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胰头静脉弓的CT研究——正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究胰头静脉弓的CT表现,获得有关血管直径的正常值,探讨相关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129例连续性无中上腹区域恶性肿瘤及炎性病变的CT增强扫描病例,观察胰头静脉弓各属支走行及CT表现,测定血管直径。结果:胰头静脉弓属支包括胰十二指肠上后及上前静脉、胃结肠干、结肠右上静脉和胃网膜右静脉等,CT显示率分别为63.7%、77.5%、69.8%、70.5%和34.9%;血管直径均值分别为2.28、2.31、4.85、3.01和3.88mm。结论:正常人中上腹CT增强扫描常可清楚显示胰头静脉弓属支。对此静脉弓的认识有助于胰腺癌的术前分期及正确评估门脉系统血液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2.
胰头静脉弓属于门静脉的属支,直接附着在胰头表面,在胰头癌的早期可能最先受累而显示为阻塞或扩张。能早期识别其异常有助于早期诊断胰腺癌并可作为胰头癌向外浸润的征象之一,有助于胰头癌的分期,以提高胰头癌手术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无黄疸型胰头癌的螺旋CT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26例无黄疸型胰头癌病例CT资料,分析CT表现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早期诊断。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搜集本院1999年1月~2005年6月共26例无黄疸性型胰头癌。男16例,女10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52·6岁。所有病例均满足以下标准:①经1名消化内科高年资医师查体未发现皮肤、巩膜黄染者,且实验室检查血总胆红素(T.B.)正常或略高于正常值范围;②经手术、病理或临床、影像、实验室检查或者随访证实为胰头癌;26例无黄疸型胰头癌中,1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余8例经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及随访综合诊断证实。23例(88·5%)T.B.5…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的CT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30例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30例胰头癌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主要CT鉴别点及其例数.①肿块形态密度:分叶(3例,25例),肿块内伴钙化(17例,0例).②增强:门脉期相对低密度(2例,30例),相对等密度(28例,0例).③胰管扩张(18例,25例),串珠样扩张(15例,4例),平滑扩张(3例,21例),病灶处胰管截断(4例,12例),病灶处胰管贯通(14例,1例).④胆管扩张(25例,12例),胆管病灶处截断(2例,21例),病灶处逐渐变细(10例,4例).⑤双管征(10例,20例),不相交征(0例,20例).⑥胰周大血管:周围脂肪间隙模糊(23例,2例),血管包埋受侵(0例,22例).结论 CT检查对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的CT分析与鉴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和胰头癌的CT表现及鉴别要点,以提高其CT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资料与方法 对15例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和12例胰头癌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平扫与增强扫描.层厚、间距5~8 mm. 结果 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与胰头癌主要CT征象分别为:(1)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低、低与等密度(2例,8例),其余13例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表现为动脉期病灶轻微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逐渐强化;(2)胰管与胆管均扩张(6例,8例);(3)胆总管下段扩张突然狭窄截断(0例,7例);(4)胰周大血管侵袭、包绕、包埋(0例,6例). 结论 胰头癌的血供特点与生物学行为是其与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CT鉴别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16层螺旋CT脑静脉成像对颅内正常静脉窦及大静脉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脑静脉成像(CTV)对颅内正常静脉窦及大静脉的显示能力.资料与方法 利用16层螺旋CT对因各种原因行全脑血管成像的病例中选取脑静脉正常者100例进行分析,得到颅内各主要静脉及静脉窦的显示率并分析成像结果.结果 上矢状窦、横窦、直窦、乙状窦、大脑大静脉、大脑内静脉2分以上显示率为100%;下矢状窦2分以上显示率为82%;丘纹静脉2分以上显示率为97%;透明隔静脉2分以上显示率为81%;脉络膜上静脉2分以上显示率为8l%;基底静脉2分以上显示率为94%;大脑中深静脉2分以上显示率为77%.结论 16层螺旋CTV可以清晰显示颅内各主要静脉系统,能为大脑深静脉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彭碧荣  黄雄  罗锐   《放射学实践》2010,25(10):1128-113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肝静脉成像技术及后处理方法。方法:20例患者行肝脏动脉期、门静脉期及肝静脉期3期扫描,肝静脉期图像分别行1mm及2mm层厚重建,图像重叠60%,分别对两组薄层图像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遮蔽表面显示(SSD)和容积再现(VR),比较各种后处理技术显示肝静脉的优缺点。结果:所有病例均清晰显示第二肝门的肝左、肝中及肝右静脉,20例中有18例显示第三肝门静脉属支,另2例在第二肝门以下未见明显肝静脉引流入下腔静脉。1mm重建层厚较2mm重建层厚对微小肝静脉的显示更好,图像质量好。4种后处理方法中轴面薄层MIP显示的引流静脉数目最多,冠状面MPR对第二肝门及第三肝门的解剖关系显示最好。VR及SSD对门静脉系、第二肝门及第三肝门各静脉属支立体结构关系显示最好。结论:多层螺旋CT肝静脉成像可显示主要肝静脉,1mm重建层厚,60%影像重叠后的重建图像质量较好,各种重组技术相结合可清晰、立体显示门静脉系、第二肝门及第三肝门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脑静脉血管瘤16层螺旋CT及CTV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和CTV对脑静脉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脑静脉血管瘤的16层螺旋CT平扫、CTA及CTV表现.结果:4例脑静脉血管瘤CT平扫表现为条状或点状略高密度影,1例伴发出血仅发现呈高密度的小脑血肿影,另5例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5例动脉期CT血管扫描(CTA)未发现明显异常,5例病灶仅部分显示,且密度淡.10例CTV均清晰显示放射状排列的髓静脉及中央静脉,整个形态似海蛇头.