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皮肤肿瘤     
960309 皮肤良性及恶性肿瘤DNA含量与AgNOR的对比研究/刘丹亚…//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5,9(3).-133 用流式细胞仪(FCM)及AgNOR染色方法对比研究了113例皮肤良性及恶性肿瘤及癌前期病变,探讨此两种方法的相关性。113例中鳞状细胞癌(SCC)37例,基底细胞癌(BCC)、皮肤原位癌(Bowen病)12例,湿疹样癌(Paget病)9例,光线性角化(AK)和角化棘皮瘤(KA)共12例,脂溢性角化(SK)10例。并以5例正常皮肤组织标本做对照。结果发现良性肿瘤组织组与癌前期病变组细胞DNA均为整倍体,癌前期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桥粒芯糖蛋白1与表皮肿瘤的病理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了桥粒芯糖蛋白1(Dsgl)在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Bowen病、日光角化病、角化棘皮瘤、脂溢性角化病及正常皮肤中的表达。结果:Dsgl在正常表皮中显著表达;在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的肿瘤组织中表达显著减弱或消失;在Bowen病和日光角化病细胞间变区域无表达;在绝大多数角化棘皮瘤、脂溢性角化病中的表达为强而连续的胞膜染色,与正常表皮中的表达相似。结论:皮肤恶性肿瘤中Dsgl的表达显著减弱或消失,可能与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有关,Dsgl可能对表皮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皮肤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患者进行ALA-PDT治疗,其中包括角化棘皮瘤5例,光线性角化病12例,鲍恩病6例,增殖性红斑2例,疣状癌、鳞状细胞癌各1例。结果经过3~5次ALA-PDT治疗,角化棘皮瘤患者5例、光线性角化病患者11例、鲍恩病患者5例、增殖性红斑患者2例完全缓解,仅1例光线性角化病患者复发;疣状癌治疗无效;鳞状细胞癌完全缓解后又复发。结论 ALA-PDT因疗效好、损伤小、美容效果好、复发率低,适合皮损面积大、病变部位特殊的部分皮肤肿瘤,但对疣状癌、鳞状细胞癌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4.
面部角化棘皮瘤恶变为鳞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 1例面部角化棘皮瘤恶变的住院患者。重点对角化棘皮瘤和鳞状细胞癌是两个独立的疾病 ,还是同一个疾病谱不同阶段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谷胱甘肽转换酶π(GSTπ)与皮肤角朊细胞肿瘤发生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45例皮肤角朊细胞肿瘤和5例正常皮肤。结果∶GSTπ在正常皮肤主要表达于颗粒细胞层、大部分棘细胞层和外毛根鞘、小汗腺。在日光性角化病、Bowen病、基底鳞状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中胞浆和部分胞核GSTπ阳性,基底细胞癌胞浆弱阳性,部分脂溢性角化症和角化棘皮瘤胞浆呈弱阳性。本研究提示GSTπ主要存在于表皮上层,并在皮肤角朊细胞肿瘤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桥粒芯糖蛋白1和2在不同表皮肿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桥粒相关蛋白与皮肤肿瘤的关系,对桥粒芯糖蛋白1和2在鳞状细胞癌、日光性角化病、角化棘皮瘤、脂溢性角化病中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方法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结果 桥粒芯糖蛋白1和2在正常皮肤表皮全层细胞间呈现较强的染色,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显着减弱或完全无表达,日光性角化病表皮正常区域表达正常或下调,细胞间变区域无染色,角化棘皮瘤和脂溢性角化病表皮中表达水平与正常皮肤的表达非常近似.结论 桥粒芯糖蛋白1和2在恶性皮肤癌中表达下调,可能与皮肤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30例患者的41个角化棘皮瘤,应用5-氟尿嘧啶(5-FU)病灶内注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年龄32~82岁,平均61.5岁.病史和形态学表现符合典型的角化棘皮瘤.肿瘤全部发生于暴露部位,病期为2~4周.几乎所有患者的皮肤具有阳光损伤的证据,或有角化棘皮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光化性角化病、毛细血管扩张及Civatte皮肤异色症等病史.  相似文献   

