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108例石油工人血清尿酸及血脂的测定,评价石油工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的发生率,比较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血清尿酸正常者高脂血症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测定108例无其他疾病史的男性石油工人血清尿酸及血脂值,分别计算石油工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的发生率,比较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血清尿酸正常者高脂血症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石油工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1.5%、32.4%、25.0%;其中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者中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8.8%、50%.血清尿酸正常者中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7.0%、14.9%.结论 石油工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的发生率高;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的发生率高于血清尿酸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本院在健康人群体检过程中发现大量无临床症状高尿酸血症者大多伴有高三酰甘油(TG)血症。基层医院重视尿酸(UA)多见于肾功能受损及有症状痛风患者。为探讨高UA血症独立于痛风发作以外的危害性,笔者对本院健康无症状体检人员血UA水平进行了分析,并与血TG及胆固醇(TC)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了解高UA血症与高TG血症及高TC血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高尿酸血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并非所有的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均伴有尿酸代谢障碍,所以确切地给高尿酸血症下个定义是困难的。一般情况下将男性血尿酸超过420μmol/L,女性超过360μmol/L称之为高尿酸血症。血尿酸增高,如果24小时尿尿酸量超过600mg,可能为尿酸产生增多,如果24小时尿尿酸量低于600mg,则可能为尿酸排泄减少所致。本文试图就高尿酸血症的形成及与高尿酸血症相关的一些疾病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光疗对新生儿血清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淑英  孟宪萍 《临床荟萃》2008,23(21):1564-156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未结合胆红素增高。蓝光治疗(简称“光疗”)现已作为治疗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首选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光疗可引起低钙血症。我们总结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临床资料,探讨光疗对新生儿血清钙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东高校教职工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及其伴发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及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的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式从2006年度广东高校教职工健康体检资料中随机抽取2 171份体检资料,对其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进行分析.结果:2 171名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3.6%,男、女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别为15.9%及11.1%,男性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随年龄增长,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增加(均为P<0.01).高尿酸血症组伴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及高血糖的患病率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P<0.05~0.01).结论:广东高校教职工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高,而高尿酸血症者伴其他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比血尿酸正常者严重.因此,需强化该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早期防治高尿酸血症,以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临床症状之一,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根据实验室测定胆红素总值和结合胆红素的浓度可分为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和混合性高胆红素血症,而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可引起胆红素脑病,严重者危及生命或损害神经系统遗留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为做好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减少伤残,现将2006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6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国成年居民不同饮酒行为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利用2013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使用基于复杂抽样设计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探讨饮酒行为与高甘油三脂(TG)血症、高总胆固醇(TC)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的关系。结果与从不饮酒者相比,男性少量饮酒(aOR=1.16,95%CI:1.06~1.28)和过量饮酒者(aOR=1.64,95%CI:1.43~1.89)患高TG血症的风险较高,女性过量饮酒者患高TG血症的风险较高(aOR=1.67,95%CI:1.07~2.63);男性少量饮酒(aOR=0.82,95%CI:0.74~0.91)和过量饮酒者(aOR=0.60,95%CI:0.53~0.67)患低HDL-C血症的风险均较低;男性过量饮酒者患高TC血症(aOR=1.36,95%CI:1.19~1.56)的风险较高。 男性任何频率的饮酒患高TG血症的高风险均较高,患低HDL-C血症的风险均较低;男性饮酒频率1~4 d/周者(aOR=1.16,95%CI:1.01~1.33)和5~7 d/周者(aOR=1.34,95%CI:1.17~1.53)患高TC血症的风险高于从不饮酒者,女性饮酒频率5~7 d/周者患低HDL-C血症的风险较低(aOR=0.70,95%CI:0.53~0.92)。 男性饮白酒(只饮白酒:aOR=1.34,95%CI:1.20~1.48;不仅饮白酒:aOR=1.33,95%CI:1.19~1.49)患高TG血症的风险较高,只饮白酒(aOR=1.27,95%CI:1.04~1.57)患高TC血症的风险较高;男性(aOR=0.82,95%CI:0.68~0.98)和女性(aOR=0.61,95%CI:0.47~0.78)只饮啤酒者患高TC血症的风险均较低,女性只饮啤酒者患高LDL-C血症(aOR=0.77,95%CI:0.60~0.98)的风险较低。结论不同饮酒行为对血脂指标的影响不同,男性少量饮酒和过量饮酒者患高TG血症的风险较高,女性过量饮酒者患高TG血症的风险较高;男性少量饮酒和过量饮酒者患低HDL-C血症的风险均较低,在女性中没有此关联。  相似文献   

8.
2004年沧州市1215例男性血尿酸、血脂及痛风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痛风发病率升高,发病年龄趋低,中青年为高发人群。血脂水平异常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是构成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巨泌乳素测定在高泌乳素血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60例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和110名健康体检者的皿清进行泌乳素值测定,然后用聚乙二醇(PEG)处理,再次测定其泌乳素水平,根据其回收率来区分真高泌乳素血症和巨泌乳素血症。结果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中巨泌乳素血症检出率[22.50%(36/160)]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中巨泌乳素血症的检出率[0.91%(1/110)](P〈0.01)。真高泌乳素患者经溴隐亭治疗后,泌乳素水平有所下降,临床症状有好转。结论用PEG沉淀法区分真高泌乳素血症和巨泌乳素血症对其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用聚乙二醇沉淀法筛检巨催乳素血症及临床意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沉淀法筛测巨催乳素血症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聚乙二醇沉淀法,对260例高催乳素血症患者血清进行小分子催乳素的回收率及LH、E2浓度测定,区分巨催乳素血症和真高催乳素血症,回顾性分析两者的临床体征。结果真高催乳素血症及巨催乳素血症在聚乙二醇处理前两组催乳素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处理后两组催乳素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真高催乳素血症的LH、E2浓度低于巨催乳素血症组及正常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表现月经紊乱、闭经、溢乳,但前者发生的显著高于后者。结论真高催乳素血症及巨催乳素血症临床上难于区别,用聚乙二醇沉淀法能有效区分两者,减少对真高催乳素血症的误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比成人与少儿GSDIa型临床特点分析,提高临床医生对成人GSDIa的认识。方法:回顾2010-2023年在中山医院住院的10例GSD Ia型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情况。根据确诊年龄,将病例分为成人确诊组(年龄≥18岁)和少儿确诊组(年龄<18岁),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及生化特点,并复习文献。结果:10例患者中少儿组5例,成人组5例,对比成人组及少儿组内各代谢指标,发现成人及少儿组均表现高尿酸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乳酸血症,且成人以肝腺瘤、痛风表现更显著,少儿则更多表现为低血糖、肝肿大及生长发育迟缓。结论: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尿酸血症,低血糖或接近正常低值的空腹血糖,高乳酸血症合并肝腺瘤的组合表现,是疑似成人Ia型糖原贮积症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2.
