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茜草多糖的组成及其摩尔比测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荣清  王作华 《中成药》1996,18(6):35-36
将多糖水解后的单糖转化为糖腈乙酰酯衍生物,用气相色谱分析确定三种茜草多糖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茜草多糖QC-Ⅰ、QC-Ⅱ和QC-Ⅲ组成单糖的摩尔比分别为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1.0:0.32:0.76:0.66:1.04:1.48;1.0:1.86:1.29:0.99:2.97:3.04和1.0:0.51:0.13:0.19:0.36:1.04。  相似文献   

2.
加味温胆汤对亚急性衰老大鼠血GSH-Px及肝、脑MAO、LPF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加味温胆汤对衰老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D-半乳糖大鼠亚急性衰老模型,观察加味温胆汤抗衰老的作用。大鼠皮下注射D-半乳糖(48mg/Kg)连续40d可使其脑组织MAO活性升高(P<0.05),肝脏LPF含量升高(P<0.05),而其血中GSH-Px活性降低(P<0.01)。在注射D-半乳糖同时灌胃加味温胆汤(φ(生药)=18.5g/kg),可抑制模型动物肝LPF含量的升高(P<0.05)和脑MAO活性的升高(P<0.01),提高血中GSH-Px活性(P<0.01)。提示加味温胆汤具有抗衰老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抑制自由基反应,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及清除老化产物有关  相似文献   

3.
抗病毒红藻多糖的提取与测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张斌  陈家童  白玉华  耿运琪 《中草药》1999,30(12):899-901
从我国沿海红灌中撮的粗多糖,经DEAE-纤维素柱层析得到红藻多糖RP1实验证实有明显抗病毒作用。通过气相色谱、红外光谱、Yaphe测定方法,证明红藻多糖RP1含硫酸基是一种硫酸酯化多糖,其单糖组成为半乳糖和3,6-内醚半乳糖,定量分析含量分别为半乳糖70.04%、3,6-内醚半乳糖9.56%1硫酸基17.30%。  相似文献   

4.
岷当归两个多糖组分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岷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中分离得到两个糖组分X-C-3Ⅲ和X-C-3-Ⅳ,凝胶色谱法测得分子量分别为85000和65765,水解后利用硅烷化和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确定X-C-3-Ⅲ和X-C-3-Ⅳ的糖基组成为半乳糖、阿拉伯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摩尔比分别为24.3:15.8:4.2:3.1:52.6和12.6:10.7:7.2:8.3:61.2。  相似文献   

5.
枸杞多糖对衰老小鼠原癌基因c—myc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抗衰老的分子机理。方法:采用老年小鼠和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两种衰老动物模型,分别连续灌服枸杞多糖2个月和1个月,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检测小鼠骨髓原癌基因c-myc表达的变化。结果:老年小鼠和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骨髓原癌基因c-myc表达是枸杞多糖抗衰老分子机理之一(P<0.001),给药后则可明显得到抑制(P<0.05)。结论:抑制原癌基因c-myc表达是枸杞多糖抗衰老分子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
大黑蚁防衰老作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超培  杨玉英 《中草药》1996,27(4):225-227
用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初步探讨了大黑蚁粉对动物机体一些衰老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给小鼠注射D-半乳糖30d,同时灌服1.5g/kg的大黑蚁粉,能保护小鼠的肝和脑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能有效地防止D-半乳糖诱发的一些衰老性指标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南柴胡多糖分离与组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亮  胡海宝  黄朝瑜  韩英  夏超 《中草药》2000,31(9):647-648
南柴胡粗多糖经糖腈乙酰酯化后采用高分辨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发现南柴胡粗多糖主要由L-阿拉伯糖、核糖、D-木糖、D-甘露糖、D-葡萄糖、D-半乳糖等单糖组成,校正因子法测得它们的摩尔比为0.106:2.652:4.070:0.519:0.930:2.518。  相似文献   

8.
革叶猕猴桃多糖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前报,从革叶狒猴桃果料中分离得到单一多糖Arps-1,组成为D-葡萄糖;D-甘露糖:D-木糖;D-半乳糖:L-阿拉伯糖(1.07:0.77:0.28:0.33:1.01),分子量为10.60万。药理研究表明总多糖Arps及Srps-1均具有显著的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9.
刺梨对衰老小鼠肾脏损伤保护作用的形态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刺梨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衰老模型,同时刺梨保护组灌服刺梨汁,36d后取肾脏制备光镜和透射电镜样品观察并进行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衰老模型组肾小体硬化率明显高于刺梨保护组(P<0.05)。衰老模型组肾小体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穿孔增大,分别与刺梨保护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刺梨对D-半也糖致衰小鼠肾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调心方对D-半乳糖合鹅膏覃酸所致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脑β-AP的影响。方法:用D-半乳糖皮下注射和鹅膏覃酸脑组织定向注射相结合诱导AD大鼠模型,设立空白对照和西药THA对照。  相似文献   

