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醇沉浓度对柴胡中柴胡皂甙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柴胡合理的醇沉工艺,采用薄层扫描法,以柴胡皂甙a为检测指标,考察了不同醇沉浓度对柴胡皂甙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60%醇沉浓度为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2.
加热提取时间对柴胡皂甙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考察了柴胡合理的加热提取工艺,以柴胡皂甙A为检测指标,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不同加热提取时间柴胡皂甙A的含量,并比较了不同提取工艺对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柴胡加热提取时间不宜超过6h。  相似文献   

3.
柴胡挥发油提取精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chinense DC.和狭叶柴胡B.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味苦、微辛,性平,具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百日咳、肝郁肋痛、风疹、疮毒疖肿等,临床上广泛用于外感发热.柴胡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挥发油和皂苷,其中柴胡挥发油是其发汗作用的物质基础,具有良好的解表退热作用.  相似文献   

4.
柴胡及其炮制品有效成分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范秦鹤  陈会平 《中成药》1994,16(2):20-21
对柴胡原生药,生品,洒、醋、蜜炙品的皂甙及挥发油进行定性定量比较。结果表明,炮制后皂甙及挥发油含量升高,除蜜柴胡挥发油的组分变化外,各种炮制品的皂甙及挥发油组分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柴胡总皂甙及柴胡皂甙a、c、d 对 MES惊厥小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柴胡总皂甙(saikosaponins)及柴胡皂甙a(saikosaponina,SSa)、柴胡皂甙c(saikosaponinc,SSc)、柴胡皂甙d(saikosaponind,SSd)的抗惊厥作用。方法:采用最大电休克发作(MES)导致小鼠惊厥模型进行试验,记录小鼠惊厥数。结果:柴胡总皂甙100mg/kg、200mg/kg和300mg/kgig均可以显著降低小鼠MES惊厥发生率;SSa1.09mg/kg、2.18mg/kgip也均可显著降低小鼠MES惊厥发生率,而SSc、SSd作用不明显。结论:柴胡总皂甙和SSa具有抗小鼠MES惊厥作用,而SSc、SSd抗小鼠MES惊厥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柴胡炮制前后有效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晓东 《中成药》2000,22(7):483-485
目的探讨柴胡炮制前后主要有效成分的变化.方法应用TLC、UV等方法对柴胡生品与醋炙品的有效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柴胡经醋炙后,挥发油含量从0.15%下降至0.12%,其蒸馏液(1∶10)在276±1 nm波长处的光密度值由0.341下降到0.250,柴胡生品与醋炙品总皂甙含量一致,并均含有柴胡皂甙a、柴胡皂甙d.结论柴胡醋炙后挥发油含量下降了约20%,总皂甙含量则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选微波辅助提取柴胡挥发油的工艺。方法以柴胡挥发油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对微波法提取柴胡挥发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柴胡挥发油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8(g/mL)、微波功率为中火、提取时间30 min,此条件下提取的柴胡挥发油得率为0.18%,且所含组分与水蒸气蒸馏法所得挥发油类似。结论优选得到的微波提取工艺简单易行,可用于柴胡挥发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8.
柴胡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优化微波提取柴胡有效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常规回流提取正交结果为基准,采用HPLC对柴胡皂苷成分进行监测,优化柴胡微波提取的各影响因素。[结果]优选柴胡提取工艺为微波功率800 W,以50%乙醇,每次8倍量,提取3次,每次20 min。[结论]表明微波提取技术法的提取时间短,效率高,优于常规回流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9.
柴胡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柴胡有效成分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以柴胡中挥发油吸收度和柴胡皂苷a的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筛选主要因素和水平,再以正交实验筛选柴胡有效成分提取最佳工艺。结果最佳工艺参数为40%温浸,收集相当于药材2倍量蒸馏液,继用8倍量含5%氨水的95%乙醇回流1h提取柴胡皂苷,可使挥发油吸收度达0.941,柴胡皂苷a的含量达0.32%。结论该工艺为柴胡有效成分的提取提供了可靠依据,且工艺条件稳定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0.
柴胡的不同炮制方法对其有效成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伟  黄国理 《中药材》1995,18(1):21-24
本文以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薄层扫描定量对生,酒灸,醋炙柴胡中主要有效成分挥发油和柴胡皂甙a,d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影响其炮制品质量的主次因素为:炮制辅料的种类,辅料用量,炮制程度;从挥发油的角度含量高低依次为;酒灸品,醋灸品,生品;从柴胡皂甙(a+d)的百分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酒灸品,生品,醛灸品;同时又得出酒制品优于醋制品。  相似文献   

