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累及肾脏小血管和肾小球,引起白蛋白尿排泄和滤过的异常,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的自然过程从正常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发展为临床白蛋白尿,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大约半数患者是由微量白蛋白尿发展至临床白蛋白尿。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1型和2型糖尿病均可能经历正常蛋白尿期、微量蛋白尿期、大量蛋白尿期几个阶段。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特征是尿中白蛋白排泄轻度增加,微量白蛋白尿定义为30~300 mg/24 h,在早期阶段通过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可以防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1]。因此,在糖尿病的正常蛋白尿期、微量蛋白尿期等各个阶段,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及选择合适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检测不同时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CRP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106例,根据尿微量蛋白将其分为3组:①正常微量白蛋白尿组(DM1)尿白蛋白排泄率(UAE)〈30mg/24h,49例;②微量白蛋白尿组(DM2),UAE30-300mg/24h,39例;③临床白蛋白尿组(DM3)UAE〉300mg/24h,18例;④正常对照组(NC20例)。测定血肌酐、血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24h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24h尿微量白蛋白阴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P〈0.01),糖尿病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与24h尿微量白蛋白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糖尿病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糖尿病肾病可能与炎性反应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等生化指标在糖尿病肾病各期诊断中的临床适用性。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3月于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住院治疗的14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采用1999年WHO标准,本实验依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3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42例,少量白蛋白尿组35例,大量白蛋白尿组26例,同期选取4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血清CysC、UAE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血清CysC和UAER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ysC和UAER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中的升高均较为灵敏,CysC测定方法简单且结果受年龄、饮食等因素干扰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白洁 《中国实用医药》2014,(31):178-179
目的:探讨针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匹伐他汀钙对其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方法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匹伐他汀钙,比较两组样本的尿白蛋白排泄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泄率为(46.8±12.9)mg/g,显著低于对照组(86.4±34.2)mg/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匹伐他汀钙能显著改善尿白蛋白排泄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30例全血肌酐、尿素氮正常、常规尿蛋白阴性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其血压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收缩压随着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增高而渐进性升高。正常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以及显性白蛋白尿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对舒张压影响不大。因此认为,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是早期糖尿病肾病发生的一个因素,而高血压又可促进或加重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早期进行控制血压、减少尿白蛋白排泄的治疗对减少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降低与高血压相关联的心血管病死亡率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自2007年4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贝那普利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降糖组)各50例,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前UAE、GFR水平差异不大(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出现轻微头痛2例,嗜睡1例,经调整用药后消失,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贝那普利可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肾功能,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尿白蛋白排泄率(UAE)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已被深入研究,许多学者认为:UAE测定是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此我们对65例尿常规蛋白阴性不同期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了UAE测定,并观察了其之间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糖尿病患者65例均符合2004年WHO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名老中医经验方糖通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5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分别治疗12周(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4h尿蛋白定量、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4h尿蛋白定量、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通饮能有效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减轻蛋白尿,同时使空腹血糖、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得到改善,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胡丽萍 《海峡药学》2010,22(2):142-143
目的研究血栓调节蛋白(TM)测定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测定40例健康志愿者和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水平及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再随机分为银杏达莫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3周后,再次测血栓调节蛋白水平及尿白蛋白排泄率。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浆血栓调节蛋白的水平较健康志愿者组高,且在正常白蛋白尿期(尿白蛋白排泄率〈20μg/min)就已升高,其升高的程度与尿白蛋白排泄率成正相关。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栓调节蛋白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均下降。结论血栓调节蛋白对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hs—CRP水平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阶段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从而能在疾病早期发现并进行有效干预,阻止病情向不可逆蛋白尿阶段发展。方法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筛选排泄率低于30mg/24h及介于30~300mg/24h者,各30例,分别成立正常蛋白尿组及微量蛋白尿组,同时建立含30例健康人的正常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各组受试者血清hs—CRP的含量。结果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有P〈0.01),微量蛋白尿组hs—CRP水平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1)。结论hs—CRP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关联紧密。  相似文献   

12.
