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54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轻支气管动脉输注LAK/IL-2前后分别测定了体内NK活性,淋转,T细胞亚群及体液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治疗前体内NK,淋转,OKT3,OKT4均低于正常值,OKT8,C3,IgA,IgM治疗前均高于正常值,治疗后大部分观察指标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2.
我们观察了20例肿瘤患者应用IL-2/LAK疗法前后其免疫指标的改善,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LAK细胞活性、白介素Ⅱ膜受体、白介素Ⅱ分泌细胞及血清白介素Ⅱ受体。通过治疗显示:CD4/CD8比值、LAK活性、白介素Ⅱ膜受体及白介素Ⅱ分泌细胞的水平均显著升高,而可溶性白介素Ⅱ受体减少,提示IL-2/LAK可以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药物灌注,栓塞术联合LAK/IL-2灌注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T淋巴细胞改变及副反应。方法:96例经确诊的中晚期肝癌,随机分为动脉化疗栓塞联合LAK/IL-2观察组及单纯介入化疗栓塞组各48例,两组均采用经皮穿刺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及栓塞。化疗药物5-Fu1000mg+卡铂300mg 表阿霉素30mg或丝裂霉素10-20mg,栓塞剂为碘化油和明胶海绵,介入治疗3-4周1次,2次1疗程,观察组栓塞后沿导管灌注同种异体LAK细胞1×10^9100ml及IL-240万U。两次介入间隔期间观察组每周3次静滴1×10^9/100mlLAK细胞及每日肌注IL-210万U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CR+PR)为72.9%(35/48),对照组总有效率(CR+PR)淡57.3%(28/48),两组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观察组T淋巴细胞治疗前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种异体LAK细胞联合化疗及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较单纯介入化疗栓塞疗效明显提高,是安全可行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IL—2/LAK疗法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婷  常瑛 《中国肿瘤临床》1996,23(10):723-725
我们观察了20例肿瘤患者应用IL-2/LAK疗法前后其免疫指标的改善,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LAK细胞活性,白介素Ⅱ分泌细胞及血清白介素Ⅱ受体。通过治疗显示:CD4/CD8比值,LAK活性,白介素Ⅱ膜受体及白介素Ⅱ分泌细胞的水平均显著升高,而可溶性白介素Ⅱ受体减少,提示IL-2/LAK可以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及LAK/IL—2治疗晚期贲门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经皮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及LAK/IL-2治疗晚期贲门癌的疗效,采用经皮穿刺胃左动脉插管灌注健康人外周血LAK细胞1×108/L及IL-230万U,化疗药物为表阿霉素30mg、卡铂300mg、长春地辛(西艾克)4mg或5-Fu1000mg,每3周~4周一次,2次为一疗程,结果:经病理学确诊的共78例晚期贲门癌患者经此法共介入灌注146次,最多者5次,最少者1次,胃部病灶CR+PR占61.5%,生存最长41个月,最短4个月,中位生存期9.5个月,半年生存率为76.9%,1年生存率为30.8%,提示采用肿瘤供血动脉进行区域性灌注生物制剂及化疗药物,对于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贲门癌病人不失为可供选择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我院1993年4月至6月经肝动脉及门静脉安置的植入式微泵,输注自体LAK细胞/IL-2及化疗药物治疗7例中晚期肝癌(其中2倒置泵,同时进行了肿瘤姑息性切除),近期疗效CR2例,PR3例,mR1例,PD1例,总有效率达85.7%,且毒性反应轻微。结果提示:对于中晚期肝癌,经肝动脉门静脉输注自体LAK细胞/IL-2及化疗药物,是一种极有前途的治疗措施,可望明显提高肝癌疗效。  相似文献   

7.
