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外循环术后24小时内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高绍英,刘爱忠,黄志群,沈若玲,曾立云,胡野荣,戴爱萍,熊亚莉关键词体外循环;心律失常;危险因素;因素分析,统计学心律失常是体外循环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且术后24h内是其高峰期,因而分析心...  相似文献   

2.
钟小清 《右江医学》1995,23(4):194-194
体外循环术后心律失常的护理观察百色地区人民医院脑心外料钟小清心律失常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病人常见的并发症。由于手术对心肌直接刺激和损伤,心肌缺氧、缺钾、缺钙,以及发热、情绪激动等,可导致心律失常。术后对心律严密监测,及早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是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 3 0例体外循环术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 (以下称可达龙 )治疗的结果。方法 对我科2 0 0 1年 7月~ 2 0 0 2年 10月 3 0例体外循环术后并发室性或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接受可达龙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 室性与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87.5 %和 80 .0 %,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 3天和6小时。 10 .0 %患者用药后动脉收缩压较用药前降低 >2 0mmHg ,但持续时间短暂。 结论 可达龙治疗体外循环术后心律失常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室性心律失常是体外循环术后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院采用1,6二磷酸果糖(FDP)、参麦注射液分别应用体外循环手术病人,防治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乔庆  李晓斌  李强  陆献成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6):1940-1941,1954
目的:回顾分析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998年3月-2012年3月共336例食管癌患者手术资料,对术后心律失常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前心电图异常、FEV1/FVC<70%、手术时间和吻合口部位、术后24hCVP增高等是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论:综合以上危险因素,充分的术前准备、改善术前心肺功能,术中轻柔操作,术后有效镇痛、排痰,适当的静脉补液量控制,可以预防或减少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金岩  缪长虹 《徐州医学院学报》1994,14(3):251-252,254
分析了6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心律失常处理的临床经验。结合文献,作者强调了体外循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根源,并就术后心律失常发生原因和处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4例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判定年龄、术前心电图异常、术前有无合并症、术前血钾、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因素与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术前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肺部疾患及术前心电异常、吻合部位、术前血钾〈4.0mmol/L6个因素与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术前积极治疗心肺部合并症,术前心电图异常进行针对性处理及术后重点心电监护、术前适当补钾均可预防和减少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房颤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378例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患者术后心房颤动(AF)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导致房颤的原因.方法 将患者分为AF组和非AF组,对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筛选出易致AF的有关因素.结果 OPCAB术后AF的发生率为17.72%.高龄、高血压、急诊手术、搭桥血管数目、右冠开口病变,术后第1天引流量,血钾浓度是术后AF的危险因素.结论 认为OPCAB术后AF的发生较普遍,围术期需进行风险评估,对高危患者进行干预,以减少术后AF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225例术后心律失常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对食管癌手术病人2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生心律失常35例(15.5%),其中房颤17例(48.6%),心律失常最易发生在术后第2天,绝大多数患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控制。对11种因素分析提示手术方法、年龄、术前心电图(ECG)异常、既往有无心律失常、肺活量及预计值的百分比是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8-2010年3年间食管癌患者的信息资料,收集相关统计信息,包括心律失常等影响因素的发生率,同时对调查表收集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下因素经分析与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存在相关关系,按相关性大小依次为手术方式、合并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体重指数、发生部位、手术时间、年龄及失血量.结论:手术方式、合并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体重指数、发生部位、手术时间、年龄及失血量影响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提高对上述危险因素的认识有利于食管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早期的诊断及后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为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459例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肺叶楔形切除术14例,肺叶切除术387例,全肺切除术30例,探查术28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143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心律失常总发生率为31.2%。单因素分析显示,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术前心电图情况、术中心包有损伤、术中出血量、FEV1/FVC、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心电图异常、术中心包有损伤、FEV1/FVC、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是术后心律失常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中减少对心包和肺组织的损伤,术前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术后纠正电解质紊乱,可以减少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体外循环后的心律失常与镁剂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连续测定28例先天 性心脏病患儿血清、红细胞镁的含量和20例四联症心肌内镁的含量,心肌取自四联症右心室肥厚异常心肌,观察本外循环前、后镁的变化及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为血清镁显著升 高(P<0.01),红细胞镁变化(P<0.05),心肌镁显著下降(P<0.05)。术前预防补镁组镁含量高于非补镁组(P<0.05),补镁组术后心律失常显著降低(P<0.05)。依此缺血再灌注后  相似文献   

