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实验采用麻醉大鼠缺血及缺血/再灌心律失常法、同位素~(45)Ca~(2-1)内流示踪法,观察了牛磺酸抗大鼠心肌缺血40min缺血10min/再灌30min心律失常,并研究了缺血、缺血/再灌心律失常与~(45)Ca~(1-1)内流的关系及牛磺酸对心肌缺血10min后缺氧30min、缺血10min后再给氧30min~(45)Ca~(2+)内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磺酸100mg·kg—1能明显降低缺血、缺血/再灌心律失常中室颤(VF)发生率。缺血10min后缺氧30min,心肌~(45)Ca~(2-1)内流不明显,牛磺酸对其没有显著影响,缺血10min/再给氧30min,心肌~(45)Ca~(2-1)内流明显增加,牛磺酸能明显阻断~(45)Ca~(2-1)内流。证实缺血性心律失常与细胞补钙内流关系不明显,牛磺酸抗缺血性心律失常不是通过阻断钙内流起作用的,而再灌心律失常的发生与钙内流增加有关,牛磺酸抗再灌心律失常是通过阻断钙内流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牛磺酸处理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口服生理盐水10mL/kg,每日1次,连续7d。低、中、高剂量牛磺酸处理组牛磺酸200、400、800mg/kg,每日1次,口服给药,连续7d。采用大鼠心脏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的方法,连续监测心电图,观察牛磺酸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并观察牛磺酸对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低氧诱导因子-a(HIF-a)、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34)以及心肌组织中VEGF含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随着牛磺酸剂量的增高可明显降低动物室性早搏(VPC)和室性心动过速(VT)的发生率,心肌梗死范围也显著减小,同时在光镜下观察各组随牛磺酸剂量的递增可促进心肌间的血管新生。牛磺酸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VEGF、HIF-a、CD34与心肌中的VEGF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牛磺酸对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年来,医学界一直在探索有效的保护缺血心肌的疗法,溶栓、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TCA)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再灌注疗法通过恢复缺血心肌的血供挽救缺血心肌组织,是目前治疗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的主要措施,但是再灌注疗法受缺血组织血管再通时间的限制并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缺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心脏缺血损伤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和关注的问题。既往认为短暂的心肌缺血造成的心肌可逆性损伤会使之更难以耐受再次缺血损伤。因此认为多次短暂缺血必然发生累加而导致心肌坏死。80年代Murry首次在狗的实验中发现短暂的冠脉缺血可以使心脏在经历后续长期缺血时的心梗面积较单纯长期缺血时的面积明显缩小,于是提出缺血预处理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Basigin mRNA在早期心肌缺血大鼠模型缺血心肌(EIM)和非缺血心肌(NIM)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以β-actin为内对照,应用real-time PCR方法 检测0 min、15 min、30 min、60 min早期缺血心肌和非缺血心肌Basigin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EIM、NIM、假手术(S0)组心肌和非手术组心肌Basigin mRNA表达在0 min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EIM组在心肌缺血15 min、30 min和60 min较0 min时Basigin mRNA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IM组和SO组在不同时间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IM组和NIM组在30 min、60 min时Basigin mRNA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sigin在缺血30 min参与心肌的病理生理过程,Basigin在鉴定早期心肌缺血死亡的案例中有十分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缺血预处理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小川 《医学综述》1998,4(6):275-276
<正>1986年Murry等在犬缺血梗死实验中,冠脉左前降支预先经4次5min阻塞及再灌注10min缺血预处理后,再阻闭40min,心肌梗死范围比仅接受40min阻闭的另一组犬减少了75%,而两组侧支血流没有显著区别.由此提出了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的概念,即多次短暂的缺血,对随后的缺血损伤耐受性增强,也就是说使心肌在随后发生的缺血中得到保护,减少了心肌梗死的范围.当时认为IP的心肌保护作用是短暂的,IP处理后2h~3h即消失.近来在不同种属的动物如鼠、犬等IP模型上发现,24h后心肌抗缺血的保护作用又重新出现,主要表现为缩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缺血后收缩功能紊乱,称为IP的第二保护窗.这种比已知药物都更有效的心肌保护作用,目前已成为心脏学研究的焦点之一,已有不少临床工作者将IP的心肌保护作用的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7.
