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宫颈病变进展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负荷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静  罗军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4):646-648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及进展的关系,宫颈病变经LEEP或冷刀锥切手术后疗效评估。方法选择妇产科门诊就诊宫颈病变患者4712例,采用HC-Ⅱ方法检测其HPV-DNA含量,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其中CINⅠ~Ⅲ263例先后进行LEEP或冷刀锥切治疗手术,术后6、12月对所有HC-Ⅱ阳性患者进行随访HC-Ⅱ及细胞学检查,并以HC-Ⅱ阳性宫颈炎患者行同期相检查为对照进行疗效评价。结果4712例患者中高危型病毒负荷量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增高而增高,它们之间显著正相关(H=1984.714,P0.05),慢性宫颈炎与其他3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患者经LEEP或冷刀锥切手术后术前HC-Ⅱ阳性CINⅠ、CINⅡ、CINⅢ的术后HPV平均持续感染率分别为0%、0.8%、15.21%,较之保守治疗的慢性宫颈炎组HPV平均感染率36.2%,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病毒负荷量尤其是持续性高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发生及进展呈正相关;经LEEP或冷刀锥切术后的宫颈病变患者,疗效明显优于持续性高病毒负荷量而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状瘤病毒(hrHPv)负荷量与宫颈病变级别之间关系。方法:选取经第二代杂交捕获(hybridcapture1I,HCⅡ)方法检测hr-HPV阳性病例,比较63例不同程度的病变宫颈组织石蜡标本(慢性宫颈炎13例,CINI—Ⅱ11例,CINⅢ16例,宫颈癌23例)h-HPv负荷量的差别。结果:63例宫颈病变的组织中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hr_HPV病毒负荷量中位数亦增加。将hr-HPV病毒负荷量进行分组后,hrHPv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进行SOearman’s等级相关分析,等级系数,r=0.472。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hr-HPV病毒负荷量中位数亦增加,并且高负荷量比例增加,但没有明显的hr-HPV病毒负荷量数值极限提示CIN的分级,需结合组织学检查才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 pillomavirus,HPV)负荷量指导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GIN)I的治疗。方法回顾2007~2011年在海珠区妇幼保健院诊断CINI合并HPV持续感染半年以上的30~49岁患者,将90例经病理诊断为CINI、资料齐全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观察组给予观察,微波组应用微波破坏治疗,切除组应用转化区大环状切除术(1argeloopexcis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zone,LLETZ)切除宫颈移行带,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复查,将HPV负荷量≥100.00设为高负荷组,HPV负荷量10.00—99.99设为中负荷组,HPV负荷量1.00—9.99设为低负荷组。结果治疗后1年,切除组清除HPV感染率达到100.0%,HPV高负荷组的患者应用微波破坏治疗和观察的方法清除HPV感染率分别为55.6%、0%,HPV中负荷组的患者应用微波破坏治疗和观察的方法清除HPV感染率分别为70.0%、22.2%,HPV低负荷量的患者应用微波破坏治疗和观察的方法清除HPV感染率分别为90.9%、30.8%。结论对于病理诊断为CINI的患者,HPV负荷量≥100.00、持续HPV感染、已生育,出血症状明显者可考虑行微波治疗或LLETZ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负荷量指导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的治疗。方法回顾2007~2011年在海珠区妇幼保健院诊断CINⅠ合并HPV持续感染半年以上的30~49岁患者,将90例经病理诊断为CINⅠ、资料齐全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观察组给予观察,微波组应用微波破坏治疗,切除组应用转化区大环状切除术(large loop excis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zone,LLETZ)切除宫颈移行带,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复查,将HPV负荷量≥100.00设为高负荷组,HPV负荷量10.00~99.99设为中负荷组,HPV负荷量1.00~9.99设为低负荷组。结果治疗后1年,切除组清除HPV感染率达到100.0%,HPV高负荷组的患者应用微波破坏治疗和观察的方法清除HPV感染率分别为55.6%、0%,HPV中负荷组的患者应用微波破坏治疗和观察的方法清除HPV感染率分别为70.0%、22.2%,HPV低负荷量的患者应用微波破坏治疗和观察的方法清除HPV感染率分别为90.9%、30.8%。结论对于病理诊断为CINⅠ的患者,HPV负荷量≥100.00、持续HPV感染、已生育,出血症状明显者可考虑行微波治疗或LLETZ治疗。  相似文献   

5.
