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二种复合活性羟基磷灰石陶瓷细胞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人体淋巴细胞体外培养法,定量观察二种复合活性羟基磷灰石陶瓷对其代谢,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种复合活性羟基磷灰石陶瓷对人体淋巴细胞代谢、生长无任何不良影响。显示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我院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同研制了一种块状羟基磷灰石人工骨(BHAB)。在小白鼠体内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体外微量细胞毒性试验,溶血试验。兔皮下埋值试验及兔下颌骨埋植试验。结果证明该材料无毒性,不致的,不引起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能与软、硬组织形成紧密的结合。在14例颌面整形的临床应用中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评价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从而为其在骨缺损修复领域中的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热原试验、皮内试验、肌肉植入试验、骨植入试验等生物相容性试验。结果 这种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无毒,无热原性,植入兔肌肉后逐渐发生降解。结论 此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新的骨代用品,探讨不同植骨方式的成骨及降解差异。方法:以杯状珊瑚为实验材料,进行兔顶骨骨膜下充填植骨、嵌入植骨。并于术后4、12、24周处死动物,进行放射学、光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术后4周-24周,充填植骨组新骨逐渐长入珊瑚,珊瑚体积较好保存;嵌入植骨组新骨亦逐渐长入珊瑚,二者新骨均来自骨膜下及骨与珊瑚接触面,但后者珊瑚降解和新骨形成均明显快于前者。结论:杯状珊瑚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亲和性。充填植骨后能从骨膜下及顶骨骨面引导成骨,较好保存了植入时的体积;嵌入植骨后由于其缓解的降解和从骨膜及骨缺损处的同时引导成骨,使骨缺损得到较好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采用羟基磷灰石粉末,有机多聚体,粘结剂和植物干燥叉枝研制成多孔型羟基磷灰石陶瓷人工骨,有独特的连通孔道。通过观察,测定同人工骨一起培养的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的形态,生长,增殖和代谢,研究人工骨对培养细胞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多孔型羟基磷灰石陶瓷人工骨对培养的L-929细胞的生长、增殖、代谢无不良影响,培养细胞形态正常,因此,可以认为这种人工骨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以共沉淀法制备了羟基磷灰石/丝蛋白(HA/SF)复合骨修复材料,并对材料进行了XRD、TEM、SEM、孔径分布和孔隙率等相关的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无机组分为20~30 nm长、5 nm宽的棒状羟基磷灰石(HA)结晶,这些晶粒沿c轴自组装团聚成簇分散在丝蛋白基质中形成三维多孔结构,其孔径分布在0.3~115μm之间,开口孔隙率达66%。该材料植入动物体内,未出现明显的排异反应,在植入部位有连续的骨性连接和新生骨形成,说明HA/SF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选用不同配比羟基磷灰石和胶原海绵制备成复合材料,研究其结构和生物学特性,为构建组织工程人工胸壁支架材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质量比1:1和1:2制备不同配比羟基磷灰石/胶原海绵复合材料,纯胶原海绵作为对照,进行扫描电镜检查,观察材料结构特性;进一步进行体内植入试验,通过大体标本检查及组织学检查观察植入材料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结果:纯胶原海绵呈三维网状结构,胶原蛋白呈细纤维丝状,结构蓬松,强度差;植入体内2周内多孔海绵结构破坏,4周完全降解吸收.1:2配比羟基磷灰石/胶原海绵复合材料羟基磷灰石粉末与胶原蛋白完全混合均匀,孔径大小100~400 μm;植入体内后生物相容性良好,4周时仍保持多孔结构,8周降解吸收.1:1配比复合材料羟基磷灰石粒子团聚成块,植入体内可见明显钙磷颗粒聚集,组织反应相对较大.结论:胶原海绵复合一定比例羟基磷灰石后,结构改善,孔径大小适中,在体内保持结构时间及降解时间延长,生物相容性良好,具备开发应用价值,可作为支架材料应用于组织工程人工胸壁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多孔HA人工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孔羟基磷灰石(HA)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传导功能,无毒、无免疫反应,因此在临床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本文详细论述了多孔HA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人工骨的优越性,并通过实例指出多孔HA具有诱导成骨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新型可吸收材料PLLA/PLLA-gHA的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新型可吸收材料PLLA/PLLA-gHA的生物相容性进行综合性评价。