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图像中钙化与其他特征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间经病理证实并有完整CT检查资料、病灶内有钙化甲状腺结节的病例35例,将甲状腺内钙化按照大小分为细颗粒(≤2 mm)、粗颗粒(>2 mm)和混合性钙化(细颗粒与粗颗粒均出现);按照数量分为单发和多发钙化;按照钙化边缘情况分为光滑、毛糙。同时观察钙化甲状腺结节平扫密度及增强扫描后强化程度。结果:35例中,男7例,女28例,良性病变20例,恶性病变15例,良、恶性病变男女比例分别为1:19,6:9,良、恶性病变边缘光滑与毛糙比例为6:14,1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灶内钙化位置及多少、钙化伴发结节密度及强化幅度在良恶性病变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结节伴发钙化出现在男性,并且钙化边缘光滑时提示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甲状腺结节^18F-FDGPET/CT影像特征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研究68例[男24例,女44例,平均年龄(52.8±10.58)岁]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经PET/CT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且有术后病理结果的患者,分析其PET/CT图像特征并获得特征参数,包括结节边界清晰度、密度均匀性、钙化情况、包膜情况、平均CT值、结节大小及SUVmax。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x^2检验及ROC曲线对各参数的诊断效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8例患者中,病理结果显示恶性18例,良性50例。结节密度是否均匀、有无钙化灶、有无包膜对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均无统计学意义(x^2=0.21、0.01、0.43,均P〉0.05),结节平均CT值及结节大小亦无鉴别意义(均AUC〈0.5)。结节边界是否清晰对良恶性结节鉴别有统计学意义(x^2=8.06,P〈0.05),其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55.6%(10/18)、80.0%(40/50)和73.5%(50/68)。良性结节SUVmax为3.16±1.84,恶性结节SUVmax为8.53±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281,P〈0.01)。以SUVmax为评价指标,其ROC的AUC为0.841(95%CI:0.726—0.955),最大约登指数(0.562)对应SUVmax为4.25,其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2.2%(13/18)、84.0%(42/50)和80.9%(55/68)。结论可依据^18F—FDGPET/CTSUVmax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进行判断,但同机CT影像特征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依据超声特点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并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21例(212个结节)进行回顾性分析。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记录结节的超声特点及术后病理结果,分析超声特点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间的关系。结果212个结节中恶性结节89个,占42.0%。单因素分析显示,与良性结节比较,甲状腺恶性结节超声表现中边界不清、实性结构、低回声和结节钙化等特点所致比例显著增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边界不清(OR=3.02,P=0.02)和结节钙化(OR=3.66,P=0.01)是判断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贝叶斯定理,以结节边界不清和结节钙化诊断结节为恶性的敏感性分别为0.56(95%CI:0.44-0.68)和0.60(95%CI:0.49~0.69):特异性为0.72(95%CI:0.64.0.80)和O.77(95%CI:0.69~0.84)。结论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有其自身的超声特点,综合分析其影像特点对鉴别结节良恶性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以提高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明确诊断的157个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良、恶性结节的形态、回声、钙化特点、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血流信号分布等。结果157个甲状腺结节经病理诊断,其中 90个为良性结节,67个为恶性结节;本组病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特异性为92.2%,敏感性为80.6%,诊断符合率为87.2%;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显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形态、边界、包膜、回声、血流信号分布、内部钙化情况、血流阻力指数值比较,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诊断甲状腺病变,依据重要的参考指标,可评价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中的钙化类型及分布特点与甲状腺癌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2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776个结节)的超声图像,依钙化大小及形状分为微钙化、粗钙化、周边钙化、钙化斑,分别统计其对良恶性的鉴别价值;将钙化分布类型分为中央型、边缘型和混合型,统计其与结节良恶性的关系。结果:776个结节中,存在钙化共319个(良性102个,恶性217个)。微钙化结节恶性发生率最高(78.9%),粗钙化、周边钙化及钙化斑亦有恶性的可能(发生率分别为42.9%、30.0%、40.0%);钙化分布方面,边缘型钙化多见于良性结节(70.6%),中央型、混合型钙化多见于恶性结节,尤其以中央型恶性比例最高(90.5%)。结论:任何形式的钙化都是恶性的风险因素,以微钙化特异性最高;钙化分布方面,中央型钙化恶性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甲状腺结节MRI的特征表现及其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前的MRI表现特征与术后病理结果的关系,并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72例共计有结节192个,包括147个良性结节和45个恶性结节.