尿白蛋白排泄率作为肾脏早期损害的重要观测指标已得到国际上公认,成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其实验室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还有待进一步规范.现简述如下.1尿白蛋白排泄率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性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第一位的慢性并发症,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在早期患者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但肾小球基底膜已经出现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加,可见结节型或弥漫型肾小球硬化改变,肾小球率过滤可增加20%~40%.此期肾小球受损较轻,在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的同时,只有以白蛋白为主的中小分子的蛋白质选择性滤出,尿蛋白总量正常而尿白蛋白增高,1982年Vibertv等[1]发现1型糖尿病患者尿总蛋白正常而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首次提出微量白蛋白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以持续白蛋白尿和肾功能进行性下降为主要特征,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因的重要因素之一。晚期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和治疗相当困难。积极预防和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以有效地逆转微量白蛋白尿,减少终末期肾病的发生。因此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管乐  郑少雄 《天津医药》2006,34(11):765-767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程度肾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和D-二聚体(D—D)的变化,了解其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58例2型糖尿病和21例正常对照者血浆TM和D—D浓度。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M和D—D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TM和D—D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非肾病患者;慢性肾衰组血浆TM水平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血浆TM水平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TM与空腹血糖(FPG)、血尿素氮(BUN)、肌酐(Cr)、纤维蛋白原(FIB)、尿微量白蛋白(UMA)、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呈正相关:D—D与患者年龄、FPG、BUN、Cr,FIB、UMA、DR呈正相关。结论:血浆TM受肾功能的影响.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测因素。肾功能受损、年老、高血糖均会导致体内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5.
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主要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应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罗格列酮组尿白蛋白的排泄显著减少(P〈0.05),肾功能轻度改善。结论罗格列酮在降糖的同时亦可减少尿蛋白排泄,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DM)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糖尿病肾病(DN)是DM重要的慢性微血管病变之一,也是DM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现公认的早期DN的诊断标准为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在20-200μg/min之间。用常规方法检测出尿蛋白者,约5-10年后发展为肾功能衰竭(RF)。  相似文献   

17.
福辛普利联用金水宝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化鹏 《天津药学》2007,19(3):27-28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联用金水宝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方法:68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用药组35例,福辛普利组33例。联合用药组给予福辛普利联用金水宝,福辛普利组给予福辛普利,用药6周,测定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联合用药组降低UAE总有效率94.3%,明显优于福辛普利组的60.6%(P<0.05)。联合用药组的CCr明显低于福辛普利组(P<0.01)。结论:福辛普利与金水宝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和内生肌酐清除率,延缓糖尿病肾病发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徐骏  钱才风 《淮海医药》2008,26(6):495-496
目的 探讨糖尿病和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转铁蛋白(TRF)、1ɑ-微球蛋白(α1-MG)浓度变化及意义。方法 正常对照组30例,2型糖尿病组61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将糖尿病患者分为尿蛋白正常组29例,微量蛋白尿组17例,临床蛋白尿组15例,测定Hs-CRP,TRF,α1-MG浓度。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正常组血清Hs-CRP、尿TRF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尿α1-MG无明显升高。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血清Hs-CRP,TRF,α1-MG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临床蛋白尿组升高更显著。结论 血清Hs-CRP,尿TRF,α1-MG浓度与糖尿病肾病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3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叶片,疗程2个月;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空腹血糖(FPG)、血肌酐(Scr)、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UAE明显降低(P〈0.01).Scr、血脂指标改善(P〈0.05或P〈0.01),而FPG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与血浆纤溶活性改变的关系.方法 12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UAE分为尿白蛋白正常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并以4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发光底物法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活性,计算PAI-1/t-PA,并进行UAE、血糖、血脂、血尿素氮、肌酐测定.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PAI-1活性显著增高,t-PA活性显著降低(P<0.01);三组2型糖尿病患者PAI-1/t-PA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大量蛋白尿组患者PAI-1/t-PA比值最高;单因素相关分析发现,AER与PAI-1/t-PA比值呈正相关,其中以微量白蛋白尿组最为明显(r=0.5422,P<0.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血浆纤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