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区分体内泌尿系结石成分的可行性。方法对64例泌尿系结石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检查,男41例,女23例,年龄20~82岁,平均年龄(53±16)岁。测量计算80 kV和140 kV图像结石的HU差值、HU比值和双能量指数(DEI)。使用双能量软件分析结石成分。收集结石患者治疗后的结石标本进行红外光谱分析,以此结果为标准,运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结石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并进行两两比较。软件分析结果与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共收集到55例患者治疗后的体外结石标本。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磷酸镁铵结石、磷酸钙结石、草酸钙结石和混合含钙结石的HU差值分别为18±12、214±21、329±35、360±49、458±97和497±110,HU比值分别为1.04±0.02、1.36±0.02、1.49±0.04、1.50±0.08、1.52±0.05和1.53±0.04,DEI分别为0.006±0.004、0.062±0.002、0.089±0.006、0.095±0.013、0.107±0.011和0.112±0.012,上述指标有统计学差异(F值分别为20.185、121.574、69.480,P〈0.001)。组间两两比较,尿酸结石与其他结石的HU差值、HU比值和DEI有统计学差异(P〈0.05);胱氨酸结石与其他结石的HU比值和DEI有统计学差异(P〈0.05);磷酸镁铵结石与草酸钙结石、混合含钙结石的HU差值和DEI有统计学差异(P〈0.05);胱氨酸结石与草酸钙结石、混合含钙结石的HU差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磷酸钙结石与混合含钙结石的DEI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组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比较,双能量软件正确诊断4例尿酸结石、1例混合尿酸结石、2例胱氨酸结石和11例草酸钙结石;另外,2例磷酸钙结石、29例混合含钙结石、1例尿酸铵和草酸钙混合结石、1例混合尿酸结石和4例磷酸镁铵结石均识别为草酸盐成分。结论 DSCT双能量成像分析体内结石成分具有可行性,使用双能量软件可以较好地区分体内的尿酸结石、混合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和含钙结石,但区分磷酸镁铵结石以及不同成分的含钙结石尚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泌尿系统结石单源双能量CT特征及结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到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泌尿外科治疗的138例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结石在单源双能量CT扫描下的特征,并以术后红外光谱法的分析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单源双能量CT预测结石类型的正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另外,应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法分析结石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源双能量CT预测各类型结石的正确率中尿酸结石最高为98.85%;预测胱氨酸结石和草酸钙-磷酸钙结石的敏感度较差,分别为70.59%、42.86%;预测各类型结石的特异度均>90%,尿酸结石最高为100.00%。各类结石CT测量值从高到低依次为草酸钙-磷酸钙结石 > 草酸钙结石 > 混合尿酸结石 > 胱氨酸结石 > 尿酸结石。各类型结石CT值比较结果:尿酸结石与其他结石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草酸钙结石与胱氨酸结石、混合尿酸结石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胱氨酸结石、混合尿酸结石和草酸钙-磷酸钙结石组间两两比较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型结石DEI比较结果:尿酸结石及混合尿酸结石的DEI与其他结石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BMI指数、高脂血症、家族泌尿结石病史、血清Ca以及血清TG水平过高是结石的危险因素(OR值均大于1,P值均<0.05)。结论 单源双能CT能较好区分尿酸结石、草酸钙结石和混合尿酸结石,但在区分草酸钙结石与草酸钙-磷酸钙结石、胱氨酸结石与混合尿酸结石之间存在较大误差。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BMI指数、高脂血症、家族泌尿结石病史、血清Ca以及血清TG水平过高是结石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SCT双能量判断体内结石成分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收集2012年9月-2013年6月行CT平扫双能量泌尿系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红外波普分析的患者118例(结石共127颗)为研究对象,对其予以DSCT双能量扫描后,在工作站(MMWP)上完成结石成分分析;比较外光谱成分分析与DSCT双能量扫描所得结果。结果双源CT双能量技术能准确的区分纯尿酸结石和非尿酸结石(敏感性、特异度均为100%),较准确的区分纯草酸钙结石(敏感性为100%,特异度为89.8%),纯羟基磷灰石(敏感性为84.6%,特异度为100%)。结论双源CT双能量技术能在治疗前对尿路结石的成分进行初步分析,对尿路结石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保定地区复杂性肾结石的成分,为治疗及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和解放军第252医院泌尿外科2010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保定地区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共143例,收集结石标本,采用LIIR-20结石红外光谱自动分析仪进行结石分析。结果本研究143例患者中132例(92.31%)为含钙结石,其中单纯一水草酸钙结石34例(23.78%),一水草酸钙和二水草酸钙结石31例(21.68%),一水草酸钙和碳酸磷灰石23例(16.08%),一水草酸钙和无水尿酸结石10例(7.00%),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和碳酸磷灰石29例(20.28%),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和六水磷酸铵镁2例(1.40%)。