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下腹部手术病人硬膜外注射甲磺酸罗哌卡因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下腹部手术病人硬膜外注射甲磺酸罗哌卡因的血浆浓度,探讨其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ASAⅠ或Ⅱ级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病人12例。硬膜外注射甲磺酸罗哌卡因2 mg·kg~(-1) (8.94 mg·ml~(-1)),注药前及注药后2、4、6、10、20、30、45、60、90、120、180、240、300、360、720和1440 min取中心静脉血3 ml,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甲磺酸罗哌卡因血浆浓度,DAS软件分析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甲磺酸罗哌卡因的药代动力学模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血浆浓度达峰值时间为(15±8)min,峰浓度为(1656±717)μg·L~(-1),吸收半衰期为(28±16)min,消除半衰期为(366±104)min,清除率为(0.005 0±0.001 5)L·min~(-1)·kg~(-1),表观分布容积为(2.5±0.6)L·kg~(-1)。研究期间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适合于硬膜外麻醉,其药代动力学特征与报道的盐酸罗哌卡因相似,但消除半衰期延长。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术硬膜外罗哌卡因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肾移植术患者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变化。方法选择肾移植术病人8例(R组);年龄体重相匹配的肾功能正常,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病人8例(C组)。应用0.75%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阻滞,测定感觉阻滞、运动阻滞程度;以高效液相法测定罗哌卡因血浆浓度,测定血浆α1-酸性糖蛋白浓度。结果 R组感觉阻滞上界固定时间为(20.00±4.63)min,比对照组[(32.14±8.09)min]明显快(P<0.05);麻醉持续时间明显延长,分别为(60.00±27.69)min,(43.10±27.64)min,P<0.05。R组血浆α1-酸性糖蛋白浓度[(125.49±46.84)mg/dl]明显高于C组[(69.69±20.39)mg/dl)](P<0.05)。R组罗哌卡因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AUC(496.46±237.84)明显高于C组(304.09±100.77)(P<0.05)。而运动阻滞时间、Tmax、Tβ1/2、Cmax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硬膜外0.75%罗哌卡因可为肾移植术提供良好的麻醉。肾衰对罗哌卡因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罗哌卡因含或不含肾上腺素硬膜外麻醉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观察肾上腺素对1%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的药效学和药动学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下腹部手术病人1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例。分别用1%罗哌卡因2mg· kg~-1(R组)和加入1: 200 000肾上腺素的 1%罗哌卡因 2mg· kg~-1(RE组)行硬膜外阻滞,对比两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药效学指标、Cmax和AUC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与R组相比,RE组的Tmax明显后延(P<0.01),K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 1:200 000肾上腺素对1%罗派卡因硬膜外阻滞的药效学没有影响,但可以减缓罗哌卡因的吸收和清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老年患者硬膜外注射罗哌卡因的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方法 20例择期行疝修补术的老年患者为老年组,年龄65~84岁,体重52~75 kg;20例择期行疝修补术的成年患者为青年组,年龄20~加岁,体重49~77kg.于k2,3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头端置管3~5 cm,于15min内注射0.5%罗哌卡因1.5 mg/kg.评价感觉阻滞程度,于给药后30 min评价运动阻滞程度,并分别于硬膜外给药前、给药后5、10、20、30、45、60、75、90、120、150 min时抽取足背动脉血样3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罗哌卡因浓度,计算罗哌卡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与青年组比较,老年组罗哌卡因的起效时间缩短,感觉阻滞平面固定时间及感觉阻滞消退时间延长,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及运动阻滞程度升高(P<0,05).两组罗哌卡因的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并按一级动力学进行消除.与青年组比较,老年组罗哌卡因的浅室分布半衰期、深室分布半衰期、药峰时间、AUC0→150min、AUC0→In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的消除半衰期延长,药峰浓度升高,清除率和表观分布容积减小(P<0.05).结论 老年患者罗哌卡因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与成年患者比较,老年患者硬膜外注射罗哌卡因的总吸收无变化,清除率和表观分布容积减小,药峰浓度升高,消除半衰期延长,感觉阻滞平面和运动阻滞程度升高,感觉阻滞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5.
6.