组按联合LAK/IL—2疗法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组胺对C57BL/6小鼠脾源性LAK细胞体内杀伤活性的调控作用及可能的机理。方法:以B16恶性黑色素瘤肺转移的C57BL/6小鼠作为治疗对象,比较LAK/IL-2/组胺疗法与LAK/IL-2疗法导致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之间的差异。结果:组胺可明显增强LAK/IL-2疗法的体内抗肿瘤转移活性,产生明显的肿瘤消退,近期疗效优于LAK/IL-2疗法;组胺与单纯LAK/IL-2治疗相比,LAK/IL-2/组胺疗法显著提高了荷B16恶性黑色素瘤小鼠的生存时间和生存率,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组胺的这一协同效应可被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完全阻断,H2受体激动剂dimaprit则可模拟这一效应。结论:用组胺和LAK/IL-2联合应用在C57BL/6小鼠体内具有较强的协同效应,对B16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杀伤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LAK/IL-2疗法;组胺的这一效应是通过体内单核巨噬细胞上的组胺H2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8.
赵关林  吴铮 《中国肿瘤临床》1997,24(12):940-941
许多报告表明IL-2/LAK细胞治疗某些晚期肿瘤病人有一定疗效,但鉴于晚期肿瘤瘤负荷比较大,仅依靠免疫治疗难以取得更有效的治疗效果,故我们应用IL-2/LAK细胞与化疗、放疗同步或序贯式进行联合治疗,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IL-2/LAK细胞与化疗、放疗联合治疗晚期肿瘤病人共17例,平均年龄53.6O士9.5岁,肿瘤部位分布见表1,病人均有转移病灶或复发病灶。为了进一步观察联合治疗组中IL-2/LAK细胞对晚期肿瘤病人免疫功能影响,随机选择了单纯进行放疗、化疗17例晚期肿瘤病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评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应用LAK细胞及IL-2治疗人体恶性肿瘤的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1~3]。我们行肝动脉灌注LAK/IL-2加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31例,并以同期化疗栓塞的29例作对照,取得了满意效果,总结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文搜集近2年间无手术指征的原发性肝癌60例,并随机将其分成两组。行肝动脉灌注LAK/IL-2加栓塞者31例为A组,行化疗栓塞者29例为B组。肝动脉造影完成后,A组患者注入Lipiodol(LP)10~25ml、IL-230万单位及LAK细胞悬液100ml(约109个LAK细胞),其中7例追加适量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术后10天每日皮下补…  相似文献   

10.
11.
以基因重组白细胞间介素Ⅱ(rIL-2)诱导肝癌患者自体脾LAK细胞,经肝动脉,辐注。自体LAK细胞10~9×2,rIL-2 5×10~4u×2连续低剂量经肝动脉导管输注一个疗程。治疗连续观察血清AFP变化及肝功能变化。用B超、CT观察肿块变化,结果显示:本组3例治疗后血清AFP均连续下降,B超、CT显示肿块缩小。患者主观症状好转,肝功能有所恢复。自体LAK细胞输注后仅有一过性发热。  相似文献   

12.
LAK细胞和IL-2是目前常用的肿瘤生物制剂。自1992年以来,对18例晚期肺癌,男15例,女3例,年龄29~64岁,进行LAK细胞和重组IL-2联合化疗治疗。选择胎脾、胸腺的淋巴细胞做前体细胞,体外用重组IL-2诱导制备LAK细胞,每输3次LAK细胞为一疗程、每次输入细胞数0.5~1.0×109。化疗采用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为主的方案。治疗结果: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7例,无效(NR)3例,病情平稳3例,有效率CR+PR达66%。采用本疗法后病人精神及饮食好转,能有效缓解胸痛、减轻病人痛苦。提示LAK细胞和重组IL-2联合化疗对晚期肺癌是一种可行的有效治疗,但在临床应用中要注意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提高中晚期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合并放疗治疗25例中晚期肺癌患者,同时以单纯灌注和单纯放疗作为对照,比较近期疗效和生存率。结果:经统计学检验,近期完全缓解灌注加放疗组分别与其它两种治疗方法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1和2年生存率也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及单纯灌注组(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加放疗对治疗中晚期肺癌是较为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用IL—2和胸腺因子D(TFD)联合诱导的自体LAK 4~8×10~(6~7)和同种异体LAK4~8×10~(8~9)对40例肝癌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LAK/IL—2·TFD治疗.肝动脉灌注顺铂、阿霉素、丝裂霉素和部分病人用40%碘化油栓塞,LAK细胞10次为1疗程,包括静脉滴注8次~9次,肝动脉灌注1次~2次(肝动脉灌注包括LAK、IL—2和TFD),治疗期间每日肌注IL—2 500Ou~10000u和TFD10mg.疗效达到PR:52.5%、MR:30%、SD PD:17.5%.AFP下降占94.1%,半年生存率占80%.多数病人症状改善,免疫力增强,肝功能好转,生活质量提高.少数病人使用LAK细胞出现一过性寒战、发热.  相似文献   

15.
