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b值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前列腺癌(PCa)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并研究信号强度(SI)、表观扩散系数(ADC)与血清PSA的相关性.方法 40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确诊的PCa患者,在接受内分泌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PSA水平和进行b值=300,800,1 000 s/mm2 DWI扫描,并根据DWI测量不同b值条件下PCa区SI及ADC值,观察内分泌治疗前后血清PSA变化及不同b值条件下SI、ADC值的变化情况,并分别研究SI和ADC值与血清PSA的相关性.结果 (1)40例PCa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前后血清PSA分别为 (35.63±20.91) ng/mL、(5.98±3.84)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b值条件下,40例PCa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前ADC值分别为(1.06±0.06)×10-3 mm2/s,(0.83±0.04)×10-3 mm2/s,(0.73±0.03)×10-3 mm2/s;治疗后ADC值升高,分别为(1.33±0.09)×10-3 mm2/s,(1.16±0.09)×10-3 mm2/s,(1.10±0.08)×10-3 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PCa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前SI分别为809.09±79.06,417.42±26.65和327.42±25.26;治疗后SI分别为780.10±78.52,409.33±33.93和320.00±31.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Ca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前ADC值与血清PSA呈负相关(r300=-0.58,P<0.01;r800=-0.60,P<0.01;r1 000=-0.66,P<0.01).内分泌治疗后ADC值与血清PSA亦呈负相关(r300=-0.55,P<0.01;r800=-0.52,P<0.01;r1 000=-0.61,P<0.01).治疗前SI值与血清PSA呈负相关(r300=-0.09,P<0.01;r800=-0.18,P<0.01;r1 000=-0.28,P<0.01).结论 不同b值条件下,PCa患者内分泌治疗后ADC值升高,与PSA水平均呈负相关,以b值=1 000 s/mm2相关性最明显;DWI联合血清PSA可作为监测与评估PCa疗效的手段,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PCa.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的表观弥散系数值(ADC-value)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及PSA的相关性。方法:分析经穿刺活检、手术组织病理学证实的Pca患者45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GE公司Twin-speedHD和HDe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体线圈为射频发射和接受线圈进行扩散加权成像。通过GE高级工作站4.3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得到的Pea感兴趣区的平均ADC值,分析Pca癌灶ADC值与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及PSA的相关性。结果:45例Pca癌灶ADC的平均值为(0.914±0.066)×10^-3mm^2/s,Pca的ADC值与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及PSA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403、-0.497、-0.437,P值均〈0.05。结论:Pca病灶的ADC值与Gleason分级、临床分期及PSA存在相关性,根据ADC值可对Pea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评估,对临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放疗前后ADC值的变化特点,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癌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41例经直肠腔内超声导引下穿刺证实为前列腺外周带腺癌的患者在放疗前1个月和放疗后3个月内行DWI检查。放疗前后分别测量外周带肿瘤阳性侧和阴性侧的ADC值。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对复发组及控制组放疗前及放疗后的ADC值、腺癌阳性侧与阴性侧放疗前及放疗后的ADC值进行t检验。结果:肿瘤阳性侧放疗前ADC值为(1.26±0.19)×10^-3mm2/s,放疗后为(1.43±0.13)×10^-3mm2/s;阴性侧放疗前ADC值为(1.54±0.20)×10^-3mm2/s,放疗后为(1.46±0.12)×10^-3mm2/s。阳性侧与阴性侧放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放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例患者复发(复发组),35例控制良好(控制组)。