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胃癌组织中微淋巴管的生成特点及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微淋巴管的生成特点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胃癌56例及相应正常胃组织12例进行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微淋巴管特异标记物Podoplanin标记微淋巴管,同时采用Ki-67来检测微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活性,并观察微淋巴管分布特点,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存在微淋巴管,但分布不一致.癌内微淋巴管数目少,并且多呈闭锁条索状,癌周微淋巴管数目多且多扩张,呈管腔样,有时可在其中发现癌栓.胃癌癌周微淋巴管密度(11.89±3.95)与癌内微淋巴管密度(5.83±3.26)相比较,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相应正常组织微淋巴管密度(6.93±1.32)相比较,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癌周微淋巴管内皮细胞Ki-67指数(0.04±0.02)分别与癌内微淋巴管内皮细胞Ki-67指数(0)及相应正常胃组织微淋巴管内皮细胞Ki-67指数(0)相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癌周微淋巴管密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淋巴管受累相关(P<0.05).胃癌癌周微淋巴管内皮细胞Ki-67指数仅与淋巴管受累相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新生淋巴管,且主要存在于癌周,癌周淋巴管是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溶解酶-9(MMP-9)和淋巴管特异性抗体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MLVD)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74例早期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MMP-9表达和D2-40标记的MLVD,分析两者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中MMP-9阳性表达率及MLVD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均<0.01);胃癌组织中MMP-9阳性者的MLVD明显高于MM-9阴性者(P<0.05).MMP-9阳性表达率及MLVD与胃癌的分化程度(P<0.01)、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MMP-9的表达程度与MLVD呈正相关(P<0.01).结论 MMP-9及MLVD在早期胃癌中高与其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两者联合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胃癌的预后与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张雷  刘杰  赵建强  张楠 《山东医药》2011,51(35):14-16
目的检测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在大肠癌间质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0份大肠癌间质及20份正常大肠组织中PDGFR—β的表达,用D2-40标记微淋巴管,计数微淋巴管密度(LMVD),分析PDGFR—β的表达与LMVD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大肠癌间质组织中PDGFR—β的表达及LMVD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者LMVD均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者,PDGFR-β阳性表达者的LMVD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间质组织中PDGFR-β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PDGFR—β在大肠癌间质组织中表达与肿瘤淋巴管的形成密切相关并可促进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及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根治性手术切除的68例胃癌原发病标本,同时选取10例胃良性病变的正常胃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MP-2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淋巴管密度的高低。结果 MMP-2蛋白、淋巴管密度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育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MMP-2、淋巴管密度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的表达较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的表达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01)。MMP-2的表达、淋巴管密度与胃癌浸润深度、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MMP-2的表达与淋巴管密度的高低呈正相关(rs=0.663)。结论 胃癌组织中MMP-2蛋白的表达、淋巴管密度和胃癌浸润深度、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MMP-2抑制剂及VEGFR-3抑制剂的研究将为抗肿瘤淋巴转移的治疗开辟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淋巴管密度(LVD)表达间的关系。方法对59例胃癌术后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D表达,用VEGFR-3抗体免疫组织化学sP法标记淋巴管,检测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LVD。结果VEGF—D、VEGFR-3在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59.32%、67.80%,明显高于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癌周组织的LVD表达为(21.29±8.21),明显高于周边正常组织(P〈0.05)。VEGF—D表达阳性组35例与阴性组24例的LVD分别为(23.15±7.58)和(11.93±5.3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D、LVD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直径、淋巴结分期、浸润深度、TNM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VEGF.D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肿瘤的淋巴管形成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整合素β3、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份胃癌术后癌组织标本(观察组)中整合素β3、VEGFR-3表达[定量以淋巴管密度(LMVD)表示],并与20份距胃癌组织10 cm的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对照组)作对比。结果观察组整合素β3阳性表达率及LMV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整合素β3阳性表达者LMVD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t=4.30,P〈0.01),整合素β3阳性表达与LMVD呈正相关(r=0.473,P〈0.01)。结论整合素β3和VEGFR-3与胃癌的淋巴管形成及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胃癌预后综合性评估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2-40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5例肝细胞癌患者的手术标本,其中伴淋巴结转移9例、无转移24例。分别取癌组织(肝癌组)、癌边缘组织(癌边缘组)及癌以远(距肿瘤边缘10 cm以上)正常组织(对照组),采用SP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三组D2-40表达,计数微淋巴管密度。结果 D2-40的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癌边缘组织内淋巴管生长密集区。