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院近期诊治1例同器官异时性多源性癌,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74岁。上腹部疼痛3年,近6个月来呕血、黑便4次,于1989年5月4日入院。平素体健,无烟酒嗜好,无肿瘤家族史。体检无异常发现。X线钡透诊断:胃窦部癌。胃镜下见:胃窦部小弯侧有一4cm×7cm巨大深溃疡,表面污秽,四周隆起,胃腔缩窄,胃镜诊断:胃窦癌。于1989年5月6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R_2)。术中见胃窦部小弯侧有约5cm×6cm大小肿块,质硬;幽门下有一直径约1cm的肿大淋巴结,质中等。病检报告:胃幽门区小弯侧溃疡型粘液性印戒细胞腺癌,累及全层,两切端未见癌细胞,大弯侧2枚淋巴结有癌细胞  相似文献   

2.
胃一点癌1例     
患者男,52岁。因上腹部胀痛半年,于1992年1月16日在我院行胃镜检查。镜下见胃体上部小弯侧有一约0.5cm×0.4cm×0.2cm的溃疡,边缘规整,表面覆有薄白苔,周围粘膜充血、糜烂、结节样增生。胃镜诊断:胃体溃疡。活检病理报告为管状腺癌。后转外科行胃癌根治术。术中探查胃体小弯侧可触及一1.5cm×1.5cm大小结节,周围淋巴结不大。行胃次全切除术。大体标本胃体小弯侧近幽门处前后体  相似文献   

3.
贲门的恶性肿瘤多为腺癌,腺鳞癌罕见,我院收治一例,现报道如下。患者,男,59岁,住院号011160。3个月来自觉咽下不利,并有梗塞感,片刻即缓解。近一个月来,上述症状逐渐加重,但无恶心呕吐,进半流食物无不适。经上消化道钡透诊断为贲门癌胃肠χ光点片:钡剂至贲门处通过欠佳,小弯侧可见2cm 充盈缺损;纤维胃镜:进镜41~43cm 位于贲门小弯侧可见一分叶状肿物突入管腔,致管腔狭窄,胃镜通过困难,肿物中等硬度,质脆,易出血。取活检4块,病理切片:贲门腺癌。术中所见:贲门处肿物约5×5 cm,未侵出浆膜面,癌肿周围无粘连,淋巴结不肿大,肝、胆、脾、胰、大肠、小肠均无病变。手术切除之大体标本(病检号187190)位于贲门小弯侧靠前壁,肿块呈溃疡型,大小4.5×4 cm,切面灰白色。镜下  相似文献   

4.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3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隐痛并伴反酸恶心2月余"于2015-09-14就诊于青岛市市立医院,行胃镜示:胃窦小弯侧见巨大溃疡,深,底扁平,覆黄厚苔,边缘呈结节样隆起;胃镜病理示:(胃窦小弯侧)差见低分化癌,首先考虑低分化腺癌。患者后于2015-09-24就诊于山东省立医院,并于2015-09-30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术中探查肿瘤位于胃窦小弯侧,大小约5×6cm,质硬,活动度差,与周围粘连重,多发肿大淋巴结,根据术中探查,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胃微小癌的病理形态特征。在10例胃手术切除标本中,4例检出微小胃癌。共发现微小癌灶15个,多分布于小弯侧胃窦部或胃体部,呈多中心性生长;组织学类型为高分化管状腺癌,印戒细胞癌,混合型癌。文中对其组织发生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早期胃癌病例13例,均经胃切除标本连续取块切片检查证实,其中粘膜癌7例,粘膜下癌5例,1例因于活检时已将癌灶全部切净,故切除标本中未再见到癌。癌组织位大弯侧者3例,小弯侧者10例,除2例在贲门部外其余均在幽门、胃窦及其邻近部。组织学检查呈乳头状腺癌1例、管状腺癌5例、管状腺癌合并局部低分化或未分化癌5例,低分化腺癌合并局部印戒细胞癌1例。局部淋巴结见转移癌者3例。 早期胃癌的诊断是以临床、X线、纤维胃镜及病理等多方面的检查密切协作来完成的。作纤维胃镜检查时应多注意观察胃幽门区及窦部这些好发胃癌的部位。活检应自病变四周及中心部取材,不应少于4块。对有长期慢性胃溃疡史的患者应十分警惕其发生恶变。  相似文献   

7.