灌肠治疗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灌肠对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对78例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随机分为灌肠组、非灌肠组,灌肠组用生理盐水或开塞露灌肠,2次/d。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显示灌肠组明显降低血胆红素水平,缩短高胆红素血症持续时间。结论 灌肠是降低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简单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梁正煊 《华西医学》1992,7(1):118-120
手术后,不少病人呈现低氧血症,此情况在缺乏专用仪器监测时,易被忽略。而此低氧血症是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加重、病人恢复延迟的重要原因,甚或有致术后意外死亡的潜在危险,应给予高度重视。低氧血症的发生率由于所定标准不一,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Thompson等所报道的98例,全部病人术后均出现低氧血症。Tylor报道的95例,35%病人的SO_2低于90%,另12%仅达85%。71例婴幼儿麻醉结束改吸室内空气后,其中28.1%病儿的SO_2在90%  相似文献   

14.
糖皮质激素抵抗与脓毒血症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1 脓毒血症的近代认识与治疗  脓毒血症是指由感染因素所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 ,在感染为诱因的前提下 ,脓毒血症与 SIRS同义 〔1 ,2〕,即在受到损伤的过程中 ,机体不仅是受害者 ,而且是积极的参与者。脓毒血症是严重创伤、烧伤、休克、感染、外科大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可发展为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已成为临床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目前认为 ,脓毒血症、脓毒性休克、MODS反映了体内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病情严重程度的动态过程 ,其实质是机体全身炎症反应不断加剧、持续恶化 ,其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与高三酰甘油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11年5月入院内分泌科就诊患者201例作为研究对象,空腹采集所有患者静脉血,并用酶法测定尿酸将血尿酸量≥357μmol/L者126例作为高尿酸血症组,<357μmol/L的患者74例作为对照组,同时测定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结果高尿酸血症组TG、LDL-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高尿酸血症组患者血尿酸水平与TG、LDL-C呈显著正相关(r=0.59、0.36,P<0.01),与HDL-C呈明显负相关(r=-0.553,P<0.01),与TC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高三酰甘油血症具有密切关系,通过控制患者TG可以减少高尿酸血症并发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高淀粉酶血症的主要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探讨高淀粉酶血症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 总结国内外8例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高淀粉酶血症患者的诊治特点,并查阅相关文献,探讨高淀粉酶血症与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高淀粉酶血症是一种预后不良的临床表现,患者治疗效果欠佳.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高淀粉酶血症较少见,常合并骨髓瘤相关事件,与疾病活动有相关性,多提示预后不佳,其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并发高粘血症及低渗血症(高粘低渗血症)的原因、诊断,预后及防治措施,方法:对43例高粘低渗血症及47例无高粘血症和(或)低渗血症的肺血病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肺心病并发高粘低渗血症的常见诱因为饮食少及限钠饮食(78.3%)和利尿剂的应用(71.4%),43例患者中轻度18例,中度13例,重度12例,两组临床表现相近(P>0.05),治疗后症状缓解31例,死亡12例,病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心病临床症状特异性不强,并发高粘低渗血症者容易漏诊,且病死率高,应引起注意,治疗应与肺心病的其他治疗同步进步,以降低肺心病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婴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欣 《中国综合临床》2003,19(6):573-574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测定对心肌的影响。方法对同期黄疸住院的患儿根据Avery标准分为高胆红素血症组 (观察组 )和非高胆红素血症组 (对照组 ) ,患儿在入院后 1小时内采静脉血 2ml,用日立 7170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心肌酶谱。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组AST、CK MB、LDH值明显高于非高胆红素血症组 (P <0 .0 5 ) ,α HBD值的变化则更为显著 (P <0 .0 1)。在高胆红素血症组中 ,感染组CK MB值明显高于非感染组 (P <0 .0 5 )。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有损害作用 ,尤其是感染因素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心肌损害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除了能引起痛风性关节炎和肾结石以外,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预告因子。在合并高尿酸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脂水平及体重指数(BMI)明显增高,冠心病(CHD)、糖尿病肾病(DN)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高于不伴高尿酸血症者。作者观察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伴环伴高尿酸血症的情况,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老年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老年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特点及治疗探讨如下。 1流行病学研究我国对高尿酸血症流行病学的研究多集中在沿海地区,人选病例以干部健康查体居多。多项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较前明显升高,发病人群主要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2005年刘湘源等以1500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研究显示,老年人高尿酸血症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7.6%,且随着年龄组年龄段的增高,高尿酸血症的人数占各年龄组人数的比例及各年龄组的血尿酸平均水平也逐渐增高,提示年龄可能是影响老年人血尿酸水平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