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敬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91,11(3):268-270
类癌(carcinoid)又称嗜银细胞瘤(Argen-taffinoma)是一种低度恶性、生长缓慢的恶性肿瘤。因其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部份病例在临床上可出现类癌综合征。临床上类癌并不少见,约占所有肿瘤的0.2%,占胃肠道肿瘤的0.4%~1.8%。而原发性胰腺类癌则非常少见。1956年Donald和1975年Godwin总结了3000余例胃肠道类癌,其中无一例胰腺类癌。1988年Garygettenberg等 相似文献
2.
现将我院收治的胰腺类癌1例予以报道。1病例资料男性,75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3个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呈阵发性,向腰背放射,伴乏力。无寒热、黄疸、腹胀、阵发性皮肤潮红、腹泻、心悸、哮喘、呼吸困难。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类癌细胞具有嗜银特性,但不如血5-HT测定及免疫组织学染色更具诊断意义。胰腺类癌属生长缓慢、低度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应尽可能完全切除。对有肝转移者,行肝叶局部切除、转移灶内注射无水酒精、肝动脉插管栓塞及化疗可延长大多数病人的生存时… 相似文献
3.
4.
乳腺粘液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乳腺粘液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乳腺粘液癌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1976—2002年收治的1174例乳腺癌病例中的18例粘液癌,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方式、病理特点及其预后。结果 18例女性乳腺粘液癌患者年龄32~76岁,平均51.1岁;发现包块至就诊时间为1个月至10年,平均32.2个月。肿瘤最大直径1~6cm,平均3.4cm;病理分型,单纯型13例,占72.2%,混合型5例,占27.8%。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2例,占11.1%;18例中,Ⅰ~Ⅱ期15例,占83.3%,Ⅲ期2例,Ⅳ期(T3N2M1)1例;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14例,占77.8%,乳房单纯切除加腋窝探查4例;18例中,2例采用了术前新辅助化疗;12例术后行3~6疗程的化疗;15例经1~5年的随访,随访率83%,14例在1~5年的随访过程中均健在。结论 乳腺粘液癌生长缓慢、转移率低、预后较好,及时诊断及治疗仍是保证其疗效及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6.
背景:卵巢原发性胰腺类癌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在全身类癌发病总数中的比例〈1%。除1例病例报道外,先前所有报道的功能性卵巢类癌直径均〉10cm。因此,肿瘤的直径与类癌综合征具强相关性。病例报道:本文描述1例卵巢原发性功能性胰岛类癌,其最大直径仅为6cm。结论:虽然卵巢原发性类癌很罕见,但在临床推断中还是应当给予足够重视,尤其是患者表现出类癌综合征而附件肿物很小时。 相似文献
7.
卵巢类癌1例的临床病理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卵巢类癌1例的临床病理特点田扬顺1黄高升2(1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妇产科西安7100332第四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关键词卵巢肿瘤类癌中图号R7371临床资料曾某,65岁,因下腹部包块进行性增大8年于1992-03-09以“卵巢癌”住院.1984年初...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肠类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大肠类癌临床资料.结果:大肠类癌男女之比为3:1;直肠类癌发病率高,肿瘤直径<20 mm者微创治疗预后较好;肿瘤直径>20 mm的大肠类癌转移率高,即使扩大切除,预后也很差.结论:大肠类癌的大小,有无肌层浸润,是决定手术方式主要依据,类癌<20 mm可采用微创治疗,类癌>20 mm采用根治术. 相似文献
9.
阑尾类癌占所有阑尾肿瘤的50%~77%,所有类癌有大约19%的病例发生于阑尾[1],阑尾类癌在阑尾切除标本中的最高检出率为0.33%[2].阑尾类癌本身无特异的临床症状,术前难以确诊,绝大多数病例是以急性或慢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或因腹腔其他手术附带阑尾切除,经病理检查而得以确诊.本文报道12例阑尾类癌并进行了文献复习,对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及治疗与预后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27例类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类癌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1990年8月~2008年6月该院经病理确诊的27例类癌病例.并对类癌患者的发病年龄、病变分布情况、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确诊方式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27例类癌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6.3±16.4)岁;②消化道类癌19例(70.4%),其中直肠9例(33.3%)最多,其余依次为胃、肝、结肠、阑尾及直乙肠交界处.非消化道类癌8例(29.6%),其中肺4例,还有纵隔、肾、卵巢及前列腺等;③类癌的临床表现多与原发部位有关;④18例(66.7%)依靠内镜下活检术前确诊,9例依靠术后病理检查.结论 类癌好发于消化道,直肠多见;类癌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漏诊;病理检查是确诊类癌的关键;内镜检查是确诊类癌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1.
