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旧工艺仙灵骨葆胶囊中淫羊藿大鼠肠吸收特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慧超  陆洋  杜守颖  陈雯  王玥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9):2648-2652
目的:研究新型仙灵骨葆胶囊中淫羊藿有效成分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的大鼠肠吸收特性,并与仙灵骨葆胶囊肠吸收结果进行对比.方法:采用大鼠离体非翻转肠囊法,以HPLC对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进行检测,研究吸收部位和药物浓度对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肠吸收的影响.结果:朝藿定C在十二指肠的吸收优于空肠和回肠,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淫羊藿苷在空肠的吸收低于十二指肠和回肠,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低3个浓度胶囊内容物中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的Ka无显著性差异,朝藿定C高、中、低3个浓度的Ka分别为0.040,0.058,0.061 h-1,淫羊藿苷高、中、低3个浓度的Ka分别为0.002,0.007,0.003 h-1.结论: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的肠吸收不受浓度影响.新工艺仙灵骨葆胶囊中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的肠吸收均好于旧工艺.  相似文献   

2.
羊藿三七提取物中主成分淫羊藿苷的肠吸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青青  陈彦  蔡垠  贾晓斌 《中成药》2012,34(11):2103-2106
目的考察羊藿三七(淫羊藿、三七)提取物中主成分淫羊藿苷的肠吸收情况。方法采用Caco-2细胞模型,以药物表观渗透系数为指标,考察羊藿三七提取物中淫羊藿苷的吸收转运并与淫羊藿提取物及淫羊藿苷单体比较。结果在淫羊藿苷质量浓度相同的条件下,羊藿三七提取物及淫羊藿提取物中淫羊藿苷的吸收渗透系数都较小,且略小于单体,但无显著性差异,而两者分泌渗透系数与单体比较均有显著性降低,外排比率均下降了1倍左右。结论虽然单体淫羊藿苷的吸收较差,但羊藿三七提取物及淫羊藿提取物中的某些成分能抑制外排泵对淫羊藿苷的外排作用,从而有利于淫羊藿苷的吸收。  相似文献   

3.
Caco-2细胞单层研究淫羊藿黄酮类成分的吸收转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彦  贾晓斌  胡敏 《中草药》2009,40(2):220-224
目的 研究淫羊藿黄酮类成分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转运.方法 采用超高压液相法测定药物浓度,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app),研究淫羊藿黄酮5个主要成分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宝藿苷I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双向转运.结果 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的吸收渗透系数(P_(AB))较小,分别为5.91×10~(-7)、3.22×10~(-7)、2.76×10~(-7)、4.23×10~(-7) cm/s,宝藿苷I相对较大,为1.46×10~(-6)cm/s;5个化合物的分泌渗透系数(P_(BA))都比其相应的吸收渗透系数要大,其中宝藿苷I的分泌渗透系数是其吸收渗透系数的9.8倍.结论 淫羊藿黄酮类成分的肠道吸收较差,可能存在肠道转运蛋白的外排机制,其中三糖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的吸收要小于二糖苷(淫羊藿苷),二糖苷的吸收要小于单糖苷(宝藿苷I).  相似文献   

4.
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研究淫羊藿不同黄酮苷的吸收代谢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淫羊藿5个黄酮苷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宝藿苷Ⅰ在大鼠肠道的在体吸收情况.方法:应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肠灌流液中淫羊藿各黄酮苷的含量,计算各黄酮苷的肠渗透系数.结果:5个黄酮苷在大鼠各肠段的表观渗透系数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顺序依次分别为淫羊藿苷:6.365,5.349,1.004,0.601;朝藿定A分别为4.120,3.397,0.401,0.257;朝藿定B分别为:3.645,3.135,0.990,0.434;朝藿定C分别为:3.114,2.882,0.688,0.470;宝藿苷Ⅰ分别为2.324,2.398,1.529,1.045.淫羊藿苷在大鼠肠道会被水解产生2个代谢产物,朝藿定A,B,C各自会被水解产生1个代谢产物,宝藿苷Ⅰ无代谢产物.结论:5个黄酮成分在大鼠肠段不同部位吸收存在差异,各化合物的回肠和结肠肠段表观渗透系数均显著低于十二指肠和空肠肠段,淫羊藿苷,朝藿定A,B,C的肠道代谢产物与其结构与肠黏膜上的酶相关,并且在十二指肠、空肠代谢较多;在回肠、结肠代谢较少.  相似文献   