放疗前复发组ADC值为(1.23±0.22)×10^-3mm2/s,控制组为(1.27±0.18)×10^-3mm2/s,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放疗后复发组ADc值为(1.35±0.10)×10^-3 mm2/s,控制组为(1.45±0.12)×10^-3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前列腺癌放疗后ADC呈升高趋势,控制组ADC值增高程度明显高于复发组,提示DWI在监测前列腺癌放疗效果、早期评估预后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MR扩散加权成像在评价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分泌治疗前后前列腺外周带癌区和非癌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情况。方法对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14例前列腺癌和18例内分泌治疗6个月以上的前列腺癌患者行MR扩散加权成像(DWI)。依病理结果,将前列腺6分区归类为癌区和非癌区,测量每个分区的ADC值,同时测量每例膀胱、闭孔内肌的ADC值,对2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未治疗组14例癌区和非癌区的ADC值分别为(1.22±0.25)×10^-3、(1.59±0.19)×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3,P〈0.01)。经内分泌治疗后的18例癌区的ADC值升高至(1.46±0.30)×10^-3mm^2/s,非癌区的ADC值为(1.59±0.24)×10^-3mm^2/s,癌区和非癌区之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P〈0.05)。两组癌区之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6,P〈0.01),非癌区、膀胱、闭孔内肌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6、0.48、1.64,P值均〉0.05)。结论ADC值用于判断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效果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诊断卵巢恶性肿瘤中的价值。方法56例经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患者(33例卵巢恶性肿瘤,23例卵巢良性肿瘤)行M RI及DWI检查,测量良恶性肿瘤的囊、实性部分的ADC值并进行分析。结果卵巢恶性肿瘤实性部分ADC值[(1.68±0.37)×10-3 mm2/s]明显低于卵巢良性肿瘤实性部分[(3.51±0.53)×10-3 mm2/s](P<0.05);而卵巢恶性肿瘤囊性部分ADC值[(5.34±0.54)×10-3 mm2/s]与卵巢良性肿瘤囊性部分[(5.89±0.37)×10-3 mm2/s]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DWI的定量分析有助于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中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在膀胱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5月75例超声诊断为膀胱占位患者,并最终经膀胱镜病理确诊。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横断位T1 WI、T2 WI、DWI(b值为0和1500s/mm2),横断位和冠状位增强LAVA序列。测量病灶及病灶对侧膀胱壁的ADC值及r-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恶性膀胱肿瘤病灶及4例良性病灶在DWI图像上病灶显示为明显高信号。恶性膀胱肿瘤病灶平均ADC值(0.85±0.30)×10-3 mm2/s明显低于良性病灶的 ADC值(1.62±0.86)×10-3 mm2/s)( P <0.05)。恶性肿瘤性病灶的r-ADC值(0.74±0.27)也明显低于良性肿瘤性病灶(1.20±0.73)( P <0.01)。结论结论DWI在鉴别膀胱良恶性肿瘤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一种较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蒋洁智  丁莹莹   《放射学实践》2013,28(1):71-74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记录前列腺癌兴趣区的ADC值,测量患者PSA浓度,统计分析各期(TNM分期)前列腺癌病灶ADC值与PSA的相关性。结果:T2期22例,平均ADC值为(0.70±0.08)×10-3 mm2/s,平均PSA值为(70.0±10.7)ng/ml;T3期6例,平均ADC值为(0.76±0.09)×10-3 mm2/s,平均PSA值为(301.0±20.1)ng/ml;T4期8例,平均ADC值为(0.72±0.08)×10-3 mm2/s,平均PSA值为(360.0±25.1)ng/ml。ADC值与PSA浓度在前列腺各期中均存在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638、-0.674和-0.731,P值均<0.01。结论:前列腺癌病灶的ADC值与PSA浓度呈负相关,根据ADC值可对前列腺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评估,可为临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研究肿瘤实性区域的组织扩散和微血管生成情况,探讨DWI和PWI在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常规MRI、DWI和PWI检查资料,按照2000年WHO脑肿瘤分级标准,低级别胶质瘤(Ⅰ~Ⅱ级)22例,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17例。