胃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临床少见。本科10年中仅见1例。患者男性,36岁。因上腹部阵发性疼痛4天,于1990年8月16日入院。体检:上腹部触及 4cm×6cm 质硬肿块,肛门指诊(-)。血、尿、粪常规和肝、肾、电解质均正常。胃镜:胃窦、体部溃疡浸润型癌。活检:粘膜内癌组织浸润(疑似鳞癌)。入院9天后手术,术中发现肿瘤位于胃窦体小弯侧,约10cm×10cm×6cm,与左肝和横结肠系膜及胰腺粘连紧密,盆腔(-)。行远端胃次全切除 横结肠系膜部分切除 左肝外侧叶部分切除,毕Ⅱ式吻合。病理报告:胃浸润溃疡型中分化鳞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跳跃式脉管浸润对胃癌TNM分期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伴跳跃式脉管浸润的胃癌一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58岁,上腹痛1月余,胃镜示胃角溃疡,病检示腺癌,行胃癌根治术。大体所见胃体小弯侧一溃疡性肿物、大小1.5 cm×1.6 cm。镜下见癌灶由低黏附性癌和管状腺癌组成,癌组织侵至黏膜下层,浆膜下见多处脉管内癌栓,其中一处癌栓穿透淋巴管壁至浆膜下间质内。检出胃周小弯侧淋巴结29枚,5枚见癌转移。临床病理分期:T3N2M0,ⅢA期。术后1年,发现癌组织骨髓转移,随访1.3年,患者一般情况差。结论 跳跃式脉管浸润不参与胃癌TNM分期,但是预后的危险因素。在特殊情况下,当脉管内癌栓穿透脉管壁至间质内,则参与TNM分期,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9.
蔡秀珍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0):4142-4143
目的:通过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胃癌的病理特征对临床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临床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指导。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7月收集的160例胃癌术后病例进行回顾性病理阅片及分型,并对不同病理类型胃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不同病理类型胃癌肿瘤大小与浆膜浸润率、淋巴结转移率进行比较和比较51例不同病理类型胃癌随访患者5a生存率之间的差异,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胃癌的病理特点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160例胃癌中,乳头状腺癌9例(占5.63%);管状腺癌35例(占21.88%);低分化腺癌75例(占46.88%);黏液腺癌22例(占13.75%);印戒细胞癌19例(占11.88%)。不同病理类型胃癌淋巴结转移率:多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两比较印戒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率为73.68%,高于乳头状腺癌的11.11%,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5),乳头状腺癌与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不同病理类型胃癌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率、浆膜浸润率的关系:管状腺癌和低分化腺癌淋巴结转移率,直径>4cm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直径≤4cm,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分化腺癌肿瘤直径>4cm的浆膜浸润率高于直径≤4cm,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类型比较未见明显差异。随访51例不同病理类型胃癌患者5a生存率:多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两比较,管状腺癌5a生存率为81.82%,乳头状腺癌5a生存率为80%,低分化腺癌为61.54%,三者均高于印戒细胞癌的0%,差异有显著性(P<0.005),其他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乳头状腺癌属高分化癌,预后较好;管状腺癌和低分化腺癌是胃癌的主要类型,其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率呈正相关,与预后呈正相关;低分化腺癌浸润深度与预后呈正相关。5a生存率: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和低分化腺癌比印戒细胞癌高;印戒细胞癌属弥漫型(浸润型)胃癌,侵透性强,淋巴结转移率高,5a生存率极低,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70KV.50m As多层螺旋CT低辐射灌注扫描在肺癌诊治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发现肺部孤立性肿瘤进行70KV.50m As多层螺旋CT低辐射灌注扫描。搜集有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45例患者,鳞癌15例,腺癌23例,小细胞性肺癌7例。利用体部肺肿瘤灌注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根据非去卷积模型法获得相应肿瘤灌注彩图,测定肿瘤的对比剂达峰时间(TTP)、血流量(BF)、血容量(BV)、渗透性(PMB)。结果鳞癌、腺癌、小细胞性肺癌的TTP(s)分别是:15.62、17.91、16.89;鳞癌、腺癌、小细胞性肺癌的BF(ml/100ml/min)分别是:91.72、77.27、90.60;鳞癌、腺癌、小细胞性肺癌的BV(ml/100ml)分别是:8.06、8.94、11.94;鳞癌、腺癌、小细胞性肺癌的PMB(ml/100ml/min)分别是:13.79、15.17、13.95。结论 70KV.50m As低辐射灌注扫描方法能有效降低射线对患者的辐射,该方法获得的肺部肿瘤的灌注数据可以作为临床分析肺部肿瘤的血供及肿瘤血液灌注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1.