混合性结石102例(71.33%),单一成分结石仅41例(28.67%),混合性结石主要为含钙类结石(97/102)。结论保定地区复杂性肾结石绝大多数以草酸钙为主,碳酸磷灰石、磷酸铵镁和尿酸是常见的混合成分。根据结石成分分析结果,指导本地区常住居民在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预防泌尿系结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双能量计算机体层扫描(DECT)的双能量指数(DEI)、有效原子序数(Zeff)结合能谱曲线斜率在鉴别患者泌尿系结石成分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就诊的111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及DECT影像资料。所有患者泌尿系结石直径均>5 mm,所有患者的离体结石均经红外光谱分析确定结石成分。分别计算DEI、Zeff、能谱曲线斜率及三者结合对于鉴别泌尿系结石成分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等。结果:111例患者中草酸钙结石75例(占67.57%),羟基磷灰石15例(占13.51%),尿酸结石21例(占18.92%),未发现胱氨酸等其他类型结石。3种类型结石的CT值(F=487.691,P<0.001)、DEI(F=395.553,P<0.001)、Zeff(F=818.689,P<0.001)和能谱曲线斜率(H=19.615,P<0.001)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EI、Zeff和能谱曲线斜率对鉴别泌尿系结石成分的总准确率分别为87.39%(97/111)、84.68%(94/111)和81.98%(91/1...  相似文献   

6.
吕蔡  黄义  刘振湘  李东辉  白志明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298-4299,4303
[目的]分析复杂性肾结石化学成分构成特点,为预防结石复发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0月~2008年6月收治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75例,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结石,收集术中结石标本,行结石化学成分定性分析。[结果]75例中含钙结石72例(96%),62例(82.7%)为混合成分,其中草酸钙+磷酸钙+尿酸胺12例(16.7%),草酸钙+磷酸钙38例(52.8%),草酸钙+尿酸9例(12.5%),磷酸钙+磷酸镁铵3例(4.2%);纯草酸钙结石10例(13.9%)。分析各结石成分构成,草酸钙最多(92%),其次为磷酸钙(70.7%),尿酸(29.3%),磷酸镁铵(6.67%)。[结论]复杂性肾结石绝大部分为混合成分。结石形成可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大体积复杂性肾结石化学成分特点,为临床预防结石复发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06例大体积复杂性肾结石(包括鹿角型结石、单肾和/或双肾多发性结石,且最大结石直径> 2.5 c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结石标本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106例大体积复杂性肾结石中,含钙结石95例,其余为纯磷酸镁铵结石7例、纯尿酸结石3例和纯胱氨酸结石1例.结石成分中草酸钙检出率最高,91例混合结石均含有草酸钙,其中草酸钙+磷酸钙47例,占44.3%(47/106);草酸钙+尿酸7例,占6.6%(7/106);草酸钙+磷酸钙+尿酸9例,占8.5%(9/106);草酸钙+磷酸钙+磷酸镁铵25例,占23.6%( 25/1 06);草酸钙+磷酸钙+胱氨酸3例,占2.8%(3/106).结论 复杂性含钙肾结石绝大多数为混合成分,生长过程中常有多种因素参与,对尿路结石进行化学成分的综合分析,对尿路结石的临床治疗和预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杂性肾结石的化学成分特点,为临床治疗和预防结石复发提供帮助。方法采用结石成分分析化学试剂盒,对我院的68例复杂性肾结石的结石标本进行化学成分测定,同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结果65例为含钙混合性结石和感染结石,其中3例为单一成分,纯尿酸结石1例、磷酸镁铵结石1例、胱氨酸结石1例;草酸钙+磷酸钙结石28例,占41.17%(28/68);草酸钙+尿酸结石5例,占7.35%(5/68);草酸钙+磷酸钙+尿酸结石2例,占2.94%(2/68);草酸钙+磷酸钙+磷酸镁铵石26例,占38.23%(26/68);草酸钙+磷酸钙+碳酸磷灰石4例,占5.88%(4/68)。结论复杂性含钙肾结石绝大多数为混合成分,生长过程中常有多种因素参与,对结石进行化学成分的综合分析,对尿路结石的临床治疗和预防结石复发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疏勒河流域泌尿系结石的形成与当地饮食、生活习惯及地理气候的关系,为临床防治提供帮助.方法 对104例泌尿系结石标本的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临床资料与当地饮食、生活习惯及地理气候进行分析.结果 泌尿系结石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比为4.2∶1,20~50岁多为高危年龄,上尿路结石明显多于下尿路结石,上下尿路结石之比为8.45∶1,结石成分以单纯结石占多数,为94例(90.38%),其中以草酸钙占75%,磷酸钙结石占7.69%,尿酸结石3.85%,混合结石占9.61%.结论 疏勒河流域结石的成分以草酸钙为主,尿酸结石次之,结石的形成与当地的饮食习惯、地理气候饮水有关,对预防和干预该流域泌尿系结石的形成和复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源CT自动触发技术在头颈部CTA双能量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35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自动触发阈值分别为20、50、70HU),自肘静脉注射造影剂,测量各组大脑中动脉近端,上矢状窦,C4水平左侧颈总动脉和静内静脉CT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组颈总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强化无差异性。阈值20HU组和50HU组颈内静脉和上矢状窦强化有差异性;阈值50HU组和70HU组上矢状窦强化有差异性,余部位强化无差异性。结论:双源CT头颈部CTA双能量成像时,20HU触发阈值可得到较好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1.
