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紫红獐牙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桥  田峦鸢  陈家春  刘焱文 《中草药》2007,38(8):1153-1154
紫红獐牙菜Swertia punicea Hemsl.系龙胆科獐牙菜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等省区。具清热除湿、利胆的功效,在湖北西部等地区用于治疗肝炎、胆囊炎疗效较显著[1]。为了阐明紫红獐牙菜治疗乙肝的物质基础,本实验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芒果苷(mangiferin,1,3,6,7-四羟基-2-C-β-吡喃葡萄糖苷,)、獐牙菜苦苷(swertiamarin,)、当药醇苷(swertianolin,8-O-β-D-吡喃葡萄糖-1,5-二羟基-3-甲氧基酮,)、葡萄糖(glucose,)、1,7,8-三羟基-3-甲氧基酮(swertianin,)、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酮()、1,…  相似文献   

2.
贵州獐牙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周青  陈家春  刘焱文 《中药材》2004,27(12):908-910
从贵州獐牙菜Swerlia kauitchensis中分离鉴定出齐墩果酸、胡萝卜苷、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酮等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川西獐牙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川西獐牙菜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川西獐牙菜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是1,3,8-trihydroxy-7-methoxyxanthone(Ⅰ)、2,8-dihydroxy-1,6-dimethyoxyxanthone(Ⅱ)、1,8-dihydroxy-2,6-dimethoxyxanthone(Ⅲ)、1,2,8-trimethoxyxanthone(Ⅳ)、1,3,5,6-tetrohyroxyxanthone(Ⅴ)、1,8-dihydroxy-3,7-dimethoxyxanthone(Ⅵ)、β-daucosterol(Ⅶ)、Clerosterol 3β-O-[6′-o-hydro-benzene-β-D-glucoside](Ⅷ)、ursolicacid(Ⅸ)、3β,28-dihydroxylup-20(29)-ene(Ⅹ)、erythrocentaurin(Ⅺ).结论:其中化合物Ⅷ、Ⅸ和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藏药大籽獐牙菜(Swertia macrosperma C.B.Clark)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大籽獐牙菜的脂溶性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酮(swerchirin,Ⅰ)、1-羟基-3,5-二甲氧基酮(Ⅱ)、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酮(methylswertianin,Ⅲ)、1-羟基-3,7,8-三甲氧基酮(decussatin,Ⅳ),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Ⅴ)和1,5,8-三羟基-3-甲氧基酮(bellidifodin,Ⅵ)。结论化合物Ⅰ~Ⅴ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湖北獐牙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学春  黄先石 《中药材》1990,13(2):29-30
本文对湖北7种獐牙菜属药用植物进行了薄层定性分析,发现该属植物均含有较多量獐牙菜苦甙,少量或微量龙胆苦甙、苦獐牙菜酯甙、苦龙胆酯甙(除獐牙菜)、齐墩果酸、熊果酸(水灵芝),并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獐牙菜苦甙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显脉獐牙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显脉獐牙菜[Swertia nervosa(G.Don)Wall.]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离化学成分,UV、IR、NMR、MS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是獐牙菜苦苷(Ⅰ),龙胆苦苷(Ⅱ),norswertianolin(Ⅲ),swertianolin(Ⅳ),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酮(Ⅴ)、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酮(Ⅵ)、1,5,8-三羟基-3,4-二甲氧基酮(Ⅶ)、1,3,8-三羟基-5-甲氧基酮(Ⅷ)。结论化合物Ⅱ~Ⅷ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抱茎獐牙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建农  侯翠英 《中草药》1994,25(8):401-403
自抱茎獐牙菜中分得2个黄酮甙,3个san酮甙,一个san酮甙元和一个三萜酸。经光谱和理化分析并与现有文献对照,确定其结构为:1,5,8-三羟基-3-甲氧基san酮-5-O-β-D-吡喃葡萄糖苷(I)、4',5-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6-C-β-D-吡喃葡萄甙(Ⅳ)、3',4',5,7-四羟基黄酮6-C-β-D-吡喃葡萄糖甙(V)、1,3,6,7-四羟基san酮-2-C-β-D-吡喃葡萄糖甙(Ⅵ)  相似文献   

8.
