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冬花冰糖汤白冰糖款冬花各10克。水煎30分钟,煎成药液150毫升,每剂煎2次。1~5岁每日服50毫升,6~10岁服100毫升,11~15岁服150毫升,分2次服。适应于哮喘、咳嗽寒邪束肺者。 (二)沙糖散北沙参黑糖各250克。沙参研细过筛,炒黄,与黑糖拌匀。1~5岁每次服5克,6~10岁服10克,11~15岁服15克。早晚2次。温开水冲服。适应于哮喘、咳嗽热邪犯肺者。  相似文献   

2.
笔者根据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的生理病理特点,取用保和丸和参苓白术散原方分别研末,合为和胃健脾散,临床应用取得较好疗效。两方均按原方配伍研细为末,制成散剂,临床按虚实多寡酌情配伍,用热米汤调匀冲服(酌加白糖)。1岁每次服4克;2~3岁,每次服6克;4~6岁,每次服8克;7~10岁,每次服10克;11~13岁,每次服12克;每日服三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以腹泻、呕吐以及水、电解质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饮食不当或肠道内外感染是本病的主要原因。笔者用止泻散(自拟)治疗婴儿腹泻,效果满意。1 药物组成止泻散:苍术、山楂、车前子各等分,干姜少许。2 用法与用量上药除干姜外,炒焦,干姜炒炭,共研细末,放置瓶内勿受潮湿,备用。1岁以下,每次1g;3岁以下,每次1.5g。1日4次,开水送服。  相似文献   

4.
我根据艾灸及艾叶炒敷脐部治疗小儿腹泻的经验,用“炒盐艾糠散”(炒艾叶100克,谷壳(碾碎)150克,食盐60克)炒成黄褐色,稍候冷至40℃时用双层纱布袋(5×6cm左右)包扎好敷脐部(神阙穴),每次2~3小时,日1~2次。治疗小儿腹泻有较好效果。如治陈某某,女,1岁半。腹泻  相似文献   

5.
腹泻为小儿常见病 ,尤以 2周岁以下婴幼儿为多。笔者据小儿生理病理之特点 ,自拟止泻散 ,临证应用 ,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方药组成 :煨葛根 1 0 0 g、炒黄连 4 0 g、炒黄芩 4 0 g、金银花 1 0 0 g、党参 1 0 0 g、炒白芍 1 0 0 g、茯苓 1 0 0 g、藿香 1 0 0 g、山药 1 0 0 g、木香 50 g、炒白扁豆 1 0 0 g、炒麦芽 1 0 0 g、焦山楂1 0 0 g、炒神曲 1 0 0 g、淡干姜 50 g、甘草 50 g,诸药共研细末 ,过1 2 0目筛混匀备用。使用方法 :6个月以下者每次服 0 .5g,1~ 2岁者每次服 1 g,3~ 4岁者每次服 1 .5g,5~ 8岁者每次服 2 g,9~ 1 …  相似文献   

6.
二香三核散是我治疗小儿盘肠气痛的常用方剂,其药简而效显,现仅简介如下: 一、方药组成与服用方法广木香1(煨) 小茴香4(盐炒) 荔枝核2(酷炒) 橘核2(酒炒) 山楂核1(酒炒)以上诸药按比例配成共研成细面,装入瓶内贮存。8个月以内新生儿每次服0.5—1.0克,1—2周岁乳儿每次服1.5克—3.0克,3—5周岁每次服3.5—5.0克。用乳汁或温水送下。5岁以上小儿本方可做汤剂服用。二、适应症候与注意事项 1、婴儿突然腹痛如绞,甚至弯背曲腰,哭声忽缓忽急,声音尖锐而高,面色青  相似文献   

7.
<正> 自1985年以来,笔者运用民间验方“银葛散”治疗小儿腹泻40例,收到较满意的疗效,现简介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5岁以下小儿,其中男24例,女16例,临床表现为1天腹泻4次至数10次不等,部分患儿伴见发热、呕吐等症,病程均在1天以上。二、方药及用法:金银花4份、茵陈3份,葛根3份。先将金银花用瓦锅炒至焦黄,再加入茵陈略炒即可,葛根用火煨至微黑,上药共研细末,充分混合后备用。1岁以下每次服2克,2~3岁每次服3克,4~5岁每次服4克,每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3天为1疗程。脱水明显者,可口服含糖、盐、苏打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三、治疗结果:经1疗程治疗后,痊愈  相似文献   

8.
<正> 婴幼儿腹泻是临床常见病。笔者自拟止泻散治疗此病32例。其药物组成炒车前子、枯矾各10克。共研细末备用。每次1~2克,1日2次,饭前冲服,5天为一个疗程。加减若寒甚者加炒吴萸3克;食滞者加焦山楂、炒  相似文献   