李源  陶凌  臧益民  高峰 《医学争鸣》2002,23(18):1690-1693
目的观察在体情况下缺血后处理(IPC)对兔心肌梗死范围及缺血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IP)心脏保护作用比较. 方法采用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在缺血后、再灌注前多次短暂再灌/停灌处理. 以Even's blue-TTC法检测心肌梗死范围,TUNEL方法检测缺血心肌细胞凋亡.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血后处理明显减小心肌梗死范围(12.5±5.4% vs对照组26.7±6.7%, P<0.01),缺血区心肌凋亡指数明显下降(14.6±7.4 vs对照组30.4±12.3, P<0.05). 结论对于已缺血心肌,再灌前予多次短暂复灌、停灌处理具有与IP类似缩小心梗范围作用,IPC对缺血心肌的保护效应可能与其抑制缺血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樊雅玲 《医学综述》2011,17(15):2326-2328
近年来,关于缺血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发展了药物性缺血后处理和远程缺血后处理的概念。药物性缺血后处理和远程缺血后处理均有明确的心肌保护效应,在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应用价值。而两者联合应用的心肌保护效应尚不十分明确。现回顾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药物性缺血后处理和远程缺血后处理心肌保护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溶栓疗法、经皮腔内冠脉血管成形术、冠脉搭桥术等方法的临床应用,急性心梗后缺血心肌能够重新获得血液供应,心肌缺血性损伤明显减轻.然而随之带来的再灌注损伤,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如何保护缺血心肌免于再灌注损伤已成为现今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欧阳松茂  彭亚飞 《医学综述》2008,14(8):1229-1231
缺血后处理是指在心肌再灌注之前进行数次短暂再灌注/缺血的循环,是近年提出的一种新的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方法。它具有同缺血预处理相似的心肌保护效应。后处理的这些保护作用可能和内源性活性物质如腺苷、一氧化氮和阿片肽增多、蛋白激酶的活化、线粒体的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道关闭有关。现就缺血后处理的发现、心肌保护机制和临床应用予以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从缺血预适应探讨针灸对缺血心肌的保护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P,缺血预处理)问题受到广泛重视.许多心血管专家认识到对心肌缺血预适应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可能为抗心肌缺血治疗开辟新的途径[1].在祖国医学宝库中针灸对缺血心肌具有较为确切的保护作用,许多学者在其作用机制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笔者认为缺血心肌预适应现象与针灸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的机制有一定相似之处,因此,有必要借鉴缺血预适应现象,阐述作用机制,探讨经络实质,弘扬针灸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缺血对长时间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家兔心肌模型上,观察缺血/再灌注组和预缺血组对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心肌耗氧量、心外膜电图和心肌梗塞范围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心肌耗氧量均明显持续性降低,且两组间心肌耗氧量存在明显差异;心外膜电图ST段在缺血过程中明显抬高;缺血/再灌注组和预缺血组的心肌梗塞范围分别为32.3%和21.6%,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预缺血可降低心肌耗氧率,减轻心肌损伤,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牛磺酸对缺血大鼠心肌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wistar大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P,5mg/kg)诱导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心肌质膜和线粒体中还原型谷光甘肽(GSH)含量变化及牛磺酸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缺血大鼠心肌质膜及线粒体中GSH含量显著降低,牛磺酸保护组心肌质膜及线粒体中GSH较对照组无显著性改变,并能抑制心肌及线粒体中Ca2+的聚集。表明牛磺酸能保护缺血心肌GSH免受降解,这可能是它稳定生物膜和抑制胞内Ca2+超载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张芹 《华中医学杂志》1997,21(3):137-138
缺血预适应(IP)这一概念首先由Murry等人提出,它是指心肌经受短暂缺血后,能够在随后的较长时间缺血中延迟并减轻对心肌的损伤,提高心肌对缺血的耐受性,这种心肌的自我保护效应称为缺血预适应。此现象已经在许多实验动物模型中得到证实。近年研究表明,此种保护效应亦存在于人类心脏。随着对心肌保护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缺血预适应现象亦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缺血预适应的  相似文献   

15.