5.
蒋俊  崔莉  孙娥  李杰  成旭东  丁淑敏  封亮  贾晓斌 《中草药》2014,45(5):721-729
全面系统阐述了淫羊藿饮片中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宝藿苷I、淫羊藿苷5种主要黄酮类化合物的体内代谢过程,整理了5种黄酮类化合物的体内代谢产物与代谢途径;基于5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体内代谢产物,总结其共性代谢规律和共有代谢产物,并结合淫羊藿总黄酮、淫羊藿苷、宝藿苷I、淫羊藿素的抗骨质疏松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初步推断淫羊藿黄酮类化合物中的次糖苷和苷元是淫羊藿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体内代谢产物,次糖苷和苷元也可能是淫羊藿总黄酮抗骨质疏松重要药效物质基础。为淫羊藿饮片及淫羊藿黄酮类化合物抗骨质疏松药效物质基础及机制研究和抗骨质疏松有效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炙淫羊藿炮制过程中5种黄酮类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炙淫羊藿炮制过程中5种黄酮类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测定炙淫羊藿炮制前后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宝藿苷Ⅰ的含量.结果:炙淫羊藿炮制过程中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宝藿苷Ⅰ的含量发生了变化,不同品种、不同批次的炙淫羊藿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结论:炙淫羊藿的炮制工艺条件和黄酮类成分的比例关系决定了炙淫羊藿炮制过程中黄酮类成分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韩莹 《光明中医》2022,37(6):991-993
目的 对比分析朝鲜淫羊藿与其他4种品种淫羊藿药材中金丝桃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宝藿苷Ⅰ的含量.方法 采用RP-HPLC法对5种淫羊藿品种里的6种黄酮类成分(金丝桃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宝藿苷Ⅰ)进行测定,并考察实验方法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结果 6种主要黄酮类成分的进样量分别在4...  相似文献   

8.
淫羊藿黄酮类化合物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淫羊藿中黄酮类化合物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对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总黄酮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淫羊藿苷在大鼠各肠段的渗透系数按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结肠顺序依次分别为(5.25±0.17),(4.27±0.28),(1.99±0.09),(0.80±0.03);淫羊藿总黄酮中淫羊藿苷在大鼠各肠段的渗透系数按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结肠顺序依次分别为(3.65±0.18),(4.68±0.17),(1.64±0.08),(0.58±0.26)。结论淫羊藿总黄酮中有多种成分在大鼠肠段会发生代谢转化,其中淫羊藿苷经过大鼠肠段后代谢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淫羊藿属9种淫羊藿叶中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量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娟平  王忠东  孙文基 《中草药》2007,38(4):613-614
淫羊藿属Epimedium L.药用植物,在我国有29种,产于川陕者14种,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中国药典》作为淫羊藿药材的有5种,分别为淫羊藿、朝鲜淫羊藿、箭叶淫羊藿、巫山淫羊藿和柔毛淫羊藿,笔者在进行淫羊藿成分系统分离研究的基础上,对采集的川陕豫产9种习惯人药的淫羊藿品种,将其叶中的主要成分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的量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朝藿定C量大于淫羊藿苷。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二仙汤中淫羊藿黄酮类成分进行含量检测,并采用4个不同产地的淫羊藿进行多角度分析。方法:进样体积为1μL;色谱柱的的温度控制在40℃;流动相A以0. 1%色谱纯甲酸和5 mmol/L的色谱纯乙酸铵均匀混合而成;流动相B以色谱纯甲醇和超纯水均匀混合而成,研究中进行所有高效液相色谱线性梯度洗脱程序。检测波长设置在270 nm时可以检测到较多的吸收峰。前期对HPLC进行常规的可靠性方法学考察,包括专属性、精密度、稳定性等,然后进一步对淫羊藿黄酮类成分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Ⅱ、朝藿定B、朝藿定C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二仙汤中淫羊藿黄酮类成分淫羊藿苷对照品、淫羊藿次苷Ⅱ对照品、朝藿定B对照品和朝藿定C对照品均可见良好的分离度,且不存在任何内源性的干扰物质,每一个黄酮类成分专属性均较好。淫羊藿苷线性回归方程:Y=34. 012X-12. 99;淫羊藿次苷Ⅱ线性回归方程:Y=39. 875X-7. 134;朝藿定B线性回归方程:Y=23. 997X-8. 416;朝藿定C线性回归方程:Y=29. 896X-15. 38。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Ⅱ、朝藿定B和朝藿定C精密度试验的RSD值分别为0. 33%、0. 64%、0. 57%、0. 52%;稳定性试验RSD值分别为1. 09%、1. 62%、1. 78%、0. 41%;重复性试验RSD值分别为2. 61%、2. 75%、2. 48%、1. 22%;二仙汤供试品溶液中淫羊藿黄酮类成分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Ⅱ、朝藿定B和朝藿定C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 87±2. 15)%、(99. 46±1. 52)%、(101. 64±2. 43)%、(99. 79±2. 31)%。二仙汤供试品溶液中淫羊藿黄酮类成分的含量高于淫羊藿单味药材供试品溶液;从淫羊藿不同产地中黄酮类成分含量的角度比较,发现四川产地的淫羊藿中测得的黄酮类成分高于其他3个产地,陕西产地淫羊藿次之,其后为湖北产地淫羊藿,而湖南产地淫羊藿黄酮类成分含量最低。结论:采用HPLC检测二仙汤中淫羊藿黄酮类成分含量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且二仙汤供试品溶液中淫羊藿黄酮类成分的含量高于淫羊藿单味药材供试品溶液。  相似文献   