11.
长期摄入毒品会使人产生强大的躯体依赖及精神依赖,对女性来说,女子胞受到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所造成的问题更应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胞宫受损"是百病之源,女子胞对女性的生理及病理意义非同寻常。笔者从对女子胞的认识、毒品摄入对女子胞影响的理论认识及临床表现展开对女子胞受毒品滥用影响的讨论,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补血养颜合剂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选补血养颜合剂有效成份的工艺条件。方法 :用正交试验的方法 ,以干膏率为考核指标 ,优选鹿茸等药材提取工艺条件 ,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 ;用正交试验的方法 ,以淫羊藿苷含量为指标成分进行考察影响水煮的药材粒径、煎煮时间和用水量 3因素。结果 :鹿茸等药材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 :10倍量水提取 3次 ,每次 2.5h。其余药材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 :药材粒径小于 1cm ,水煮 2次 ,分别为 2.5,1 .5h ,加水量依次为 10倍和8倍。结论 :利用最佳工艺条件能充分有效的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咽部术后镇痛寻求一种安全、无创、简便、经济而患者易接受的方法和药物。方法:收集在全麻下行咽部手术的病人80例,将8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分别予曲马多及利多卡因进行超声雾化吸入,根据各项指标进行临床疗效判断,比较有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曲马多雾化吸入用于咽部术后具有镇痛效果好,且价低、安全、无创、简便,是咽部术后镇痛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代谢组学是一门“自下而上”的新研究思路和方法,其整体性、动态性与中医药的整体观研究思路相似,适合中药药性、疾病诊断、药物安全性评价及药物作用机制等研究,从本质上阐述中医药的作用机理和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热敏灸的提出,艾灸再次回到众人视野。艾灸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是热、光、药物等综合因素,通过对机体的血液运行、神经分泌功能、能量代谢、抗自由基等作用调节机体生理和心理,可用于预防、减轻、治疗机体某些疾病。将代谢组学与艾灸联合,从机体内源性代谢物的角度阐明灸疗的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为艾灸的基础研究提供新方法和新途径,对疾病的治疗及灸疗现代化、科学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回顾及总结了近20余年来国内外有关下室旁区调节昼夜节律的研究进展。下室旁区作为视交叉上核重要的输出途径之一,尽管其在调节昼夜节律(如下室旁区的腹侧神经元控制睡眠和觉醒周期节律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将为进一步探索其路径和机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针刺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多 《中国针灸》2002,22(8):4-12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强迫症的优点,方法:60例强迫症患者随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2例,西药组28例,针刺组采取醒脑开窍针刺法,西药组采用氯丙咪嗪,治疗8周,观察两组疗效与副反应的比较。结果:针刺组与西药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针刺组基本无副反应,经副反应评定表(SECL)评分,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强迫症疗效好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7.
调脉饮拆方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调脉饮全方及拆方对3种实验性心律失常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调脉饮全方组、凉血清热主药功效组、益气养心辅药功效组、行气通脉辅药功效组和阳性药普罗帕酮组。通过记录Ⅱ导心电图,观察调脉饮全方及拆方对乌头碱诱发大鼠室性心律失常、哇巴因诱发豚鼠室性心律失常、结扎冠状动脉诱发大鼠心律失常3个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的作用。结果:调脉饮全方组与凉血清热组对乌头碱致大鼠心律失常、哇巴因诱发豚鼠室性心律失和结扎冠状动脉诱发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具有抑制作用。结论:调脉饮全方组与凉血清热组具有对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刺治疗肝外胆道系统疾病具有良好效果,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胆道系统的运动功能失调被认为是导致各类胆道系统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作者在查阅、分析国内、国际有关针刺对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调节机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验研究结果,从针刺对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神经和体液调节、针刺对oddi括约肌的调节机制及针刺对胆囊压力和张力的影响等方面对针刺调控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机制进行研究,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思路,该研究对指导针灸临床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肾康注射液在人体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观察方法,共分6个剂量组,即单次和累积给药剂量组,其中单次给药剂量组4个,累积给药剂量组2个。单次给药剂量组观察服药24h后人体对药物的反应,累积给药剂量组连续给药7d后观察人体对药物的耐受性。结果肾康注射液用药前后比较,正常成人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人体可耐受,表明本药在人体使用安全。结论肾康注射液人体耐受性较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推荐Ⅱ期临床用量范围在80~100mL/次之间。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中风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今天还广为应用。随着康复医学理论的深入,结合现代康复理论实践思考脑卒中偏瘫康复的针刺如何有效干预,对于脑卒中偏瘫康复的中医针刺治疗理念认识及临床康复疗效的提高均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