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2017年RSNA年会以分子影像学为主题的报告有四十余个,本文根据大会分类的各主题进行综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新型放射性示踪剂在神经系统感染性病变的应用、脑外伤多模态成像以及性脑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的分子信号通路、胶质瘤的基因影像学以及治疗监测;②高糖酵解肝癌的波谱成像、前列腺癌转移监测、靶向特异性分子探针的研发与应用;③糖尿病继发改变的影像病理对照研究以及信号通路变化;④感染、炎症、排异、不明原因发热等疾病的多模态对比成像或分子探针运用;⑤新的影像学分析与量化方法;⑥监测治疗效果的影像学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影像成像设备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以及相关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工程学、合成化学及信息科学等的发展,分子影像学在新近的研究中也有所进展。本次大会上关于分子影像学方面的文章共有71篇,主要涉及MRI、PET、超声及多模态分子成像的对比剂、探针、细胞示踪和对疾病的诊断、治疗进展和药物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3.
易损斑块的破裂常常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造成严重的心血管事件。早期监测易损斑块对于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分子影像技术能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对疾病进行早期检测,其中,用于监测易损斑块的分子影像技术有核医学分子显像、超声分子成像、MRI和光学成像等。近年来,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由于结合了多种分子影像技术的优势,能够提供更多解剖与生物代谢信息,因此在监测易损斑块中具有更高的价值。多模态分子探针的制备与构建对疾病的分子影像诊断至关重要,寻找合适的靶点、增强分子探针的靶向性有利于提高疾病的检出率,为更敏感地检出早期易损斑块提供可能。纳米颗粒因其特殊的性能与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多模态分子探针的研究中,然而,此类探针尚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主要应用于动物模型中。笔者针对易损斑块在组织学以及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变化中出现的各种生物标志物,综述多模态纳米分子探针在动物模型易损斑块中靶向分子成像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摘要】RSNA2016 分子影像学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胶质瘤的多模态成像对比剂、免疫治疗的监测、肿瘤微环境的调节等;②金纳米颗粒的体内分布、外周动脉疾病的分子成像和MRA对比剂的优化;③前列腺癌患者的PET诊断价值;④不典型肝癌、卵巢癌和非小细胞癌的特异性分子探针;⑤分子影像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分子影像能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显示活体内的生物学过程,为疾病的早期无创性诊断和疗效监测提供分子水平的信息.分子影像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1]以来,一直受到生命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其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均快速发展,使医学影像学正从宏观的解剖影像时代进入微观的分子影像时代.这种从非特异性的物理学成像到相对特异性的分子成像的转变是现代分子生物学与先进的影像学技术相互融合的结晶,是当今影像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6.
RSNA2013报道的分子影像学相关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靶向特异性分子探针及复合分子探针的研发及应用:如靶向特异性磁性纳米对比剂、免疫复合超声微泡对比剂及放射荧光杂交示踪剂等,应用于肿瘤血管靶向显像、肿瘤化疗疗效评价、肿瘤淋巴结转移显像等。②多模态分子显像技术的发展:采用MRI、US、SPECT及荧光反射成像(FRI)多模态监测肿瘤抗血管治疗的早期效果。③放射基因图谱的研发及能谱CT分子成像。  相似文献   

