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航宇  魏书堂  杨文义 《黑龙江医学》2021,45(13):1385-1386
目的:研究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胃黏膜下肿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18年3月—2019年7月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58例患有胃黏膜下肿瘤的患者,其中32例接受STER治疗,分为A组,26例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分为B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切除与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期间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长久于B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低于B组(P<0.05);A组一次切除成功率为100.00%,与B组92.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组创口愈合率为90.61%,高于B组65.38%(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3%,低于B组26.92%(P<0.05);两组术后6个月内均未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STER治疗胃黏膜下肿瘤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好,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源于固有肌层的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s)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于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治疗的12例经CT及超声内镜诊断为来源于固有肌层的上消化道SMTs并接受STER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过程,术中、术后以及随访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12例患者中,11例病灶位于食管,1例病灶位于贲门.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手术,其中11例病灶均由STER一次性完整切除,1例因病灶粘连明显,手术难度大,剥离出血多,耗时长,为保证病人安全仅部分切除肿物.病灶长径0.8~5.0 cm,平均2.2 cm,从黏膜切开至黏膜切口完整缝合时间为45~240 min,平均107 min.术中1例发生皮下及纵隔气肿、气腹,全组病例均无出血、黏膜层破、气胸等并发症.全组均无与手术相关的死亡病例,所有并发症经对症、保守治疗痊愈,无1例追加外科手术.11例患者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均提示为平滑肌瘤,1例术后病理诊断为食管黏膜鳞状上皮中-重度非典型增生.11例患者出院后1~3月内镜复查未见病变残留、复发,1例失访.结论 STER是治疗源于固有肌层的上消化道SMTs的一种微创、可行、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一次性大块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其近期疗效肯定,但远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及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治疗食管巨大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收...  相似文献   

5.
食管黏膜下肿瘤包括起源于黏膜下层、黏膜肌层及固有肌层的肿瘤,有平滑肌瘤、脂肪瘤、间质瘤、施万细胞瘤(神经鞘瘤)、颗粒细胞瘤、神经内分泌肿瘤等,多为良性,但间质瘤、施万细胞瘤(神经鞘瘤)、颗粒细胞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潜在恶性,需密切随访或手术切除。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食管黏膜下肿瘤的内镜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内镜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挖除术及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在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和黏膜下肿瘤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治疗上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 年4 月至2016 年12 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为上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并行STER治疗(n=28)和ESE治疗(n=14)的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和内镜结果、治疗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2 例病变均顺利完成切除,成功率100%。两组间(STER组 vs. ESE组)从性别、年龄、病变大小[1.5(1.0~6.0) cm vs. 1.3(0.5~2.0) cm,P=0.05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TER组的病变切除时间长于ESE组[46.5(11.0~163.0) min vs. 19.5(6.0~56.0) min, P=0.007],创面钛夹缝合时间短于ESE组[3.5(1.0~11.0) min vs. 8.0(2.0~33.0) min, P=0.00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总的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0(14.0~167.0) min vs. 31.5(10.0~88.0) min,P=0.080]。术后一次性整块切除率(92.9% vs. 85.7%)、治疗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10.7% vs. 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ER组术后发生肺炎2 例,纵隔气肿1 例,保守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ESE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经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确诊平滑肌瘤28 例,间质瘤14 例。STER组6 例间质瘤均为极低危险度;ESE组4 例间质瘤为极低危险度,4例间质瘤为中等危险度[病变大小约1.0~2.0 cm,核分裂像(6~8)个/50 高倍视野]。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6.5 个月(24~60个月),中等危险度间质瘤的患者最短随访时间为32个月,均未见肿瘤残留、复发及隧道内种植。结论:STER和ESE均可成为治疗来源于上消化道固有肌层的黏膜下肿瘤的有效、安全的方案选择之一,与STER相比,ESE切除病变时间短,但创面缝合时间长,总的手术时间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食管黏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Lugol′s碘染色确定病灶边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完整剥离病灶并送检。切除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即刻及短期并发症及其发生率等纳入统计。结果:32例共33处食管黏膜病变接受治疗,30例共31处病变成功完成ESD治疗,ESD成功率93.9%(31/33)。2例患者病灶局部黏膜下注射后抬举不良且难以剥离转行手术治疗。ESD手术时间(自开始标记至完整剥离病变)55~125 min(平均85 min)。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有少量出血;2例食管黏膜内肿瘤剥离过程中出现皮下气肿,保守治疗成功,ESD穿孔发生率6.3%(2/32)。1例食管黏膜内癌合并皮肌炎的患者术后发生创面感染,术后第3天出现发热胸痛,抗感染治疗后6天恢复正常。成功实施ESD手术的30例患者平均住院8天,人均住院费用1.45万元人民币,术后每月随访1次,随访期3个月,创面基本愈合,无1例病变残留和复发。3例术后创面超过食管2/3周的患者,术后1个月就发生食管狭窄,经过平均2次球囊扩张后狭窄缓解。结论:ESD是治疗食管黏膜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内镜经黏膜下隧道切除术(STER)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SMT)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确诊为食管SMT行STER治疗的19例患者分成试验组(n=9)和对照组(n=10).试验组患者术前0.5 h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头孢替安2 g,对照组不使用.记录术前和术后48.0 h内最高体温;监测术前,术后12、24、48 h血常规及术前、术后12 h 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12 h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R手术治疗食管SMT围术期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10.