宋丽君  陈碧  庞江琳  罗桂香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6):5133-5134,5141
目的:评价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对筛查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价值。方法:以组织学诊断为标准,随机选择780例妇女进行HPV-DNA、液基细胞学检测,评价检测高危型HPV对筛查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价值。结果:780例妇女中,HPV感染发生率为21.3%,CINⅡ及以上的检出率(72.5%)高于CINⅠ(23.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26~35、36~45、46~55岁年龄组HPV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但3个年龄组之间无差别(P(0.05)。以组织学诊断为标准,以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USCUS)为分界点,HC2、液基细胞学及联合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分别为89%、92%、100%;特异度分别为88.8%、92.1%、83.1%(P<0.05);阳性预测值为20.5%、23.5%、21.1%(P(0.05);阴性预测值为95.8%、96.7%、99.4%(P<0.05)。结论:HPV检测是筛查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可选用的方法,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测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在黔江区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妇女中的分布亚型特点,为黔江区的宫颈癌早期防治及疫苗研制提供帮助。方法以该院2016年6月-2018年7月收治的189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导流杂交技术检测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感染高危型HPV型别,并对其型别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黔江区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高危型HPV感染以单一感染为主,小部分为复合感染。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高危型HPV总感染率为61. 9%,主要感染型别依次为HPV58、16、52、33、31、39及59。结论黔江区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主要感染HPV型别为HPV58、16、52、33、31、39及59,针对这些类型的疫苗能对黔江区宫颈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早期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渝东南地区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患者高危型HPV型别分布,为该地区SIL与宫颈鳞癌(CSCC)患者的早期防治给予借鉴。方法 就医于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且由病理学(宫颈锥形切除或宫颈活检)确诊为CSCC的患者81例以及SIL患者300例。采用导流杂交技术检测宫颈SIL和CSCC患者的高危型HPV型别,然后统计分析患者感染的型别情况。结果 81例CSCC患者中,高危型HPV亚型按感染率从高到低排序为HPV16(53.08%)、HPV58(12.34%)、HPV18(9.88%)、HPV52(7.41%)、HPV33(3.70%)、HPV59(2.47%)、HPV11(1.23%)。SIL患者在高危型HPV感染率方面,亚型分布由高至低排序为:HPV16(32.67%)、HPV52(23.67%)、HPV58(23.67%)、HPV33(5.67%)、HPV39(4.33%)、HPV53(4.33%)、HPV18(3.67%)、HPV35(2.00%)。结论 感染HPV16/18的患者由宫颈SIL向CSCC转化的倾向较大,相反的感染HPV52/58的患者,由宫颈SIL向CSC...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女性宫颈病变与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愿参与宫颈病变筛查的已婚或有性生活史妇女2258例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杂交导流技术对宫颈分泌物进行HPV感染检测,同时对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2 258例中共检测感染HR-HPV患者446例,HR-HPV阳性率为19.75%;各种类型的HR-HPV感染率从高至低依次为HPV16、31、52、58、18、53、59,其中重叠感染率为8.06%(182/2 258);随着妇女年龄的增长(除了35~39岁),HR-HPV感染率也随之增大。经病理组织学检查2 258例中共有78例为宫颈病变,病变率为3.45%;其中子宫颈癌11例,CINⅢ20例,CINⅡ24例,CINⅠ23例。与正常妇女相比,宫颈病变患者HR-HPV阳性率显著增高(P<0.05),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HR-HPV的感染与妇女的年龄有密切关系,年龄越高的患者感染风险越大,同时子宫颈病变程度与HR-HPV的感染呈正相关,定期对妇女进行宫颈疾病筛查是预防宫颈病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谭毅  鲍玉荣  李杰  李桂兰  林婷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2):1716-1718
目的:评价TCT和高危型HPV在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 IN 2~3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72例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C IN 2~3患者采用LEEP治疗,术后每半年随访,包括:TCT,HPV,阴道镜。有阴道镜异常或HSIL者行活检,病理证实为C IN 2~3以上视为病变残留或复发,评价TCT和HPV在检测残留和复发中的价值。结果:72例随访中,9例(12.5%)复发或残留。第1次随访中,HC 2和TCT作为独立试验检测残留或复发C IN 2~3,灵敏度相近,达100%。第2、3次随访中,TCT在特异度和PPV高于HC 2,两者均有较高的灵敏度和NPV,两者联合,特异度和PPV显著提高。结论:细胞学和高危型HPV检测术后复发或残留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HPV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不同类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感染状况。方法回顾性研究妇科门诊2520例已确诊的CIN和宫颈癌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HPV分型检测,和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法(HybridCaptureII,HCII)检测高危型HPV,对比低危型HPV6/11和高危型HPV16、18两组型别感染者年龄和宫颈病变程度。