7.
自1990年启动人类第一例基因治疗试验以来,基因治疗的范围以及临床治疗研究不断拓展深入,伴随而来的基因治疗以及基因表达中的成像问题,亦即分子影像学的问题近几年来也倍受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核医学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和光学成像技术是基因表达成像中的三大技术,这些技术还处于不断的进展中。已有一些监控基因治疗中基因表达效果的成像技术应用于I、Ⅱ期临床实践中。从基因治疗和基因表达成像的角度对近几年来分子成像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自1990年启动人类第一例基因治疗试验以来,基因治疗的范围以及临床治疗研究不断拓展深入,伴随而来的基因治疗以及基因表达中的成像问题,亦即分子影像学的问题近几年来也倍受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核医学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和光学成像技术是基因表达成像中的三大技术,这些技术还处于不断的进展中。已有一些监控基因治疗中基因表达效果的成像技术应用于Ⅰ、Ⅱ期临床实践中。从基因治疗和基因表达成像的角度对近几年来分子成像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分子影像是医学影像技术与现代分子生物学结合而产生的一门综合交叉学科,能在分子水平上反映生物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药物研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4].基于光学成像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分子生物学等学科而产生的光学分子影像,已经成为分子影像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5-8],国内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单位也进行了深入研究[9-12].作为一种典型的光学分子影像模态,与其他在体成像技术相比,生物发光断层成像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结果直观、测量快速、费用低廉等诸多优势,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理想的活体小动物成像方法,可用于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研究和新型药物的研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3-17].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是提高病人生存率的关键。传统影像检查(如X线钼靶摄片、超声等)在早期诊断及对微转移灶检出能力上有明显的局限性,而基于靶向分子探针的分子成像可以在肿瘤瘤体形成前和/或形成后早期检测到细胞甚至分子水平上的异常,多功能的分子探针还可以集多模态成像和治疗于一体,获得更精确的影像学信息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就乳腺癌分子成像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心血管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有临床症状的病人通常已处于疾病的中晚期阶段,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而且病人的预后不容乐观。因此,早期诊断并早期治疗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至关重要。传统的放射学检查方法尚无法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进行诊断。而分子成像在疾病早期诊断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就近年来MR靶向抗体探针在心血管系统疾病及肿瘤的分子成像研究中的合成、应用及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呈升高趋势,早期前列腺癌多无明显症状,但随着肿瘤的生长,患者可表现为下尿路梗阻症状,如尿急、尿频、排尿困难,甚至尿失禁、尿潴留等;当前列腺癌发展到晚期时,可出现食欲减退、乏力、下肢肿胀、无力麻木,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2]。由于前列腺癌早期肿瘤起病隐匿,生长较为缓慢,无明显症状,常导致该病无法及时获得早期诊断,影响患者早期治疗和预后。因此,针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早期的诊断与治疗对降低并发症的出现以及减少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3,4]。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在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应用中得到了巨大发展,尤其是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磁共振波谱成像(3D-1HMRS),为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确切依据,但2种检查方式在诊断前列腺癌方面存在争议。鉴于此,本研究对弥散加权成像及波谱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破裂易造成严重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早期诊断易损斑块对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尤为重要。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可无创监测AS相关的生物过程,PET示踪剂能够从糖代谢、巨噬细胞病理改变、斑块微环境及AS继发性改变等多方面甄别易损斑块。基于PET的多模态示踪能同时反映AS易损斑块的结构、功能和分子水平变化。就不同PET示踪剂以及基于PET的多模态成像技术在AS易损斑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分子影像学是一门交叉融合学科,整合医学影像学、分子生物学、化学、材料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等多个学科。分子影像学发展极为迅速,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肿瘤分子影像技术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领域取得了系列进展,特别是肿瘤微环境成像、肿瘤精准诊疗、诊疗一体化等方向,但在分子靶标选择、分子探针研发和临床转化等方向仍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在中老年男性中是仅次于肺癌的高发肿瘤,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发病率在逐渐增高。因其症状隐蔽,各种检查方法特异性有限,尤其对具手术价值的早期包膜内癌灶的早期发现和诊断难度较大。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及其分期一直是影像学近年来探讨的重点,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和分期也越来越复杂。随着影像学成像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前列腺影像诊断技术和方法在不断出现。1超声检查临床应用相对较多的是直肠内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und,TRUS),TRUS可以检查出较小的前列腺癌,敏感性较高。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  相似文献   

16.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难治疾病之一,如早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引起股骨头塌陷、变形,最终导致髋关节功能障碍.基因治疗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基因转移技术的成熟,治疗性血管生成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综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基因治疗现状及影像学检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分子影像学的研究和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过去的 1 0多年分子生物学有了很大的发展 ,也对各个医学学科产生了重大影响。基因治疗的需要使得一些基因学家思考如何在活体 (invivo)监控外源性基因的表达。他们开始求助于影像学设备 ,如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 [1 ] 、MRI[2 ,3] 和光学成像技术[4 ,5] 等。将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和现代医学影像学相结合产生了分子影像学这门新的边缘学科。过去的几年间 ,分子影像学有了较大的发展 ,利用PET、MRI和光学成像技术已可以在动物模型中发现转基因的表达[1 ] 、胚胎的…  相似文献   

18.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难治疾病之一,如早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引起股骨头塌陷、变形,最终导致髋关节功能障碍。基因治疗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基因转移技术的成熟,治疗性血管生成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综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基因治疗现状及影像学检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磁共振成像是分子影像学的重要研究手段。磁共振分子成像能够对肿瘤进行早期及特异性的诊断,并能监测抗肿瘤治疗的效果。就磁共振肿瘤分子成像在MR分子探针、血管成像、报告基因及肿瘤内其他分子成像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分子影像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影像学是在分子水平,对活体特征和生物进程成像。相对于经典的影像诊断学,它偏重于疾病的基础变化、基因分子水平的异常,而不是基因分子改变的最终效应。分子信号成像技术是一个全新领域,放射学家在其中担任重要的任务。本文主要介绍分子医学及分子影像学的最新进展来评估靶分子。将来,通过加深对疾病本质的理解,靶分子成像技术将广泛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早期疗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