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自2005年推出以来,以其特有的结构及成像方式,满足高质量冠状动脉CT成像的要求,已进入常规的临床应用中。其机架内安装有两个独立的间隔90°的X线管及与之对应的2套探测器系统。其时间分辨率的提高主要用于心脏及冠脉系统成像。DSCT采用独特的技术来降低辐射剂量。其双能量模式扫描可用于进行直接的CT血管成像。其肺通气灌注扫描对肺栓塞的诊断具有价值。其对于骨科金属内固定的术后评价及泌尿系结石的诊断等方面亦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主动脉夹层属于临床重症,夹层引起的肾功能不全是常见并发症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评价主动脉夹层中肾灌注水平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01-01-05-31本院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或行主动脉夹层支架植入术后的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双源CT动脉成像(dual-source CT arterial imaging,DSCTA)和肾脏双能量平扫,通过后处理程序(肝VNC)获得肾脏灌注碘图及双肾虚拟平扫图像,定量测量双肾正常灌注、低灌注感兴趣区的各项指标。结果在15名患者中,有11名单侧肾脏显示灌注不足。DSCTA与肾灌注碘图所得结论一致。融合图像中,低灌注区CT值为(79.3±17.8)HU,低于对照侧的(122.0±7.2)HU,t=8.12,P<0.001;碘浓度为(2.99±0.86)mg/mL,低于对照侧的(5.67±0.67)mg/mL,t=7.68,P<0.001;对比增强率为(88.1±31.8)%,低于对照侧的(151.1±21.8)%,t=4.38,P<0.001。结论双能量碘图可以在视觉上反映肾灌注是否正常,双能量平扫所得各项数据可定量反映肾灌注水平,紧接DSCTA后应用有助于较早、准确判断肾异常灌注情况,虚拟平扫可区分碘剂与结石,排除干扰。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医院》2017,(4):520-523
目的调查分析湛江地区尿石症患者结石成分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该地区尿石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泌尿外科确诊为尿石症的住院患者362例,对入选患者的性别、年龄、结石部位及结石成分等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362例尿石症患者中肾结石194例(53.6%),输尿管结石83例(22.9%),膀胱结石85例(23.5%);男性尿石症的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性比例为2.55:1;男性的好发年龄段为40~79岁,女性的好发年龄段为40~69岁。尿石症的化学成分以草酸钙和无水尿酸混合结石为主,结石中草酸钙的检出率最高(84.0%),其次是无水尿酸37.8%;结石成分中无水尿酸的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膀胱结石患者高于肾结石与输尿管结石患者(P<0.05)。结论根据本地区尿石症患者结石成分的流行病学特点,对危险人群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将有助于预防尿石症的发生和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复发性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改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及广东省河源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110例复发性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红外光谱法对其结石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其复发前后结石成分总体构成改变情况以及成分改变趋势,对可能影响其结石复发成分改变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10例初发性泌尿结石患者中在复发时结石成分为草酸钙的比例有一定下降,结石成为为尿酸、胱氨酸以及感染性的比例有一定上升,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10例患者复发时共计34例(30.91%)患者发生结石成分改变,最常见转变成分的结石为草酸钙结石和感染性结石。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日饮水量以及复发时间和结石复发成分改变存在密切关系(P<0.05),首发年龄、复发次数、初发结石类型以及位置和结石复发成分改变无明显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结石复发成分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男性和复发时间<1年或者>5年(P<0.05)。结论大约有1/3左右复发性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会发生改变,其中最常见转变成分的结石为草酸钙结石和感染性结石,影响患者结石复发成分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男性和复发时间<1年或者>5年。  相似文献   

15.
