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螺旋CT薄层扫描在肺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38例肺真菌感染患者的螺旋CT薄层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并结合病理学总结不同真菌的影像特征.结果 38例中肺曲霉菌16例,螺旋CT薄层扫描主要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结节或肿块(14/16),其中7例病灶周围形成浅淡的、"磨玻璃"样晕环;典型肺曲菌球表现为"空气半月征"(5/16).肺隐球菌10例,CT表现为结节、团块及实变影,内部可见"细支气管充气征"(3/10).肺白色念珠菌9例,表现为两肺野散在或布满大小不一、密度不均的絮片状影,边缘模糊,伴有大小不等的结节影.肺毛霉菌3例,表现为"磨玻璃"样及结节影.结论 螺旋CT薄层扫描可以清晰显示肺内病灶的形态特点,提示"晕征"、"空气半月征"、"洞内球征"、"细支气管充气征"及"树芽征"较特异的征象.不同真菌种类其螺旋CT薄层扫描征象亦有所差别,但最终需结合病理学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肾移植术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CT表现,以期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调整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2010年肾移植术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52例,所有病例按照临床现行通用标准进行确诊,并分析其CT图像.结果 52例患者中,CT表现为结节、肿块影27例,空洞影11例,晕征(halo)16例,空气新月征(air-crescent sign)9例,曲菌球形成4例,粟粒样影2例,不规则渗出、实变影23例,胸腔积液4例,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5例.结论 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当病灶表现为结节、肿块影、尤其出现特征性的空气新月征及晕征时,高度提示曲霉菌感染存在的可能;若呈磨玻璃样等间质性肺炎的改变,则难以与肺部其他类型的感染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支气管侵袭性肺曲菌病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探讨HRCT在该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30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CT导引下穿刺活检或痰培养证实的支气管侵袭性肺曲菌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所有HRCT图像均经2位经验丰富的胸部影像学主任医师阅片并分析总结其征象.结果 30例患者,19例具有多种CT征象,其中树芽征8例,支气管狭窄6例,支气管扩张8例,磨玻璃样密度灶(GGO)8例,腺泡结节10例,结节灶12例,腺泡结节灶伴有晕征4例,结节灶伴有晕征9例,空洞10例.11例具有单一CT征象,树芽征2例,支气管扩张2例,GGO 1例,腺泡结节2例,结节灶伴有晕征2例,空洞2例.30例病例中各征象出现率为:树芽征33.3%,支气管狭窄20%,支气管扩张33.3%,磨玻璃影30%,腺泡结节40%,结节灶46.6%,晕征53.3%,空洞40%.结论 支气管侵袭性肺曲菌病HRCT的主要征象是树芽征、支气管管腔狭窄或扩张,肺内见磨玻璃影、腺泡结节、结节灶,空洞,结节及空洞周围有晕征.支气管扩张合并树芽征、腺泡结节及晕征对诊断本病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SCT)后肺部感染性并发症特征性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HSCT后伴肺部感染性并发症患者的临床、实验室以及肺部CT检查及治疗后复查资料。结果 70例中56例获得明确的病原学诊断,病毒感染31例(31/56,55.4%),巨细胞病毒感染最常见(18/31,58.1%),支原体及细菌感染19例(19/56,33.9%),真菌感染6例(6/56,10.7%)。病毒性肺炎表现为多发或弥漫性磨玻璃影(GGO),多发小片状实变,多发结节、线状、网状影,以GGO最多见。细菌性及支原体肺炎主要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片状实变及磨玻璃影。真菌性肺炎主要是肺曲霉菌病(IPA),主要表现为伴或不伴晕征的多发结节和空洞性病变,空气新月征是典型征象。移植后1~5月发生率最高的为巨细胞病毒性肺炎,6个月后真菌感染增多。结论综合分析CT表现结合术后时间及临床实验室资料,有助于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部感染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提高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的认识.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经病理、真菌培养及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 结果 25例中CT表现为肺炎性浸润实变、结节型8例,炎性浸润实变、肿块型2例,炎性浸润实变、结节、肿块型4例,多发结节型6例,结节、肿块型5例;其中12例出现"晕征", 2例有"含气新月征"; 7例合并空洞,9例有楔形实变影.病灶在肺内的分布无特殊性. 结论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为病变呈多灶性、多态性,真菌感染的"晕征"及楔形实变影是早期肺部真菌感染的较特征性CT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儿童白血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童白血病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15例,其中肺曲霉菌病10例,白色念珠菌病2例,隐球菌感染3例,分析、总结其肺部病灶的CT征象,包括病灶的数目、分布、形态、动态变化等。结果儿童白血病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病灶中,数目以多发常见;病灶呈多灶性,多分布在肺野中外带,隐球菌病结节可呈簇状分布;形态呈多样性,大部分病灶表现为结节或肿块,大小不一,伴有特殊征象,包括晕征80%、空气新月征46. 7%、病灶内小空洞40%,空洞内小条索影33. 