祁连獐牙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祁连獐牙菜Swertia przewalskii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方法及化学关联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纯化出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San酮(Ⅰ),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San酮(Ⅱ),1,7,8-三羟基-3-甲氧基San酮(Ⅲ),1,3,7,8-四羟基San酮(Ⅳ),1-O-β-D-吡喃葡萄糖基-7-羟基-3,8-二甲氧基San酮(Ⅴ),1-O-β-D-吡喃葡萄糖基-8-羟基-3,7-二甲氧基San酮(Ⅵ),7-O-β-D-吡喃葡萄糖基-1,8-二羟基-3-甲氧基San酮(Ⅶ),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7-羟基-3,8-二甲氧基San酮(Ⅷ),1-O-[β-D-吡喃葡萄糖]-1,7-二羟基-3-甲氧基S sgmk(X),木犀草素(Ⅺ),齐墩果酸(Ⅻ),乌苏酸(XⅣ)和龙胆苦苷(XV)。结论 化合物Ⅳ-Ⅷ,Ⅺ,Ⅻ,XⅣ和XV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川西獐牙菜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其抑菌活性.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GC-MS进行成分分析;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伤寒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代表菌种,对挥发油的抗菌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 分离出88种成分,鉴定出61种化合物,其峰面积相对含量约占挥发油总量的91.32%.川西獐牙菜挥发油的主要组分为二十六烷(12.88%),二十八烷(17.83%),1-碘-十六烷(7.27%),11-十烷基-二十一烷(5.47%),2-十二烷氧基-乙醇(3.04%),2-环己基-十一烷( 2.19%),1-碘-十八烷(3.21%),四十四烷( 5.47%),二十九烷(4.29%),11-十烷基-二十一烷(5.47%),三十烷( 3.17%) 等.结论 川西獐芽菜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伤寒沙门氏菌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西南獐牙菜(Swertia cincta Burk.)全株的化学成分及其抗前列腺增生活性,为开发利用提供药理学研究依据。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RP-HPLC、凝胶柱、薄层制备等色谱技术,通过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采用皮下注射丙酸睾酮建立SD(Sprague-Dawley)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观察各组前列腺指数的变化。结果从西南獐牙菜全株中分离到11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獐牙菜苦苷(1),(R)-(-)-龙胆苦苷(2),獐牙菜苷(3),6’-O-β-D-葡萄糖基獐牙菜苷(4),6’-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5),马钱苷酸(6),齐墩果酸(7),2α,3β-di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28-O-β-D-glucopyranoside(8),β-胡萝卜苷(9),4-hydroxyl-3,5-dimethoxyl-6-O-β-D-glucosebenzene(10),异红草苷(11),其中獐牙菜苦苷能显著性降低前列腺指数。结论化合物5和8为首次从獐牙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具有一定的抗前列腺增生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走胆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从龙  刘光明  张浩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6):1988-1990
目的:对龙胆科獐牙菜属植物丽江獐牙菜Swertia delavayi全草乙醇提取物进行研究。方法:经反复纯化制备化合物,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分析、波谱解析、对照品比较及与文献报道对比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95%乙醇室温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1),龙胆苦苷(gentiopcroside,2),獐牙菜苦苷(swertiamarin,3),胡萝卜苷(daucosterol,4),1,3,8-三羟基-2,5-二甲氧基酮(swertiadecoraxanthone-Ⅱ,5),异牡荆苷(isovitexin,6),异红草苷(isoorientin,7)。结论: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黄芫花化学成分及其抗乙肝病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强  李石飞  张立伟  钞建宾 《中草药》2017,48(7):1292-1297
