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颈动脉体瘤5例,其中4例行颈动脉体瘤切除术,无1例死亡。诊治体会:(1)颈动脉三角区搏动性肿块,垂直方向固定,水平方向可移动,应考虑本病可能;(2)动脉影在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3)一旦确诊应早期手术;(4)术前颈动脉压迫是减少脑部并发症的关键;(5)颈动脉是否切除可根据术中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性质而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9例颈动脉体瘤的手术治疗资料。结果 9例病例均完整切除肿瘤,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颈动脉体瘤的首选方法是手术治疗,术中正确自理颈内动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就术中如何处理颈内动脉及预防脑部并发症提出方法。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体瘤临床上虽少见.但在颈部肿瘤的鉴别诊断上必须列为一项内容,警惕手术前误诊和避免手术中临时处理困难.本文对我院15年(1976~1992)9例颈动脉体瘤的诊断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4例院外和院内误诊,经手术探查得出正确诊断.术前超声学检查与选择性颈动脉造影能明确诊断.5例施行手术治疗者术前均采用手了法颈动脉压迫训练,促使大脑侧支循环的建立。3例行颈动脉外膜下肿瘤完全切除术,近远期疗效满意.2例切断拮扎颈总动脉,1例再结扎颈内、外动脉,肿瘤切除术;1例再结扎切断动脉分歧部,颈内、外动脉远心端端一端吻合,切除肿瘤.前者术后顺利恢复,无永久性后遗症;后者术后14天合并患侧侧脑室体旁脑梗塞,遗留有健侧轻度偏瘫,2年后随访恢复较好.作者认为术前超声检查与选择性颈动脉造影对确定诊断与颈动脉压迫锻炼准确建立大脑侧支循环是对一部分必须切除颈动脉分歧部的颈动脉体瘤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磁共振血管成像应用于颈动脉外科,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头颈科1996年8月至1999年8月间收治的涉及颈动脉疾病患者12例中,9例进行了术前MRA检测。结果:颈动脉体瘤及颈动脉瘤MRA表现与血管造影相似,MRA在判断某些颈部转移肿瘤压迫侵犯颈动脉亦具有辅助诊断意义。结论:MRA作为一非创伤性血管显影新技术,对于颈部肿瘤累及颈动脉或颈动脉本身疾病的术前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  相似文献   

5.
动脉内膜切除治疗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脉内膜切除的手术指征、麻醉和手术方法。方法 20例病人22例颈动脉狭窄,其中21例在全麻下手术,1侧采用局麻。20例术中颈动脉阻断时间27 ̄52分钟,2侧术中采用分流。15侧手术在脑电图监测下进行。结果 17例病人18侧术后顺利;另3例4侧手术,其中3侧椁后分别出现暂时性肌力减退和下部面瘫。19例病人平均随访3年2个月,9例暂时性脑缺血病人中,8例停止发作,1例发作减少,9例脑梗死病人,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瘤(附三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秀权 《广西医学》1995,17(6):488-491
本报告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瘤。1例行肿瘤切除,2例连同颈外动脉一并切除。提出本病部位特殊,强调术前颈总动脉压迫训练、脑电图检查、选择性脑血管造影对诊断及了解患侧大脑侧支循环是否建立,对手术方式选择是防止术后脑部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性。并结合有关献提出作在术中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7):585-588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动脉破裂外科急救处理措施,总结经验,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 8例外伤性颈动脉破裂患者在颈部简单压迫止血同时施行了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其中经喉气管裂开处插管2例,口腔插管6例;颈外动脉及分支结扎2例,颈总动脉紧急结扎1例,颈总动脉纵向破裂采用"次半管缝合"修复5例;8例患者均行术后低位气管切开。围术期加强输血、补液、抗感染等综合治疗。结果 8例患者在全身麻醉下施行了颈总动脉修复和(或)颈外动脉及分支结扎7例,颈总动脉结扎1例。术中失血700~1 000 m L,其中2例术中血压反复波动在休克状态,且与术中出血量不符,疑颈动脉窦减压反射所致,颈总动脉分歧部外膜下局部利多卡因封闭后缓解。随访4个月至5 a,1例颈总动脉紧急结扎者术后偏瘫,于2周后死亡,其余患者均存活,未见脑缺血或栓塞并发症;术区局部感染2例,经术后换药、抗炎处理后痊愈。结论外伤性颈动脉破裂伤情复杂,病情危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其急救处理需要多学科联合施救,早期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地止血、采用合理方法修复颈动脉损伤、围术期处理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均是整体救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总结颈动脉体瘤5例,其中4例行颈动脉体瘤切除术,无1例死亡。诊治体会:①颈动脉三角区搏动性肿块,垂直方向固定,水平方向可移动,应考虑本病可能;②颈动脉造影在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③一旦确诊应早期手术;④术前颈动脉压迫是减少脑部并发症的关键;⑤颈动脉是否切除可根据术中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性质而定  相似文献   

9.