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阻滞时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罗哌卡因 (Ropivacaine)是一种新型长效的酰胺类局麻药 ,其化学结构为纯S型对映异构体。它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低 ,低浓度时具有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分离现象。本研究拟通过对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阻滞时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探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进入硬膜外腔后在人体的吸收、分布和消除规律 ,以期对临床工作中合理用药提供较好的药理性理论依据。表 1 药代动力学参数项目Ⅰ组 (9例 )Ⅱ组 (9例 )T1 2Ka(min) 9 86± 1 6110 3 4± 2 5 5T1 2a(min) 16 66± 5 72 15 71± 5 11T1 2 β(min) 87 13…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年龄因素对患者硬膜外注射氯普鲁卡因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连续硬膜外麻醉下下肢手术患者45例,根据年龄分为A组(≤45岁).B组(46~64岁)和C组(≥65岁),每组15例.以3%氯普鲁卡因6 mg/kg行硬膜外阻滞.硬膜外注药后记录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于注药后即刻、注药后3、6、9、12、15、20、30、45、60和90 min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氯普鲁卡因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与A组比较,C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明显升高,感觉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明显延长(P<0.05).硬膜外注药后90 min时B组和C组氯普鲁卡因血药浓度高于A组(P<0.05).结论 随年龄增加,氯普鲁卡因阻滞平面升高,感觉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延长,药物代谢减慢. 相似文献
8.
罗哌卡因用于犬坐骨神经阻滞时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用于犬坐骨神经阻滞时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成年健康杂种犬12只,雌雄各半,体重14~17 k异,6~8月龄,随机分为2组(n=6),分别采用0.5%罗哌卡因10 mg/kg(A组)和20 mg/kg(B组)行单次坐骨神经阻滞,分别于罗哌卡因给药前、给药后10、20、30、40、60、90、120、150、180、240、360、720 min时抽取股动脉血样5 ml,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罗哌卡因浓度,监测ECG、BP和HR,记录局麻药毒性反应的发生情况(同时在该点采血测定血浆罗哌卡因浓度).结果 罗哌卡因阻滞犬坐骨神经时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A组血药浓度峰值和曲线下面积低于B组(P<0.01),而其他参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点HR、SP、DP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2只犬发生惊厥,惊厥时的血药浓度分别为12.56、13.67 mg/L.结论 罗哌卡因用于犬坐骨神经阻滞时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符合二室模型,大剂量(20 mg/kg)时易产生中枢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年龄因素对患者硬膜外注射左旋布比卡因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下肢手术患者45例,年龄30~72岁,体重52~83 ks,ASA Ⅰ或Ⅱ级,按不同年龄分为3组:Ⅰ组(≤45岁)、Ⅱ组(46~64岁)和Ⅲ组(>64岁),每组15例,均采用腰段硬膜外麻醉,左旋布比卡因(7.5 mg/ml)用量1.8 mg/kg(含肾上腺素5 μg/ml).经L1,2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注射试验量0.5%左旋布比卡因3 ml,3 min后注射剩余量0.75%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注药后记录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每组随机选择9例,于注药后即刻、注药后10、20、30、45、60、90、120、180、240、360、480、840、和1 440 min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左旋布比卡因浓度,绘制血浆左旋布比卡因浓度-时间曲线,计算3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与Ⅰ组比较,Ⅲ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高,感觉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长,(P<0.05);各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均达100%;各组左旋布比卡因的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均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硬膜外注药后1 440 min时Ⅱ组和Ⅲ组左旋布比卡因血药浓度高于Ⅰ组(P<0.05);Ⅱ组和Ⅲ组左旋布比卡因消除半衰期明显长于Ⅰ组,Ⅲ组明显长于Ⅱ组(P<0.05).结论 不同年龄患者硬膜外注射0.75%左旋布比卡因1.8 mg/kg安全有效;随年龄增加,感觉阻滞平面升高、感觉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延长,药物代谢明显减慢. 相似文献
10.
患者硬膜外注射不同浓度左旋布比卡因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患者硬膜外注射不同浓度左旋布比卡因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择期行结肠癌根治术、经腹或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患者2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35~59岁,随机分为0.75%左旋布比卡因组(Ⅰ组)和0.5%左旋布比卡因组(Ⅱ组),每组10例.麻醉方法为腰段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经L1,2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分别经2 min注入0.75%或0.5%左旋布比卡因2 mg/kg.硬膜外注药结束后30 min内记录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于注药后即刻、注药后10、20、30、45、60、90、120、210、300、420、540、660和840 min时取中心静脉血3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左旋布比卡因浓度,绘制血浆左旋布比卡因浓度-时间曲线,计算2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2组血浆左旋布比卡因浓度-时间曲线均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2组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75%和0.5%左旋布比卡因2mg/kg腰段硬膜外阻滞安全性高,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均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两者药代动力学特性无差异. 相似文献
11.