<正> 患男,53岁。于1989年12月26日在硬外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取上腹正中切口(从剑下至脐上长约15cm)入腹,术中见胃体部大弯侧有5cm×5cm×3cm肿块,盆腔、肝脏、腹膜未见转移,腹主动脉旁、肝十二指肠韧带等处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肿瘤切除后行毕Ⅰ式胃肠吻合,腹壁切口常规冲洗,缝合。术后恢复顺利,伤口甲级愈合。术后病理报告:溃疡型腺癌Ⅱ级侵及胃壁全层,上下切缘未见癌浸润,小弯侧2个淋巴结、大弯侧4~6个淋巴结有癌转移。术后两月行FAM方案化疗时发现腹部切口瘢痕上部深面可触及10cm×5cm肿块,质硬,无活动度,压痛阳性,局部无红肿及渗出。B超示手术后皮下瘢痕组织增生。胃肠造影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恶性浆膜腔积液细胞学分型诊断与病理学分型诊断偏差的原因。方法235例恶性浆膜腔积液标本,行HE染色后显微镜观察,细胞学分型诊断并对积液里常见的转移癌(肺腺癌、肺鳞癌、肺小细胞未分化癌、卵巢腺癌、胃癌、乳腺癌)进行癌细胞总量等14项细胞形态学指标观察。结果①细胞学分型与病理学分型不符情况:5例中、低分化鳞癌和1例大细胞未分化癌细胞学误诊为腺癌,5例可疑癌胸水及4例可疑癌腹水由于涂片中恶性细胞数量少或癌细胞不典型而未能分型诊断。②不同原发部位及不同病理类型来源的癌细胞在积液涂片各有一些特点:卵巢癌细胞数量较多且以大细胞群存在(占86.11%),肺腺癌、肺小细胞未分化癌及乳腺癌以中、小细胞群为多见;胃癌有表现为单个散在细胞(44.83%),部分病例有成群或成团(55.17%);肺鳞癌多以单个散在为主。结论浆膜腔积液细胞学诊断及观察指标能较好地鉴别各种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征,为临床确诊原发恶性肿瘤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临床Ⅰ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淋巴结清扫的合理模式.方法 通过对68例临床Ⅰ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术前临床资料的分析,选择合理的手术切除和纵膈淋巴结清扫范围.结果 肿瘤位于肺上叶,50.0%发生同侧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33.3%发生隆凸下淋巴结转移;腺癌、鳞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22.4%和14.3%(P =0.018),腺癌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是鳞癌的1.73倍(OR值为1.73);淋巴结转移同瘤体大小密切相关,瘤体最大直径在1.0 cm以下、无纵膈淋巴结转移和无胸膜受侵,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差异尤为显著(P<0.01).讨论 临床Ⅰ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应行包括隆突下淋巴结在内的选择性区域纵膈淋巴结清扫,精准合理的纵隔淋巴结清扫可提高临床Ⅰ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隐蔽区胃癌的影像检查技巧与诊断要点。方法:20例隐蔽区胃癌均行钡剂造影检查,发生于胃底后壁7例,胃底后壁小弯侧13例,其中贲门管受累9例。20例中16例术前行胃镜检查,全部病例均经胃肠钡餐造影检查。结果:20例胃底后壁癌19例手术切除,其中2例病变与脾脏粘连将脾脏一并切除。1例年龄大(74岁)心功能不全而保守治疗,随访2a肿瘤由隆起性病变形成巨大溃疡。20例病理报告均为腺癌。结论:隐蔽区胃癌因其发病位置相对特殊,前后左右相互重迭或病变位于贲门后上方,不论钡剂造影及胃镜检查均易漏诊或病变范围不易确定,因此,如何掌握本病的检查技巧是提高本病检出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例1,男,53岁。上腹部间歇性疼痛反复发作3年,近3天疼痛加剧,进食后心窝部有梗噎感,伴黑便,不发热;钡餐X线检查及胃镜均提示“贲门癌”。行贲门癌根治术。次全胃切除标本检查:于贲门部小弯侧有2×1.5×1cm大小的溃疡,边缘稍隆起,底部粗糙,切面灰白色,质硬,胃壁层次不清。镜下:溃疡边缘粘膜、粘膜下层及浅肌层内见大量印戒细胞弥漫浸润(见图1)。溃疡边缘肌层内见两个典型的平滑肌瘤,直径分别为0.4cm和0.8cm,灰白色(见图2)。病理诊断:胃贲门部印戒细胞癌合并微型平滑肌瘤。 例2,男,69岁。上腹部不适伴嗳气十余年,近两月病情加重,纳差,消瘦,偶有黑便;钡餐X线检查于十二指肠降部有两个圆形憩室约2.5×2.5cm;胃镜见一息肉,长径0.8cm。当即在胃镜内行单纯息肉摘除术。镜下:胃息肉见局灶性粘膜内印戒细胞癌。粘膜肌内见一平滑肌瘤,直径0.4cm。  相似文献   

16.
