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医学报》2005,20(6):43-43
  相似文献   

3.
湿热证辨治     
《湿热条辨》中所称的湿热证主要是指外感湿热病证即"湿温",其与临床常见的内伤湿热证在临床特征方面既有交集又有所不同。前者以"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作为提纲,后者除了上述诸症外,还可表现为上焦之头晕、耳鸣、胸闷、咳嗽,中焦之纳呆、腹胀、恶心、呕吐、胁痛、黄疸、阴囊湿疹,下焦之癃闭、尿浊、尿频急、尿痛、大便溏滞等诸多症状和体征。提纲是湿热辨证的基准,而三焦的不同表现则可作为定位的佐证。湿热论治时,首当分辨湿热权重,据舌质舌苔的不同表现而应用不同的祛湿之法,勿过早投用苦寒之剂,以免湿邪滞留不去;其次当恪守分消走泄之祛湿大法,遵循宣上、畅中、渗下的祛湿原则,并以畅中为要。  相似文献   

4.
湿热证一例     
李××,男,29岁,××厂工人 住院号:24604 患者以右前臂中上1/3不完全断臂入院。入院后经扩创克氏钢针内固定、植皮等手术治疗,创面已基本愈合。壹周后突然觉恶寒,继则高热不退,波动于38.6°—39.8℃之间经用抗菌素及中药银翘、清热解毒之类无效。82年9月21日查肝功能SGPT400单位,HBSAg(一),即转传染病房。 82年9月22日初诊:见患者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胸闷腹胀,口渴不欲多饮,时时自汗,汗出热解,继而复热,四肢头身沉重,时有呕吐恶心,小便少而黄赤,大便四日未行。舌质  相似文献   

5.
湿热证的致病原因与外因、内因有直接关系,外因多为外感湿热病邪.湿热病邪的形成与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同时也受饮食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如南方多见湿热证.过食肥甘辛辣厚味,嗜酒以及过量输液,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均能伤脾败胃,造成湿浊中阻或郁而化热.湿热证形成的内在因素,包括中气的虚实,阳气的盛衰,体质的强弱和内湿的有无等.即所谓:“内外相引,故病湿热”。  相似文献   

6.
证候简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证候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证修具有整体性、恒动性、模糊性、复杂性、定位性和隐匿性,认识和掌握这些特性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防治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7.
对20余年来湿热证动物模型(包括温病湿热证、脾胃湿热证、肝胆湿热证、肾病湿热证、大肠湿热证、肺炎湿热证及多发性肌炎湿热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中医湿热证病因及证候特征的角度对不同的造模方法、造模条件进行比较评价,为湿热证实验研究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湿热证为肾衰竭常见证型,临证用药应注意六点:药量适当,防止冰伏,慎用淡渗,注意扶正,防止壅滞,饮食守忌。  相似文献   

9.
湿热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余年来湿热证动物模型(包括温病湿热证、脾胃湿热证、肝胆湿热证、肾病湿热证、大肠湿热证、肺炎湿热证及多发性肌炎湿热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中医湿热证病因及证候特征的角度对不同的造模方法、造模条件进行比较评价,为湿热证实验研究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岭南地区湿热证研究概况.岭南地区湿热证型多见,临床涉及病种较多.岭南地区湿热证的形成与饮食、生活习惯等内因和外感湿邪、热邪、暑邪等外因有关;其症状表现为乏力、出汗异常、皮肤改变等全身症状和耳鸣耳聋、口疮、腰痛、舌苔厚腻等局部症状.岭南地区湿热证可见于各脏腑疾病,脾胃系疾病中的湿热证研究较多;肺系疾病中的湿热证研究...  相似文献   

11.
收集并整理近10年来有关湿热证舌苔研究的相关文献,从舌苔与湿热证证候诊断的关系、舌苔上皮细胞的研究、舌苔微生态的研究、器官感染与舌苔变化的关系以及中药治疗对舌苔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对湿热证舌苔的研究进行了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标实证和本虚证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探讨湿热证与本虚证的关系,以及湿热证的分布特点。方法选择50例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观察本虚证各型分布及交叉分布情况;观察不同原发病中本虚证的分布;观察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湿热证兼夹标实证分布情况;观察湿热证症状分布;观察湿热证、非湿热证中本虚证的分布。结果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本虚证中脾肾气虚为最常见的证型,脾肾气虚最常合并脾肾阳虚;标实证中湿热为最常见的证型,可与血瘀兼夹出现;慢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最常见证型均为脾肾气虚证;湿热证中出现率高的症状为腰困痛、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小便黄赤、灼热或涩痛不利,口干不思饮;湿热证中本虚证以脾肾气虚为主。结论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本虚证中脾肾气虚为最常见的证型,标实证中湿热证的发病率最高,并且可以合并各种肾脏病的本虚证,也可以兼夹血瘀证。  相似文献   