8.
目的 : 观察某些表皮肿瘤中干扰素γ(IFN -γ)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4 8例皮肤鳞状细胞癌 (简称鳞癌 )、4 1例基底细胞癌 (简称基癌 )、15例角化棘皮瘤及10例脂溢性角化标本中IFN -γ表达。结果 : 鳞癌与基癌中IFN -γmRNA表达明显低于角化棘皮瘤及脂溢性角化 (P <0 .0 5 - 0 .0 1) ,但其在鳞癌与基癌、角化棘皮瘤与脂溢性角化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虽然IFN -γmRNA表达与鳞癌的淋巴结转移呈显著负相关 (r=- 0 .36 1,P <0 .0 5 ) ,但其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原发 转移病灶、肿瘤分化程度及基癌侵袭性无关 (P >0 .0 5 )。结论 : IFN -γ可能在抑制皮肤肿瘤的恶性转化中起重要作用。IFN -γ表达下调可能参与皮肤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 ,但其似与基癌侵袭性无关  相似文献   

9.
角化棘皮瘤与鳞状细胞癌患者表皮细胞凋亡和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 探讨角化棘皮瘤与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表皮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差异。方法 采用末端特异性DNA标记技术和免疫组化法,原位检测了20例角化棘皮瘤和25例鳞状细胞癌患者表皮的细胞凋亡、凋亡相关基因bax及bcl-2和代表细胞增殖的核抗原Ki-67的表达。结果 角化棘皮瘤的细胞凋亡率(48.83%)明显高于鳞状细胞癌(26.08%),前者的增殖率(9.03%)明显低于后者(27.20%)。鳞状细胞癌分化程  相似文献   

10.
银屑病患者皮损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抗表皮生长因子(EGF)多克隆抗体、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及ABC免 疫酶标技术,对2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及10例正常人皮肤进行观察。结果表明:①正常人皮肤及 银屑病非皮损区皮肤EGF及EGFR主要分布在表皮基底细胞层及基底层上部。②银屑病进行期皮损 EGF及EGFR分布于表皮各层,表皮中、上层含量明显升高。③经有效治疗消退期皮损EGF及EGFR 从角质层开始消退,分布趋于正常。提示EGF及EGFR对银屑病皮损角肮细胞过度增殖及异常分化起 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一例角化棘皮瘤并发基底细胞癌,显示基底细胞癌和角化棘皮瘤鳞状上皮问的直接移行。患者男性,61岁。鼻部皮损8周,中央呈脐窝状,生长迅速。皮损活检显示:损害呈圆形,直径1cm。边缘隆起,中央呈火山口样,可见大的角栓。在损害中央和边缘部角化棘皮瘤病灶内多处可见基底细胞癌的表现。这些部位均可见到角化棘皮瘤的成熟角朊细胞和基底细胞癌的退行发育细胞间的移行现象。作者在讨论中提到,本例组织学表现  相似文献   