病人,男,57岁。间断腹胀腹痛2个月。胃镜示胃窦部见2 cm×1.5 cm大小浅表溃疡,触之易出血。病理报告:黏膜重度慢性炎,另见少许异型细胞,不除外低分化腺癌。术中发现胃窦大弯侧见一大小约2.5 cm×2 cm边缘稍隆起的浅表溃疡。大小弯侧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17.
1病例资料患者,男,46岁。两年前曾因胃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手术,近日自觉胃部饱胀不适遂来院就诊。查体无明显阳性发现。X线检查:术后胃行毕罗氏Ⅱ式吻合。残胃服钡后呈漏斗状,体部小弯侧可见一大小约1.5cm×2.0cm边缘光滑的充盈缺损。胃壁柔软、蠕动对称,胃黏膜未见明显的破坏及中断,吻合口及输出、入肠袢通畅。X线拟诊:胃内占位,考虑息肉可能性大。CT检查:残胃体部小弯侧,可见一大小约1.5cm×2.2cm大小的低密度影,其内部密度均匀、边缘光滑,CT值约-98至-100HU。CT诊断:符合胃内脂肪瘤手术后所见,肿块有完整的包膜,质地较软,切面呈黄色,内…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报告患者男 ,5 9岁。因柏油样黑便 1天伴头昏乏力 ,于 1990年 4月 18日入院。胃镜检查示胃窦部大弯侧 1 5cm× 1 5cm溃疡灶 ,边缘隆起 ,有僵硬感 ,触之易出血。取活检经病理证实为腺癌 ,剖腹探查 ,见胃窦大弯侧肿物 2 0cm× 1 5cm ,网膜淋巴结黄豆大 4枚 ,行胃癌根治术。病理检查 :大体观察 :胃窦大弯侧见一 1 5cm×1 5cm溃疡型肿物 ,边缘稍隆起 ,底部有出血坏死 ,溃疡深 0 2cm ,切面溃疡底及累及浅肌层。大弯侧淋巴结黄豆大 4枚 ,小弯侧淋巴结黄豆大 3枚 ,胃左动脉旁淋巴结黄豆大 1枚。镜下观察 :溃疡底为炎性坏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8F-FDG标准化摄取值(SUV)与肺癌形态、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接受PET/CT检查的肺癌病例资料。按病灶大小将病例分为3组:①肿瘤最大径≤3 cm组;②3 cm<肿瘤最大径≤7 cm组;③肿瘤最大径>7 cm组。选择肿瘤最大径≤7 cm的病例,按病理类型分为鳞癌、腺癌、小细胞癌3组。选择病理类型为腺癌的且肿瘤最大径<7 cm的肿块,按形态分为分叶组和毛刺组。分析各组间18F-FDG标准化摄取值(测量时取最大值,表示为SUVmax)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肿瘤最大径≤3 cm组、3 cm<肿瘤最大径≤7 cm组、肿瘤最大径>7 cm组的SUVmax分别为(10.74±3.20)、(10.61±3.27)和(13.89±3.31),肿瘤最大径>7 cm组的SUVmax高于其余两组。鳞癌、腺癌、小细胞癌3组的SUVmax分别为(17.10±2.78)、(9.32±2.01)和(9.67±2.53),3组间有显著差异(F=19.3,P<0.01),组间比较,腺癌组与小细胞癌组的SUVmax无显著差异(P>0.05)。分叶组与毛刺组的SUVmax分别为(8.97±2.44)和(9.69±2.13),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病灶大小与病理类型均可影响SUV值,肿瘤最大径>7 cm组的SUV值高于肿瘤最大径≤7 cm组;鳞癌组的SUV值高于腺癌及小细胞癌组;不同形态特征的病灶其SUV值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1病历报告患者,男,67岁,于2002年10月5日因上腹胃区不适1年,加重1个月就诊,上消化道气钡造影:胃角占位性病变(多考虑癌)。胃镜活检病理诊断:①胃恶性淋巴瘤?②胃角低分化腺癌?故行胃次全切除术。术中见:腹腔内无腹腔积液,盆底腹膜光滑,肝脏未触及结节,胃角小弯侧可触及3.0cm×2.5cm包块,浆膜未受累。术后剖视标本:胃角小弯侧一3.0cm×2.0cm×0.7cm溃疡型肿块,质硬、侵及肌层、未穿透浆膜。病理诊断:(胃角)胃粘膜相关淋巴瘤(MALT),T细胞淋巴瘤。本病例采取次全胃切除,术后经输液、支持治疗,并配合以化疗,病情恢复顺利,痊愈出院。2讨论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