13.
2 讨论本文3例体外循环前后心律失常情况,主要表现为快速的室性心律失常,其处理方法主要是:①手术操作熟练准确,心脏停跳时低温要良好,妥善进行冠状动脉灌注,呼吸机供氧要充足,并尽快进行转流(体外循环);②适当应用利多卡因为主的药物进行心脏表面浸润或静脉注射;③复跳后尽量减少电除颤次数,以免对心肌造成损害,并妥善应用心脏复苏药物。如例1复跳后表现为室速,应用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7月至12月我院心脏外科术后病人资料。结果心脏外科术后心律失常在ICU发生率约为38%,以心房颤动和室性早搏最多见,且各病种发生率不同。结论年龄、病种、术前心功能、左心房内径、心律失常史、地高辛使用史、体外循环时间、心肌阻断时间、拔除气管插管时血氧分压、心率、收缩压、术后使用多巴胺等与心律失常的发生相关。术前房颤史、左心房内径>40mm和拔管时PaO2低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5mm、拔管时PaO2低是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与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6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年龄、术前心电图异常、术前有无合并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部疾患)、FEV1/FVC%、MVV%、术前血钾、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因素与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强度,推测可能导致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术前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肺部疾患及术前心电图异常、FEV1/FVC%<70% 、术前血钾<4.0 mmol/L 6个因素与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术前积极治疗心肺部合并症、术前心电图异常者进行针对性处理及术后重点心电监护、术前改善低肺功能、术前适当补钾均可预防和减少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夏漫辉  沈振亚  郑琳  李科 《现代实用医学》2005,17(4):210-211,219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病因,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8月~2004年8月324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病例资料。结果术后有167例并发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1.54%。其中激动起源异常124例,以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见。各型传导阻滞43例,以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最多。心律失常的发生与病人年龄、心胸比值、术前心功能、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和术后低心排、电解质紊乱等有密切关系。结论应根据病人的术前情况,重视围手术期处理,预防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对术后严重心律失常应作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7.
急性肾损伤( acute renal injury,AKI)是心脏术后最常见的主要并发症,心脏术后相关AKI的发病率可高达42% [1] ,其中1% ~5%的患者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RRT ) ,除RRT作为支持治疗措施外,其他治疗选择有限,且近期及远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术后非外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对42例心脏病患者术后非外科性出血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因素术后出血发生率,并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高危因素。结果:是否进行肝素鱼精蛋白个体化应用所致的术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B时间偏长(P=0.03)和肝素剂量偏大(P=0.02)是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将肝素剂量控制在适宜范围是减少术后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连续测定2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红细胞镁的含量和20例四联症心肌内镁的含量,心肌取自四联症右心室肥厚异常心肌观察体外循环前、后镁的变化及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为血清镁显著升高(P<0.01),红细胞镁无显著变化(P>0.05),心肌镁显著下降(P<0.05)。术前预防补镁组镁含量高于非补镁组(P<0.05),补镁组术后心律失常显著降低(P<0.05)。依此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在高钙同时存在低镁,心肌镁含量明显降低可能是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之一,预防性补镁治疗有显著抗心律失常疗效。  相似文献   

20.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电解质变化快,波动大,尤其是后天性心脏病人,术后最容易并发低钾血症。低钾可影响病人心功能恢复,增加心肌细胞应激性,易诱发心律失常,成为严重心律失常及室颤的诱因。因此心脏手术病人应及时监测血中钾离子浓度,给予及时处理,使钾离子维持在正常水平。我院自1998年1月-2002年12月共完成体外循环手术189例,其中有低钾血症15例,现分析低钾原因及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