良恶性结节的MRI表现在数目、形态(x2=95.02)、“包膜”(x2 =73.51)、囊变(x2=67.96)、实性部分强化特点(x2=77.41)及淋巴结肿大方面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有无出血和/或钙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8,P=0.867).结论 结节MRI表现为单发、形态不规则、囊变少及实性部分强化不均可提示恶性诊断;无明确边界或瘤周有“包膜”样低信号影但不连续是恶性结节的特征性表现;甲状腺周围脂肪间隙是否清晰,邻近组织器官是否受侵,是否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和/或远处转移是鉴别良恶性结节的主要征象.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逐步判别分析法评估CT检查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院CT检查及组织学证实的85例125枚甲状腺结节的CT检查资料。其中恶性结节65个,良性结节60个。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甲状腺结节各相关指标(X1性别,X2年龄,X3结节位置,X4结节形态,X5结节边界,X6结节包膜,X7结节内囊性成分,X8微小钙化,X9增强扫描结节边缘模糊/范围缩小,X10甲状腺边缘中断征,X11淋巴结异常)进行分析,建立判别函数,并采用交互验证法验证判别函数的诊断效能。结果:逐步判别分析法筛选出结节形态、边界、增强扫描结节边缘模糊/范围缩小、甲状腺边缘中断征及淋巴结异常共5个独立预测因素。根据这些因素建立判别函数,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判别式为Y1=-28.687+6.266X4+6.346X5+8.143X9+16.637X10+8.434X11;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判别式为Y2=-68.726+9.443X4+9.505X5+12.530X9+28.221X10+11.879X11。交互验证法结果显示判别函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总体诊断符合率为92%。结论:基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CT检查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建立的判别函数,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准确性较好,可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方法,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CT影像特征的列线图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其中良性组114例,恶性组1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特征,包括结节的数目、位置、形态、边界、成分、钙化、包膜是否完整、纵横比(轴位及冠状位)、强化方式及平扫、动脉期、静脉期CT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验证该模型的性能。结果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均好发于女性,良性结节组占比略高于恶性结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良性结节组的平均年龄大于恶性结节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结节组多位于腺体内,形态较规则,边界清晰,包膜完整;恶性结节组多位于包膜下,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包膜不完整。两组结节的位置、形态、边界、成分、钙化、包膜是否完整、轴位纵横比及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结节的数目、强化方式、冠状位纵横比及平扫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发微小钙化灶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PTMC二维超声声像图特征,包括结节大小、回声水平、钙化类型及钙化灶的分布方式,并与32个≤1 cm的甲状腺良性结节(良性组)比较。结果:PTMC结节中钙化灶1 mm 27个,良性结节中钙化灶≥1 mm 26个;PTMC结节中24个分布在结节中央区域,良性结节中25个分布在结节周边区域;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发微小钙化灶在≤1 cm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分布方式有一定差异,对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检出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对判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55例72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弹性成像并与术后病理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良、恶性组间在结节的形态、回声、微钙化、纵横比及弹性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超声与弹性成像联合应用符合率有一定程度提高,达到93.1%。结论甲状腺结节的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对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判断具有较大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1.
超声检查在甲状腺钙化分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在甲状腺钙化分型鉴别甲状腺钙化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按照甲状腺钙化大小、形态将钙化结节分成4型:1型,微小点状钙化;2型,斑点斑片状钙化;3型,条形或弧形钙化;4型,囊性结节伴钙化。统计癌性结节与非癌结节出现各类钙化的比例。结果:甲状腺癌结节126个,1型钙化43个(34.1%),2型钙化16个(12.7%),3型钙化6个(4.7%),4型钙化0个,无钙化癌结节61个(48.4%);甲状腺非癌结节540个,其中1型钙化48个(8.8%),2型钙化39个(7.2%),3型钙化44个(8.1%),4型钙化55个(10.1%),无钙化非癌结节354个(65.5%)。癌性结节总钙化发生率51.6%(65/126)大于非癌结节总钙化发生率34.4%(186/540)(P0.05)。1型钙化诊断甲状腺癌敏感性为34.1%,特异性91.2%,阳性预测值47.2%(43/91),1型+2型钙化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46.8%和84%,阳性预测值40.4%(59/146)。1型钙化按照超声二维切面最大钙化点数目分类:2个钙化点时,1型钙化诊断甲状腺癌的阳性预测值53.5%(30/56);3个钙化点时阳性预测值80.1%(17/21)。