癌边缘组发生转移者D2-40阳性表达率高于无转移者(P<0.05)。肝癌组未见明显微淋巴管,微淋巴管主要分布于癌边缘组及对照组。癌边缘组淋巴结转移者微淋巴管密度高于未转移者(P<0.05)。结论 D2-40可促进肝细胞癌转移,其机制为促进微淋巴管形成。D2-40表达可作为预测肝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VD)的变化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0例胃癌组织和30例正常组织标本进行D-240染色,并于光镜下观察计算淋巴管密度(LVD)。结果D2-40的阳性表达在淋巴管内皮细胞中,呈棕黄色。胃癌组织中LVD为(8.01&#177;4.47)条/HP,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为(1.32&#177;1.41)条/HP,P〈0.05;癌周LVD为(11.49&#177;3.53)条/HP,明显高于癌内组织为(4.53&#177;1.75)条/HP,P〈0.05。低未分化[(9.06&#177;1.64)条/HP]、Ⅲ~Ⅳ期[(9.06&#177;1.39)条/HP]、有淋巴结转移[(9.10&#177;1.36)条/HP]和远处转移的[(10.55&#177;1.21)条/HP]胃癌LVD分别较高中分化[(6.15&#177;2.95)条/HP]、Ⅰ~Ⅱ期[(4.28&#177;2.43)条/HP]、无淋巴结转移[(7.38&#177;2.46)条/HP]和远处转移者[(7.38&#177;2.46)条/HP]增高,P均〈0.05。结论胃癌组织中的LVD上升。检测LVD可以预测胃癌的淋巴结微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内皮抑素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肺腺癌内皮抑素蛋白的表达及肺腺癌组织微淋巴管密度(MLVD),分析内皮抑素表达与MLVD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肺腺癌组织内皮抑素蛋白阳性率[61.7%(37/60)]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3.3%(14/60)](P〈0.01);其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内皮抑素阳性组MLVD(7.68±1.89)低于阴性组(9.17±1.95)(P〈0.01),随内皮抑素表达程度加强,MLVD值减小。结论内皮抑素在抑制肺腺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转移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们用鼠抗人D2-40单克隆抗体(简称D2-40)对肝细胞癌(HCC)组织、癌边缘组织及癌以远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记录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探讨肝细胞癌微淋巴管的分布特点及MLVD与肝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脾酪氨酸激酶(Syk)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检测40例胰腺癌组织、9例慢性胰腺炎、8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Syk蛋白及其mRNA,形态计量学图象分析法测定微淋巴管密度(MLVD)。结果Syk蛋白在胰腺癌、慢性胰腺炎和正常胰腺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27.5%、77.8%和100%;Syk蛋白与胰腺癌TNM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Syk mRNA在胰腺癌中呈低表达(P〈0.01)。胰腺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MLVD)在TNM分期III-IV期组显著高于I-II期组(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Syk蛋白阴性表达者的MLVD显著高于阳性组(P〈0.01)。结论Syk在胰腺癌中表达减低或缺失,与胰腺癌的发展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COX-2、VEGF-C的表达与淋巴管密度(LVD),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胰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和12例远处正常胰腺组织中COX-2、VEGF-C的表达及LVD,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胰腺癌组织COX-2、VEGF-C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0%(28/40)和67.5%(27/4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42.5%(17/40)和35.O%(14/40,P<0.01),也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的8.3%(1/12)和25.0%(3/12).癌、癌旁及正常胰腺的LVD分别为4.75±2.77、15.20±4.70和1.67±1.15,以癌旁组织最高(P<0.01).癌组织COX-2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VEGF-C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癌旁组织LVD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并与癌组织COX-2、VEGF-C表达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 胰腺癌新生淋巴管主要存在于癌旁,淋巴管的形成可能有COX-2及VEGF-C的参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ylori感染在胃癌及癌前疾病中的分布状态以及在胃癌的发生及分化中的作用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Hpylori感染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辽宁省庄河地区不同胃疾病胃黏膜活检标本327例,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63例、萎缩性胃炎62例,胃癌202例,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黏膜、黏液Hpylori感染密度.结果:不同胃疾病Hpylori在胃黏膜定植状态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高于胃癌(X2=96.998,87.542,均P<0.01),胃癌组织低于癌周黏膜(X=25.378,P<0.01),肠型胃癌高于弥漫型胃癌(X2=19.253,P<0.01).不同胃疾病Hpylori在胃黏液游离状态为H pylori密度评分≤2时,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低于胃癌(X2=6.526,6.218,均P<0.01),Hpylori密度评分>2时,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高于胃癌(X2=20.252,46.248,均P<0.01),萎缩性胃炎高于浅表性胃炎(X2=4.746,P<0.05),胃癌与癌周黏膜无统计学差异,肠型胃癌高于弥漫型胃癌(X2=6.784,P<0.01).结论:不同胃疾病Hpylori分布,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高于胃癌,胃癌低于癌周黏膜.肠型高于弥漫型.黏液内游离Hpylori密度评分胃癌组织与癌周黏膜无差异.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pylori优于H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5例胃癌组织和20例正常胃组织中的COX-2、VEGF-C及微淋巴管密度(MLD),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COX-2、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7.6%、72.9%,COX-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VEGF-C、临床分期、MLD、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VEGF-C与胃癌组织学分型、肿瘤大小、患者性别及年龄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COX-2、VEGF-C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COX-2与VEGF-C、MLD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COX-2可能通过上调VEGF-C表达参与胃癌微淋巴管生成而发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5.