子宫切除术患者氯普鲁卡因混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患者氯普鲁卡因混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拟行子宫切除术患者印例,随机分为R、C1-R、C1-R,、C2-R,四组(n=15),硬膜外分别给予0,75%罗哌卡因、1%氯普鲁卡因+0.75%罗哌卡因、1%氯普鲁卡因+0,5%罗哌卡因、1.5%氯普鲁卡因+0.5%罗哌卡因。记录感觉阻滞最高平面、运动阻滞分级及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术中辅助用药及不良反应。结果与R组比较,其它三组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达最高平面的时间、BromageI、Ⅱ级的起效时间均缩短,C1-R1、C1-R1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的持续时伺缩短,C1-R组Bromage Ⅲ级的起效时间缩短,C1-R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升高,内脏牵拉痛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患者1%或1.5%氯普鲁卡因可增强0.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子宫切除术病人不同剂量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比较子宫切除术病人不同剂量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子宫切除术病人8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30~55岁,随机分为四组:罗哌卡因组(L组)、罗哌卡因分别混合舒芬太尼10、20、30,ug组(S1、S2、S3组),每组20例。L组硬膜外注入0.75%罗哌卡因13ml混合生理盐水2ml,S1、S2、S3组0.75%罗哌卡因13ml分别混合舒芬太尼10、20、30μg(均为2m1)硬膜外注入。记录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最高平面及达最高平面的时间、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评价腹部运动阻滞、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采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建立0.75%罗哌卡因混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的量一效关系方程,计算ED50和ED95。结果与L组比较,S1、S2、S3组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及达最高平面的时间缩短,持续时间延长,最高平面升高,腹肌运动阻滞和麻醉效果改善(P〈0.05);以S2、S3组麻醉的效果较好,但与其他各组相比,S3组嗜睡、寒战、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最高(P〈0.01);各组间下肢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0.75%罗哌卡因混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的ED50为11.21μg(95%可信区间为8、42~13.45μg),ED95为22.16μg(95%可信区间为17.63~38.11μg)。结论子宫切除术病人混合20,30μg舒芬太尼均可增强0.7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不同剂量可乐定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的可乐定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应。方法 60例ASAⅠ-Ⅱ级妇科手术患者,硬膜外随机双盲接受不含或含50、100、150μg可乐定的0.75%罗哌卡因25ml,分为R、R-C50、R-C100、R-C150四组。记录感觉镇痛、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术中镇痛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R-C100组、R-C150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术中内脏牵拉痛发生率及氯胺酮需要量减少,镇痛持续时间延长,寒战发生率降低。然而,R-C150组低血压发生率、麻黄碱需要量及输液量增加。结论 可乐定100μg与0.75%罗哌卡因25ml合用于硬膜外麻醉,可改善罗哌卡因阻滞特征而不增加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舒芬太尼静脉或硬膜外给药对子宫切除术病人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静脉或硬膜外给药对子宫切除术病人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子宫切除术病人60例,年龄30~55岁,体重40~70k,随机分为3组(n=20):硬膜外罗哌卡因组(R组)、硬膜外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组(RS组)、硬膜外罗哌卡因复合静脉舒芬太尼(IVS组)。行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头向置管3.5cm,给予2%利多卡因3ml。5min后R组硬膜外注入0.75%罗哌卡因13ml混合生理盐水2ml;RS组硬膜外注入0.75%罗哌卡因13ml混合20μg(2ml)舒芬太尼,R组及RS组均同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IVS组硬膜外注入0.75%罗哌卡因13ml混合生理盐水2ml,同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20μg(2m1)。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达到的最高平面和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腹部肌肉松弛程度、麻醉效果、清醒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间下肢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和Bromag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舒芬太尼静脉和硬膜外给药均可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延长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但在感觉阻滞达到的最高平面腹部肌肉松弛程度和麻醉效果方面舒芬太尼硬膜外给药的效果优于静脉给药,且病人均处于清醒状态。结论与静脉注射比较,硬膜外给予小剂量舒芬太尼可增强子宫切除术病人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且不增加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肾上腺素对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阻滞患者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1:20万肾上腺素对3%盐酸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阻滞患者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者2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10):盐酸氯普鲁卡因组(C组)和盐酸氯普鲁卡因加肾上腺素组(CE组)。分别用3%氯普鲁卡因6 mg·kg-1(C组)和含 1:20万肾上腺素3%氯普鲁卡因6 mg·kg-1(CE组)硬膜外阻滞,记录局麻药的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给药后20min时运动阻滞程度;分别在给药前及给药后3、6、9、11、13、15、17、20、30、45、60、 90min采取桡动脉血1.5ml,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氯普鲁卡因浓度,经计算机软件拟合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并计算各项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两组局麻药的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E组血药浓度峰值(Cmax)分别为0.49±0.47、(0.32±0.22)mg· L-1,达峰值时间(Tmax)分别为8±3、(9±4)min;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0±6、(7±4)μg· min·ml-1;清除速率常数(K)分别为0.32±0.21、(0.36±0.32)min-1;两组间Cmax、Tmax、AUC及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0万肾上腺素对3%盐酸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阻滞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