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建英 《中国针灸》2013,33(1):89-90
新产后小腹部发生阵发性疼痛,且哺乳时疼痛加重称为产后宫缩痛,可伴有大量汗出,夜间尤甚,或食欲不振、睡眠不佳,甚至恶心呕吐、大便干结、乳汁少、恶露色暗有块等症状,使用镇痛药效果不明显.目前,现代临床尚缺乏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应用温灸盒灸法治疗产后宫缩痛快速而效佳,能够明显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现将2008年至2010年临床观察治疗的产后宫缩痛50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缺乳,也称乳汁不足。本病的特点是产后排出的乳汁量甚少或全无,不够哺养婴儿。几年来本人运用按摩手法治疗缺乳患者9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产妇在哺乳期,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缺乳”。缺乳多发生在产后第二、三天至半个月内,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中医认为本病由产后体虚,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或肝郁气滞,乳汁受阻所致。产后缺乳,除采用部分药物外,一些食疗药膳也有效好的效果。下面介绍几方,供选用。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倡导母乳喂养,强调其对增强人类体质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母乳喂养的好处众所周知。母乳成分随产后不同时期而有所改变,可分为初乳、过渡乳、成熟乳和晚乳。初乳一般指产后4~5天内的乳汁,质略稠,色微黄,含脂肪较少而球蛋白较多,微量元素锌、  相似文献   

5.
<正> 产后缺乳是妇产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指产妇在哺乳期,乳汁甚少或全无。因为乳汁是要儿最理想的营养食品,我国妇女几千年来即有产后哺乳的良好习惯。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广母乳喂养活动的开展,本病的治疗尤显重要。中医中药在本病的治疗方面更是有其独特的优势,民间即存在着许多通乳验方,于医院求诊者亦甚是多见。近年笔者治疗数例产后缺乳患者,疗效颇佳,不揣愚陋,愿与同道商酌。 患者,女,27岁,教师,1995年11月24日来诊。15天前顺产一男婴,始乳汁量即少,后虽稍多,但不够喂养婴儿,乳房无胀感且乳汁清稀。恶露量较多,色鲜红,无血块。面色萎黄,纳食不佳,夜晚因婴儿哭闹睡眠亦差,感周身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证属气血两虚,乳汁化源不足。治宜益气养血,佐以通  相似文献   

6.
<正>产后乳房肿块多由于产后乳汁淤积所致,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乳房单个或多个肿块,排乳不畅,乳房有触痛感,甚至可导致化脓,严重影响患者和新生儿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笔者近年来的临床研究结果[1,2]表明:按摩和放血拔火罐可有效改善产后乳汁不下症状,促进产后乳汁分泌。基于前期研究基础,本研究拟定按摩联合放血拔火罐治疗本病35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0例患者均来自于2013年10  相似文献   

7.
正产后乳汁淤积是哺乳期产妇常见病之一,是指产后乳汁正常排出受阻,乳汁留滞于乳腺管内的一类疾病,一般表现为乳房发热、肿胀、乳内肿块等,严重者出现乳汁不行、乳房硬结、乳腺脓肿以及情绪焦虑、烦躁等症状,常可诱发急性乳腺炎[1]。中医古籍多有记载"妒乳""吹奶""产后妒乳""产后吹奶"之名,内外治法皆可用之。本病临证多见也多有报道,中医治疗极具"简、便、廉、验"之特征,取效甚多,确有独到之处。刍议之不啻为产后乳汁淤积  相似文献   

8.
产后乳汁不足症是指哺乳期乳腺泌乳量少或全无,完全不能满足婴儿哺乳需要。为临床常见病症之一。乳汁不足大致可分内外两方面原因,内因包括乳腺本身发育不良,以及产妇的全身因素,外因主要是不良精神刺激和不适当的喂养方法(婴儿吸吮次数过少和时间过短)。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气血虚弱,乳汁不能化生;或有肝郁气滞,乳汁不能运行所致。笔者自2008年5月以来,采用电针膻中穴为主治疗产后乳汁不足,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汪妙芬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2):873-873
乳少是指产后乳汁分泌甚少或全无,不能满足婴儿需要的病证。本病多因素体脾胃虚弱,生化不足,气血虚弱:或分娩失血过多,气血耗损,乳汁化源不足,而生乳少:或产后七情所伤,情志不调,肝失调达,气机不畅,乳汁运行不畅而乳少,甚则乳脉不通而乳汁点滴不通。笔者取少泽穴治疗产后乳少1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缺乳,亦称乳汁分泌不足.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身体虚弱,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或肝郁气滞,乳汁运行受阻所为,当以益气养血、通络下乳为治.临床通乳中药甚多,临床应用时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产后缺乳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妇哺乳期乳汁甚少,或全无,或乳汁壅闭不下,不能满足婴儿的需要,称为产后缺乳.属中医学产后乳汁不行、无乳、乳难等范畴.多发生于产后两至三天以至半个月内,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临床以产后初期的缺乳为常见.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将此病分为先天不足型、生化乏源型、肝郁气滞型、乳络壅塞型、外感风热型等证型分型施治,收效甚好.兹结合临床,谈谈笔者个人的辨治体会.  相似文献   