缺血心肌细胞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止心肌坏死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首要目标.降低心肌的需氧量所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通过机械或溶栓等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有利于在发生不可逆转的心肌坏死前而挽救缺血的心肌.缺血过程中,糖酵解和糖有氧代谢比例失调,导致氢离子聚集,激活Na /H 交换系统(NHE-1),导致Na 和Ca2 超负荷和细胞死亡.阻滞NHE-1是一种延缓和阻止细胞死亡的新的策略,其他的一些药物也有助于进一步减少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尾静脉注射2%链脲佐菌素溶液(45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正常组:正常大鼠自由饲食水,不做任何手术处理;假手术组:糖尿病大鼠开胸后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下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IR)组:结扎糖尿病大鼠LAD造成缺血30min,再灌注2h;缺血后处理(IPostC)组:结扎糖尿病大鼠LAD 30 min,再灌注30 s,阻断30 s,重复3次,再灌注2h.采用TTC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 与IR组比较,IPostC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及凋亡指数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后处理能够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对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透射电镜(TEM)对早期缺血心肌超微机构改变进行观察并进一步用于诊断心肌缺血并不多见.其原因可能由于心肌超微结构变化过快和受死后因素影响较大,加之技术操作复杂、条件限制等,故研究多局限于动物实验材料.作者应用TEM对缺血心肌早期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观察,以期结果用于解释HE切片、免疫细胞染色变化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牛磺酸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目的 观察牛磺酸对肢体缺血再灌注(IR)后肺损伤的影响。(2)方法 实验采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3组,即:对照组(control,单纯缺血再灌组(IR),牛磺酸+缺血再灌组(Tau IR),分别测定血浆及肺组织中与自由基有关物质的含量。(3)结果 口服牛磺酸可有效地减少胞浆酶的漏出,增加自由基清除酶的活性,抑制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发生,减轻组织水肿及中性粒细胞的聚集。(4)结论 牛磺酸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继发的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之一与其抗氧化自由基和细胞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损伤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缺血再灌组(I/R),预适应组(IPC),牛磺酸Ⅰ组,牛磺酸Ⅱ组.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方法,经主动脉用K-H液平衡灌注.记录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压力上升和下降最大变化速率(±dp/dt max)、冠脉流量(OF).结果:与I/R组比较,牛磺酸预处理能提高大鼠离体心脏停灌再灌期的CF,升高LVSP、±dp/dt max而降低LVEDP,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牛磺酸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停灌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JAK-STAT信号通路是否介导了缺血后处理对兔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l)假手术组,开胸后穿线套环,不收紧结扎线。(2)I/R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30min,再灌注180min。(3)缺血后处理组,结扎LAD 24 min时,用血管夹夹闭双侧股动脉5 min,松开1 min,再灌注直至180min;再灌注结束后伊文思蓝和TTC染色法测心梗面积,用原位化学法(TUNEL)法观察各组心肌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测各组心肌BCL-2及P-Stat3的表达。结果:(1)心梗面积:缺血后处理组(19.9±5.4%)较I/R组(29.9±4.6%)有明显减少(P〈0.05),(2)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I/R组、缺血后处理组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较l组明显增加(P〈0.05),(3)组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I/R组(P〈0.05)。(4)各组的心肌BCL-2蛋白表达变化:I/R组、缺血后处理组的心肌BCL-2的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缺血后处理组的心肌BCL-2的表达明显高于I/R组(P〈0.05)。(5)各组心肌P-Stat3蛋白表达:I/R组、缺血后处理组的心肌P-Stat3蛋白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缺血后处理组的心肌P-Stat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I/R组(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的介导,上调BCL-2及P-Stat3蛋白的表达,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对缺血再灌注兔心肌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