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牙齿正畸具有使用面形自然协调 ,牙齿整齐美观等优点 ,已成为牙列不齐 ,牙合关系异常患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由于治疗过程中患者 ,不良习惯的出现 ,致矫治过程中出现开牙合。分析 2 0例牙齿正畸过程中前牙开牙合的病历 ,讨论其预防纠正措施。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8年内收集 2 0例牙齿正畸过程中出现前牙开牙合的病例 ,其中女 14例 ,男 6例。 2 0例开牙合中 ,2例轻度双牙合前突 ,6例对刃牙合 ,10例浅覆牙合伴前牙严重拥挤。1.2 方法 采用方丝弓 ,Begg细丝弓技术治疗牙列不齐。牙齿正畸过程中的Ⅱ类、Ⅲ类颌间牵引 ,有使相应支抗磨…  相似文献   

2.
开(牙合)是临床上难矫治易复发的一类错(牙合)畸形.大多数开(牙合)是由于后牙齿槽骨发育过度而非前牙萌出不足,传统的固定矫治伸长前牙容易而压低后牙困难,疗效较差反弹率高.  相似文献   

3.
韩宝龙  邹邦新  崔雪玲 《武警医学》2000,11(10):603-603
前牙开(牙合)(Anterior Open Bite,AOB)是一种严重的牙颌畸形,它不仅有碍美观,而且还影响咀嚼、发音、吞咽、呼吸等功能.临床治疗前牙开(牙合)难度较大,复发率高<'[1]>.MEAW技术(Multhiloop Edgewise Arch Wire)是美籍韩国正畸学者Kim,HY<'[2]>首先提倡的一种治疗前牙开(牙合)的新技术,即"多曲方丝弓技术",我们应用MEAW技术治疗7例前牙开(牙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陈书盈 《西南国防医药》2011,21(9):1039-1041
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的人意识到错牙合畸形的危害性,因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正畸治疗。错牙合畸形的解除,主要是依靠牙齿移动来完成的,在牙齿移动的过程中,牙周组织受到机械力的作用,而发生牙槽骨的改建以及牙周膜组织的更新,诱发不同程度的牙根吸收。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牙齿的美观越来越重视,不仅要求有良好的功能,还要求美观。牙【牙合】修复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种植技术对基牙条件和牙列状况有较高要求。所以对错【牙合】畸形伴先天性牙缺失进行单纯的正畸治疗和单纯的修复都不能满足要求,往往需要正畸治疗后再修复。我科2004—09至2009—09接诊了9例牙列错【牙合】畸形伴先天性牙缺失患者,其修复前的正畸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探讨牙面托槽周围变形链球菌、放线菌、乳杆菌菌群数量及其在总菌群中所占比例的变化,与固定正畸过程中釉质脱矿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正在进行固定正畸矫治、且出现上前牙(A3-B3)牙面釉质脱矿的患者26例(脱矿组),以及正在进行固定正畸矫治、但没有出现明显上前牙脱矿的患者49例(未脱矿组),刮取每个患者的上颌切牙托槽龈侧面菌斑,分别进行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和乳杆菌的分离培养,计算各患者所取菌斑中这3种细菌的数目及其占检出细菌总量的比例;检测取样牙位的软垢指数.分析比较脱矿组与未脱矿组上述测量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脱矿组与未脱矿组软垢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矿组变形链球菌数目及所占细菌总量的比例均明显增高(P<0.05),而两组间放线菌、乳杆菌数目及所占细菌总量的比例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牙面托槽周围菌斑中所含变形链球菌数目及所占总菌群的比例增高,可能是固定正畸过程中牙齿表面脱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成人错(牙合)畸形的贴钩——橡皮圈正畸治疗,是采用酸蚀——复合树脂粘结技术,将金属钩和复合树脂稳定器粘贴于牙齿的釉质上,以固定支抗或互为支抗;利用橡皮圈的弹性,按生物力学的原理及个体差异,以机械的或功能的作用施加缓和而持续的力量,使牙齿向近中、远中、唇向,舌向、升高、压低或旋转,下颌体前伸或后退,在生理范围内导致牙颌器官改造,从而达到错(牙合)畸形的矫正。  相似文献   

8.
正畸支抗的设计和控制是矫正牙性、骨性错[牙合]成功的关键。支抗的目的是将拟移动的牙齿移动最大化,将不拟移动的牙齿移动最小化^[1]。临床正畸治疗有许多种增强支抗的方法,传统的方法包括口内、口外增强支抗两部分,但口内增强支抗常发生支抗丢失,口外增强支抗需要依赖患者合作。  相似文献   

9.
上颌尖牙埋伏阻生常导致错牙合畸形,影响患者颜面美观和口腔功能。上颌尖牙埋伏对牙齿运动及萌出动力也有影响。有些情况下,上颌尖牙埋伏阻生还会导致邻牙牙根吸收,甚至牙齿脱落,对上颌牙列的正常发育有明显的不利影响。上颌尖牙埋伏的正畸治疗过程较为复杂。过去由于技术所限,对此类牙多选择拔除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头影分析对研究开(牙合)畸形的分型与指导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神山氏开(牙合)分析法对8例开(牙合)病例进行临床诊断、分型.结果本组8例中,Ⅰ型为前牙低位见于3例,Ⅱ型为磨牙高位见于2例,Ⅲ型为骨骼性开(牙合)见于3例.结论通过对开(牙合)畸形的头影分析,在临床上对开(牙合)病例进行矫治计划的制定及建立明确的矫治目标能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正畸治疗中,上下颌牙齿的咬合关系异常使正畸托槽不能正常粘贴,妨碍了正畸治疗程序的正常实施。如前牙区或后牙区的深覆[牙合]常使下颌托槽无法正常粘贴或粘贴后经常被咬合力撞击而脱落。  相似文献   