11.
柴胡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磊  刘本亮  吴福祥  陶兰萍  刘剑 《中药材》2004,27(10):764-766
以柴胡中总皂苷和浸膏率为考察指标,应用正交设计优选柴胡的提取工艺,乙醇浓度、乙醇用量、回流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每个因素取三个水平.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80%乙醇用量为药材量的4倍,回流提取4次,每次60 min,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柴胡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柴胡配方颗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柴胡配方颗粒中的柴胡皂苷a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配方颗粒可以检出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a的线性范围为4~40 μ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RSD为1.22%.配方颗粒中柴胡皂苷a的含量限度规定不得少0.8 mg/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柴胡醋炙前后的质量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柴胡的醋炙机理提供参考,并为辽南野生柴胡的开发利用做一些前期基础工作。方法利用HPLC等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规定的质量标准指标,对辽南野生柴胡醋炙前后的醇浸出物、灰分、柴胡皂苷(以柴胡皂苷a为主要指标)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醇浸出物含量:北柴胡醋炙前为11.40%,醋炙后为13.88%;南柴胡醋炙前为11.79%,醋炙后为13.15%。灰分含量:北柴胡醋炙前为6.25%,醋炙后为5.11%;南柴胡醋炙前为5.50%,醋炙后为4.56%。柴胡皂苷a含量:北柴胡醋炙前为0.42%,醋炙后为0.29%;南柴胡醋炙前为0.45%醋炙后为0.21%。结论醇浸出物含量柴胡醋炙后比醋炙前高;灰分含量柴胡醋炙后比醋炙前低;柴胡皂苷a的含量柴胡醋炙后比醋炙前低。  相似文献   

14.
王荔  陈勇敢 《中药材》2003,26(7):512-514
目的:优选小儿柴胡栓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对柴胡提取工艺和制剂成型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制定了柴胡的提取工艺,并以半合成脂肪酸酯为基质制成了栓剂。结论:该制备工艺合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复方柴胡口服液(柴胡,黄芪,酸枣仁,香附,甘草等)的薄层鉴别.方法:通过薄层色谱鉴别制剂中的柴胡、黄芪、酸枣仁.结果:硅胶G薄层板,以乙酸乙酯-95%乙醇-水(18:2:1)为展开剂进行柴胡的鉴别研究,以氯仿-甲醇-水(65:30:10,10℃静置过夜取下层溶液)为展开剂进行黄芪的鉴别研究,以水饱和正丁醇为展开剂进行酸枣仁的鉴别研究.薄层色谱均能明显地检出制剂中的柴胡、黄芪、酸枣仁,定性鉴别斑点圆整,分离度好,易于区别.结论: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能有效地控制复方柴胡口服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复方柴胡口服液的薄层鉴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复方柴胡口服液(柴胡,黄芪,酸枣仁,香附,甘草等)的薄层鉴别。方法:通过薄层色谱鉴别制剂中的柴胡、黄芪、酸枣仁。结果:硅胶G薄层板,以乙酸乙酯-95%乙醇-水(18:2:1)为展开剂进行柴胡的鉴别研究,以氟仿-甲醇-水(65:30:10,10℃静置过夜取下层溶液)为展开剂进行黄芪的鉴别研究,以水饱和正丁醇为展开剂进行酸枣仁的鉴别研究。薄层色谱均能明显地检出制剂中的柴胡、黄芪、酸枣仁,定性鉴别斑点圆整,分离度好,易于区别。结论: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能有效地控制寅方柴胡口服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柴胡及其制剂中皂苷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腾  高展  孙玉侠  阚红玉  曹凤兰 《中成药》2011,33(11):1840-1843
目的利用TLC和HPLC指纹图谱技术,揭示柴胡及其制剂前后皂苷类成分的变化。方法 TLC采用高效硅胶G板,展开剂为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2∶4∶2∶1),显色剂为1%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乙醇溶液-磷酸(3∶1),检视条件为365 nm;HPLC采用Waters XBridge RP18色谱柱(4.6 mm×100 mm,3.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08、252 nm。结果经TLC法对比柴胡经煎煮制成制剂前后,发现柴胡皂苷d可转化成柴胡皂苷b2,柴胡皂苷a与柴胡皂苷c基本没有变化;经HPLC指纹图谱对比研究,进一步证明了柴胡皂苷d向柴胡皂苷b2转化,且煎煮制成制剂后,指纹图谱中出现6个原药材中不存在的新色谱峰,大多数新色谱峰的最大吸收波长基本集中在250nm左右。结论对柴胡在煎煮制剂过程中新出现的皂苷类成分需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中药柴胡发挥功效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柴胡萃取成分抗惊厥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燕  廖卫平  高玫梅 《新中医》2001,33(9):76-77
目的:研究柴胡萃取物的抗惊厥作用。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得到柴胡皂甙部分及挥发油部分,用戊四唑阈值发作模型(MSTT)及最大电休克模型(MES)来研究其抗惊厥作用。结果:柴胡挥发油300mg/kg与柴胡皂甙150mg/kg配伍组有较强的抗戊四唑惊厥作用(P<0.01);挥发油300mg/kg,皂甙150mg/kg与冰片36.4mg/kg配伍后则有显著的抗EMS作用(P<0.001)。结论:柴胡挥发油部分与柴胡皂甙部分合理配伍后有较强的抗惊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