我院共收治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136例,其中特殊类型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6例,其病情复杂,诊断和治疗各有特点,现分析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男3例,女3例,年龄19~56岁,平均378岁。2临床表现:均表现为颅内轰鸣样血管杂音、患侧搏动性突...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35例36侧颈动脉体瘤行手术治疗。其中颈动脉体瘤单纯剥离20例(21侧),颈动脉体瘤及颈外动脉切除3例,肿瘤及颈内动脉切除颈外替代颈内动脉2例,动脉对端吻合2例,血管移植6例,补片修复1例,动脉结扎1例。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12例采用冰帽头部局部低温。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死亡率2.8%,术后发生霍纳综合征2例,迷走神经、面神经下颌支及喉上神经损伤各1例。29例随访1-25年,全部随访患者没有复发。恶性颈动脉体瘤1例,失访。结论:手术是治疗颈动脉体瘤的最佳方法,延误反使手术增加困难。脑保护是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完整的保留或重建颈内动脉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头颈部恶性血管外皮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头颈部恶性血管外皮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8例术后病理确诊的头颈部恶性血管外皮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中男3例,女5例,年龄21~65岁。病灶位于颈部、颧部、腮腺、翼腭凹、颞下凹、颏下三角各1例,舌根2例。全部病例采用根治性手术切除。随访5~10年,复发3例,双侧颈淋巴结转移1例,2例接受2次手术,1例接受3次手术,死亡1例。结论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恶性血管外皮瘤的唯一可靠的诊断方法,根治性外科切除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重建在头颈外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季平  张福军  陈睿 《重庆医学》2004,33(10):1492-1493,1495
目的对颈动脉重建术在头颈外科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价.方法 7例累及颈动脉的头颈部恶性肿瘤采用瘤体连同颈动脉切除与颈动脉重建术,术前TCD、DSA、SPECT、动脉残端压等检查,术中用SHUNT管分流,根治性颈清扫术、肿瘤及受累动脉切除、采用大隐静脉重建颈动脉、胸大肌肌(皮)瓣或前臂皮瓣覆盖重建动脉移植段和组织缺损区.术后3、7、14、21、28d TCD测量颈动脉Vm、PI、RI指标值.结果所有病例术后病情平稳、伤口无感染、肌皮瓣均成活,术后颈动脉彩超显示血流通畅,重建血管Vm、PI、RI指数正常,Willis环通畅,观察期间均末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颈动脉重建术既能给晚期头颈癌累及颈动脉患者提供一个彻底根治的机会,又可大大降低死亡率及神经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术辅助治疗头颈及颅内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例头颈部及颅内肿瘤(脑膜瘤7例,纤维血管瘤3例,脊索瘤2例,神经纤维瘤2例,腺样囊性癌、鼻咽癌、蔓状血管瘤、颈动脉体瘤和鳞状细胞癌各1例)患者经血管造影诊断为高血流肿瘤,供血主要来自颈外动脉分支,使用4F或5F造影导管,经股动脉导入颈外动脉的肿瘤目标血管并注射自制明胶海绵微粒栓塞目标血管。栓塞后1d手术。结果:栓塞后11例(57.9%)患者供血动脉完全不显影,肿瘤不显影。3例术中有暂时头面部疼痛,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头颈部及颅内高血流肿瘤的术前颈外供血动脉栓塞能够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是一种安全辅助治疗。应用自制明胶海绵微粒,降低了成本,扩大了该技术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姑息性胃大部切除加术中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胃癌浸润胰腺患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术中发现胃癌向胰腺浸润,并难以彻底切除者,在姑息性切除胃癌的同时,在胰腺残留癌组织内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结果自2004年12月至2009年6月用该方法治疗晚期胃癌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41~78岁(中位年龄64岁);其中胃癌向胰腺头部浸润5例,向胰腺颈、体部浸润10例。术后发生胰瘘1例,继发性出血1例,经随访,CR5例(33.3%),PR9例(60%),NC1例(6.7%),无PD病例。结论对晚期胃癌浸润胰腺患者采用姑息性胃大部切除加术中植入^125I粒了的方法是安全可行的,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崔德威  张祥宝 《河北医学》2007,13(8):928-931
