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锡纯,字寿甫,河北盐山人,《医学衷中参西录》为其代表作。张氏认为,凡为良医者,必重药研而清练药性,且亲身尝试药物,发前人所未发,常习用单味大剂生药验之临证,谓:“择对证之药,重用一味”,“恒能挽回极重之病,且得以验药于实际”,亦即通过反复筛选,求其确效。因此.其论药多言之确凿,河非虚语。恒以单味大剂解燃眉之急,复危重之康。尤以善用生山药、生山英、生黄茂、生石膏、生勤石和桂技尖等品救治急危重证,而享誉医林。兹择其要者述之,以飨同道。1.阳越阴竭,独重山药张氏指出,山药系救急大药。其性“能滋阴又能…  相似文献   

2.
高捷 《河北中医》1987,(4):40-41
张子和(1156~1228),名从正,号戴人,金代睢州考城(现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人。张氏虽不以妇科名世,然其说独重攻邪,自成一家。涉医海数十年,辑《儒门事亲》一书,共十四卷,其中有妇科专论三十九篇。包括有医论、方药、病案等等,涉及经、带、胎、产、妇科杂病各个方面,可谓丰富之极,其中不但有张氏独特的见地,而且还有着独  相似文献   

3.
试论张锡纯用乳香、没药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颖  罗兰英 《陕西中医》1993,14(7):326-327
<正> 近代名医张锡纯最善以乳香、没药(下简称乳没)治病,这在彼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载医方、医论、医话、医案诸章节中,皆有详载和论述。其中医方用乳没24首,医论用12处,医案、医话用15处,可谓医道娴熟,药理精湛,经验颇丰,尤值总结和借鉴,现撮要如下。1 活血通脉,行气止痛张氏认为:“诸凡脏腑中有气血凝滞者,二药皆流通之”。故临床上善治血瘀气滞,或气滞血凝胸、胁、  相似文献   

4.
张聿青(1843—1905),江苏无锡人,清末民初一代名医。毕生忙于诊务,著作阙如。传世者,惟门人所辑《张聿青医案》(以下简称《医案》一书。笔者藏有张氏未刻之医案二册,约录500案。张氏覃思博稽,斟酌诸家之说,论病处方,变化万端,临床造诣颇深,世称“张氏医法”。临床所用剂型,除汤剂外,膏、丸、散并备。《医案》有膏方、丸方各一卷,惟散剂——张氏称  相似文献   

5.
张介宾,号景岳,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温补学派的中心人物.张氏耽嗜古典医著研究,对仲景之学尤为推崇,亦有不少发挥.本文试对此作一初步探讨.崇仲景用药精专 学经方又宜通变仲景《伤寒杂病论》辨证精当,论治严谨,药物选用,皆有指征.往往加减处方一味药,其作用即大为不同.这种严谨的辨证、组方之法,倍受景岳推崇.张氏强调:临床治病,必须先探明病本;处方用药,必须精练.张氏批评当时的一些医生,往往凡遇一症,便若观洋望海,茫无定见.由于辨证不明,处方用药便胸中无数,只好用“广络原野”之术,以不寒不热、兼补兼泻之剂确然投之,极称稳当;  相似文献   

6.
张乃修(公元1843~1905年),字聿青,晚清江苏名医。张氏承家学,宗仲景,旁参刘完素、朱丹溪、李东垣、薛生白诸家。居无锡数十年,晚年移居上海,医名远播,从游者众。其临证经验,由门人蒐辑成《张聿青医案》(以下简称《医案》),全书二十卷,以内伤杂病为主,旁及时病、妇人病、五官诸疾,卷末附有论著若干篇。论病处方,变化万端,充分体现了张氏学识之渊博,医术之精邃,经验之宏富。爰就张氏的临证经验,浅析如次。  相似文献   