李勇  王翻身  王昕  张渊 《中外医疗》2016,(10):38-40
目的 探究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病例使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在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该科室治疗胆囊结石的病例64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2例,两组分别使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内镜黏膜切除术.对治疗后的效果及相关指标进行测评.结果 治疗组出血(3.1%)、穿孔并发症发生(0%)及复发率(0.0%)明显小于对照组(12.4%、6.2%、6.2%)(P=0.014,0.011,0.011<0.05),病变直径>3 cm与≤3 cm两种病变部位切缘阳性率(20.0%、0.0%)均明显小于对照组(37.5%、12.5%)(P=0.006,0.000<0.05),但手术时间(67.8±14.3)min明显长于对照组(31.2±12.2)min(P=0.000<0.05),均为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能有效切除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减少复发率和并发症,效果明显优于内镜黏膜下切除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辅助下橡皮圈或尼龙绳套扎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适应症?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经普通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诊断为食管?胃黏膜下肿瘤58例,均拟诊为上消化道间质瘤或平滑肌瘤?所有病变均采用标准橡皮圈或尼龙绳套扎法治疗,术后常规口服质子泵抑制剂(PPI)并于术后两周复查胃镜?【结果】 肿瘤直径0.5 ~ 4.0 cm,平均1.2 (S = 0.5)cm,病变位于食道26 (44.8%)例,胃23 (39.7%)例,十二指肠9 (15.5%)例;位于固有肌层28 (48.3%)例,黏膜肌层24(41.4%)例,黏膜下层6(10.3%)例?一次套扎成功53例(91.4%),失败5例(8.6%),其中4例为2周后复查发现病变残留,其直径 > 1.5 cm(1.5 ~ 4.0 cm)且位于固有肌层,1例因不能耐受手术中途放弃套扎?结果表明病变大小?层次及生长方式是套扎成功的决定因素?3例患者术后5天内出现一过性少量黑便,未经特殊处理症状消失,无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内镜辅助下橡皮圈或尼龙绳套扎术治疗直径 < 1.5 cm的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安全有效,可行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在食管黏膜下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常规胃镜诊断为食管黏膜下肿瘤78例行超声内镜检查,并根据其起源层次不同,采用内镜或手术治疗。结果该组78例中,超声内镜提示71例为平滑肌瘤,其中18例起源于黏膜肌层,53例起源于固有肌层;囊肿4例,起源于黏膜下层;3例为腔外大血管压迫。18例起源于黏膜肌层的平滑肌瘤均行黏膜切除术,无1例穿孔,53例起源于固有肌层的平滑肌瘤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超声内镜是检查食管黏膜下肿瘤的最有效方法,在超声内镜指导下进行内镜治疗是黏膜下肿瘤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技术在上尿路肿瘤临床手术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后腹腔镜技术手术治疗肾癌11例,肾盂、输尿管癌16例。结果:26例手术获得成功,1例中转开放完成。手术时间90~180min,平均130 min,出血50~400 ml,平均100 ml,术后住院7~10 d,平均8 d。随访1~24个月,无肿瘤复发及术区、切口种植转移。结论:后腹腔镜根治性手术治疗上尿路肿瘤安全可行,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治疗方法。方法:对78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的病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病例中,内镜下成功取出72例(92.3%),其中39例食管异物成功取出34例(94.2%),26例胃内异物成功取出25例(96.1%),13例十二指肠异物全部取出(ioo%)。结论:内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 EFR)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的方法及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11-02/2012-02月15例确诊胃黏膜下肿瘤并行EFR患者资料,分析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要点。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成功;手术中创面均有少量出血,电凝、氩离子束凝固术、止血钳或钛夹处理后止血,无复发出血;术后1例患者出现气腹、腹膜炎症状及体征,经内科保守治疗及相应护理后治愈;术后2个月及1年后复查胃镜和超声胃镜未发现病变残留或复发病例。结论EFR能有效根除胃黏膜下肿瘤,术中默契熟练的配合是EFR治疗成功的重要条件,完善的术前准备与严密的术后病情观察及精心的护理对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效果、安全性和并发症等。方法经内镜检查发现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病人38例(共39个病灶),内镜下用圈套器剥离肿瘤顶部的黏膜,暴露出部分肿瘤,用钩刀、针刀或绝缘刀分离肿瘤的周围组织,再从肿瘤的底部分离。结果 38例病人(39个病灶)全部一次性切除成功,切除率为100%,手术时间为20-125min,手术中及手术后无出血、穿孔、食管狭窄等并发症。病理结果:平滑肌瘤30例、脂肪瘤5例及间质瘤3例。手术后3个月复查内镜均无复发。结论内镜下黏膜剥离治疗上消道黏膜下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肝炎肝硬变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多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48例肝炎肝硬变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先行内科保守治疗,采用垂体后叶素加西咪替丁或洛赛克。无效者采用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硬化剂治疗(EIS)或套扎治疗(EVL),或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结果:48例中采取内科保守治疗有效27例(56.3%)。无效21例(43.7%)中,3例行TIPS,止血有效,但2例于半年内死于肝性脑病,1例发生分流道阻塞;6例行EIS或EVL,止血有效;死亡12例,其中死于失血性休克4例,死于肝性脑病6例,死于肝肾综合症2例。结论:肝炎肝硬变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大多可取得良好疗效。无效者可采用EIS、EVL、TIPS能快速有效地控制出血,TIPS由于其术后肝性脑病及分流道再阻塞发生率高,中远期疗效不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进行研究,证实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优势。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本院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9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的止血药物治疗;观察组45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内镜治疗。分组治疗后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疗效及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9%,优于对照组68.2%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依从性的比较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具有疗效显著,依从性高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入选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为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住院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奥曲肽)和对照组(基础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48h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是理想的治疗药物之一,适于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