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多重抗性的出现是疟疾治疗的主要障碍。Peters(1970)报告鼠疟原虫对一种抗叶酸药物产生抗性后对同类药物敏感性降低。本文作者测定了恶性疟原虫的16个分离株和2个系在体外对氯喹、奎宁和甲氟喹的反应,并观察了各种药物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验使用的全部疟原虫分离株或系均经过体外培养3个月以上。测试前将培养的原  相似文献   

2.
作者从加蓬兰巴雷内郊区随机选择45例恶性疟患者,排除近期内用过抗疟药的或以Dill-Glazko试验在尿中测得4-氨基喹啉的病人。采用Rieckmann等的体外试验法测定血中氯喹和甲氟喹对恶性疟裂殖体的效  相似文献   

3.
控制疟疾的主要难题之一是恶性疟原虫抗药株的产生。甲氟喹是用于治疗和预防对多种抗疟药具抗性的恶性疟的一种试用药物。本文报道了具多种抗性的恶性疟马来亚坎普株(Camp)和越南史密斯株(Smith)在含有甲氟喹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后,对该药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恶性疟原虫多种抗药性的出现和传播已有报道。缅甸的疟原虫亦已对氯喹、乙胺嘧啶-周效磺胺普遍产生抗性,并且最近在住院病人中也发现奎宁的疗效下降。为避免  相似文献   

5.
恶性疟原虫的甲氟喹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综述了影响恶性疟原虫对甲氟喹产生抗性的因素、机制与地理学分布。  相似文献   

6.
作者综述了影响恶性疟原虫对甲氟喹产生抗性的因素、机制与地理学分布。  相似文献   

7.
在泰国西北部的泰缅边境地区农村,用复方药物MSP(由甲氟喹250mg,周效磺胺500mg和乙胺嘧啶25mg组成)预防疟疾已有失败的病例。本试验试图通过体外药物  相似文献   

8.
作者等于1983年11—12月在利比里亚北部的Yekepa地区,采用Rieckmann 24小时体外微量测定法观察7例恶性疟分离株对4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对象为一个月以内未服任何药物的2至40岁(平均12岁)7例感染恶性疟的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云南省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氨酚喹、哌喹、甲氟喹及奎宁的敏感性。方法:采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测定采自云南省瑞丽11个县、市的恶性疟原虫对以上药物的敏感性。结果:云南省南部、东南部及西部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率分别为96.7%、78.9%及95.7%,ID50依次为125nmol/L、136nmol/L、及176nmol/L;对氯酚喹的抗性率分别为100%、85.3%及88.9%,ID50依次为52nmol/L、54nmol/L及72nmol/L;对奎宁均为敏感,ID50依次为480nmol/L、352nmol/L及608nmol/L。南部及东南部原虫对哌喹的抗性率分别为68及88nmol/L;结论:云南省恶性疟原虫对4-氨基喹啉类药物普遍产生抗性,其抗性程度来自滇西及其相连的缅甸感染的疟原虫明显高于滇东南;对奎宁及甲氟喹敏感。氯喹、氨酚喹及哌喹目前已不适应于云南恶性疟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抗性情况和对甲氟喹的效应,作者于1982年11月和1983年3月在Gadchiroli西区进行了体外微测试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云南省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氨酚喹、哌喹、甲氟喹及奎宁的敏感性。方法:采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测定采自云南省瑞丽11个县、市的恶性疟原虫对以上药物的敏感性。结果:云南省南部、东南部及西部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率分别为96.7%、78.9%及95.7%,ID50依次为125nmol/L、136nmol/L、及176nmol/L;对氯酚喹的抗性率分别为100%、85.3%及88.9%,ID50依次为52nmol/L、54nmol/L及72nmol/L;对奎宁均为敏感,ID50依次为480nmol/L、352nmol/L及608nmol/L。南部及东南部原虫对哌喹的抗性率分别为68及88nmol/L;结论:云南省恶性疟原虫对4-氨基喹啉类药物普遍产生抗性,其抗性程度来自滇西及其相连的缅甸感染的疟原虫明显高于滇东南;对奎宁及甲氟喹敏感。氯喹、氨酚喹及哌喹目前已不适应于云南恶性疟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作者于1983年在加纳的Agogo地区及肯尼亚的Migori地区,测试了恶性疟原虫对甲氟喹的敏感性。Agogo的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敏感。实验分氯喹组和甲氟喹组,氯喹组  相似文献   