12.
近来的研究显示,成人皮肤器官培养在低钙(015mM)培养基中,其组织结构会迅速退化,但在无血清、无生长因子的高钙(14mM)培养基中培养,却可以维持正常的组织结构和生物化学功能。推测:器官培养物能产生自泌或旁泌调节作用的生长因子。该研究说明皮肤器官培养中,皮肤细胞产生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表皮生长因子(EGF)以及它们的受体(IGF-1R、EGF-R)在维持人皮肤正常结构和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方法:来自健康成人髋部的直径2mm钻孔器获得的皮肤标本,在015mMCa含和不含IGF-1及EGF基本培养基中培养8~10天,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角化棘皮瘤组织中HPV的感染率,观察HPV DNA阳性细胞的分布特征.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26例角化棘皮瘤和26例正常人皮肤石蜡切片组织标本中HPV DNA.结果 10例角化棘皮瘤HPV DNA阳性,阳性率38.46%(10/26);阳性细胞多位于火山口样凹陷表皮下方增生的棘细胞层;病例组HPV DNA阳性与阴性患者在性别、发病年龄、病期以及皮损大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与对照组HPV DNA阳性率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角化棘皮瘤患者中HPV感染率高于正常人群,但HPV感染与角化棘皮瘤患者发病年龄、性别、病期和皮损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角化棘皮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12年1月-2016年8月经组织病理确诊的43例角化棘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3例角化棘皮瘤患者中,男20例,女23例,均为单发皮损,50岁以上40例(占93.02%),平均发病年龄(70.72±13.59)岁。皮损好发于头、面及四肢远端等暴露部位。3例早期皮损,39例成熟期皮损,1例消退期皮损。呈"火山口状"溃疡33例(76.74%)、皮角3例(6.98%)、角化过度30例(69.77%)、角化不全24例(55.81%)、角囊肿26例(60.47%)、毛玻璃样细胞20例(46.51%)、异型细胞18例(41.86%)、病理性核分裂相10例(23.26%)及真皮炎性细胞浸润34例(79.07%)。均予手术切除皮损,至今未见复发。本病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53.49%,易被误诊为皮肤鳞状细胞癌、寻常疣等。结论角化棘皮瘤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单发性皮损手术治疗预后良好,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角化型基底细胞癌与毛发上皮瘤细胞形态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化型基底细胞癌为皮肤的一种恶性肿瘤,毛发上皮瘤为良性肿瘤,两者在光镜下的组织病理具有形态相似的基底样细胞团索,有时易于混淆,给病理诊断带来困难。本研究采用大型自动化多功能图像分析仪(IAI),以角化型基底细胞癌及毛发上皮瘤的石蜡组织切片进行细胞形态学的计量分析,利用形态计量的某些参数,将这两种组织病理易于混淆的良、恶性肿瘤进行比较和鉴别,以寻求一种较为客观的病理诊断方法。一、资料和方法标本收集:选择我科历年来经临床及组织病理确诊的角化型基底细胞癌及毛发上皮瘤各5例患者的蜡块,将各蜡块制成4um…  相似文献   

16.
干扰素具有抑制细胞生长和调节细胞的功能,因此具有抗肿瘤的作用。作者用重组α_2-干扰素作皮损内注射治疗19例(男2、女17,年龄39~87岁,平均为78岁)皮肤肿瘤。3例鳞状细胞癌(SCC),1例角化棘皮瘤,3例鲍温样目光性角化病,1例非特异性角化病,11例基底细胞癌(BCC)。大多数病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做了活组织检查。治疗方法:在损害内注射0.9×10~6 IUα_2-干扰素(0.3  相似文献   

17.
面部巨大型角化棘皮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化棘皮瘤(keratoacanthoma,KA)是一种可以自愈的皮肤肿瘤,在临床和组织病理学上类似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carcinoma,SCC).KA大部分发生于皮肤白皙的中老年人曝光部位.  相似文献   

18.
角化棘皮瘤25例临床病理分析王万惠,乐德凤江苏省海安皮肤病医院病理科(邮政编码226600)角化棘皮瘤(Keratoacanthma,KA)为一种可以自愈的皮肤表皮肿瘤,因其生长较快,上皮往往增生活跃,以致临床和病理上与鳞状细胞癌(Squamou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角化棘皮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4年8月本科诊治的63例角化棘皮瘤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结果 63例角化棘皮瘤均为单发型皮损,男∶女=0.85∶1。49例(77.78%)50岁。成熟期角化棘皮瘤48例。4例符合消退期角化棘皮瘤病理改变,其中1例出现典型皮角。6例符合早期角化棘皮瘤病理改变。5例细胞异型性比较明显,其中2例病理性核分裂较多,呈浸润性生长,该2例术后予光动力疗法治疗。所有病例随访至今,均未见复发。结论角化棘皮瘤临床上容易被误诊,需结合临床表现与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单发型皮损建议手术切除治疗,必要时可行光动力疗法治疗。  相似文献   

20.
据报道移植受者皮肤增生性病变,如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角化棘皮瘤及疣的发病率很高,但移植受者发生汗孔角化病却少见报道,本文报告4例。作者复习了美国 Mliwaukee 综合医院1971年1月~1987年12月间7000例皮肤活检及同期该院580例肾移植及22例肝移植受者的皮肤活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