结论:CT平扫对脑静脉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有限,静脉期的16层螺旋CT血管扫描(CTV)能清晰显示脑静脉血管瘤的影像特征,是诊断本病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常人肝静脉变异的64层螺旋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肝静脉成像技术显示正常人肝静脉变异的可行性。方法选取75例行腹部CT检查的无肝脏疾病患者,进行肝静脉成像扫描。观察肝静脉回流、肝静脉引流肝段的情况,并按3种解剖分型(Nakamura、Marcos及Kawasaki分型)分别对肝静脉进行分型。结果肝右静脉单独汇入下腔静脉,肝左静脉和肝中静脉先汇合后再注入下腔静脉,占86.7%(65/75);肝右静脉、肝中静脉及肝左静脉分别单独汇入下腔静脉,占13.3%(10/75)。肝右静脉Nakamura分型:A型占49.4%(37/75),B型占37.3%(28/75),C型占13.3%(10/75)。肝中静脉Marcos分型:A型占56.0%(42/75);B型占24.0%(18/75);C型20.0%(15/75)。肝左静脉Kawasaki分型:I型占40.0%(30/75);II型占60.0%(45/75)。结论正常人肝静脉变异率较高,多层螺旋CT静脉成像可提供细微的静脉系统分支图像。  相似文献   

10.
16层螺旋CT胰腺癌灌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震  胡道予  肖明  宋金梅 《放射学实践》2005,20(10):857-860
目的探讨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的MSCT灌注成像特征。方法30例无胰腺疾病的患者和16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灌注扫描,分别测量30例正常胰腺组织和16例胰腺癌肿瘤组织及周围正常胰腺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值,并进行分析。结果胰腺CT灌注的各项指标个体差异较大,但正常胰腺组织和癌周相对正常的胰腺组织的BF、BV、PS和MTT的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正常胰腺组织和癌周相对正常胰腺组织的BV、BF高于胰腺癌组织,PS低于胰腺癌组织。胰腺癌周围相对正常胰腺组织与胰腺癌组织PS、BV和BF前后配对t检验差异更加明显。结论CT灌注成像技术对胰腺癌诊断具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小胰头癌的CT诊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小胰头癌在动态增强CT及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图上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胰头癌患者,其中5例行动态增强CT扫描,另5例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动态增强CT扫描方法为;造影剂总量为80~100ml,行团注法,注射造影剂后20s,开始作胰头部层厚,间隔各5mm的动态扫描,螺旋CT双期扫描为:造影剂总量90ml,速率3ml/s,动脉期扫描为注射造影剂30s后行胰头部螺旋  相似文献   

12.
胰腺癌CT误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胰腺癌CT误诊和漏诊原因 ,提高对胰腺癌CT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对 17例术前误诊的胰腺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CT检查采用螺旋CT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 ,层厚 3~ 5mm。结果  17例胰腺癌中 ,术前CT误诊为慢性胰腺炎 4例 ,慢性胰腺炎伴假性囊肿 2例 ,胰腺假性囊肿 1例 ,壶腹部癌 2例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 2例 ,胃癌 2例 ,CT未见明确肿块而漏诊 4例。术后诊断胰头癌 15例 ,胰体部癌 1例 ,胰尾部癌 1例。病理诊断胰腺腺癌 15例 ,胰腺癌伴慢性胰腺炎 1例 ,导管内乳头状癌 1例。结论 注意螺旋CT扫描方法 ,仔细阅片 ,全面分析 ,能减少CT对胰腺癌的误诊率和漏诊率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小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螺旋CT对21例(≤2cm)的胰腺癌先平扫,再以3ml/s速度高压团注对比剂100ml,分别行动脉期(注射后20~25s)和实质期(注射后50~60s)扫描,测量各扫描期肿瘤和正常胰腺组织的CT值。结果肿瘤的平均CT值在动脉期(42±14)HU,实质期(48±18)HU,正常胰腺组织的平均CT值动脉期(105±15)HU,实质期(86±11)HU。肿瘤-胰腺密度差为动脉期(69±15)HU,实质期(38±21)HU,动脉期时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动脉期时可获得肿瘤-胰腺密度最大差值,有利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可切除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冠心病(76例拟冠心病患者,4例冠状动脉支架及搭桥术后患者)行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结果80例中共显示斑块204处,其中硬斑块128处,软斑块96处,尤以左前降支为最多;冠状动脉狭窄共60例,其中轻度狭窄36例,中度狭窄16例,重度狭窄8例,仍以左前降支为多。心脏肿瘤3例,中纵隔囊肿1例,主动脉夹层3例,真性动脉瘤1例,大血管畸形3例。结论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的评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安全、准确、可靠的冠心病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脑静脉畸形64层CT血管成像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CT血管成像在脑静脉畸形(cerebral venous malformation,CVM)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0例经64层CT诊断的CVM患者的CT血管成像(CTA)资料及其中1例CVM患者的CT脑血管灌注(CTP)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动脉期在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上38处CVM病灶可以显示,但30处显影较浅淡;静脉期MIP上38处CVM均清晰显示,可见细小扩张的髓静脉呈典型的水母头状汇入粗大的引流静脉。1例脑出血吸收期患者行CTP,发现在血肿区脑实质血流灌注明显减低,血肿旁脑实质血流灌注稍减低,而CVM引流区域血流灌注显著增高。结论64层CT具有各向同性的优势,脑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CVM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同时还可以清晰显示颅内外伴发的其他病变。  相似文献   

16.