12.
雷畅 《人民军医》2014,(8):892-893
前牙开[牙合]是正畸矫治中难度较大的一种错[牙合]畸形。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仍未明确。随着年龄增长,畸形逐渐加重,最终形成骨性开验。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们对前牙开[牙合]畸形24例进行矫治,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T4K矫治器对儿童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于我院正畸门诊接受正畸治疗的安氏Ⅱ类错合畸形患儿30例,所有患儿均采用T4K矫治器治疗,对比矫治前后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结果行T4K矫治器矫治后,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均转变为Ⅰ类,SNA、ANB、U1-SN、前牙覆盖、前牙覆牙合及上、下牙弓拥挤度均较矫治前明显减小,SNB及上、下牙弓宽度较矫治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4K矫治器对儿童错牙合畸形具有良好疗效,可改善牙齿咬牙合关系,且疗效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调位(牙合)垫改变开口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调位(牙合)垫对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开口型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维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记录25例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戴用调位(牙合)垫前、后开口运动中髁状突、切点的运动轨迹.结果调位(牙合)垫改善开口型;水平面髁状突开口初期矢量方向由偏向运动较慢侧变为偏向较快侧;双侧髁状突的滑动协调性得到改善.结论调位(牙合)垫通过改善关节结构受力状态而影响髁状突运动;开口型受双侧髁状突协调性和开口初期矢量方向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错合畸形?错合畸形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出现错合畸形怎样治疗呢?笔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国内著名口腔整畸学专家、第四军医大学博士生导师段银忠教授。段教授说,错合畸形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因遗传和疾病、口腔不良习惯、牙齿替换不正常等原因导致的牙齿、颌骨、颅面的畸形。反合(地包天)、上颌前突(暴牙)、开合(上下牙咬不住)等都属于错合畸形。  相似文献   

16.
在牙体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调(牙合)是不可轻视的措施,为临床普遍应用。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和经验介绍如下:1 调(牙合)方法1.1 活髓充填的牙齿充填体易脱落、折断,以磨牙区Ⅱ类洞型的发生率最高。其原因除洞型制备不佳,选材和调制不当,操作手法不符要求外,牙齿的咬(牙合)力常常正位于充填体与洞缘交界处,该处受力最大是主要因素。调(牙合)方法是,将其(牙合)力最大点调磨至充填体上并越过充填体与洞缘交界处,可把牙齿的过高边缘嵴磨低些,必要时可将对(牙合)牙过陡、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传统的局部浸润麻醉(骨膜上浸润麻醉)与单颗牙齿麻醉系统(STA)行牙周膜麻醉,在正畸减数牙拔除术前麻醉注射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及麻醉效果.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将58例因正畸需要减数拔牙患者的两侧前磨牙随机分为试验侧和对照侧,试验侧(58颗牙)采取STA牙周膜麻醉,对照侧(58颗牙)采取传统的局部浸润麻醉,观察两组在注射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及麻醉效果.结果 试验侧在注射麻醉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侧(x2=18.73,P<0.05).两种方式的麻醉效果总体上无统计学差异(x2 =1.44,P>0.05).结论 STA牙周膜注射能有效减轻注射时的疼痛,但麻醉效果与传统的局部浸润麻醉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正畸治疗的本质就是在力的作用下.通过矫正器使牙齿向正确的方向和位置移动。支抗控制策略事实上很多情况下已经植根于特定的矫治器。按照矫治过程中牙齿移动的方式,可将固定矫治技术分为差动牙移动技术和整体牙移动技术两大类。本文就正畸牙移动与支抗控制的发展、矫治特点及其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邹邦新  屈铁军 《武警医学》1999,10(12):690-697
目的 了解雌激素缺乏时正畸牙周组织的改建特征 ,为临床正畸提供部分实验依据。方法 本实验选用 3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 (SpragueDawley) 5 6只 ,随机分成实验组 (切除双侧卵巢复制雌激素缺乏模型 )和对照组 (假手术 ) ,分别进行实验性正畸牙齿移动 ,测量正畸牙齿移动的距离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雌激素缺乏组大鼠正畸牙齿移动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 (P <0 .0 1 )。组织学结果表明 ,雌激素缺乏时 ,牙槽骨代谢转换加快 ,大鼠卵巢切除 4 2d后出现广泛性骨质疏松化表现 ,牙周组织修复能力降低。结论 雌激素缺乏时的正畸牙齿移动是一种伴随严重牙周损害的病理过程 ,提示其正畸牙周组织改建有其本身的特殊性 ,因而雌激素缺乏时进行口腔正畸应当使用轻而柔和的力并动态监测牙周组织的改建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锥形束计算机扫描成像技术(CBCT)与Mimics软件分析正畸联合正颌治疗骨性Ⅲ类畸形患者的上气道体积、表面积及横截面积的变化.方法 选取于北部战区总医院2015—2020年接受正畸联合正颌治疗的30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的CBCT文件导入Mimics 17.0中,测量气道体积(V1、V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