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在中医理论中素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之说.“气为血之帅”包含了气能生血、行血、摄血之功,“血为气之母”包含了血能生气、载气之义.这种理论较详尽地说明了气与血的关系.近年来,笔者在学习过程中,对此观点持有不同看法,今略陈管窥,就教同仁. 1气血生成的关系 就其气血的生成而言,气的生成来源有三:禀受父母的先天精气、饮食中的营养物质、自然界中的清气,通过脏腑的生理功能综合作用结合而成,所以就气的生成过程与“血”并无内在的联系.“血为气之母”,按其理论推之,血当为气之母体,应当对气的生成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究其根源,气的生成并无血的参与,故“血为气之母”之说,从气的生成角度看,当属不妥.  相似文献   

2.
"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难经·二十二难》提出"气主呴之,血主濡之",是对气血功能的高度概括,同时也揭示了气血之间的关系."气主咆之",言气属阳主动,具有流动不息的生理特性;"血主濡之"言血属阴主静,具有柔顺、安养的生理特性."气主咆之"体现在诸气的功能上,"血主濡之"体现在营养全身和...  相似文献   

3.
从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之关系探要等论述气与血关系及临证意义。指出:气之与血,血之与气,阴阳相连,互为依存。气证注意调血,血证注意调气,气血同治,乃至补气固脱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气血水的相互关系浅谈肝硬化之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肝硬化可归属于祖国医学的胁痛、鼓胀、单腹胀、症积等病范畴,为内科四大证之一。其发病,乃肝脾肾俱病,气血水交结为患。笔者拟从气血水的相互关系方面探讨肝硬化的治疗。一、气血水之间的相互关系1.气血关系气属阳,血属阴,气主煦之,血主擩之,气有推动、温煦之功,血有营养、滋润之能,气能生血,血能化气,气为血帅,血为气母。即相互滋生,相互促进的关系。2.气水关系二者相互滋生,气旺能化生津液,津液充足又能生气;病理上能互相制约,气可以化水,水停则气阻;气虚、气滞皆可导致水湿不行。  相似文献   

5.
产后缺乳辨治5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补益气血法 乳汁为血所化,又赖气以运行.产后血液盈亏直接影响乳汁的分泌,而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二者同为化生乳汁的源泉,缺一不可,气血亏虚是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气血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血与气,一阴一阳,相互依存,关系密切.气可以生血、行血、统血,血可以载气运行.《血证论》说:“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静谧.”《张氏医通》说:“盖气与血,两相维附,气不得血,则散而无统,血不得气,则凝而不流.”可见,气起着主导作用.气的病理改变可导致血的运行异常.  相似文献   

7.
1安胎之要,气血为本 傅氏十分重视气血在孕育胎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仅种子成孕需要气血旺盛,胎儿正常发育更要求气血保持充沛,"胎非血不荫,而儿非气不生",气血不足可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所以其对于妊娠过程中的许多疾病多从气血不足的角度论治,或日气虚系胞无力,或日血虚养胎不足,或日气血两虚,胎元难固,胎儿难长.  相似文献   

8.
<内经>中"经脉"实际包含两套完全不同的脉道系统,即行气之脉--十二经脉和行血之脉--血脉.气血是分离的,气即卫气,血即营血,两者各自运行于这两套不同的脉道之中.古人误将"内视"所见的行气之脉与解剖所见的行血之脉及各自脉中的气血视为一体,导致了气脉与血脉、气与血相互混淆的错误.  相似文献   

9.
吴颉 《中医杂志》2011,52(9):743-744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是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血病机贯穿于整个类风湿关节炎的发展过程,从气血着眼能够更好地把握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0.
浅析妇人尤重视气血的临床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雪 《光明中医》2011,26(12):2392-2393
本文主要阐述气血对妇女的一生尤为重要,妇女以血为本,经、孕、产、乳均以血为用,皆易耗血,故血常不足,气常有余.又因气血为妇人之生理病理的物质基础,而妇人常因气血失调致病,故临证时妇人尤应重视气血.  相似文献   