所有病例均术前行DWI扫描,而同时行PWI扫描的有30例,其中低级别胶质瘤和高级别胶质瘤各15例。在工作站构建ADC图和rCBV图,分别测量肿瘤实性区域和相应部位正常参照区域的ADC值和rCBV值,尽可能把ADC值ROI与rCBV值ROI一致,观察高级别胶质瘤组和低级别组肿瘤实性区域ADC值和CBV值与正常对照的相互关系,并着重观察两组肿瘤各自与正常参照区域的相对(肿瘤/参照)ADC(rADC)值和相对CBV(rCBV)值之间的关系以及rADC与rCBV之间的相关性。低级别和高级别胶质瘤之间肿瘤实性区域各项比值的比较均采用两样本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P〈0.01时有显著性差异。rADC和rCBV之间采用spearman检验以观察两组间有无相关性。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组肿瘤实性区域ADC值(1.27±0.20,×10^-3mm^2/s)较正常对照区(1.10±0.15,×10^-3mm^2/s)稍高,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低级别胶质瘤组肿瘤实性区域ADC值(1.84±0.29,×10^-3mm^2/s)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区(1.00±0.08,×10^-3mm^2/s),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级别胶质瘤组rADC值(1.18±0.18)明显低于低级别组(1.82±0.30),而前者rCBV值(4.14±0.85)明显高于后者(2.51±0.59),两组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rADC值和rCBV值之间表现为强相关性(r=-0.67,P〈0.01)。结论: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瘤体实性区域rADC值和rC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兔VX2肝移植瘤模型TACE治疗前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ADC值与细胞密度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建立兔VX2肝移植瘤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TACE组(n=10)。接种后用二维超声监测肿瘤生长至1~2cm大小,对照组经肝动脉插管给予生理盐水10ml;TACE组给予超液化碘油2mg/kg和阿霉素2mg/kg。介入术前和术后第7天(处死动物前)行DWI检查,观察介入治疗前后肿瘤的磁共振信号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变化情况。据常规HE染色计算细胞密度,分析肿瘤治疗前后的ADC值和细胞密度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对照组不同b值所对应正常肝组织的ADC值明显高于肿瘤组织的ADC值(P〈0.05),对照组在注人生理盐水前后的ADC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的ADC值与细胞密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TACE组介入治疗前ADC值高于治疗后的ADC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TACE术后ADC值与细胞密度存在负相关性(P〈0.05),且介入术后TACE组肿瘤细胞密度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肿瘤组织与正常肝脏ADC值存在显著差异,ADC值能反映出肿瘤治疗前后组织微观结构的改变,可用于评估肿瘤增殖情况及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0.
MR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疗后随访中的图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扩散敏感梯度因子(b值)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癌介入治疗后随访中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例肝癌介入治疗后患者分别进行DWI检查和MRI常规扫描(T1WI和T2WI)。每次取2个扩散敏感梯度值即b=0和/或150、350、500和800s/mm^2利用固定参数组合的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E—EPI)序列进行DWI检查。在各成像序列上分别计算病灶信号-噪声比(SNR)、病灶-脏信号对比噪声比(CNR)和病灶的ADC值;与肝脏CT和D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定性评价不同b值DWI对肿瘤内部坏死组织和活组织的鉴别诊断能力。结果:病灶在T2WI、DWI150、DWI350、DWI500和DWI800的SNR分别为:(69.81±18.99)、(59.33±32.66)、(59.23±32.94)、(54.25±19.71)、(39.43士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3,P=0.0024);病灶-肝脏CNR分别为(19.11±11.33)、(17.69±9.20)、(21.38±10.10)、(19.90±13.75)和(13,24±1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0,P=0.1556);b=150、350、500和800s/mm^2时病灶的ADC分别为(2.35±0.80)×10^-3、(1.95±0.59)×10^-3、(1.78±0.44)×10^-3和(1.54±0.37)×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96,P=0.0001)。DWI500和DWI800病灶内部坏死和活性肿瘤组织能有效区分。