颅内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诊断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A,MRI及DSA在诊断颅内静脉畸形中的价值与限度。方法本组12例经DSA证实的颅内静脉畸形,10例行MRI检查,8例行CTA检查。结果DSA均可见典型“水母头”状表现,并可见引流静脉的数目和引流方向。MRI可见清晰显示的“水母头”状表现,强化后,病灶显示更清楚,并看见颅内其他合并症。CTA检查的病例均得到了与DSA等价的图像,通过MIP,MPR,VRT等后处理方法,可以清晰而直观地显示病灶及引流静脉。结论DSA是诊断颅内静脉畸形的金标准,MRI是确诊颅内静脉畸形的首选检查方法,并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CTA是诊断和随访观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软组织血管瘤多排CT血管成像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20例软组织血管瘤CT平扫、增强和CT血管成像的不同表现结果CT平扫病灶呈软组织密度,5例灶内或灶缘见斑点状或斑块状高密度钙化灶;20例增强后病灶血管成像呈不同表现,12例动脉期瘤体内呈网状血管强化并见明显的瘤体供血动脉,其中单支供血动脉4例,2支以上多支供血动脉8例,供血动脉较对侧明显增粗瘤体内明显迂曲静脉血管6例,而静脉期瘤体表现为网状血管阴影强化8例病变动脉期瘤体不强化或仅轻微强化,且无明显供血动脉参与供血,静脉期瘤体逐渐均匀一致强化结论软组织血管瘤的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软组织血管瘤的形态、大小、供血血管  相似文献   

18.
肝炎性假瘤16层螺旋CT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肝炎性假瘤(IPL)的16层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肝炎性假瘤的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分别测量病灶及病灶周边肝组织的平扫及增强扫描各时相CT值,并对其进行比较. 结果 16例患者共发现18个病灶,病灶大多位于肝右叶,CT平扫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状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表现为无或仅为轻度强化,门脉期表现为轻到中度强化,部分病灶表现周边肝组织环形强化,或(及)病灶中心结节状或纤维条索状强化或(及)门静脉分支穿过病灶等特征性改变.统计学提示IPL病灶在动脉期的CT值增加与平扫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门脉期的CT值增加与平扫及动脉期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病灶周边区域肝组织在平扫、动脉期及门脉期的CT值两两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增强CT动态扫描显示IPL病灶整体呈少血供表现,以门脉期及延时期的CT表现最具特征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在颈内动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疑为颈内动脉病变患者所做的16层螺旋CT颈内动脉造影图像。对扫描数据进行容积再现技术(VRT)、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仿真内镜(CTVE)等图像后处理。结果58例中17例无明确异常;41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内动脉病变,其中颈内动脉瘤9例,动脉狭窄23例,动脉阻塞4例,5例5枚支架有2枚显示通畅,2枚有软斑块形成,1枚支架阻塞。结论16层螺旋CT颈内动脉血管造影成像能很好地显示颈内动脉管腔狭窄及斑块形成情况,很好的评估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情况,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颈内动脉疾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16层螺旋CT在实验性肺栓塞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诊断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特别是周围型肺栓塞的价值。方法9只犬于DSA下经导管将直径2~4mm、长1cm左右的明胶海绵条及直径为1mm、长1cm的线段若干注入肺动脉,制成周围型肺栓塞动物模型,定期对实验犬行肺部CT扫描,观察肺梗死出现情况。10d后行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multi-slicespiral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MSCTPA)检查,检查后将实验犬处死并对肺组织行病理观察。结果9只犬全部完成实验过程,其中4只犬发生了肺梗死,MSCT-PA共发现了52支肺动脉栓塞,其中叶动脉2支,段动脉18支,亚段动脉32支。病理解剖发现55支肺动脉栓塞,其中叶动脉2支,段动脉18支,亚段动脉35支。诊断周围型肺栓塞的准确性为94.34%,对发生在亚段肺动脉内的肺栓塞准确性为91.43%,阳性预测价值为94.12%。结论16层螺旋CT是诊断肺栓塞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