结果 (1)2520例女性宫颈拭子HPV总感染1786例,阳性率70.87%;高危型HPV16、181404例,阳性率55.71%;低危型HPV6/11756例,阳性率30%。高危型HPV感染率以宫颈癌组的最高64.29%(P0.005)。(2)在CINI和CINII~III患者的所有年龄组中,20~35岁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50.78%和40.26%;在宫颈癌患者中,35~50岁所占比例最高38.25%。(3)HPV感染的高峰年龄为35岁,HPV阳性率达87.66%(P0.005),并随年龄的增长,阳性率呈下降趋势;低危型HPV6/11感染的高峰年龄亦35岁,占阳性例数的55.68%(P0.005);高危型HPV16感染的高峰年龄为50~65岁,占阳性例数的12.9%;高危型HPV18感染的高峰年龄为65岁,占阳性例数的40.20%(P0.01)。低危型HPV6/11多见于年轻妇女,而高危型HPV16、18则多见于中老年妇女。(4)在CINI组中,低危型HPV6/11所占阳性例数的比例最高82.42%。在CINII~III及宫颈癌组中,均以高危型HPV16所占阳性例数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7.46%、42%。结论女性生殖道HPV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呈现升高趋势;不同宫颈病变中HPV型别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HPV分型种类,探讨此类患者中HPV感染情况,追踪妊娠后宫颈上皮内瘤变预后,掌握妊娠合并CIN的诊断方法和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1日~2008年3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C IN发生率为0.16%。18例患者均于早、中孕期细胞学检查异常后行阴道镜下宫颈病理活检,无1例发生大出血。18例均行保守观察处理,完成孕期3月/次的复查,结果显示无病变进展。孕期保健时病理诊断CINⅠ4例、CINⅡ4例、CINⅢ10例,18例患者中4例C INⅢ患者产后复查时仍示C INⅢ,1例产后复查为C INⅡ,此5例患者均于产后6~8周行宫颈LEEP手术,5例于产后6~11个月细胞学检查恢复正常,4例HPV检查同期转阴;其余阴道镜检查中病理活检诊断均降级或细胞学正常。18例患者中14例于产前保健时检测HPV,其中12例为阳性结果,8例为HPV16型单独或混合感染,产后复查时此14例患者中8例复查HPV,6例呈阳性结果,3例为HPV16型单独感染,且此3例产后病理复查仍为CINⅢ或Ⅱ。结论:①在妊娠期C IN患者中HPV感染率高,且HPV16型可能与CIN高等级病变关系密切。②HPV分型检测对于妊娠合并CIN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检测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判断宫颈病变阶段的可行性。方法:在行宫颈癌筛查的妇女中收集73例HPV16阳性标本,采用重硫酸盐-焦磷酸测序方法对HPV16型基因组L1基因开放阅读框(ORF)以及上游调控区(URR)的甲基化位点进行分析,甲基化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分析HPV16型甲基化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HPV16基因的31,37,43,52和58位点在正常标本中存在中度甲基化,宫颈上皮内瘤变1度(CIN1)~CIN3标本存在低度甲基化,而宫颈癌(CA)标本表现为高度甲基化。正常标本、CIN标本以及CA标本各位点甲基化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CIN1,CIN2以及CIN3间甲基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V16基因的3887,3927,3941和5602位点甲基化水平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深而升高,并且正常标本、CIN、CA间两两比较均存在差异(P均<0.05);5608,5709,5611,5617,5762,6367,6389位点甲基化水平在正常标本、CIN1、CIN2和CIN3标本间无统计学差异。正常标本与CA标本、CIN标本与CA标本间比较,甲基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PV16型基因组的甲基化与宫颈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临床上通过检测HPV16型DNA的甲基化可对宫颈病变进行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已婚妇女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rN)的现患状况及其相关性.方法 于2007年3月至2008年9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地区抽取12个区县137个社区25~54岁已婚妇女6185名,进行妇科体检、宫颈HR-HPV及细胞学检测,并进行问卷调查.对出现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及以上细胞学异常改变的妇女进行宫颈病理学检查.应用EpiData 3.0软件双次录入、审核数据后,使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北京地区25~54岁已婚妇女生殖道HR-HPV感染率为9.9%,宫颈病变患病率为6.0%;(2)HR-HPV感染及宫颈病变患病高峰年龄均为30~34岁组;(3)HR-HPV感染者的宫颈细胞学异常率(40.3%)、宫颈病变患病率(30.4%)均明显高于未感染者;(4)多元logistic同归分析显示,与正常人群相比,HR-HPV感染对宫颈上皮内低度病变(CIN Ⅰ)组和高度病变及癌症(≥CIN Ⅱ)组的OR值分别为8.385和97.416,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分别为88.1%和99.0%.结论 HR-HPV感染为宫颈病变的主要因素;30~34岁的已婚妇女是生殖道HR-HPV感染和宫颈病变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R-HPV监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I级(CINI)随访中的意义。方法:对158例CINI级患者每8个月随访1次,共2年。随访内容为采用HC-2检测技术检测HR-HPV感染、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者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随访终点为病理诊断为CINII、CINIII及宫颈癌(此3项定义为CINII+)。结果:57例HR-HPV阴性者及63例一过性HR-HPV者中无一例病变进展;38例持续性HR-HPV感染者17例病变进展,3组间病变进展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毒负荷量与病变进展无相关性(P>0.05)。