55例儿童横纹肌肉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横纹肌肉瘤(RMS)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提高早期诊治水平。方法对55例RM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5例患儿中,学龄前儿童占76.4%。肿瘤部位:原发于头面部5例,四肢和躯干部12例,生殖泌尿系统24例,胸腹腔14例。病理类型:胚胎型49例,腺泡型5例,多形型1例。头面部、四肢和躯干RMS表现为肿块,就诊时很少有伴发症状。胸、腹、盆腔部位肿瘤早期无症状,肿瘤较大时产生占位和侵蚀引起的非特异性临床症状。就诊时恶液质少见。MR I或CT检查的27例,第一诊断准确率为81%(22/27)。结论儿童RMS多发病于学龄前;绝大多数为预后相对较好的胚胎型;胸、腹、盆腔部位RMS多表现非特异性症状;MR I或CT可初步诊断;确诊依靠肿瘤活检和免疫组化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真性胰腺囊肿(TPC)和假性囊肿(PPC)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胰腺囊肿39例,对一般资料、既往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伴发病、囊肿部位和囊液检验及手术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发现腹痛是最常见症状。假性囊肿组中有胆道感染,胰腺炎,胆道结石,恶心,呕吐,囊液混浊、呈棕、红及黑色,及采用囊肿内、外引流术的病例数均显著多于真性囊肿组(P<0.05)。真性囊肿组中伴有肝、肾囊肿和采用囊肿切除术的病例数均显著多于假性囊肿组(P<0.05)。本组中共36例进行B超检查,均发现胰腺囊肿。结论 对伴有上腹痛疑有胰腺囊肿者,应首选B超检查。胰腺囊肿病人如伴有胆道疾病,胰腺炎史,有恶心,呕吐,穿刺囊液混浊,呈棕、红及黑色可诊断为假性囊肿,应行囊肿内、外引流术。如伴有肝、肾囊肿,又无上述表现者,则可诊断为真性囊肿,可行囊肿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
报告支气管类癌14例,其中11例为中央型,3例为周围型。2例为不典型类癌,有明显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和淋巴结转移,均经外科手术治疗,随访结果,1例失访,4例术后3月、1年、1(1/4)年和3年死亡。其余均健在。详细描述了病理形态和组织化学的变化,并对其组织发生和鉴别诊断作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Six1(sine oculis homeobox homolog 1)水平,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6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45例)和正常对照者(20例)的血清Six1水平。结果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Six1水平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及正常对照者,且乳腺良性疾病患者血清Six1水平也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乳腺癌患者血清中Six1高水平与肿瘤TNM分期、组织学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0.05)。结论 Six1与乳腺癌的发生及其侵袭转移具有相关性,其变化在乳腺癌的转移和预后评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方法 收集本院病理诊断为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例15例,按照2010年第4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标准进行病理复核,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及病理特点。 结果 15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中,中位发病年龄为56岁。发病部位多见于食管,其次为胰腺,CgA阳性率为73%,Syn阳性率为87%,分期为IV期及病理分级为3级的患者预后差。 结论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很高的异质性,临床分期及分级是主要的预后因素,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迟发型狼疮肾炎(LOLN)患者的临床、肾脏病理特点。方法将年龄在50岁以上的LN(35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实验组,同期年龄在50以下的35例LN患者作为对照,分析患者的临床以及肾脏病理特点。结果两组患者肾脏病理类型比较,P>0.05;两组患者年龄、肾功能损害、肺间质病变比例、贫血、高血压、光敏感、面部红斑等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抗SS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OLN临床表现不典型,所以极易造成误诊,且年龄较大(年龄>50岁)的患者表现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临床病理讨论在病理学理论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情况,阐明了临床病理讨论这一教学形式在中医院校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的意义及实际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观察COMP蛋白组织芯片(包括正常胃黏膜、癌旁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的意义。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OMP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胃黏膜和癌旁组织(P<0.05);癌旁组织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Ⅲ~Ⅳ期患者组织高于Ⅰ~Ⅱ期(P<0.05)。结论COMP蛋白表达随着胃癌组织分化程度降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增加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加强临床病理讨论和临床病理解剖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分析能力和医师责任感,增强病理学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归纳26例直肠类癌的诊治。结果:除其中2例转外科行经肛门直肠类癌局部切除术外,其余24例行肠镜下EMR切除,全部病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直肠类癌,术后26例全部存活,随访至今,无1例复发,无肝脏等远处转移。结论:内镜下切除直肠类癌是安全、微创、痛苦小、费用少的好方法,可作为治疗首选,如不能内镜切除,可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