林海  陈忠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7):1857-1858
目的探讨临床上泌尿系结石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手术处理。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1年5月因泌尿系结石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来某院治疗的患者78例,男40例,女38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输尿管镜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其中观察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对照组39例,男19例,女20例,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发热情况、术后24h尿量、肾功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发热情况、术后24h尿量、肾功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5.2±12.3)min、12.8%、(2350.3±154.4)ml、(5.7±2.3)d、(6.1±2.5)d比对照组[(52.4±11.7)min、30.8%、(1532.4±132.5)ml、(10.7±1.8)d、(11.2±2.6)d)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梗阻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具有微创、安全、疗效好、恢复快等优点,为可选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顺德勒流地区上尿路尿酸结石成分与代谢异常的关系,探讨尿酸结石形成的代谢性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上尿路尿酸结石提供新的依据。方法:252例上尿路结石患者中83例尿酸结石,其中64例完整血生化及24h尿分析结果。结果:纯尿酸成分结石占尿酸结石总数的34.9%(29/83),混合成分结石占65.1%(54/83)。64例有完整血生化及24h尿分析结果患者中代谢异常52例(81.3%),两种以上代谢异常所占比例为43.8%(28/64)。56例随访10~42个月,平均20个月。无泌尿系结石复发32例,复发24例,无复发组代谢无异常9例,复发组1例(P〈0.05)。结论:确定尿酸结石成分及患者的代谢评价对上尿路尿酸结石的成因、治疗和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胆管结石患者术后Oddi括约肌(SO)压力的变化.方法 对60例多次胆道结石手术患者(复发性结石组)、80例首次胆道结石手术患者(结石组)及9例胰腺或肝脏外伤患者(对照组)测量胆总管压力(CBDP)、SO基础压力(SOBP)、SO收缩幅度(SOCA)及SO收缩频率(SOF),统计比较各组数据的差异.结果 复发性结石组、结石组CBDP[(13.78±9.91)、(12.65±7.64)mm Hg(1 mm Hg=0.133 kPa)]、SOBP[(15.27±9.15)、(14.89±7.87)mm Hg]、SOCA[(106.30±54.70)、(98.39±38.29)mmHg]、SOF[(6.91±1.92)、(6.25±2.17)次/min]均较对照组[分别为(12.54±2.35)mm Hg、(13.63±3.27)mm Hg、(87.65±56.38)mm Hg、(5.26±2.11)次/min]明显升高(P<0.05),而复发性结石组与结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管结石患者术后存在SO功能障碍,而且SO的这些异常改变可能与胆管结石的形成和/或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辽宁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特点,为该地区尿路结石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沈阳市尿路结石治疗中心163例尿路结石患者的病历资料和结石样本,采用红外光谱进行结石成分分析。结果 163例尿路结石共检出8种成分,混合成分的结石占90.2%;含两种成分的结石占54.0%;上尿路结石占总数的81.6%。一水和二水草酸钙结石在输尿管中高发,而碳酸磷灰石结石在肾脏中高发;男性与女性患者比例为3.2[DK]∶1;不同成分结石发生率的性别比较,男性的尿酸结石(〖XC小五号.EPS;P〗=5.196,P =0.023)和女性的磷酸钙结石(〖XC小五号.EPS;P〗=9.717,P=0.002)与异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路结石高发于50~70岁年龄段。结论 辽宁地区的尿路结石患者中,混合结石占绝大多数,多发于上尿路的输尿管,结石成分以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和碳酸磷灰石为主,男性多于女性,中老年高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为肝胆管结石的治疗提供进一步的指导依据.方法 将住院治疗的76例肝胆管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40例和对照组(开腹手术治疗)3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虽然手术时间[( 142.47±17.23) min]、T管拔除时间[(38.13±6.41)d]长于对照组[(109.30±20.41) min、(14.15±7.37) d](P< 0.01或<0.05),但术中出血量[(95.22±17.53) 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7±1.4)d]、住院时间[(7.2±1.2)d]少于对照组[(240.38±64.46)ml、(3.1±1.5)d、(11.4±2.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 8/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疗效确切,优于常规开腹手术,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结石CT值肾结石患者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lexible 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FUR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13例行FURL治疗的肾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肾结石CT值检测结果差异分为A组(CT值<800 HU,79例)和B组(CT值≥800 HU,34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碎石情况、结石主要成分及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结石CT值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B组,结石清除率(stone free rate,SFR)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结石最大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结石主要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结石CT值≥800 HU的肾结石患者,CT值<800 HU的患者行FURL手术情况、结石清除效果更为显著,安全性更佳,临床可运用CT值预测结石主要成分及治疗效果,为医师把握手术难度和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