目的研究山西黄芫花(河朔荛花Wikstroemia chamaedaphne的花蕾)中具有抗乙肝病毒(HBV)作用的二萜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方法分离纯化,经波谱数据和单晶衍射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进行体外细胞毒和抗HBV活性测试。结果从黄芫花中分离鉴定9个化合物,包括6个瑞香烷型二萜:河朔荛花素(1)、pimelotide A(2)、pimelotide C(3)、wikstroelide E(4)、pimelea factor S6(5)、pimelea factor S7(6);1个惕各烷型二萜:6α,7α-epoxy-5β-hydroxy-12-deoxyphorbol-13-decanoate(7)和2个黄酮苷化合物: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8)和异槲皮苷(9)。化合物1~4和7均显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其半数毒性浓度(TC50)值为3.24~7.30μg/m L,且化合物3显示出显著的抑制HBsAg产生的作用,其IC50为0.016μg/m L,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值为355.63。结论化合物7和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首次报道了化合物2的晶体结构,首次发现了化合物3具有显著的抑制HBsAg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龙胆科Gentianaceae獐牙菜属植物斜茎獐牙菜Swertia patens9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对该部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NMR,13C-NMR,MS等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分离鉴定了18个化合物,包括10个裂环烯醚萜及其苷、3个酮及其苷、1个少见的内酯烯胺酮和4个其他类化合物。分别为3,4-dihydro-1H,6H,8H-naptho[1,2-c:4,5-c',d'] dipyrano-1,8-dione(1)、angelone(2)、gentiogenal(3)、erythricin(4)、红白金花内酯(erythrocentaurin,5)、秦艽碱甲(gentianine,6)、贵州獐牙菜苷B(swertiakoside B,7)、獐牙菜苦苷(swertiamarin,8)、2'-O-actylswertiamarin(9)、amarogentin(10)、1,3,5-三羟基酮(1,3,5-trihydroxyxanthone,11)、1,3-二羟基-5-甲氧基酮(1,3-dihydroxy-5-methoxyxanthone,12)、1-羟基-2,3,5-三甲氧基酮(1-hydroxy-2,3,5-trimethoxyxanthone,13)、gentiocrucine(14)、3-羟基苯甲酮(3-hydroxyphenylketone,15)、4-羟基反式桂皮酸二十六烷酯(n-hexacosyl ester 4-hydroxy-trans-cinnamate,16)、4-羟基顺式桂皮酸二十六烷酯(n-hexacosyl ester 4-hydroxy-cis-cinnamate,17)、cholest-4-en-3-one(18)。其中化合物1~7,9~18为首次从斜茎獐牙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对龙胆科 Gentianaceae 獐牙菜属植物狭叶獐牙菜Swertia angustifolia Buch.-Ham 9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采用各种柱色谱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4个化合物,包括4个 NFDE8 酮及其苷,7个芳香类,1个木质素和2个其他类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1H-NMR,13C-NMR,MS) 和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 NFDE8 酮(1,8-dihydroxy-3,7-dimethoxyxanthone, 1),1,8-二羟基-3,5,7-三甲氧基 NFDE8 酮(1,8-dihydroxy-3,5,7-trimethoxyxanthone, 2),7-羟基-3,8-二甲氧基- NFDE8 酮-1-O-β-D-吡喃葡萄糖苷(7-hydroxy-3,8-dimethoxyxanthone-1-O-β-D- glucopyranoside, 3),8-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1,7-二羟基-3-甲氧基 NFDE8 酮(8-O-[β-D-xyl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1,7-dihydroxy-3-methoxyxanthone, 4),(+)-丁香脂素((+)-syringaresinol, 5),阿魏酸(ferulic acid, 6),松柏醛(trans-coniferyl aldehyde, 7),芥子醛(sinapaldehyde, 8),松柏醇(trans-coniferyl alcohol, 9),3,4-二羟基苯甲酸(3,4-dihydroxybenzoic acid, 10),邻羟基苯甲酸(2-hydroxybenzoic acid, 11),间苯二甲酸(isophthalic acid, 12),2-糠酸(2-furoic acid, 13),2-甲基-4(3H)-喹唑酮(2-methyl-4(3H)-quinazolinone, 14)。其中化合物 2~14 为首次从狭叶獐牙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采用各种柱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对印度獐芽菜石油醚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了15个化合物,包括8个酮,2个三萜,1个裂环烯醚萜,1个香豆素和3个其他类化合物,分别为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酮(1)、1-羟基-3,7,8-三甲氧基酮(2)、1,8-二羟基-3,5,7-三甲氧基酮(3)、1-羟基-3,5,7,8-四甲氧基酮(4)、1,5,8-三羟基-3-甲氧基酮(5)、1-羟基-3,7-二甲氧基酮(6)、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酮(7)、1-羟基-3,5-二甲氧基酮(8)、古柯二醇(9)、齐墩果酸(10)、(±)-龙胆内酯(11)、东莨菪内酯(12)、芥子醛(13)、丁香醛(14)、β-谷甾醇(15)。其中化合物3,4,9,11~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和12为首次从獐芽菜属中发现。对5个量大酮1,2,5,7,8进行体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其在最高浓度50μmol·L~(-1)对胰腺癌细胞SW1990和Bx PC-3的增殖和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人脐静脉融合细胞EA.hy926氧化应激损伤均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6.