3%,空洞内小气泡影33. 3%等;病灶动态变化明显,短期复查变化较大。结论 CT检查有助于儿童白血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肺真菌病的常见MSCT征象,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肺真菌病的临床资料及MSCT表现,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9例,多次痰检7例,经皮穿刺活检4例,纤维支气管镜刷检5例。结果:肺内散在结节影6例,均为新型隐球菌感染,结节直径1~3 cm,密度均匀。肿块及空洞影6例,其中放线菌感染2例,曲霉菌感染4例;肿块直径3 cm,密度较高,部分病灶周围可见"晕征";4例空洞形成、内壁光滑。肺部炎症样改变8例,其中放线菌感染3例,肺念珠菌感染5例;多位于两肺中下部,边缘清晰或模糊,病变可侵犯一个肺段或肺叶;磨玻璃密度影3例,不规则片状实变影3例,地图状或蜂窝样实变影2例。真菌球5例,均为曲霉菌病,表现为"洞内球征"及"空气半月征"。其他伴随表现包括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2例,胸腔积液5例,胸膜增厚4例。结论:肺真菌病的MSCT表现复杂,不同肺真菌病有其常见的CT表现。MSCT能准确显示病灶的细节,是诊断肺真菌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MPR重建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MPR重建对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显示率及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周围型小肺癌进行了多层螺旋CT常规扫描,并对病灶区域薄层重建及MPR多层面重建观察,8例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薄层MPR重建对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扫描,具体是:薄层MPR显示分叶征12例,常规扫描显示10例(12/10)、薄层MPR显示空泡征3例,常规扫描2例(3/2)、薄层MPR显示小结节堆砌征5例,常规扫描3例(5/3)、薄层MPR显示支气管通气征4例,常规扫描显示1例(4/1)、薄层MPR显示毛刺征9例,常规扫描显示5例(9/5)、薄层MPR显示胸膜凹陷征5例,常规扫描发现2例(5/2).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MPR重建对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显示率高,可以弥补横断位图像显示肿瘤征象不全面的缺点,在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患者50例患者,在入院后或抗炎治疗一段时间后行64层螺旋CT检查,密切观察所有患者病变部位CT表现。结果 50例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12例患者表现为结节或肿块样改变,占24.0%;17例患者表现为肺亚段或肺小叶实变,占34.0%;13例患者表现为空洞,占26.0%;8例继发于肺内结核的曲霉球菌者表现为新月征空洞,占16.0%。结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在CT影像表现为球形病灶有新月征、空气支气管征、晕征等,64层螺旋CT对本病具有很高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过度换气呼气末屏气后的薄层扫描(1—2mm)或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在肺内孤立结节(≤3cm)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50例肺内孤立结节过度换气呼气末屏气后的薄层扫描或HRCT扫描。结果:通过对50例肺内孤立结节的病例采取过度换气呼气末屏气后的薄层扫描或HRCT扫描,可观察到:分叶征、毛刺、棘状突起、小空洞、支气管充气征、CT晕征、胸膜凹陷征、钙化等征象。结论:常规CT扫描由于受结节组织间部分容积效应影响而产生假象,肺内孤立结节均呈软组织密度影较难区分其性质,采取过度换气呼气末屏气后的薄层扫描或HRCT扫描能够为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MSCT表现。结果:MSCT表现为小结节影(1~3cm)14例(73.6%,14/19),大结节或团块影(>3cm)6例(31.6%,6/19);肺段或亚段分布的实变影8例(42.1%,8/19),磨玻璃影3例(15.8%,3/19);6例(31.6%,6/19)合并CT晕圈征,5例(26.3%,5/19)合并空气新月征或空洞影,2例(10.5%,2/19)可见中心低密度征,5例(26.3%,5/19)合并胸水。结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主要征象是单发或多发的结节伴空洞形成及肺段或亚段的实变,而出现结节晕圈征和空气新月征时,则高度提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韦格纳肉芽肿痛的临床及CT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肺韦格纳肉芽肿痛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儿例患者中,多发肿块、结节影10例(91%),伴空洞形成8例,病灶周围毛刺征3例,胸膜凹陷征1例,晕征4例,血管供给征6例。浸润性阴影4例(36%),其中3例伴多发结节及空洞形成。气道受累3例(27%),胸膜受累2例(18%)。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c—ANCA)阳性10例,cANCA阴性1例。结论:多发病灶周围的毛刺征、晕征以及伴发的气道改变对韦格纳肉芽肿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肺真菌病的临床影像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1例肺真菌病(穿刺/手术/支纤镜病理证实16例,痰培养及临床证实5例)的X线、CT表现。20例行胸部X线及CT检查,1例仅行胸片检查。结果:肺曲霉菌6例,肺隐球菌8例,肺念珠菌2例,肺毛霉菌3例,肺放线菌2例。左肺6例,右肺6例,双肺多发9例。多发病灶常位于胸膜下,且以两肺中下叶受侵最常见。呈单/多发结节或肿块/空洞10例;呈单/多发斑片影者4例;斑片与结节/空洞影混合者7例。晕征、新月征、洞中球征/滚珠征/悬球征/洞中丝征为本病较为特征性表现。结论:影像学表现典型者可做出诊断,疑似者应及时进一步检查,以免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14.