11.
略论十二经脉气血盛衰对针灸临床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帝内经》吸收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元素论,用阴阳学说来说明事物的变化及阐释中医的理论。《素问·血气形志》篇云:“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气多血,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气少血,此天之常数”。人体气血的运行依赖于经络系统,其运行从“少血多气”之手太阴始,至“多血少气”之足厥阴止,气血流行周而复始,循环无端,阴阳相济,气血同舟。气血是经络能够实现“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等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所以根据生理、病理具体状态下经络气血的多与少,采用合理方法及手段进行判断和针对…  相似文献   

12.
“脾”与“血”在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爱英  闫慧荣  步爱榴 《光明中医》2009,24(10):1980-1981
祖国医学的"脾"与"血"有着密切的关系.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又主中焦之气,化生营气,营气是血中之气.<灵枢·邪客>篇说:"营气者,沁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营四末,内注五脏六腑."指出了脾与生血有关.  相似文献   

13.
左右气血偏差性疾病的针灸治疗江苏省武进县中医院(213161)张中明【关键词】气血偏差,针灸治疗所谓人体的气血偏差,简言之就是人体内血流的强度出现上下及左右的差别。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临床上我们把由于气病及血而...  相似文献   

14.
李秀华 《四川中医》1993,11(1):14-15
著名老中医史方奇主任医师认为肝的疏泄功能如果失调,则肝郁困脾,使气血逆乱,肝脉瘀阻,气血水湿相互抟结,最终导致肝脾肾俱虚,正虚邪实之重候,因此,肝郁困脾,气血失和是形成肝硬化之关键。在治疗上,应以调气和血为总纲。所谓调气,并非单纯行气破气,而是调气乱为气正,使气以行血,行而勿散;所谓和血,亦非单纯破瘀散结,而是平血逆为血和,活血滞为血行,使血布周身而无偏盛偏衰,无凝滞而不妄行,从而使血以载气,行中有守,逆乱之气血复其气行血守之常,则肝气条畅,  相似文献   

15.
冯文林 《中医杂志》2008,49(10):953-953
<素问·调经论>有段阐发气血虚实病机和由此所产生的证候举例:"帝曰:善!余已闻虚实之形,不知其何以生?岐伯曰:气血以并,阴阳相倾,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离居,一实一虚.血并于阴,气并于阳,故为惊狂.血并于阳,气并于阴,乃为炅中.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心烦惋善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帝曰:血并于阴,气并于阳,如是血气离居,何者为实?何者为虚?岐伯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是故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帝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今夫子乃言血并为虚,气并为虚,是无实乎?岐伯曰: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故气并则无血,血并则无气,今血与气相失,故为虚焉.络之与孙脉俱输于经,血与气并,则为实焉."  相似文献   

16.
<正> 一、中老年人与气血的关系: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气血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中老年人以血气既衰为其本,是导致衰老的主要原因。据中医学理论:气血是维持脏腑正常生理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它们的生成以转化又得脏腑生理功能联合活动的结果,气血既衰,必表现为机能活动的衰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表明气和血都运行于经脉里面而不停地运行周流全身,血又赖于气为它的动力,气又必须依赖于血才能发挥作用,即血营养脏腑而产生机能活动,机能的正常活动又摧动了血的运行,“气行则血行,气滞血亦凝。”中老年人气血  相似文献   

17.
从“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论治心脑病(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颜德馨 《天津中医药》2009,26(6):441-442
心脑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气血紧密相关.心脑病的根本是气之病,抑或血之病,或是气血同病.以气血为纲认识分析心脑疾病,既抓住其病理本质,亦抓住病机的关键.因此运用多种治法从气血论治心脑病颇有效验.  相似文献   

18.
从“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论治心脑病(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颜德馨 《天津中医药》2009,26(5):353-354
心脑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气血紧密相关.心脑病的根本是气之病,抑或血之病,或是气血同病.以气血为纲认识分析心脑疾病,既抓住其病理本质,亦抓住病机的关键.因此运用多种治法从气血论治心脑病颇有效验.  相似文献   

19.
气血关系在方剂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气血关系运用于方剂中,治疗多种疾病。从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之母四个方面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20.
“当归补血汤”配伍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简要地概括了气和血在功能上的差别。但气和血之间,又存在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密切关系。中医气血相关理论的基本内容是气生血,气行血……。所谓“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