12.
产后宫缩痛是指新产后小腹部发生阵发性的疼痛,哺乳时疼痛加重,可伴有大量汗出、食欲不振、睡眠不佳,甚至恶心呕吐、大便干结、乳汁少、恶露色黯有块等症状。2008-2011年,笔者应用温灸盒灸法治疗产后宫缩痛收到较好疗效,不仅止痛快速,而且能够明显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产后缺乳是指妇女产后乳汁量少、甚或全无,不够喂养婴儿[1]。多发生在产后两三天至半个月内,也可能发生在整个哺乳期。随着剖宫产的增加,本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对产后缺乳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尤其是促进产后最初  相似文献   

14.
产后缺乳患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本病特点是产后排出的乳汁量少,甚或全无,不够喂养婴儿。近年来笔者以中药治疗69例缺乳患者,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产后乳汁缺乏多因脾胃虚弱,素体气血不足或产时失血过多损伤气血,或因肝郁气滞,乳汁运行受阻所致。我院近3年来自选下乳方治疗缺乳104例,现报道如下: 诊断标准:因缺乳程度不同可分三种情况:产后3~6日乳汁点滴全无为乳汁不下;产后7日至2月内乳汁点滴全无为无乳;产后7日至6月内乳汁少为乳汁不足。本组104例中乳汁不下42例,占40.4%;  相似文献   

16.
乳汁不行,为产后常见病证,亦可发生于哺乳期。本病产生的机理,不外是气血虚弱化源不足或是肝气郁滞经络不通。治疗多视其虚实,分别施以补血益气或疏肝解郁之剂,不论虚实均适当佐以通经下乳之品。历代医家治疗本病,都是在产后不见乳行,方才调治,未见有在产前服药调治的。我治一例经产无乳的妇女,经在产前用药调治而取效。特介绍于下。患者赵××,女,农民。前产两胎,均无乳汁泌出,只在产后第  相似文献   

17.
剖宫产后缺乳分为乳汁分泌不足和乳汁不通两大类。产后乳汁分泌不足多因脾胃虚弱、气血亏虚导致,治疗以补养气血、益气健脾为主,以资气血生化之源;产后乳汁不通多因肝气郁结、痰浊凝滞、瘀血阻滞导致,治疗重在理气化痰、活血祛瘀通络,以通乳汁排出之路。临证时根据病因病机不同辨证治疗,可提高中医药治疗剖宫产术后缺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母乳喂养营养、安全、方便、经济,有利于母婴健康。产后乳汁不足是影响母乳喂养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医学认为,乳汁为气血所化,依赖肝气的疏泄而排出,缺乳和脾胃肝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病的主要病机是气血化源不足或肝郁气滞,乳汁运行受阻。临床上辨明虚实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缺乳是指产后妇女在哺乳期无乳汁分泌,或虽有乳汁分泌,但不能满足婴儿需要。本病多发生在产后12~15天内,临床上以初产妇女多见。笔者自90年开始采用推拿配合中药治疗本病2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28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23~28岁20例,28~31岁8例;病程在1~3个  相似文献   

20.
产后缺乳是妇产科产后常见病 ,是指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 ,亦称“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本病不仅出现于产后 ,整个哺乳期均可出现 ,哺乳期由于再度妇娠而出现的缺乳 ,或妇人先天无乳 ,皆不能作乳汁不行论 ,亦不属于本病讨论范围。当今全球推广母乳喂养 ,母乳的营养价值已获高度认可 ,而母乳不足是妇儿保健人员急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从 1996~ 2 0 0 2年共治疗 72例 ,按中医辨证分型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门诊病人 4 0例 ,住院病人 32例 ,病程<7天占 2 4 6 % ,8~ 14天占 2 1 5 % ,14~ 30天占 2 3 1% ,30~ 90天占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