HG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及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大肠癌淋巴管生成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2例大肠癌、20例大肠息肉组织和20例正常对照组织中HGF的表达,并应用podoplanin标记淋巴管,检测各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结合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大肠癌组织中HGF被染成棕黄褐色,其阳性表达率和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大肠息肉组织和正常大肠组织[75%、30%、15%;(0.36±0.07)、(0.24±0.06)、(O.23±0.06),P〈0.01]。其微淋巴管密度(LMVD)也明显增多[(4.13±1.99)、(2.59±1.46)、(2.40±1.44),P〈0.01]。大肠癌组织中HGF的相对表达量和LMVD两者间呈正相关。39例HGF表达阳性的大肠癌,其LMVD明显大于HGF蛋白表达阴性者[(4.25±2.13)w(2.73±1.54),t=3.051,P=0.003]。HGF和LMVD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与Dukes分期(P=0.034,P=0.006)、淋巴管有无转移明显相关(P=0.015,P=0.001)。结论HGF与大肠癌的淋巴管生成及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促进淋巴管增生,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16.
VEGF-C及其受体FLT-4 mRNA的表达在胃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及其受体VEGFR-3(FLT-4)mRNA在胃癌、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技术对34例胃癌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16例正常胃组织中VEGF-C及FLT-4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VEGF-C及FLT-4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都有表达;VEGF-C及FLT-4在胃癌、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VEGF-C〈0.05,PFLT-4〈0.05);VEGF-C及FLT-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有明显相关性(r=0.6729,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与癌旁组织中VEGF-C的表达有明显差异(r=0.5189,P〈0.05);VEGF-C在中、低分化和高分化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BorrmannⅠ、Ⅱ型分别与Ⅲ、Ⅳ型胃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而Ⅰ、Ⅱ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C及其受体FLT-4在胃癌的生长中起作用;VEGF-C及其受体FLT-4 mRNA的高表达可促进胃癌淋巴管的形成和淋巴结的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癌相关成纤维细胞浸润与淋巴转移及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中收集53例手术切除并病理确诊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新鲜组织,25例距癌灶>5 cm的正常食管黏膜新鲜组织,并统计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级别、浸润深度、淋巴结是否转移等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癌相关成纤维细胞标记蛋白α-SMA以及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蛋白D2-40。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癌相关成纤维细胞数量与微淋巴管密度均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癌相关成纤维细胞数量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肿瘤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癌相关成纤维细胞数量与微淋巴管密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可能通过促进淋巴管生成参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和转移,这可能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早期预防和靶向治疗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D)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央部位、侵犯边缘和癌周肺组织的表达情况及肺癌组织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淋巴结转移、淋巴管侵犯和淋巴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人NSCLC新鲜组织样本9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适量(QRT)-PCR法检测NSCLC组织中央部位、侵犯边缘和癌周肺组织的VEGF-D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应用单克隆抗体(D2-40)标记淋巴管,检测NSCLC组织中的LWVD。结果 QRT-PCR显示,VEGF-D mRNA在肿瘤边缘部位的表达明显高于在肿瘤中央部位的表达,而且VEGF-D mRNA的表达亦高于其在周围肺组织的表达。免疫组织结果显示了同样的表达不均一性。肿瘤边缘VEGF-D高表达组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而且VEGF-D高表达组其淋巴管侵犯的发生率亦明显增高。肿瘤边缘高LWVD组的VEGF-D mRNA的表达也明显高于低密度组。结论肿瘤侵犯边缘的VEGF-D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管侵犯密切相关,参与了NSCLC的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中VEGF-C和Podoplanin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4例食管鳞癌标本及8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VEGF-C和Podoplanin的表达,并对两指标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①VEGF-C阳性率和Podoplanin阳性淋巴管密度(LVD)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②VEGF-C阳性率和LVD值在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③VEGF-C阳性表达的食管癌组织中LVD与阴性表达的LVD比较差异显著(P=0.001).结论 VEGF-C和LVD是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管生成的重要指标,且VEGF-C和LVD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MS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胃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与胃癌生物学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44例胃癌及相应癌旁正常胃组织中BRMS1的表达。结果 44例胃癌旁正常胃组织中有35例(79.5%)表达BRMS1,而胃癌组织中有14例(31.8%)表达,胃癌组织中BRMS1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正常胃组织(P〈0.01),BRMS1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结论 BRMS1 mR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降低,其可作为反映胃癌浸润、转移潜能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