方法:依据IS0 10993系列标准和GB/T 16886系列标准,对新型可吸收材料PLLA/PLLA-gHA进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溶血实验、肌肉内种植实验和皮内反应实验。小鼠尾静脉注射新材料浸提液,观察注射后各时相点动物的一般状态、毒性表现等指标以评价急性全身毒性反应。在100g•L-1新材料浸提液加入新鲜抗凝兔血,用分光光度计测取吸光度并计算溶血率。白兔背部皮下注射新材料浸提液,观测各注射点的红斑和水肿情况。将PLLA/PLLA-gHA板植入白兔竖脊肌内,于各时相点抽取兔静脉血检测血液学指标,在术后第14、 30、 60、 90、 180和360天取材,行大体标本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新型可吸收材料PLLA/PLLA-gHA组白兔一般状态良好,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期血液学指标AST、Sc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新材料浸提液的溶血率为1.22%,低于标准规定的5%;皮下反应实验,各时相点组织水肿极轻微,无红斑形成;肌内植入PLLA/PLLA-gHA板实验,其早期炎性细胞侵润变化规律与对照组类似,符合一般的炎症变化转归规律,材料周围的包膜随植入时间的延长逐渐变薄,术后第360天时纤维化囊壁向材料内长入,囊壁形成程度为Ⅰ级以下。结论:新型可吸收材料PLLA/PLLA-gH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对自行研制的快速凝结复合羟基磷灰石陶瓷粉的毒性及细胞相容性进行研究,实验包括:(1)亚急性毒性实验;(2)溶血试验;(3)皮内试验;(4)热原试验;(5)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安全无毒,无溶血性、对皮肤无刺激,不含热原物质,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珍珠层/聚乳酸组合人工骨(NPCB)的体外相容性及降解特点。方法将人成骨细胞与NPCB薄片复合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细胞增殖测定;将NPCB薄片浸泡于生理盐水中,观测不同时期NPCB质量及浸泡液pH值的改变。结果NPCB在体外能明显促进人成骨细胞的贴附和增殖;在观测周期内,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NPCB质量逐渐减小,浸泡液pH值呈现规律性变化。结论NPCB在体外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并能发生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珍珠层/聚乳酸重组人工骨(NPCB)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情况及成骨特点,评价其性能,为进一步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NPCB随机植入成年新西兰白兔1.5 cm的桡骨缺损内,并设立不植入任何材料的空白对照,观察NPCB植入后动物的局部反应,检测动物术后1周、4周的血钙值,并与术前1天比较;于术后6、8、12、16周取材,作X线、骨矿含量、大体标本及组织形态学观察,分析不同时期组织反应、骨缺损修复及材料降解情况。结果 NPCB植入后无明显的局部不良反应,术后1周、4周血钙值与术前1天相比无明显差异。植入NPCB的骨缺损内骨矿含量在6~12周时升高幅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但12周后植入NPCB的骨缺损内骨矿含量出现下降。X线检查、大体标本及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NPCB的成骨方式主要是骨传导成骨,至术后16周时骨缺损基本修复,NPCB与宿主骨结合紧密,而空白对照骨缺损断端仅有少量骨修复,形成骨不连。NPCB植入后即开始其降解过程,12周以后材料周围出现较多吞噬有材料颗粒的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16周时仍有部分材料未降解吸收。结论 NPCB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能力,可以在体内逐渐发生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硫酸钙颗粒人工骨联合同种异体骨与单纯使用硫酸钙颗粒人工骨植骨治疗下肢良性骨肿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关节骨病外科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符合研究条件的97例下肢良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患者接受硫酸钙颗粒人工骨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联用组),另65例患者接受单纯硫酸钙颗粒人工骨植骨治疗(单用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切口不良事件、人工骨完全吸收后的骨质愈合情况等.结果 联用组和单用组患者术后切口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5.6%(5/32)和26.2%(17/6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组和单用组患者在硫酸钙颗粒人工骨完全吸收后,遗留明确或可疑骨缺损的发生率分别为9.4%(3/32)和29.2%(19/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 硫酸钙颗粒人工骨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下肢良性骨肿瘤具有良好的效果,两者的联合使用不会增加切口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并且可能降低人工骨被完全吸收后遗留骨缺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马赛  JIA Jun  贾骏  段嫄嫄  张少锋  王忠义 《医学争鸣》2006,27(20):1833-1836