结论:在肝癌介入治疗后随访检查时,选择合适的扩散梯度系数能够得到较佳的信号对比度,同时也能较准确地区分坏死组织与活性肿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宫颈鳞癌同步放化疗短期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09年5月-2010年12月于我院行同步放化疗、并于治疗前在我院行DWl检查的95例宫颈鳞癌患者,测量肿瘤治疗前平均ADC值(ADCmean)及最低ADC值(ADCmin)。根据随访情况(2例失随)将所有患者分为肿瘤无进展组(74例)和进展组(19例),两组间的治疗前ADC值(ADCmean和ADCmin)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分别以治疗前ADCmean。中位值、ADCmin中位值将所有病例分为ADCmean。较低组与较高组以及ADCmin较低组与较高组,采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分析比较不同组间肿瘤1年无进展生存率(PFS)。结果:进展组治疗前ADCmean高于无进展组[(1.13±0.14)×10-3mm2/sVS(1.03士0.09)×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而治疗前ADCmin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1年PFS在ADCmean较低组(≤1.05×10-3mm2/s)与较高组(〉1.05×10-3mm2/s)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VS66%,P=0.001),而在ADCmin较低组(≤0.82×10-3mm2/s)与较高组(〉0.82×10-3mm2/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V873%,P=0.08)。结论:治疗前宫颈鳞癌的ADCmean有助于预测肿瘤同步放化疗的短期预后,能够为临床实施个体化治疗及随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李文华  崔艳芬  张萍  汤蕴琦  吴相如  储彩婷   《放射学实践》2012,27(11):1225-1227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结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鉴别良恶性卵巢上皮囊实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7例卵巢上皮起源的囊实性肿瘤患者的常规MRI、DWI检查资料和肿瘤实体部分的ADc测量值进行回顾性分析,131个病灶中46个为良性囊腺瘤,85个为恶性囊腺瘤。结果:良性组卵巢肿瘤实质部分的平均ADC值为(1.69±0.25)×10-3mm2/s,恶性组为(1.03±0.22)×10-3mm2/s,两组间ADC值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以(1.25×10-3)mm2/s作为诊断良恶性肿瘤的阈值,则敏感度、特异度和总体符合率分别为90.1%、89.9%和92.4%。结论:常规MRI检查鉴别卵巢表面上皮良恶肿瘤存在困难时,辅以扩散加权成像和ADC值测量有助于进一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WI在不同b值下前列腺外周带癌灶ADC值的参考值范围。方法:对28例前列腺外周带癌(PCa)的DWI在b值分别为300、600、8001、000 s/mm2时所得前列腺外周带癌灶和正常外周带ADC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b值分别为300、600、800、1000s/mm2下外周带癌灶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12±0.24)×10-3、(0.95±0.19)×10-3(、0.88±0.14)×10-3(、0.81±0.17)×10-3mm2/s,外周带非癌区平均ADC值分别为(1.93±0.39)×10-3、(1.78±0.23)×10-3、(1.61±0.21)×10-3、(1.53±0.21)mm2/s,同b值下2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分别为300、600、8001、000 s/mm2下外周带癌灶ADC值参考范围分别为(0.63~1.61)×10-3(、0.56~1.34)×10-3(、0.59~1.17)、(0.46~1.16)×10-3mm2/s。结论:前列腺外周带癌区和非癌区ADC值随b值变化而变化,通过ADC值测量可以定量分析前列腺外周带癌,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前列腺癌及31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进行了MR常规扫描、DWI和DCE-MRI扫描,测量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观察病灶常规MRI、DWI和动态增强MRI特征,绘制信号强度-时间曲线(SI-T曲线),SI-T曲线分成3型:Ⅰ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仍持续增高;Ⅱ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出现平台期;Ⅲ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出现下降期。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织和病灶间差异。结果经DCE-MRI检查,2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17例病灶区呈Ⅲ型曲线,2例呈Ⅱ型曲线,1例呈Ⅰ型曲线;3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中26例呈Ⅰ型曲线,4例呈Ⅱ型曲线,1例呈Ⅲ型曲线。