型猪慢性冠状动脉狭窄模型,并评价其可靠性。方法 巴马小型猪16头,开胸于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或中段放置Ameroid缩窄环。建模后第2周进行冠状动脉CTA监测其狭窄程度;末次冠状动脉CTA检查2日内进行冠脉造影验证狭窄程度,并测血流储备分数(FFR)。基于冠状动脉CTA图像建立计算流体力学模型,获得FFRCT值,并与FFR值进行比较,验证模型可靠性。结果 10头小型猪成功建模,共完成CTA检查24次,图像质量均达到诊断要求。术后第2周,前降支轻微狭窄,术后第3周9头实验猪狭窄>50%,术后第4周其余1头狭窄>50%。冠状动脉CTA示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一致。FFRCT值与实测FF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P=0.29)。结论 应用Ameroid环置入巴马小型猪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段或中段,并定期采用CTA监测,可有效建立适用于基于冠状动脉CTA图像无创性血流动力学模拟研究的慢性冠状动脉狭窄模型。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只能提供冠状动脉的解剖学信息,却不能检测具有临床意义的心肌缺血。近年来,基于CCTA图像评价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的新兴技术日益发展。本文就这些新兴技术的发展状况及未来应用潜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20排CT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冠状动脉瘘患者的320排CT血管成像资料及临床资料,其中11例患者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26 590例患者中共34例诊断为冠状动脉瘘,发病率为0.13%。34例冠状动脉瘘中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6例(76.5%),冠状动脉-左心室瘘3例(8.8%),冠状动脉-右心房瘘3例(8.8%),冠状动脉-左心房瘘1例(2.9%),冠状动脉-右心室瘘1例(2.9%)。起源于左冠状动脉8例(23.5%),起源于右冠状动脉10例(29.4%),同时起源于两侧冠状动脉者16例(47.1%)。16例(47.1%)伴随瘤样扩张。瘘口直径范围2.0~13.0 mm,中位直径2.5 mm。瘘口两端见浓染征15例(44.1%),射血征10例(29.4%),等密度征9例(26.5%)。11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瘘。结论冠状动脉瘘发病率低,其中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是最常见的类型(占76.5%),同时起源于两侧冠状动脉占47.1%。320排CT血管成像能无创、准确地显示冠状动脉瘘的起源、瘘血管走行、瘘口直径及引流部位,可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