13.
1985年6~10月,应用Rieckmann的体外微量法,测定海南岛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喹哌、氨酚喹、甲氟喹及奎宁的敏感性,ED_(50)分别为0.91、1.72、0.06、0.25和2.25×10~(-6)mol/L.对氯喹、喹哌和氨酚喹的抗性率分别为68.0、18.2和30.0%,未发现对甲氟喹和奎宁有抗性。当地氯喹抗性程度较前又有所下降。对比测定显示,对喹派抗性者,对氯喹同时存在抗性,且抗性程度较高;对氨酚喹抗性者,不一定同时对氯喹有抗性,反之亦然。甲氟喹完全抑制疟原虫裂殖体形成的药物浓度与氯喹抗性无关.  相似文献   

14.
作者于1987年5~8月,用48h的体外微量法和9d的连续培养法测定了泰国恶性疟原虫现场分离株对略萘啶、氯喹及甲氟喹的敏感性,目的在于确定和评估三种抗疟药的有效程度。 疟原虫取自泰国北碧府法霍帕越色纳医院收治的43例恶性疟病人,年龄15~63岁,初始原虫率在0.11~1.0%之间,受试前7d均未服抗疟药,并经尿检确定。体外测定微量法按照WHO1982年改进的Rieck-  相似文献   

15.
1982~1983年,在海南岛乐东县应用体外微量法进行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敏感性调查中,比较了世界卫生组织(WHO)供应的标准培养基及国产冻干培养基的效果。所用涂氯喹板及涂甲氟喹板均系WHO提供,测定方法按照WHO标准测试箱内所附使用说明。 结果显示冻干培养基支持恶性疟原虫发育的效果较WHO目前的标准培养基为好。用于测定对氯喹或甲氟喹的敏感性,冻干培养基的成功率均较高,结果可靠,且包装简单,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6.
泰国在50年代末发现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产生抗性,60年代该药在世界各地出现效果下降,至70年代初几乎完全无效。目前当地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有二、三级抗性者达90%以上。70年代以法西达治疗,不久因抗性而弃用。至80年代只能以奎宁与四环素配伍治疗恶性疟病例,住院病例治疗方案为奎宁一次10mg/kg,隔8小时服一次,连服一周,同时加服四环素4×4—5mg/kg或2×8—10mg/kg日服一次,连续一周,其治愈率达99%。而院外病例疗效仅70%左右,原因是有副反应而影响完成疗程。自1985年始,在有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观察在连续培养中的恶性疟原虫对甲氟喹的敏感性。所使用的恶性疟原虫是1979年在泰国分离出的FCK品系,用Jen-sen及Trager的方法进行体外连续培养。培养基为RPMI 1640,加进了适量的碳酸氢钠和用热灭活(56℃,30分钟)的O型人血清。所用的盐酸甲氟喹由世界卫生组织提供。测定恶性疟原虫对甲氟喹的治疗效应时,使用相同的带螺盖玻瓶,每瓶含有原虫感染率为0.3%的红细胞0.1ml和对照用的培养液0.9ml。第2天用含有甲氟喹的试验液  相似文献   

18.
1986~1987年在海南岛乐东县和崖县应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体外微最法继续监视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喹(口派)氨酚喹、甲氟喹和奎宁的敏感性。喹(口派)测定板由我们制作,其它4种药物测定板由世界卫生组织供应。 氯喹、喹哌、氨酚喹、甲氟喹和奎宁分别在≥1.14、6.4、0.2、3.2、25.6×10~-6mol/L药物井中疟原虫仍能发育成裂殖体时为对该种药物存在抗药性。 一、测定氯喹96例,抗性55例,抗性率57.3%,  相似文献   

19.
鉴于抗甲氟喹恶性疟原虫株的出现和蔓延,为挖掘甲氟喹的抗疟潜能,作者研究了甲氟喹与五氟利多等药物联用对尼日利亚恶性疟原虫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抗磺胺多辛/乙胺嘧啶(SP)和抗氯喹的恶性疟虫株在甲氟喹(M)和SP(MSP)药压下连续培养,观察3药联用能否延缓恶性疟原虫对甲氟喹抗性的出现。疟原虫和培养:15个恶性疟原虫分离物系从泰国现场获得。血样带回实验室用微量法测定甲氟喹、氯喹和奎宁的敏感性。余下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