7.
张梅舫(1878—1962年),出身世医之家,张氏第九代传人,近代上海浦东名医。张氏学术上以“内外兼治”著称,精内外科,尤长外科手术,治疗疽、疔、疮、流注、臁疮等疾患,应手取效,医名溢扬。张氏积数十年临床经验,创制多种疗效卓著之方药。如专治下肢溃疡的“张氏臁疮膏”,治疗疔疮的“疔疮神验膏”,善医痔疮的“白玉散”等。张氏临床内治,尤长吐泻二法,其发明“喉肿吊痰法”治缠喉风,“八厘散”用生军治痢疾,疗效尤著。其遗著有《张氏验方》、《张氏膏方存稿》、《未折肱汇集医案》等。其手稿书法清秀,理法方药娴熟精当,炮制服法严谨认真,确具名医风范。张氏传略、方技见《川沙县志》和《浦东名医集萃》。  相似文献   

8.
张锡纯,字寿甫,河北盐山人。《医学衷中参西录》为其代表作。张氏认为,凡为良医者,必重药研而信练药性。于是,他以勇于实践,打破陈规的精神从事此项工作。且亲身尝试药物,发前人所未发;常习用单味大剂生药验之临证,谓:“择对证之药,重用一味”,“恒能拘回极重之病,且得以验药于实际”,亦即通过反复筛选,求其确效。因此,其论药多言之确凿,询非虚语。恒以单味大剂解燃眉之急,复危重之康。尤以善用生山药、生山英、生黄茂、生石膏、生猪石和桂枝尖等品救治急危重证,而享誉医林。兹择其要者述之,以飨同道。1阳这明竭,独丞…  相似文献   

9.
张景岳以其浩繁的医著、广博的理论及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崛起于晚明医界,成为我国医学史上令人嘱目的一代宗师。他善用温补扶阳的学术专长,数百年来尤为后世广为传诵。笔者曾专门就张氏的扶阳方法进行研究,提出“扶阳不忘补阴”为其扶阳方法的  相似文献   

10.
“神不使”一词出自《素问·汤液醪醴论》,对此历代医家注释雷同。因张景岳的注释较为精辟详尽,具有一定代表性,故被后人所推崇,现流行教材及医著多引以为注。张氏注曰:“凡治病之道,攻邪在乎针药,行药在乎神气。故治施于外,则神应于中,使之升则升,使之降则降,是其神之可使也。若以药剂治其内而脏气不应,针艾治其外而经气不应,此其神气已去而无可使矣,虽竭力治之,终成虚废已尔。是即所谓不使也”。临证之中若对此理解偏颇,则往往使医者在  相似文献   

11.
《质疑录》明代张景岳撰著。景岳名介宾,字会卿,自号通一子,浙江绍兴人。本书共一卷,载医论45篇。质疑者,质正疑难的问题。张氏每依据《内经》、《伤寒论》等古典医籍,批驳刘完素、张从正、李果、朱震亨等著名医家的某些学术论点。所谓“取先圣之经,以辨前贤之误”。所论内容,有属于基础理论探讨的,如《论阳常有余》;有属于诊法辨证的,如《论见血无寒》;有属于治则治法的,如《论伤寒无补法》;有属于前人对  相似文献   

12.
何晓兰  邓力 《四川中医》2020,38(1):20-22
张锡纯溯源《神农本草经》,根据临床应用代赭石的丰富经验,认为代赭石乃救颠扶危之大药也,其对代赭石的用法、用量,也有其独到之处,纵观张氏全方可发现赭石以生用与量大为特色。张氏还根据临床病情创制许多代赭石新方,重视代赭石配伍,扩大主治范围、活用经方。本文最后还详录代赭石治验部分医案,以案证论,理论结合临床,希以此与同道共学之。  相似文献   

13.
张汝伟,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专职馆员。其学术贡献:1、精研经典,阐发医理。张氏研读经典著作,每有心得见地,便剖析入微,启人思路。2、为医之道,第一要理气。张氏发出"为人之道,不必先于补血,第一要挣气;为医之道,不必先于治血,第一要理气"之诤言,并认为"气本无形,耗之难复,阴有实,象缺者可补耳。"3、卫生真旨,首在节欲。《论语》中有君子三戒之说,张氏认为其要首在节欲,"……提醒少年,使其力制色心,悚然自爱以保养柔嫩之驱,……他年元神不亏,可作掀天事业。"其临证,1、注重心理治疗。2、治病须审年龄。3、治胃贵通。  相似文献   

