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63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该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判断;用改良三维试验法进行酶型分析.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最敏感的抗生素为亚胺培南(总耐药率为1.2%);对庆大霉素与氨苄西林产生耐药性,其耐药率分别为100%和97.5%.163株菌株中有119株产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73.0%.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严重,其耐药性产生可能与其产β-内酰胺酶有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β-内酰胺酶基因分布情况。方法:采用VITEK-60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对215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药敏检测,并通过特异性的PCR和DNA序列测定方法检测试验菌的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最高,为54.1%,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46.4%、39.3%,对其他药物的敏感率均很低,对三代头孢的敏感率均低于20%;215株鲍曼不动杆菌中,27株扩增到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占12.6%,包括TEM 16株,占7.4%,SHV 4株,占1.9%,CTX-M-1 4株,占1.9%,OXAⅡ3株,占1.4%,经测序分型分别为TEM-1型、SHV-1型、OXA-21型、CTX-M-15型和CTX-M-22型,未检测到VEB、GES、CTX-M-2、CTX-M-8、CTX-M-9、TLA、IBC、OXA-10、OXAⅠ、OXAⅢ、OXAⅣ、OXAⅤ等基因。129株扩增到头孢菌素酶(AmpC)基因,占60.0%,其中ADC阳性82株,占38.1%,DHA、EBC、ACC、CIT基因阳性株分别为35株(占16.3%)、8株(占3.7%)、3株(占1.4%)和1株(占0.5%),未检测到MOX、FOX、CARB基因;215株菌株中检出OXA-23阳性98株,占45.6%。结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重,其携带TEM、ADC、DHA、OXA-23等多种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4.
5.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曼不动杆菌是条件致病菌,也是医院感染中的重要病原菌,在非发酵菌中,本菌分离阳性率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而在不动杆菌属中占第一位,该菌对抗生素有明显耐药性,尤其近年来,滥用抗生素,使耐药率和感染率有较大幅度上升。本文通过23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4株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及β-内酰胺酶.方法采用浓度梯度法(E test)测定亚胺培南等12种抗菌药物对4株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等电点聚焦电泳(IEF)、三维试验、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克隆测序等方法分析β-内酰胺酶.结果4株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来自同一克隆株,耐药谱基本一致,仅1株对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中度敏感,对其余抗菌药物均高度耐药.三维试验显示4株细菌存在能水解亚胺培南的酶.3株细菌有pI 5.4、5.8、6.6、7.2条带,另1株少pI 5.8条带,pI 5.4、5.8条带均能被克拉维酸抑制.PCR扩增产物经克隆测序证实同时存在OXA-23、PER-1基因.结论存在同时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和PER-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分离11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5年12月本院临床分离的116株鲍曼不动杆菌用K-B法测定了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116株鲍曼不动杆菌大多分离自痰标本,分布于全院13个临床科室,有1/3来源于ICU病房,其中,有4株对亚胺培南耐药,5株对美洛培南耐药、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氯霉素、庆大霉素、美洛西林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为3.5%和5.4%。对头孢哌酮、庆大霉素、美洛西林耐药严重、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最低,但应重视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ICU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和抗生素耐药性,为合理应用抗生素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共分离163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Vitek2- Compact进行鉴定,纸片扩散法(K- B法)进行药敏试验和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从痰液标本中分离出143株,占87.73%,其次为尿液,占5.52%;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93.25%、93.25%、92.64%、92.64%、92.02%、92.02%、92.02%、92.02%、89.57%、89.57%;头孢哌酮/舒巴坦、多黏菌素B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17.18%和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处于高位,必须加强耐药性监测,为临床提供最新的耐药性资料,临床医师应合理选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和分析南京地区75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型.方法:用KB法测定临床分离的7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PCR法检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型.结果:75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8.0%,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61.3%和64.0%,头孢唑啉和头孢呋辛钠的耐药率均在80%以上;PCR扩增后有43株菌检测到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且均对头孢吡肟等抗生素耐药,3株为GES型,2株为VEB型,未检出CARB、DHA和PER基因.结论: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以TEM型为主,其对β-内酰胺类的高耐药率与TEM型基因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分离的288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社区感染株(community acquired infection,CAI)237株,医院感染株(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HAI)51株。按《全国检验技术操作规程》要求操作,用细菌鉴定仪鉴定菌种,采用K-B法做药敏试验。结果Ab对几乎所有半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均具有较高水平的耐药性,对其他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亦不敏感。对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为68.5%,其余抗生素的敏感率都〈54.5%。绝大多数病原菌医院内感染株的耐药率高于社区感染株,两者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近期我院经验性治疗首选阿莫西林/舒巴坦+左氧氛沙星+阿米卡星或SMZCO组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科室的检出特点,为临床预防和控制鲍曼不动杆菌的传播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01 ~2013-03间从我院细菌室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5个月内我院细菌室共检出了88株鲍曼不动杆菌,分别来源于13个科室,其中检出最多的科室是综合ICU占23.86%、神经外科占18.18%、RICU占11.36%,并且多数是从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的占70.45%;在15个月内出现了两个检出高峰,存在局部流行的趋势;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50%,其对头孢唑啉的耐药率为100%,对头孢吡肟、头孢噻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也分别达到了61.29%、44.44%、40.63%和55.10%.结论 综合ICU、神经外科、RICU中危重患者和开放气道患者为鲍曼不动杆菌侵袭的主要对象和高危人群,需要这些重点科室对这些重点人群进行密切监测鲍曼不动杆菌株在患者中的定植现状,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病区内和病区间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和耐药性特征.方法:对医院2010年临床送检各种标本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做临床分布和耐药性性分析.结果:共155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于类标本,主要分布于ICU,神经内科和呼吸内科,在所有抗菌药物中主要对阿米卡星(占20%)、亚胺培南(占38.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占39.9%)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有较高耐药率.检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3株.