结论:1型钙化诊断甲状腺癌性结节意义最大,且随着二维切面钙化点数目增加其阳性预测值增高,但仍要结合超声其他指标以提高甲状腺癌诊断准确性,3型4型钙化诊断良性结节价值大,其中4型钙化为良性结节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的CT表现,探讨CT扫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照回顾性分析108例(120个结节)甲状腺结节的CT表现,包括结节的边缘、密度、钙化、包膜、强化方式、强化程度等,比较良恶性结节之间的差异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结节边缘、微小钙化、包膜、结节数量等方面,良恶性结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边缘不清、微小钙化、无包膜、病灶单发对恶性结节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45.5%、36.4%、100%、90.9%,特异度分别为83.7%、94.9%、22.4%、36.0%,准确度分别为83.6%、91.8%、36.7%、48.1%。结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边缘不清和微小钙化是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特征性征象,完整包膜和囊性结节是良性结节的特征性征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大规模人群中18F-FDG PET/CT意外发现的甲状腺高代谢结节的发病率和良恶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回顾2007年8月至2010年3月间无甲状腺癌病史或甲状腺手术史行PET/CT检查者共计8463例,其中145例意外发现甲状腺高代谢结节,经病理检查和随访明确结节良恶性68例(恶性37例,良性31例).患者中男21例,女47例,年龄21 ~76(53.66±10.85)岁.根据结节的良恶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法logistic回归.分别以SUVmax和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比较两者AUC.结果 甲状腺高代谢结节的发病率为1.71%( 145/8463),恶性百分率为54.41%( 37/68).良性和恶性结节的SUVmax分别为5.13±4.02和7.61±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5,P=0.02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包括SUVmax、有无钙化、是否多发、结节大小和患者年龄.Logistic回归模型的AUC( AUCL)为0.878±0.043 (95% CI:0.793 ~0.962,P<0.05),SUVmax的AUC(AUCs)为0.694±0.067(95% CI:0.562~0.825,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高代谢结节有较高的恶性百分率,SUVmax对此类结节良恶性鉴别的意义有限;综合结节的PET/CT影像特征,logistic回归模型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结节钙化在超声诊断甲状腺癌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茂利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0):1252-1254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钙化在诊断甲状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2例术前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5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甲状腺癌的钙化率62.5%与良性病变的钙化率19.3%比较,P〈0.01;甲状腺癌微小钙化占钙化总数的70%,良性结节微小钙化占钙化总数的38.5%,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超声探测甲状腺结节钙化对诊断甲状腺癌有重要指导意义,微小钙化是甲状腺癌的特征性诊断。特别是对乳头状癌。  相似文献   

15.
朱军  黄道中  赵莹  王菁   《放射学实践》2011,26(11):1231-1233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实时灰阶超声造影的增强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46例甲状腺病变患者先行常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查后,再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甲状腺结节的增强模式,将其分为不均匀强化、均匀强化、环形强化及不强化;同时观察甲状腺结节造影前后测值的变化.结果:46例患者共49个甲状腺结节(23个恶性结节、26个...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肺结节内钙化密度与钙化征象对肺结节良恶性预判的性能。方法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肺结节240例(良性70例,恶性170例)。利用最大方差和阈值生长法提取肺结节内具有钙化点和钙化密度的像素,并计算每个钙化点的面积(AreaCa)及面积比(Ar)、同一层面内钙化点的总面积(S)及钙化总面积比(Sr)、同一层面内具有钙化密度的总面积(Cs)及钙化密度面积比(Csr)。结果含有钙化密度的结节明显多于含钙化点的结节(49vs26,χ2=8.360,P=0.004),这一现象在恶性结节中尤为突出(良性23vs16;恶性26vs10);良性肺结节钙化点和钙化密度的面积均大于恶性(P=0.000);以钙化点(AreaCa、S、Ar、Sr)对肺结节良恶性预判的诊断性能优秀(Az=0.906),以钙化密度(Cs、Csr)对肺结节性质预判的诊断性能中等(Az=0.727,0.742)。结论在计算机辅助诊断研究中,借鉴医师经验,对肺结节的CT征象直接进行提取、挖掘,或有助于肺结节影像诊断的确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胞学未定性甲状腺结节的恶性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搜集2009年-2013年88例细胞学检查未定性甲状腺结节患者的相关资料。对选定结节进行临床、实验室、MRI、超声和穿刺细胞学(Bethesda分类标准)多方面分析研究,多变量分析后建立预测模型。结果:88例中有25例甲状腺结节为恶性病变(28.41%,25/88)。对比分析良性结节组和恶性结节组,两组中患者的性别、血清FT4水平、有无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微钙化的MRI特征、结节中央血流丰富的us特征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钙化的us特征、边界模糊的MRI特征以及细胞学结果分类第Ⅳ类(Bethesda分类系统)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在多变量分析后,预测模型表明Bethesda分类Ⅳ类和微钙化的US特征以及边界模糊的MRI特征均可作为未定性甲状腺结节的恶性预测因子,符合率为88.6%。结论:研究证实Bethesda分类Ⅳ、微钙化的US特征、边界模糊的MRI特征均是未定性甲状腺结节的恶性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