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危险感知的概念起用于20世纪70年代,从狭义而言,是指对外部环境潜在危险的主观认知和评价;从广义而言,还包括对外部环境潜在危险的主观认知和评价及其相应的准备行为[1]. 国外对儿童交通安全方面的研究已较广泛和深入,在对儿童的性别[2-6]、年龄[7-10]、认知能力[9-10]、注意品质和视觉搜索[11-13]、性格[14]、父母对道路危险的感知[15-16]以及儿童的安全教育[17]等方面都有所涉及.国内对儿童交通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及普及交通安全知识,也有部分学者对儿童和青少年交通安全意识、知识及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但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如听力、速度判断、视觉搜索等)的交通心理学实验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
我国居民看电视时间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了解我国居民看电视的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使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对我国6岁及以上居民66601人(男性32254人,女性34347人)的看电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92.1%的居民看电视,城市居民(94.3%)看电视的比例高于农村(91.2%),男性(93.0%)高于女性(91.2%),18~59.9岁居民高于其他年龄组居民。居民平均每星期看电视的时间是2.1小时,其中城市(2.3小时)高于农村(2.0小时),18岁及以上居民高于18岁以下居民,男女间差别不大。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小于1小时、1~2小时、2~3小时、3小时及以上的居民所占比例依次为13.9%、25.5%、34.6%和26.0%。结论我国6岁以上居民绝大多数看电视,看电视时间2小时及以上的居民所占比例比较高,不同年龄、性别、城乡居民看电视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儿童肥胖病     
肥胖病是以身体脂肪含量过多为特征、多因素致病的慢性疾病 ,它往往并发脂肪肝、高血脂症、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及 2型糖尿病促使伤亡。儿童肥胖病 70 %~ 80 %将成为成人肥胖病 ,因此应积极加以防治。1 流行病学近年来世界各国儿童肥胖病发病率呈急剧增多的趋势。瑞典 18岁肥胖病患病率已 2倍于 2 0年前者[1] ,另一项调查瑞典小学生 1986年超重与肥胖病占 11.5 % ,而 2 0 0 1年占 2 2 .2 % ,15年来 2倍于前者[2 ] 。美国肥胖儿童 30年来已增加 3倍 ,由 5 %增至 15 % [3 ] ,尤其发现看电视时间长短 (参与电子游戏机、计算机上网、看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湖北省武汉市小学低年级儿童阅读相关认知能力的动态变化趋势,揭示儿童汉语阅读能力发展的时间特征和认知特点。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整群抽取武汉市某小学一二年级全体学生389人,进行阅读相关6项认知能力和1项智力测试。1年后再次测试,比较1年前后各项认知能力的发展情况。结果一年级儿童通过一年的发展,语音意识[1年前(15.12±5.90)分,1年后(20.39±5.19)分]、语素意识[1年前(11.95±2.69)分,1年后(13.42±2.18)分]、正字法意识[1年前(44.48±7.30)分,1年后(50.58±5.95)分]、快速命名[1年前(1.83±0.47)分,1年后(2.28±0.44)分]和语音短时记忆广度[1年前(5.90±1.05)分,1年后(6.28±1.06)分]均较一年级时有显著提高(P<0.01);二年级儿童的快速命名[1年前(2.38±0.53)分,1年后(2.53±0.47)分]和语音短时记忆广度[1年前(5.99±1.12)分,1年后(6.58±1.24)分]也比1年前有所发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语音意识、语素意识和快速命名能力发展较早,且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提高,其他相关能力发展稍缓。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儿童少年看电视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儿童少年看电视时间,为指导儿童少年看电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三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广州、上海、济南和哈尔滨4城市随机选取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家长9464名作为调查对象,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儿童少年看电视的时间等相关信息。结果:城市儿童少年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少于1h,1-2h,2-3h和超过3h的比例分别为32.5%、46.0%、15.4%和6.1%。学龄前儿童、小学生、中学生看电视(2h/d的比例分别为26.9%、21.0%和17.4%;男生、女生每天看电视超过2小时的比例分别为23.1%和19.9%,城区和近郊区分别为19.5%和24.0%。结论:我国儿童少年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应加强对儿童少年进行看电视的指导,提高他们选择电视节目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城区0~6岁儿童肥胖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肥胖儿童及对照组进行体格测量及家庭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肥胖危险因素.[结果]北京城区0~6岁儿童肥胖及超重检出率分别为3.19%和7.64%;3~6岁组(4.49%和9.17%)高于0~2岁组(1.07%和5.14%);男童肥胖率(3.80%)高于女童(2.54%).不同年龄肥胖危险因素不同:0~2岁与出生体重有关;3~6岁则与进食状态及进食习惯、父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日看电视时间、母亲文化程度及生产方式等有关.[结论]①北京城区0~6岁儿童肥胖呈持续快速增加趋势;②肥胖率有性别差异,男童高于女童;③除基本危险因素外,过量摄入冰淇淋、每日电视时间>2 h、母亲中等专业及以下文化程度及剖宫产等为3~6岁儿童肥胖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南京地区居民每周看电视的现状及与2型糖尿病(T2DM)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来自南京地区的3个城区和2个乡村、年满35周岁并在当地居住满5年的常住人员。[结果]全市总的T2DM现患率为4.6%,其中城区为6.9%,乡村为1.5%。南京居民每周看电视时间平均为(12.3±10.1)h。与≤7h/周相比,看电视时间7.01~14h、﹥14h罹患的T2DM风险分别增加39.4%和77.8%(OR值分别为:OR=1.394,95%CI=1.031~1.884;OR=1.778,95%CI=1.304~2.424)。经多因素调整后,每周看电视时间﹥14h人群,T2DM的现患率仍显著高于≤7h者(调整OR值为:OR=1.472,95%CI=1.067~2.031)。[结论]研究表明,每周看电视时间越长,罹患T2DM的危险性也越大。说明减少静坐时间和加强体力活动的生活方式对预防T2DM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儿童观看电视呵对其身心发展有多方面影响,看电视时间长是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危险因素之一,看电视还可以影响儿童的认知和行为发展、自我概念形成等。使某些情绪和行为问题增多,适当的节目可以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学习成绩和社会适应能力。应采取措施。限制儿童观看电视的时间和内容。  相似文献   

9.
3~6岁肥胖儿饮食与行为特点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导致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1:2配对,问卷调查3~6岁168名肥胖儿童和336名正常儿童喂养、饮食及生活习惯。[结果]肥胖组4月前以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为主,添加辅食更早;不健康食物摄入频率、每日电视时间、零食次数均〉对照组,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组食欲、进食速度〉对照组,睡前进食、边看电视边进食的特征更突出。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每周进食快餐、冷饮频率、食欲、进食速度是显著影响儿童发生肥胖危险因素。[结论]学龄前儿童在喂养、饮食、生活习惯方面不良因素与肥胖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近日,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看屏幕时间过长,可能让儿童在语言和自我调节方面的能力下降。研究人员招募了47名3~5岁的健康儿童接受测试。研究人员发现,每天独自使用电脑、电视和手机超过1小时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