前列腺癌组与BPH组的SI-T曲线类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例前列腺癌病灶于DWI上为高信号,于ADC图上呈明显低信号,ADC值为(1.18±0.08)×10-3 mm2/s,未被癌组织侵及的外围叶于DWI、ADC图上均呈等信号,ADC值为(2.67±0.09)×10-3 mm2/s;3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央叶和外围叶于DWI、ADC图上均呈等信号,ADC值分别为(1.87±0.07)×10-3 mm2/s、(2.64±0.11)×10-3mm2/s。除前列腺增生的外围叶与未被癌组织侵及的外围叶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的外围叶和未被癌组织侵及的外围叶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和DWI联合应用在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达80%以上。结论 DCE-MRI、DWI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2种方法联合应用提高了MRI诊断前列腺癌的诊断和分期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MR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DWI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对30例前列腺癌(PCa)、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和3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前列腺DWI扫描,分析三者的DWI图、ADC图的信号表现,以及癌灶、增生结节灶、正常前列腺的ADC值,以及前两者病灶ADC值与其周围正常外周带ADC值的相对比值变化规律。所有BPH和PCa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结果:①PCa、BPH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30例)DWI表现:PCa表现为高信号影为主;增生结节呈稍高信号为主,强度低于外周带,并且信号不均匀;健康志愿者外周带呈稍高信号为主,中央带呈等信号为主,外周带信号高于中央带,二者分界清晰;②PCa癌灶平均ADC值(0.878±0.056)×10^-3mm^2/s;BPH增生结节灶平均ADC值(1.379±0.201)×10^-3mm^2/s;健康者前列腺中央带平均ADC值(1.287±0.041)×10^-3mm^2/s;健康者前列腺外周带平均ADC值(1.636±0.064)×10^-3mm^2/s;③PCa癌灶、BPH增生结节灶(各30例)的平均ADC值与其周围正常外周带ADC值的相对比值平均分别为0.54±0.05,0.85±0.06。结论:正常前列腺外周带、BPH、正常前列腺中央带、PCa在DWI图像上信号有较大差别,PCa癌灶信号最高。正常前列腺外周带、BPH、正常前列腺中央带、PCa癌灶的ADC值依次下降。BPH、PCa癌灶ADC值与其周围正常外周带组织ADC值的相对比值有明显差别。ADC值≤0.97×10^-3mm^2/s,特别是同时ADC相对比值≤0.62,是PCa DWI诊断的可靠依据,有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6.
ADC值评价骨肉瘤新辅助化疗后坏死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病理学对照研究,探讨ADC值评价骨肉瘤新辅助化疗后坏死的价值。方法:12例行新辅助化疗的原发四肢骨肉瘤患者,在其完成新辅助化疗后且手术前3天内同时行常规MRI和DWI检查。参照MRI和ADC图表现,在术后大体标本相应区取材,获取骨外软组织肿块127个区,分析不同ADC值的病理基础。结果:非软骨性肿瘤存活区、软骨性肿瘤存活区、非软骨性肿瘤坏死区、肿瘤坏死后胶原化区、肿瘤坏死囊变血腔及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区ADC值分别约(1219.63±26.73)×10-6 mm2/s、(2193.21±37.87)×10-6 mm2/s、(1770.52±33.41)×10-6 mm2/s、(2287.36±39.34)×10-6 mm2/s和(2293.57±50.36)×10-6 mm2/s。非软骨性肿瘤存活区与其它4区、非软骨性肿瘤坏死区与其它4区ADC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软骨性肿瘤存活区、肿瘤坏死后胶原化区、肿瘤坏死囊变血腔及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区ADC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C值在判定骨肉瘤化疗后坏死时,会受到存活的软骨性肿瘤成分的影响;借助ADC值可鉴别骨肉瘤化疗后非软骨性肿瘤细胞的存活、坏死和瘤细胞外间质改变。  相似文献   

17.
唐作华  冯晓源  钱雯  宋济昌  周康荣   《放射学实践》2010,25(11):1203-1207
目的:探讨各种Meckel腔病变的常规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Meckel腔病变(31处病变)的MRI表现,且与临床资料、病理诊断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1处Meckel腔病变中以肿瘤(n=28)最常见.病变T1WI呈等信号(n=18)、不均匀信号(n=11)、稍低信号(n=1)或稍高信号(n=1);T2WI呈稍高信号(n=8)、等信号(n=7)、高信号(n=6)及不均匀信号(n=10);所有病变增强扫描均显著强化.30例病变DWI上呈高信号,且31例呈不同的ADC值,平均ADC值为(1.09±0.22)×10-3mm2/s,最小值为(0.59±0.11)×10-3mm2/s(小细胞型神经内分泌癌),最大值为(2.09±0.41)×10-3mm2/s(软骨肉瘤).结论:常规MRI与DWI和ADC值相结合,对诊断各种Meckel腔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