十二指肠乳头癌的MS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利民  胡祥华  张文伟   《放射学实践》2010,25(9):1020-1022
目的:探讨MSCT在十二指肠乳头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的MSCT及多平面重组(MPR)影像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25例十二指肠乳头癌MSCT平扫表现为十二指肠乳头区圆形、椭圆形软组织肿块23例,局部肠壁环状增厚2例,多期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增加,延迟期强化程度减退。胆总管中重度扩张,梗阻端形态呈截断状突然狭窄,肝内胆管轻中度扩张,与肝外胆管扩张程度一致。5例MPR显示十二指肠乳头区软组织肿块突入十二指肠腔内。结论:MSCT不仅能显示十二指肠乳头区肿块及肝内外胆管扩张情况,而且能显示肿块的强化模式,能为十二指肠乳头癌术前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王晓岩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10):1441-1442
目的:探讨肺腺鳞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腺鳞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12例肺腺鳞癌中,周围型9例,中央型3例;肿块直径为(3.3±1.2)cm;均匀密度肿块3例(25%),不均匀密度肿块9例(75%),其中有钙化2例;常见CT征象包括分叶征10例(83%),胸膜凹陷征9例(75%),肿块内坏死7例(58%),厚壁空洞2例(17%),毛刺征9例(75%),2例肿块CT增强扫描,强化程度达(23.5±1.2)HU。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肺腺鳞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永华  李彦  毛毳  刘国红   《放射学实践》2012,27(4):399-401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PAP患者的CT资料。结果:PAP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地图征10例,铺路石征8例,磨玻璃征8例,蝶翼征2例及支气管充气征1例,以上征象联合出现时强烈提示本病。结论:PAP临床罕见,其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可与其它肺部疾病相鉴别,并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7.
李晨阳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1):1972-1974
目的:探讨肺曲菌病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本组病例6例,分别经手术病理和治疗随访证实,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32~60岁。5例有轻重不一的发热、咳嗽、胸痛、铁锈色痰或血丝痰,1例无任何症状和体征。采用SIEMENS SENSATION 16层螺旋CT,6例均行CT平扫。肺窗:WW1500HU,WC-500HU;纵隔窗:WW400HU,WC40HU。4例加行多方位图像重建(MPR)。结果:病灶位于右肺2例,左肺4例。2例表现为孤立性实质性结节,直径10 mm-37 mm,类圆形,边缘可见棘突及"晕影"。4例为空洞性结节,直径15 mm~87 mm,其中2例具有"新月"征,2例具有"滚珠"征。结论:肺曲菌病早期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当病变局限形成曲菌球,尤其具备"新月征"和"滚珠征"时,才是CT诊断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假膜性肠炎(PMC)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粪便微生物检测确诊为PMC且CT检查阳性(结肠壁厚度〉4mm)的23例患者的CT资料,对其CT表现进行总结。结果:23例PMC患者中,病变最易累及左半结肠。病变肠壁厚度4~25mm,平均15mm肠道弥漫性受累10例,节段性受累13例;肠管扩张21例,其中2例出现“手风琴征”,2例未见肠管扩张,形成“鱼骨征”;13例出现结肠皱襞结节状增厚,19例出现“晕征”,16例出现腹水。结论:单纯依靠CT诊断PMC比较困难,但是了解PMC的相关影像学表现对缩小鉴别诊断的范围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重建技术对小儿肠套叠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47例空气灌肠整复或手术证实肠套叠MSCT表现,所有病例均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重组,测量套叠肠管长度及管壁肿胀厚度。结果横轴面显示靶征43例,彗星尾征伴肾形肿块23例,结合MPR显示靶征47例(100%)、彗星尾征伴肾形肿块33例(70.2%)。整复成功36例,失败9例。成功组套叠肠管长(8.20±3.06)cm,厚(0.81±0.29)cm,失败组:长(12.15±0.26)cm,厚(1.47±0.28)c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长=3.8360,t 厚=6.1456,P值均〈0.01)。结论 MSCT多平面技术能提高套叠特征性征象显示率,套叠肠管长度及管壁厚度的测量,能帮助临床预测整复成功率,正确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官瑾   《放射学实践》2012,27(8):860-862
目的:探讨64排容积CT(VCT)增强扫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17例经64排VCT增强扫描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三维容积成像(VRT)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对血栓的形态、部位、表现形式以及其它相关改变进行归类分析。结果:17例共累及肺动脉及其分支87处,其CT表现直接征象:中心性充盈缺损(轨道征)9处、偏心性或附壁性充盈缺损26处、完全阻塞性充盈缺损(血管截断征)13处;间接征象:肺动脉增宽7例、局限性肺纹理稀疏和肺灌注不均(马塞克征)14例、肺梗死6例、胸腔积液6例、心包积液4例。结论:64排VCT增强扫描是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诊断肺栓塞的无创性检查手段,其检出率高,可作为肺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