目的: 评价纯钛表面聚吡咯涂层的生物安全性,为口腔种植体表面改性提供依据. 方法: 分别通过溶血试验、口腔黏膜刺激试验、细胞毒性试验(MTT法)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初步评价纯钛表面聚吡咯涂层的生物安全性. 结果: 纯钛表面聚吡咯涂层材料无溶血现象,不影响凝血功能;短期全身毒性实验的受试小鼠心、肾、肝的组织切片均未见病理变化;口腔黏膜刺激实验未见异常组织学反应;MTT试验显示L929细胞在涂层浸提液中生长良好,细胞毒性为0级. 结论: 纯钛表面聚吡咯涂层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用羟基磷灰石颗粒植入山羊骨缺损内和皮下组织,实验表明,羟基磷灰石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移植代用材料,具有强度大,不变性,能与骨组织形成化学结合的特性。并且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引起炎症和免疫排斥反应。植入骨缺损内有骨再生现象,但缺乏骨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孔隙率滨珊瑚用于组织工程骨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席庆  毛天球  曹罡  陈富林  杨维东 《医学争鸣》2002,23(10):877-879
目的 探讨西沙群岛高孔隙率滨珊瑚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为组织工程研究开辟新的途径。方法 取4wk龄兔骨髓,分离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经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接种至滨珊瑚材料,无菌条件下植入裸鼠皮下组织中,对照组单纯植入滨珊瑚。分别于4,8wk取材,行大体观察、X线摄影及组织学染色,观察新骨形成情况。结果 4wk时X线片有高密度阻射影像,HE染色可见有新骨形成;8wk时X线阻射影像密度更高,HE染色可见大量新骨形成并相互连接成骨小梁样结构,骨细胞位于陷窝中。结论 高孔隙率滨珊瑚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并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国产生物降解输尿管支架材料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 80∶20)的生物相容性及体内、体外降解特性。 方法:体内实验采用PLGA试件埋植在Wistar大鼠脊柱两侧肌肉内,体外实验采用PLGA试件浸泡于流动的尿液中,分别于观察时间内取出,通过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材料周围组织反应,利用扫描电镜检查和分子量、质量检测了解材料在体内、体外的降解情况。 结果:PLGA材料在6~7周内可降解为随尿液流动的细小颗粒;材料的体内、体外降解趋势相 同,体内降解速度略快于体外;埋植材料周围肌肉组织无脓肿形成和组织坏死发生,局部组织反应为非细菌性炎症反应。 结论:PLGA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降解时间适宜,适用于制备输尿管支架。  相似文献   

18.
丙交酯/乙交酯共聚材料支架的输尿管原位组织相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可生物降解材料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 80∶20)支架的输尿管原位组织相 容性。方法:16只雄性家犬左侧输尿管施以离断吻合术后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n=8)将PLGA支架植于输尿管吻合局部支撑引流,对照组(n=8)植入UROVISION支架,分别于术后2、4、8及12周取2只犬术侧输尿管行组织病理学切片检查,采用Lumiaho评分法进行组织学反应评价。结果:实验组PLGA材料在植入12周内完全降解,输尿管腔内无材料碎片残留;支架植入2~4周,术侧输尿管局部见移行上皮过度增生、固有层炎症细胞浸润;支架植入8~12周,随PLGA材料降解,术侧输尿管壁炎症消退,仅见极轻微的移行上皮增生。对照组早期病理表现与实验组相似,但局部炎症反应随植入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术后12周时输尿管移行上皮增生、固有层炎细胞浸润及组织充血、水肿等反应比实验组明显(P<0.05)。结论:PLGA材料支架植入犬输尿管后发生的输尿管炎症反应是可恢复的,PLGA材料具有很好的组织相容性,是加工可生物降解输尿管支架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钛种植体-羟基磷灰石(Ti-HA)在早期修复下颌骨缺损中与骨结合的界面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和X线能谱观察分析。通过对9只健康狗下颌骨缺损区植入Ti-HA2、6及12周后Ti-HA/宿主骨界面及Ti/HA界面的扫描电镜观察和X线能谱分析,结果表明Ti-HA植入骨缺损区,不引起正常的骨矿化过程改变,与宿主骨形成骨性结合;Ti/HA界面有新骨形成;扫描电镜观察和X线能谱分析在研究骨缺损修复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组织成份的变化是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