11.
常见药物肠道吸收的转运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服药物在肠道中的吸收是决定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因素。肠道中有许多介导药物转运的蛋白,在药物的吸收、分布和相互作用方面起关键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一些常见的肠道膜转运蛋白及其转运机制,提出利用转运蛋白的特性和转运蛋白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对中药成分中的一些转运蛋白底物及中药-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葛根素自微乳大鼠肠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葛根素自微乳对大鼠肠吸收的改善作用。方法以离体大鼠外翻肠囊模型研究葛根素自微乳的肠吸收部位和促吸收效果,采用HPLC测定样品浓度,计算累计吸收率。结果葛根素自微乳在各肠段的累计吸收率比较依次为:回肠>空肠>十二指肠>结肠;葛根素自微乳的累计吸收率显著高于葛根素混悬液。结论葛根素自微乳最佳吸收部位为小肠中后段,尤其是回肠;与葛根素混悬液相比,葛根素自微乳能够显著改善肠吸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异功散主要成分的肠吸收及动力学特征,判断其主要吸收成分。方法 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模型进行肠吸收实验,计算各成分的吸收参数。结果 6种主要成分甘草苷、橙皮苷、甘草酸、芸香柚皮苷、芹糖异甘草苷、人参皂苷Re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1×10–6~1×10–5 cm·s–1;除甘草酸和芹糖异甘草苷外其他成分的吸收速率常数(Ka)在不同质量浓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随质量浓度呈线性增加(r>0.97)。结论 异功散中6个主要成分的小肠吸收良好,且以被动转运为主,其中人参皂苷Re的吸收最好,其次为甘草苷、甘草酸、芸香柚皮苷、芹糖异甘草苷、橙皮苷。该结果可为确定异功散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不同吸收促进剂对低分子肝素(LMWH)肠渗透的影响,确定LMWH最佳肠吸收部位及其最佳吸收促进剂。方法采用体外透膜装置考察LMWH经肠道各段的渗透能力以及不同吸收促进剂对LMWH经大鼠十二指肠和结肠的促渗透效果;以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指标,采用在体原位肠袢实验考察Imwitor 742对LMWH经十二指肠或结肠给药后吸收的影响。结果LMWH经十二指肠渗透最多,其次是空肠、回肠和结肠。所试吸收促进剂均能增加LMWH的透肠速率,在十二指肠的促渗顺序为:Imwitor 742>牛磺胆酸钠>癸酸钠>聚山梨酯80>卵磷脂;在结肠的促渗顺序为:Imwitor 742>癸酸钠>牛磺胆酸钠>聚山梨酯80>卵磷脂。各促进剂均对结肠作用敏感,但LMWH渗透系数和累积渗透量仍以十二指肠最高。1%Imwitor 742使LMWH经大鼠十二指肠吸收的最大APTT增加3.6倍,结肠吸收的最大APTT增加2.5倍,十二指肠吸收好于结肠。结论十二指肠是LMWH肠道吸收的最佳部位。Imwitor 742是LMWH良好的肠道吸收促进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大黄素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以及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2)对大黄素肠吸收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HPLC法测定肠灌流液中大黄素的浓度,计算不含抑制剂药物组及含抑制剂药物组大黄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结果 十二指肠段吸收能力显著强于其他肠段(P<0.05);大黄素在回肠、结肠、空肠段之间的吸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P-gp 抑制剂后,大黄素肠吸收的Ka、Papp 值与不合抑制剂组比较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高、中浓度MRP2抑制剂后,大黄素肠吸收的Ka、Papp 值与不含抑制剂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有剂量依赖性.结论 大黄素在大鼠体内的主要吸收部位为十二指肠.大黄素的肠吸收过程不受P-gp的外排影响,但受到MRP2的肠道外排转运影响,大黄素可能为MRP2的底物.  相似文献   