作者选用3组Ⅲ期胃癌病例,即根治术后用LAK细胞/rIL-2腹腔灌注的LAK组,用5-Fu腹腔灌注的5-Fu组,未用药的对照组。经随访观察发现LAK组出现腹膜种植转移者2年只有7%(2/27),明显少于另外两组。因此文章指出:①LAK细胞/rIL-2腹腔灌注能有效的预防胃癌根治术后的腹腔种植转移,临床推广使用俾有助于生存率的提高;②鉴于LAK细胞的杀伤特性,阐明其真正价值是用于预防癌根治后的转移;③只有LAK细胞数量超过癌细胞数时才能有效的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杨海山  王每先 《中国肿瘤临床》1994,21(2):110-112,T000
本文报告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治疗的中晚期肺癌20例,其中小细胞肺癌14例,腺癌4例,鳞状细胞癌2例。属于Ⅱ期6例,Ⅲ期14例。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均表现为多血管型。20例均经支气管动脉先灌注地塞米松10mg,阿霉素40-50mg;再将丝裂霉素20mg用5-FU1.0-1.5ml溶解,再加40%碘化油1-3ml,充分混合后,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疗效明显,术后1-6个月复查,总有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加^60Co外照射治疗晚期中心型肺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提高晚期中心型肺癌疗效,作者从1993年10月至1995年10月间,采用标准剂量,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2个周期,第二次动脉灌注化疗后48小时加60Co外照射方法,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Ⅲ期非小细胞中心型肺癌30例,同时以单纯放疗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近期疗效BAI+RT组优于RT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76.67%和40.00%,P<0.05。对不能手术切除的Ⅲ期中心型肺癌,BAI+RT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能明显提高近期疗效及1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化疗药物与LAK细胞联合抗癌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3H-TDR释放法检测6种常用化疗药物对LAK细胞杀瘤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化疗药物对IL-2诱导LAK细胞活性及对培养好的LAK细胞活性的影响各不相同,同种化疗药物不同浓度时的影响也有差异。卡铂(CARBO)和顺铂(CDDP)对IL-2诱导LAK细胞活性无抑制作用,且可增强培养好的LAK细胞的杀瘤活性;环磷酰胺(CTX)和5-氟尿嘧啶(5-Fu)对诱导及培养好的LAK细胞活性均无抑制作用;阿霉素(ADM)和丝裂霉素(MMC)对诱导及培养好的LAK细胞活性均有抑制作用。由此推论CARBO和CDDP与IL-2/LAK细胞联合抗癌可望产生协同效应;CTX和5-Fu与IL-2/LAK细胞联合抗癌可能有相加作用;而ADM和MMC则可能削弱LAK细胞的杀瘤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术前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对32例Ⅲ期NSCLC患者(Ⅲa期21例、Ⅲb期11例),术前采用MVP及NP方案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灌注化疗后3—4周内行手术治疗。结果32例中CR9.3%(3/32);PR37.5%(12/32):NC53.2%(17/32)。26例施行了手术切除,总切除率81.3%。结论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可降低Ⅲ期NSCLC病理分期,提高山期NSCLC的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