9.
<正> 自拟葛根全蝎散由葛根、全蝎、僵蚕各30克,茯神20克(朱砂拌红),生甘草10克组成。用法为共研极细末,去筋杂,拌匀曝干,贮瓶备用。2~5岁患者每次服2克;6~10岁每次服4克;11~15岁每次服6克,每日3次。每日用生铁落50克,代赭石  相似文献   

10.
杨蔚然  陈忠 《河北中医》1981,(4):26-26,4
婴幼儿秋季腹泻为乳幼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中医根据:“积者消之,热者清之,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原则,辨证治疗用车苓术药止泻散,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方剂 1、车苓术药止泻散:车前子(以盐水炒三次)60克白茯苓60克山药(炒)60克白术(米泔水炒)60克炙甘草18克共为细面备用。 2、剂量与服法:新生儿3个月每服0.5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们用自拟消化散治疗小儿厌食证,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药物组成〕生山楂270克,牵牛子15克。共研为末,过100目箩即可。〔用法〕1~2岁者,每次1克;2~4岁者,每次2克;4岁以上者,每次3克,日服三次,冲服或水煎服。  相似文献   

12.
笔者应用冰硼散治疗小儿百日咳20例,收到显著效果。轻者3~6天;重者7~10天,即可控制痉咳,最长不超过16天。服法:冰硼散(市售成品药)。2~4岁,每次1克;4~7岁每次服2克;8岁以上每次一瓶4克,日服2次。  相似文献   

13.
方药:①苍术5克,砂仁3克,神曲、麦芽、内金(碾细兑服)各5克。③车前子10克(青盐炒),白茯苓(炒)、淮山(炒)各10克,炙甘草3克,共碾细末。服法及适应症:用于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的腹泻证。有温中散寒,行气调中,消食化湿之功。3月以下的婴儿每次服0.5克,4~6月每次1.5克,7月~1岁每次2.5克,1岁以上每次4克,每日3~4次。案例:刘××,4月,84年12月14日诊。半月前其母将泡菜叶喂食,当晚即水泻三次,次日加剧,多至10余次/日,黄绿色水样便,稍带粘液,经某医院诊断为“肠炎”、痢疾,治疗无效。症见泻下酸臭,量少次多,哺乳  相似文献   

14.
1小儿厌食症自拟薏苡内金散:(炒)薏苡仁400g,鸡内金60g,山药60g。将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1~3岁每次服5g;4~6岁每次服10g;6岁以上每次服15g。每日2次,饭前米汤冲服。如治万某,男,6岁。  相似文献   

15.
治癫痫验方     
我父复兴(退休老中医)多年来,采用自拟验方治疗癫痫36例,其中23例停止发作,9例发作次数减少,4例无效。介绍如下: 药物:乌梢蛇200克,干地龙200克,代赭石150克,白僵蚕150克。焙至焦黄,和匀为散剂。用法:每日服二次,7岁以下每次2克,7~15岁每次5克,16岁以上每次9克,30天为一疗程,有效者停10天后,继服一疗程。治疗期间切忌房事及饮酒。病例:张×,男,15岁。患癫痫4年余,  相似文献   

16.
痛经效方     
处方:甘草20克,炒乳没药(各)20克,赤芍30克,川芎30克,白竭30克,当归50克,五灵脂50克,砂炒马钱子100克,醋制生川乌250克。制法:以上10味,计重600克,共研细末,用凉开水(或醋、水各半)调拌为丸。另以益元散90克,加糖精2克研匀细挂衣。每20丸约重3克。本痛经效方主治经行腹痛或因气血虚寒致经期后错、经量减少、色淡等症。服法:每次2~3丸,体壮而痛甚者可增至4~6丸,每日1~2次,饭前白水送下。如痛甚病重者,也可日服3次,但每次须相隔6小时以上。有痛经史者,于痛前即服可止。禁忌:忌食生冷之物。  相似文献   

17.
哮喘     
<正> (一)哮喘①处方:杏仁、炒葶苈子各240克,蜜炙麻黄、甘草各60克,制半夏180克,大枣去核120克。用法:上药共炒焦研细末,以大枣煎水,搅拌成糊丸,每粒重约1.5克。日服4次,每次服2~3粒,儿童减半。  相似文献   

18.
药物组成:炒苍术、砂仁、车前子各等份,共研细末备用。用法与用量:用温开水调服。半岁以下每次服1克,半岁以上者每次可服1~3克,日服三次。  相似文献   

19.
我科八年来用自制棕榈散治疗内痔、肛裂直肠息肉等出血,效果均佳。棕榈100克,文火炒至微黄,研末备用。每日服3次,每次5~10克,饭前米汤送服,3天为一疗程,一般1~2疗程便血止。  相似文献   

20.
流感、感冒     
<正> (一)流行性感冒1、处方:海芋头10斤。用法:将上药除皮洗净,切成薄片,与大米120克、食盐15克混合入锅,急火炒至大米成棕黑色,再加水20斤,煮沸40分钟至1小时,过滤去渣即成。用于预防者,每天服1次,每次200毫升,连服3天。用于治疗者,每天2次,每次200毫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