结论:持续性HR-HPV感染者CINI病变进展率高,应密切随访或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派特灵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宫颈病变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在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宫颈门诊行宫颈高频电刀电圈切除术治疗,病理学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术后6个月细胞学、阴道镜检查正常而高危型HPV检测阳性未自然转阴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派特灵局部上药,对照组不再进行任何干预治疗。停药3、6个月后再次进行细胞学及高危型HPV—DNA检测。结果治疗组停药3、6个月后抗HPV感染的总有效率为90.0%、90.0%,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30.0%、35.0%,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779、3.751,均P〈0.01),3个月及6个月后治疗组HPV—DNA负荷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分别为3.606、4.365,均P〈0.01),对照组无明显疗效(U0分别为0.947、1.407,均P0〉0.05),治疗HPV负荷的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U。=3.653,U2=3.147,均P〈0.01)。结论派特灵可用以治疗高危型HPV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宫颈癌前病变与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型别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2012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00例患者,经HPV检测、电子阴道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测确诊为无子宫颈上皮内病变者32例,CNⅠ-Ⅲ患者35例,宫颈癌患者3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所有患者进行HPV-DNA分型和病毒载量检测。结果: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在宫颈癌前病变组和宫颈癌组的比例都明显高于无子宫上皮内病变组(P<0.05);随着病情加重,患者的病毒载量也呈增加趋势,但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与感染高危型HPV有着明显的相关性,而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已证实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其主要致病因素.随着对HPV研究的逐层深入,从流行病学分析其与疾病相关关系,到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出HPV 200余种临床亚型,阐明不同临床亚型的HPV感染分别通过不同的发病机制导致不同病变.HPV感染患者通常有较高复发率,且易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STDs)病原同时感染.针对HPV感染的治疗,包括局部、药物、手术和免疫学治疗等多种方法.就HPV感染与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及宫颈癌变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HPV与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和宫颈病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已证实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其主要致病因素。随着对HPV研究的逐层深入,从流行病学分析其与疾病相关关系,到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出HPV200余种临床亚型,阐明不同临床亚型的HPV感染分别通过不同的发病机制导致不同病变。HPV感染患者通常有较高复发率,且易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STDs)病原同时感染。针对HPV感染的治疗,包括局部、药物、手术和免疫学治疗等多种方法。就HPV感染与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及宫颈癌变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SCC)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F10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7年9月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妇科收治的80例CIN患者和50例SCC患者的组织标本,采用PCR体外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DNA芯片技术检测CIN和SCC标本,确认其HPV亚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10蛋白在CIN或SCC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组患者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SCC组患者F10基因高表达率(76. 00%)明显高于CIN组(32. 50%)(P0. 05)。两组HPV高危型阳性感染患者中F10基因高表达率(70. 59%),显著高于非HPV高危型阳性感染患者(8. 89%)(P0. 05);两组HPV感染与F10基因表达呈正相关(r=0. 77,P0. 05)。结论HPV高危型阳性感染的CIN或SCC患者大多存在F10基因阳性表达,F10基因表达增强可能是HPV高危型阳性感染导致SCC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西安地区宫颈病变妇女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别,为宫颈病变的防治提供临床资料和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西安市第一医院及陕西友谊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为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的450例女性宫颈组织石蜡标本,应用Hybrimax基因芯片导流杂交技术对标本进行HPV基因型分型检测。比较宫颈癌及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组HPV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别并进行分析。结果①低度、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组织中均存在高危型HPV感染,20~29岁年龄组常存在低危型HPV感染,感染率为20%,χ2=29.98,P<0.0001,与其他年龄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②HPV感染的高危型主要是16、58、18、31,低危型主要是11、43、42、6、44。结论 HPV感染基因型别在不同宫颈病变中有不同表现,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