14.
评介《俞慎初论医集》谢海洲俞慎初教授为闽省中医学家,出身中医世家,其医史研究在当今独占鳌头,宿果仅存,医史界夙有"南俞北马"△之誉。俞教授不仅精于医学通史,且对药史、地方史志、国外医史等均有卓越研究。且勤于笔耕,撰有专著20余部,发表有较高学术水平论...  相似文献   

15.
略论张锡纯运用龙骨牡蛎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盈 《陕西中医》1996,17(3):135-135
<正> 张锡纯临床善用龙骨、牡蛎,且两药往往同用治疗各种疾病。张氏认为两药质相同,性相近,功相似,合用相得益彰,“每能益其功而又补各自之不足”。现就以下几个方面,略论张氏合用龙骨牡蛎的特点。 1 敛汗 张氏视龙骨,牡蛎为止汗要药,认为“其味咸质粘,最具翕收之力”能收敛元气,止汗液,常与具有酸收之性的山萸肉合用,一般多入复方中,也可重用两药,单独煎服以敛汗。 2 摄血 张氏认为“龙骨,特蛎最能摄血之本源,况龙骨善化瘀血,牡蛎善消坚积,二药  相似文献   

16.
鲜药历史悠久,张锡纯对鲜药的使用独树一帜,通过归纳整理《医学衷中参西录》发现张氏运用鲜药的方法、入药方式多样,应用范围涉及内外妇儿各科。张氏极为重视鲜药清热之性,善用血肉有情之品;鲜药使用量虽大,但多为药食同源之品,简便廉效;鲜药组方精简,张氏喜用单方治大病;用药精准,一物多用,敢于中西药合用,大胆而超前。  相似文献   

17.
谢健  赵淳 《中国中医急症》2000,9(4):172-173
多年来 ,在研读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后 ,发现张氏对代赭石研究较深、运用较广 ,尤其是对一些急症如吐衄、中风、喘证、癫狂、痫风等 ,均以代赭石为主药 ,疗效颇佳。兹浅介如下。1 治吐衄张氏治吐衄 ,制寒降汤、清降汤等十余方。张氏云 ,治吐血、衄血 ,“以寒凉重坠之药 ,降其胃气则血止矣。或以温补开通之药 ,降其胃气 ,则血止矣”。方中皆重用赭石 ,疗效颇佳。张氏认为“盖胃腑以腐熟水谷 ,传送饮食为职 ,其中气化 ,原以息息下行为顺。乃有时不下行而上逆 ,胃中之血亦恒随之上逆。其上逆之极 ,可将胃壁之膜排挤破裂 ,而成呕血之证 ;…  相似文献   

18.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宋金时睢州考城人,是我国历代医家中攻邪论的代表者。张氏攻邪有汗、吐、下三法,其下法理论,运用在现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临床上起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省斋,清·江苏常熟人。行医乾嘉间,著有《张氏医案》三卷,成书于嘉庆四年己未(1799),继由门人邓珩抄录于嘉庆十四年己巳(1809)。观其医案,辨证用药精思独到,医论阐说颇多发明,故此书又名《应机草》。今爰将该抄本所载医论摘出一段,以飨读者。立方大要(此为笔者所加)  相似文献   

20.
(上续“张子和的学说”)张氏所谓汗吐下三法,包括内容很广:引涎、漉涎、嚏气、追泪等凡上行者皆属吐法范围;灸蒸、薰、渫、洗、熨、烙、针刺、砭射、导引、按摩凡解表者,皆属汗法范围;催生、下乳、磨积、逐水、破经、泄气等凡下行者皆属下法范围。而且张氏“亦未尝以此三法遂众法,各相其病之所宜而用之”。比如说:张氏固然极力反对滥用温朴,主张五谷、五肉、五菜为最好的补养方法,所谓“养生论食补,治病论药攻”,但张氏也认为“病有百变,岂可执方?”“岂有虚不可补,实不可泻之理哉?”掌握或攻或补的前提在于全面地分析“天地寒暑之理,以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