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严重耐药,临床应加强监测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临床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和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1日-2008年6月30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情况,采用V 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对临床分离的110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与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痰中检出率最高(90%);临床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ICU)最多(28.2%),其次是呼吸科(15.2%);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仍有较高的敏感性(87.6%),对其它头孢菌素类的耐药性均大于70%。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近5年来川东北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为医院感染控制和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0年1月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共116株,采用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22种抗菌药物对实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11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全部敏感,对利福霉素耐药率最高(97.4%),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最低(1.7%),对亚胺培南和米诺环素耐药率低,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氯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介于56%到89%之间。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应重视该菌的耐药监测与感染治疗,制定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鲍曼不动杆菌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3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在顺德第一人民医院院内感染的流行特征及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的1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变化特征,为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及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顺德第一人民医院2005-01~2007-12间,临床样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颅脑外科及重症监护病房,占33.97%。标本来源以呼吸道标本为主,占89.10%。在常用的15种抗生素药敏试验中,头孢唑啉、氨苄青霉素和呋喃坦啶的耐药率始终处于高水平达100%。在3年的耐药性分析发现,头孢类药物的耐药率各有差异,其中头孢唑啉的耐药率3年均达100%,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3年均高于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亚胺硫霉素的耐药率最低,3年耐药率均为1.72%、4.00%、14.57%,可作为抗菌药物治疗首选。但亚胺硫霉的耐药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3年间的耐药率保持较稳定水平,3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它药物耐药率在07年均比05、06年有显著性上升趋势(P<0.05)。颅脑外科及重症监护病房分离株对丁胺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舒巴坦、复达欣(头孢他啶)、菌必治(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庆大霉素、亚胺硫霉素、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呱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马斯平)、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高于其他普通病房(P<0.05)。结论应根据该菌在本院的药敏结果进行抗生素的选择,并对高危患者高发生率的颅脑外科及重症监护病房应进行密切监测,一旦出现多重耐药株,必须迅速采取控制措施,避免引起医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7.
4a间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析特点及耐药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变迁及临床分布情况,为有效的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1至2004年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及临床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3株鲍曼不动杆菌78.1%分离自呼吸道标本,77.7%来源于内科病区,感染患者60岁以上的占59.4%。对14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最大的为头孢噻肟。到2004年,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三嗪、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大于50%;介于30%~40%的有阿米卡星、妥布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氨曲南、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为1.1%,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27.5%。此外,多重耐药菌株检出率由23.5%递增至59.3%。结论:动态监测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和耐药谱变化,有助于指导临床制定最佳的感染控制措施和经验治疗方案,对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外膜蛋白W (OmpW)在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中的分布及其可能致病机制。方法:选取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31株(耐药组)及敏感株30株(敏感组)作为研究对象,Western Blot方法检测OmpW蛋白的表达特征差异;OmpW重组蛋白与Hep-2人喉癌上皮细胞株体外共孵育,检测其对Hep-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JC-1染色技术观察OmpW蛋白对Hep-2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OmpW蛋白在耐药株中的表达率(100%)明显高于敏感株(63.33%)(χ2=12.359,P=0.000<0.01)。JC-1染料染色法检测中,OmpW蛋白与Hep-2细胞作用后,其凋亡细胞明显增多。40μg/mL和80μg/mL OmpW蛋白作用于细胞,其增殖能力明显减弱(均P<0.05);孵育12小时及24小时后,80μg/mL ompW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均P<0.05);在OmpW蛋白作用下, Hep-2细胞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但无明显时间及浓度依赖特征;而DR4、Fas Ligand、Anti-IGF 1及Caspase 8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结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高表达OmpW蛋白。OmpW重组蛋白可显著抑制Hep-2细胞增殖并呈浓度依赖性,并促进Hep-2细胞凋亡,促凋亡机制可能主要通过抑制Bcl-2家族蛋白相关信号通路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重症医学科内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ICU)中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VITEK 2compact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法检测细菌药物敏感性及耐药性。结果 126例患者中98例至少有一个部位分离出病原菌,共分离出病原菌181株,分离的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在181株分离的菌株中,G-杆菌125株,以非发酵菌为主,且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达85.29%、84.85%,其他抗菌药包括头孢三代、喹诺酮类、哌拉西林耐药率均>70%,仅有头孢哌酮/舒巴坦、妥布霉素、阿米卡星耐药率<30%。结论 ICU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存在于呼吸道,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显示多重耐药,应加强ICU病原菌的管理与监测。 相似文献
20.
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同源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基因同源性,并对其进行分子分型。方法采用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ep—PCR),分别以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REP)和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ERIC)为引物,对122株鲍曼不动杆菌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并分型。结果REP—PCR将鲍曼不动杆菌分为14种基因型(A~N)。其中H型含98株,为主要的流行型别,并可分为6个亚型;ERIC—PCR将菌株分为13种基因型(A’~M’),其中L’型100株,为主要的流行型别,并可分为5个亚型。其余菌株在其他基因型中均为零星分布。结论在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同源性分析中,REP—PCR的分辨率较ERIC—PCR高;同时表明我院存在着某一基因型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流行,估计该型菌株可能以克隆株的形式播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