目的:探讨老年头颈肿瘤患者并存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82例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并存病的老年头颈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和围手术期处理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并存心脏病36例,高血压17例,糖尿病20例,呼吸系统疾病19例,肝功能异常8例,低蛋白血症5例,营养不良3例,其他5例.术后一过性并发症有术腔感染5例(其中3例为并存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4例,严重低血钠1例,尿潴留诱发严重心律失常1例,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结论:老年头颈肿瘤患者并存病以心血管疾病最多见,但糖尿病也对手术有很大的威胁.术前全面了解病情,加强并存病的围手术期处理,可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I125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替吉奥辅助化疗治疗头颈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头颈外科就诊的头颈癌患者40例,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26例,低分化腺癌14例;按解剖部位分为:下咽癌17例,上颌窦癌15例,口腔癌4例;颈转移癌4例.所有患者均因全身疾病或局部晚期而不能手术治疗,予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匹配周缘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为90~110 Gy,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术后联合替吉奥辅助化疗80 mg/m2 2个周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急慢性放射性损伤、局部控制率和生存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中肿瘤完全缓解13例(65%),部分缓解5例(25%),无效2例(10%),有效率为90%.术后随访42个月,失访1例,1 a生存率80.0%,2 a生存率48.75%,3 a生存率13.0%,中位生存期16个月.主要并发症为放射性口腔粘膜炎和局部出血.结论 I125粒子植入联合替吉奥辅助化疗对于有手术禁忌或无法切除的头颈癌近期疗效好,患者生存率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无功能性恶性胰岛细胞瘤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惠文  邱铝  史讯 《河北医学》2007,13(8):906-909
目的:探讨无功能性恶性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自1993年6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13例无功能性恶性胰岛细胞瘤患者资料.结果:13例无功能性恶性胰岛细胞瘤患者中男3例,女10例,中位年龄32.3岁,表现为上腹部无痛性包块(46.1%)和腹部饱胀不适(38.5%),位于胰头部8例(61.5%),胰体尾部肿瘤4例,胰头颈部1例.肿瘤平均最大径8.1cm,术前CT及MRI的定位准确率较高.13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脾、胰体尾切除术3例、胰体尾切除术2例、活检 胆道内引流术1例,1例仅做活检.术后1年生存率为92.3%,3年生存率为73.8%,5年生存率为59.1%.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无功能性恶性胰岛细胞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术后配合化疗有望提高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李军苗  沈剑敏  李海军  吴亮 《吉林医学》2012,33(20):4463-4465
目的:探讨颈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例颈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结果:3例患者发病年龄轻,平均年龄39岁,均为颈内动脉夹层,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发病过程类似于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发病机理为栓塞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影像学:头颅CT、MRI表现为脑梗死样改变,DSA或颈部CTA表现为颈内动脉C1~2段整段长狭窄与扩张交替。结论:颈动脉夹层患者发病年龄轻,主要临床表现为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肠粘膜内癌内镜下局部治疗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方法:对近5年发现的42例大肠粘膜内癌采用活检钳咬除、肛镜下枪式套扎器套扎、圈套高频电切一种或几种方法相互结合进行局部治疗,术后1月~3年用电子结肠镜复查.结果:(1)18例用活检钳全部摘除,3例枪式套扎器套扎,16例圈套高频电切,5例采用多种方法相互结合.(2)有5例同时合并另一进展期癌肿,除1例拒绝手术,1例病期太晚失去手术时机,3例作了扩大根治切除;其余37例中,有7例追加外科手术治疗,切除的肠标本上未发现癌残留.(3)33例(其中未追加手术30例)随访1月~5年,未发现癌复发.(4)随访病例中,14例癌伴多发性腺瘤在术后1~3年新生腺瘤发生率57.1%(8/14);而单发早期癌同期新生腺瘤发生率15.8%(3/19).结论:只要病例选择合适,大肠粘膜内癌经内镜局部切除是可以达到治愈的,而且安全和微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D44V6在头颈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998年3月至1999年12月手术切除的头颈部肿瘤新鲜标本43例(恶性肿瘤30例,良性肿瘤13例)及正常口腔黏膜1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对组织中的CD44V6作定量表达。结果:(1)正常口腔黏膜、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中均可以检测到CD44V6的表达;(2)CD44V6的定量分析在头颈部良、恶性肿溜之间,恶性肿瘤与正常口腔黏膜之间,转移与未转移的恶性肿瘤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CD44V6能否作为头颈部恶性肿瘤转移及估计预后的指标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