16.
桂枝汤在肠道不同部位的吸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桂枝汤在肠道不同部位的吸收特征。方法采用大鼠肠外翻模型,HPLC检测不同浓度桂枝汤中甘草苷、芍药苷、肉桂酸和甘草酸在肠道不同部位的吸收浓度,计算各成分的吸收参数,并分析它们在肠道不同部位的吸收特征。结果不同浓度桂枝汤中甘草苷、芍药苷、肉桂酸和甘草酸在各肠道均为线性吸收,R2均大于0.9,符合零级吸收速率;甘草苷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芍药苷、肉桂酸和甘草酸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中的吸收速率常数(Ka)均随桂枝汤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符合被动吸收;甘草苷在结肠中的吸收速率常数(Ka)随桂枝汤给药浓度的增加没有差异,符合主动转运;桂枝汤中甘草苷的最佳吸收部位为结肠,芍药苷和甘草酸的最佳吸收部位为十二指肠,肉桂酸在十二指肠和回肠中吸收均较好。结论肠道不同部位对桂枝汤中不同成分的吸收具有一定差异,除甘草苷在结肠部位为主动吸收外,所有被测成分在不同肠道均为被动吸收形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四乙酰葛根素(4ac)在大鼠小肠中的吸收情况。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单向灌流模型,通过HPLC法测定出口处灌注液中4ac的浓度,计算4ac在小肠各个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及药物表观吸收系数(Papp)。结果 4ac在小肠段的吸收情况是十二指肠回肠空肠,4ac浓度为100μg·mL-1与150μg·mL-1在十二指肠的吸收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4ac主要在十二指肠段吸收,可开发为口服制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吸收促进剂对水飞蓟宾及其磷脂复合物肠道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法研究药物在大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的吸收情况.结果:水飞蓟宾及其磷脂复合物在各肠段均有吸收,以空肠和回肠段吸收较好,且其磷脂复合物在各肠段吸收均高于药物本身.聚山梨醇酯对水飞蓟宾及其磷脂复合物无明显促进吸收作用,甘胆酸钠和卡波姆有较弱的吸收促进作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对水飞蓟宾具有较强的促进吸收作用,而对其磷脂复合物作用较弱;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对水飞蓟宾和磷脂复合物均有较强的促进作用.结论:合理改善药物结构及选择适宜吸收促进剂能改善药物的吸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生大蓟、大蓟炭主要活性成分柳穿鱼叶苷、柳穿鱼黄素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情况。方法:以吸收率和吸收速率常数为指标,通过大鼠外翻肠囊法对柳穿鱼叶苷和柳穿鱼黄素在大鼠小肠各肠段的吸收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柳穿鱼叶苷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段的吸收速度常数分别为0.505 1±0.192 7、0.936 0±0.187 2、0.732 0±0.133 5、0.251 3±0.027 6(μg·h-1·cm-2);柳穿鱼黄素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段的吸收速度常数分别为0.059 1±0.008 3、0.093 3±0.029 2、0.112 3±0.035 6、0.029 4±0.009 1(μg·h-1·cm-2)。柳穿鱼叶苷在整个小肠段累积吸收率明显大于柳穿鱼黄素。结论:二药的吸收均随时间延长而增 多,且在空肠与回肠段吸收情况均好于其它肠段。柳穿鱼叶苷在整个小肠段的吸收情况明显优于柳穿鱼黄素。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608-2609
目的:研究大鼠肠道水解酶(LPH酶)对射干黄酮苷中射干苷及野鸢尾苷大鼠肠道吸收特征的影响。方法:应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射干苷及野鸢尾苷含量,比较加入LPH酶抑制剂葡糖酸内酯前后,射干苷、野鸢尾苷肠道吸收率变化。结果:与未加入抑制剂前比较,2个射干黄酮苷成分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水解抑制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射干苷在4个肠段的水解抑制率分别为66%、52%、43%、38%;野鸢尾苷分别为51%、45%、26%、31%。结论:LPH酶抑制剂葡糖酸内酯能一定程度地抑制射干苷和野鸢尾苷的水解,提示大鼠肠黏膜上的LPH酶可能参与了射干中射干苷和野鸢尾苷在肠道的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