桑黄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云云  刘锋  施超  张月  李宁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6):3042-3048
综合运用硅胶,Sephedax LH-20,RP-8,MCI等柱色谱及硅胶薄层制备色谱,从桑黄子实体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NMR和MS解析技术鉴定为3α-羟基木栓烷-2-酮(1),3-羟基木栓烷-3-烯-2-酮(2),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3),麦角甾醇过氧化物(4),尿嘧啶(5),尿嘧啶核苷(6),4-(3,4-二羟苯基)-3-丁烯-2-酮(7),原儿茶醛(8),inotilone(9),inoseavin A(10),phellibaumin E(11),其中化合物1,2,5,6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采用Cell TiterGLo ATP荧光活性检测法,11个化合物对41株离体肿瘤细胞和2株正常仓鼠细胞高通量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2~4对髓性白血病细胞系NOMO-1和SKM-1效果较好,其中化合物2,3体现出较好的选择性(对NOMO-1的IC_(50)分别为0.795 5,1.828μmol·L~(-1);对SKM-1的IC_(50)10μmol·L~(-1));化合物7对肺癌细胞系H526、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白血病细胞系HEL效果较为明显(IC_(50)分别为0.533 4,1.885,1.057μmol·L~(-1)),并显示出较好的选择性;其他化合物体外抗肿瘤作用不显著或没有活性。此外,所有化合物对正常仓鼠细胞系CHL和CHO均无明显作用(IC_(50)10μmol·L~(-1)),显示所有化合物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各种现代色谱方法从掌叶梁王茶Nothopanax delavayi茎皮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鉴定它们的结构为三对节酸3-O-α-L-吡喃阿拉伯糖-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三对节酸3-O-α-L-吡喃阿拉伯糖-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2),三对节酸(3),三对节酸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4),三对节酸3-O-β-(2’,4’-O-二乙酰基)-D-吡喃木糖-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5),三对节酸3-O-α-(4’-O-乙酰基)-L-吡喃阿拉伯糖-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6),三对节酸3-O-α-(2’-O-乙酰基)-L-吡喃阿拉伯糖-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7),三对节酸3-O-β-D-吡喃木糖-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8),原儿茶酸(9),咖啡酸乙酯(10),咖啡酸酐(11)。其中化合物3~4,9~11为首次从梁王茶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红波罗花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龙海  杨明  林生  郑琴  张卫东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4):1799-1801
目的:对紫葳科Bignoniaceae角蒿属植物红波罗花lncarvillea delavayi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应用NMR和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红波罗花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leucoseceptoside A(1),角胡麻苷(2),棘木苷(3),edgeworthin(4),1,2,4-三甲氧基苯(5),原儿茶酸(6),异香草醛(7).结论: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5-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对龙胆科 Gentianaceae 獐牙菜属植物贵州獐牙菜Swertia kouitchensis 90%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利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1H-NMR,13C-NMR,MS) 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分离鉴定了28个化合物,包括6个裂环烯醚萜、2个 NFDE8 酮及其苷、3个少见的内酯烯胺酮、 2个三萜、1个木质素和14个其他类化合物,分别为红白金花内酯(erythrocentaurin, 1)、erythrocentaurin dimethylacetal(2)、獐牙菜苦苷(swertiamarin, 3)、vogeloside(4)、2'-O-actylswertiamarin(5)、狭叶獐牙菜苷 D(swertianoside D, 6)、獐牙菜烯胺酮 A~B(gentiocrucines A~B, 7~8)、gentiocrucine(9)、1-羟基-3,7,8-三甲氧基 NFDE8 酮(1-hydroxy-3,7,8-trimethoxyxanthone, 10)、1-羟基-3,5,6-三甲氧基 NFDE8 酮(1-hydroxy-3,5,6-trimethoxyxanthone, 11)、3-表-蒲公英赛醇(3-epitaraxerol, 12)、erythrodiol 3-O-palmitate(13)、(+)-丁香脂素((+)-syringaresinol, 14)、咖啡酸(caffeic acid, 15)、松柏醛(trans-coniferyl aldehyde, 16)、松柏醇(trans-coniferyl alcohol, 17)、3,4-二羟基苯甲酸(3,4-dihydroxybenzoic acid, 18)、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4-hydroxy-3-methoxybenzoic acid, 19)、3,4-二羟基苯甲醛(3,4-dihydroxybenzoic aldehyde,20)、2,3-二羟基苯甲酸(2,3-dihydroxybenzoic acid, 21)、对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ic acid,22)、3-乙酰氧基苯甲酸(3-acetoxybenzoic acid, 23)、间羟基苯甲酸(3-hydroxybenzoic acid, 24)、间羟基苯甲醇(3-hydroxybenzoic alcohol, 25)、烟酸(nicotinic acid, 26)、2-糠酸(2-furoic acid, 27)、尿嘧啶(uracil, 28)。其中化合物 1~4,6~28 为首次从贵州獐牙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运用MCI树脂、硅胶、高效液相反相制备色谱等技术手段从斑蝥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MS,1D-NMR,2D-NMR波谱方法并结合已有的文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5'-[(1 R*,2 R*,3 S*,6 R*)-1-甲醇羟基-2-甲基-3,6-环氧环己烷-1,2-二甲酰亚胺]-2'-甲基-2'-丁烯酸乙酯(1)、斑蝥素(2)、环-(L-脯氨酸-L-丙氨酸)(3)、环-(R-脯氨酸-R-亮氨酸)(4)、环-(S-脯氨酸-R-亮氨酸)(5)、环-(D-脯氨酸-L-酪氨酸)(6)、吲哚-3-醛(7)、吲哚乙酸(8)、戊内酰胺(9)、4-Hydroxyphthalid(10)。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10均首次从该属动物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对分离的化合物1~9进行抗肿瘤活性的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对结肠癌细胞HCT-116、人肝癌细胞Hep G2、人胃癌细胞BGC-823、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NCI-H1650、人卵巢癌细胞A2780表现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其他化合物体外抗肿瘤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