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述了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之间的交叉关系,它们通过100多个穴位(交会穴)联系起来,这些交会穴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比单一的经脉,器官和系统的穴位要强。着重介绍了所有交会穴和交叉经脉。  相似文献   

2.
3.
浅论十二经脉气血盛衰与经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脉气血失常与疾病发生及发展的内在联系,从中找出十二经脉气血盛衰与脏腑功能失调的规律,为进一步指导临床提供更新的理论依据.方法:以<黄帝内经>等古典医籍为依据,加以总结、发展,同时结合现代有关经脉理论在剖析和汲取精华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的观点.结果:阐明了各经之间气血多少的盛衰关系,以及经脉气血多少与脏腑功能失调的规律.结论:完善和发展了十二经脉气血多少理论.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各经之间气血多少异常变化是疾病发生的内因,其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  相似文献   

4.
经络辨证与针灸临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为指导理论的一种辨证方法 ,与针灸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关系极为密切。经络辨证主要以《灵枢·经脉》中的十二经脉的病症及《难经·二十九难》中的奇经八脉的病症为依据。通过十二经辨证 ,奇经八脉辨证 ,经别、经筋、皮部辨证 ,选用相应的经穴 ,以扶正祛邪 ,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5.
论临床十二经脉气血盛衰与经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脉气血失常与疾病发生及发展的内在联系,从中找出十二经脉气血盛衰与脏腑功能失调的规律,为进一步指导临床提供更新的理论依据。方法:以《黄帝内经》等古典医籍为依据,加以总结、发展,同时结合现代有关经脉理论在剖析和汲取精华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的观点。结果:阐明了各经之间气血多少的盛衰关系以及经脉气血多少与脏腑功能失调的规律。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各经之间气血多少异常变化是疾病发生的内因,其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  相似文献   

6.
李军  申秀云 《中医研究》1991,4(3):43-45
经络学说起源问题是当前学术界颇具争议的焦点;在马王堆医书出土之前,经络学说始于相同功能的针灸穴位之归纳,即联点成线说是一个基本公认的观点;而在马王堆医书出土之后,有些学者根据循经感传现象提出了先经后穴的经络学说。笔者认为经络学说起源于这两个相同独立和并存的经脉与俞穴医疗方法,其后在历史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经与穴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有关国外针灸和经络与植物神经关系的报道进行综合分析,指出对针灸机制和经络实质从植物神经方面的研究,应该综合各种因素进行规范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9.
从经络的起源与灸法的关系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了战国时代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目前针灸界公认其为现存最早的针灸文献,是《灵枢》中“经脉篇”的雏形。该文只提“灸”和“经”(脉),所论经脉均为“灸经”,而未提到“针刺”,可见在当  相似文献   

10.
蔡亚仙  魏丹 《河南中医》2020,40(1):47-50
针灸治疗偏头痛以经络辨证为核心,在十二经脉中根据经脉循行部位的不同将头痛分为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太阳头痛、厥阴头痛等,经络辨证选穴依据主要有本经配穴、同名经配穴、表里经配穴、辨证配穴以及根据病变部位上下左右配穴,而偏头痛的发病部位有明显经脉循行的特点。从经脉论,偏头痛属少阳头痛,与足少阳胆经及手少阳三焦经关系更为密切,循经取穴是治疗偏头痛的核心。从络病论,偏头痛符合脑络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的病变特点,治疗上宜通络止痛、气血同治,以尽快促进脑络功能恢复,防治脑络器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11.
"心包经"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斌  王玲玲 《中国针灸》2001,21(3):165-166
"心包经"是目前对手厥阴经的通常提法,但是,在<灵枢@经脉>中却称为"心包络之脉",两者之间的差异是较大的.通过对有关文献记载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心包络"与"心包"是绝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从解剖实际来看,"心包络"可能是心脏表面的血管,而"心包"是心脏外面的包膜;从病理的角度来看,心血管疾病是心脏的最主要病变,而心包发生病变就相对少得多.因此,手厥阴经在体内联系的是"心包络"而不是"心包".  相似文献   

12.
"太冲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冲脉"一词源于<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文中"太冲脉"究指为何?颇值探思.唐·王冰注为肾脉与冲脉合而盛大;清·高士宗认为指任脉合少阴脉.而近代医家多释为冲脉.按<素问·阴阳离合论>文:"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显然太冲脉含足少阴经之义已为不争之论.但为何又不直称"少阴脉盛"?.略陈个人管见如下.  相似文献   

13.
钙离子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系统介绍了团队前期研究成果,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基于生物化学对钙离子与经络腧穴关系,从经穴钙离子分布、针刺对经穴钙离子浓度的影响、脏腑病变时外周经穴钙离子浓度变化、络合钙离子对针刺效应的影响以及钙离子与神经、肥大细胞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以期推动经穴物质基础的研究,为经络腧穴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经络穴位与肥大细胞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迪  丁光宏  沈雪勇  姚伟  林俊 《针刺研究》2005,30(2):115-119
本文研究了经络穴位与肥大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所存在的相关性,为探讨经穴处的物质基础及针刺疗效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文中结合了肥大细胞细胞生物学和生理学的相关资料,对近年研究针刺在经穴处引起肥大细胞效应的有关文献加以回顾,认为肥大细胞沿经线富集,针刺经穴后促使其释放介质与针刺疗效作用机理之间存在可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对中风病的病因、病机与督脉的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指出“脑髓损伤”、“神机失用”是中风病发病的病机关键,督脉痹阻是中风病发病的经络学基础,而督脉为联系脑和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的桥梁。在临床治疗上,疏通督脉可醒神开窍,促进脑髓修复,从而恢复脑髓对人体生命活动功能的总体调控。  相似文献   

16.
经筋理论作为中医学基础理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临床中对针灸、推拿等外治疗法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经筋病发病率高、年轻化趋势明显以及十二经筋在生理结构和功能方面与现代解剖学的契合使得其成为研究的聚焦点.经筋病病因学研究是中医辨证论治和审症求因的重要体现.作者系统整理了中医古籍中有关经筋病病因学论述,将经筋病病因整...  相似文献   

17.
冲脉上行于头,下行至足,与人体全身皆有联系.全身气血的盈亏、脏腑功能的强弱,直接通过冲脉的盛衰反馈干胞宫,影响女性经、孕、胎、产、乳的生理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8.
冲脉上行于头,下行至足,与人体全身皆有联系.全身气血的盈亏、脏腑功能的强弱,直接通过冲脉的盛衰反馈干胞宫,影响女性经、孕、胎、产、乳的生理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9.
基因组整体由脏腑基因组模块和经络基因组组成,基因组的非基因部分在基因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腧穴与基因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基因组整体由脏腑基因组模块和经络基因组组成,基因组的非基因部分在基因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腧穴与基因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