13.
小柴胡汤为治疗半表半里、寒热虚实夹杂的主要经方,可攻补兼施,既清热利湿又健脾和胃。本研究在把握小柴胡汤方义基础上,分析脾虚湿热证的证治特点及其与脾胃湿热证、脾虚寒湿证之异同,将小柴胡汤拓展运用于脾虚湿热证的治疗,融经方与时方于一体,随症加减。并列举反流性食管炎与脂肪肝两则验案,分析小柴胡汤治疗脾虚湿热证的临证要义。  相似文献   

14.
温病湿热证本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病湿热证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类症候群,它具有病机复杂、治疗困难、易于反复的特点。现将近年来有关温病湿热证本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湿热证是中医辨证体系中的重要证型之一,在脏腑病变中占有重要地位。肠道中栖息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它们与肠道环境共同组成了肠道微生态。肠道微生态系统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也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维持肠道微生态系统的稳定与中医学的整体观和平衡观理论具有共通性。本文就肠道微生态系统与中医证候学,特别是与湿热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对近年来中医湿热证候模型的研究进行述评。目前中医湿热证候模型主要有基于中医病邪病机的湿重于热、热重于湿及湿热并重模型及基于脏腑病机的脾胃湿热、大肠湿热、肝胆湿热模型;湿热证模型的实验动物多采用大鼠、小鼠,其构建多采用高糖、高脂或高蛋白饮食,人工气候箱模拟湿热环境,灌胃致病菌等综合方式;湿热证动物模型的成模标准多以动物的临床表现如体质量、背毛、活动、饮食及饮水量、粪便等为主。认为目前以多因素复合方式构建的湿热证候模型,因涉及施加因素太多,造成后期成模标准及因素分析复杂化、不确定性。提出今后有关中医湿热证候模型的改良可尝试以饮食、湿热环境、生物因素等单一因素分别造模,以部分克服复合因素造模方法的可重复性差、不确定性大的不足;实验动物可选择与人类基因组序列具有高度的同源性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应建立一套既符合中医学辨证理论,又可以稳定地在动物模型上体现的指标体系,使成模标准兼具针对性及客观性;中医湿热证候模型的研究需基于中医证候学研究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易黄汤出自《傅青主女科·带下》,方由山药、究实、黄柏、车前于、白果五味组成,列为该书治疗费带的首选方剂.笔者认为只要抓住病人冲任不足、湿热下注或牌土虚亏,湿邪内生,欧组成热;或肝郁不舒,郁久化热,历克牌上,份热脾湿,合而下注,不论其带下颜色如何,有味无味,均可选用易黄汤加减治疗,可获较满意的疗效.兹录数案如下。1慢性盆腔炎患者,女,48岁,农民,1988年9月26日诊。十余年前因高热,寒战,下腹疼痛伴呕吐.阴道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经某医院化验及妇科检查后诊断为“急性盆腔炎”,经治疗后仍有下腹隐痛,未作特殊…  相似文献   

18.
湿热证是中医辨证体系中的重要证型之一,在脏腑病变中占有重要地位。肠道中栖息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它们与肠道环境共同组成了肠道微生态。肠道微生态系统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也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维持肠道微生态系统的稳定与中医学的整体观和平衡观理论具有共通性。本文就肠道微生态系统与中医证候学,特别是与湿热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在中医文献中,湿热既指病因,又指病症。薛生自在《湿热病篇》中将“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作为湿热病提纲。《温病条辨》云:“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自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日湿温”。叶天士首次系统地总结了湿热病的治则与治法,提出湿热为患,首当祛其湿。叶氏在《温热论》中指出:“渗湿于热下,不与热搏,势必孤矣”,并对湿热的治疗提出湿热之邪在上、中、下三焦时,分别采用开上、宣中、导下之法,并举出分消三焦湿热而用的杏、朴、苓三味药。吴鞠通认为,湿热之邪多犯上焦脾胃,治疗须遵循“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原则,提出“惟以三仁汤清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化。”薛生白在《湿热病篇》中说:“湿伏中焦,宜藿梗、蔻仁、杏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阐明大肠癌脾虚湿热证表型组和湿热蕴结证表型组的代谢组学机制。方法 2021年3月—2021年10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招募大肠癌脾虚湿热证患者68例、湿热蕴结证患者58例,同时纳入于此进行体检的健康平和质人员62名。建立脾虚湿热证表型组、湿热蕴结证表型组和健康平和质表型组队列,以超高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对各队列血清代谢物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LPS-DA)分析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与健康平和质表型组相比,脾虚湿热证表型组有胍基乙酸下调,亚氨甲基谷氨酸、咪唑乙酸、脱氧尿苷、胞苷、假尿苷、鸟氨酸、N-乙酰鸟氨酸、5-羟吲哚乙酸、胆色素原、琥珀酸半醛、甜醇表达上调等12种差异代谢,涉及能量代谢异常为主的7条代谢途径;湿热蕴结证表型组有脱氧尿苷、胞苷、胆色素原、花生酸、前列腺素B2、异柠檬酸、古洛糖酸表达上调,胍基乙酸、尿苷、羟脯氨酸、吡咯-2-羧酸、腺苷、5,6-DHET、8,9-DiHETrE、9,10-DHOME、亚油酸、羟基丙酮酸表达下调等17种差异代谢,涉及脂类代谢和三羧酸循环异常为主的9条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