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7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Q-syte分隔膜密闭式无针接头静脉留置针适宜的封管时间.方法:选取我科所收治的150例静脉留置针使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Q-syte分隔膜密闭式无针接头进行无菌连接,予以正压脉冲式封管,且A组每8h封管1次,B组每10h封管1次,C组每12h封管1次,统计三组患者静脉留置针使用期间静脉炎与堵管发生率以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A组患者中静脉炎发生率最高,显著高于B、C组;C组堵管发生率最高,显著高于A、B两组(P<0.05);三组提早拔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B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最长,与A、C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患者应以每10小时封管,可以有效降低静脉炎、堵管的发生率,减少因静脉炎与堵管造成的提早拔管,从而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2.
王娜 《药物与人》2014,(7):79-79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与一次性静脉输液针简称头皮针在乳腺癌术后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差别。方法:将26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根据住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组为A组(静脉留置针)130例和B组(一次性静脉输液针简称头皮针)130例,比较2组静脉炎及渗漏的发生率。结果:A组静脉炎及渗漏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及渗漏的发生率低,可提高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又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减轻了护士工作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一次性无菌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静脉留置针在癌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攀枝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2013年4月-2013年8月收治的癌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患者给予PICC管,B组患者给予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以及并发症发生率,PICC和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和疼痛感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5.00%,明显低于B组的45.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P<0.05)。A组疼痛感评分(2.28±2.17)分,明显低于B组(6.18±3.05)分;A组患者PICC留置时间(57.13±1.09)d,明显长于B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8.25±3.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中发生2例PICC导管堵塞,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B组中发生6例留置针脱落,2例堵塞,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P<0.05)。结论癌症患者给予PICC留置效果明显优于静脉留置针,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手留置针穿刺方法在儿科穿刺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在我院选择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1-5月,总例数为300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所有患儿分为A组和B组,每组150例,A组患者采用单手进针穿刺法,B组患者采用双手进针穿刺法,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穿刺的穿刺效果和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A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且A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B组,A组发生静脉炎、药物外渗、留置针意外脱落的例数明显少于B组,A组满意度(96.7%)明显高于B组(78.0%),且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手留置针穿刺方法在儿科穿刺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能明显提升穿刺的成功率,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发生留置针脱落、静脉炎、药物外渗的发生,提高患儿及家属对穿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如何预防静脉留置针引起上肢静脉炎及留置针保留适宜时间.方法 观察201 1年1 -12月300例妇产科手术病人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后的局部反应.将300例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观察组静脉留置针保留72小时以内,对照组静脉留置针保留72小时以上,观察两组发生静脉炎的机率.结果 72小时以内拔除留置针的病人静脉穿刺处皮肤红肿疼痛的25例,静脉炎发生率16.6%,72小时以上拔除留置针的病人,静脉穿刺处皮肤红肿疼痛的45例,静脉炎发生率30.0%.结论 浅静脉留置针保留72小时以内发生静脉炎的可能性比保留72小时以上者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浓度的肝素封管液对肝病患者静脉留置针的封管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科2015年9月~2016年6月收治的肝病患者123例,分为A、B、C3组,各41、42、40例,分别取3ml肝素液封管,浓度依次为62.5U/ml、125U/ml、83U/ml,观察3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结果 B组患者堵管与静脉炎发生率为0.0%,出血发生率为2.4%,40例患者留置时间>4d,与A组、C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静脉留置针术中选用较高浓度肝素液进行封管可有效降低堵管、出血与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关于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针对性改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聊城市高唐县人民医院2016年1-6月NICU收治的患儿389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另选择2017年1-6月NICU收治的患儿422例为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改进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留置针症状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反复穿刺、留置针脱出、穿刺点红肿、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2.61%、0.24%、1.18%、3.79%,低于对照组的6.17%、2.31%、5.91%、8.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外渗、渗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65(33~98)h,高于对照组的55(24~7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针对性的护理改进,可降低相关症状以及并发症发生风险,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方法与部分刺激性化疗药物导致静脉炎的关系.方法:以住院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100例患者分为3组:A组.使用头皮钢针穿刺外周静脉;B组,使用静脉留置针;C组,使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观察采用三种不同的静脉给药方式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A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84%(21/25),B组发生率为51.5%(18/35),C组发生率25%(10/40).结论:PICC可以有效地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应作为刺激性化疗药物的首选穿刺方法.不宜使用PICC的患者,可以用静脉留置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举平台法在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10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静脉留置针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高举平台固定法固定静脉留置针,对照组采用普通的固定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固定效果,静脉炎、肝素帽松脱、留置针脱出发生率,局部皮肤压疮情况,留置针保留天数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留置针使用固定时间为(103.46±12.28)h,长于对照组的(60.56±10.45)h;在固定期间观察组静脉炎、局部皮肤压疮、肝素帽松脱、留置针脱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举平台法固定留置针可有效延长留置天数,减少静脉炎发生,肝素帽不易脱落,减少留置针脱出,防止皮肤压疮,家属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内科抗凝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不同穿刺部位及留置长度的临床效果。方法 196例心内科抗凝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A1组、 A2组)和观察组(B1组、 B2组),选择不同穿刺部位及留置长度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各组的留置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B2组的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显著长于A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A2组(P <0.05)。结论对于心内科抗凝老年患者,前臂中1/3段穿刺并保留导管2 mm在体外,能延长留置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治疗小组在外周静脉留置针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天津市东丽区中医院内科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同时接受静脉治疗小组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使用中并发症发生率、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短、静脉炎发生率、液体外渗发生率、贴膜固定天数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固定不良、静脉炎、外渗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留置针使用天数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7.83%,高于对照组的8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使用是疾病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手段,静脉治疗小组干预在外周静脉留置针护理质量管理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士工作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3种静脉通路化疗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11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组采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B组采用经锁骨上或下静脉置管,C组采用普通留置针。结果 3组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留置时间A组为(155.0±12.8)d,B组为(56.3±9.1)d,C组为(5.0±1.1)d。并发症发病率A组为16.3%,B组为32.1%,C组为71.8%。结论乳腺癌不同静脉通路化疗时,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明显少于经锁骨上或下静脉置管和普通留置针,而且导管留置时间较长,有利于血管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探讨封管液对保持静脉留置针通畅的差异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大组,A组采用5ml封管液,B组采用10ml封管液,A、B两组组内又根据封管液含不含肝素各分为两小组,A1、B1组采用生理盐水,A2、B2组每毫升中肝素50U,对四小组患者的留置针通畅程度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采用10m1封管液的B组患者通畅率(93.8%)显著高于A组患者(53.8%),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A、B两组组内不同封管液患者的留置针通畅程度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剂量为10m1的生理盐水封管液用于保持静脉留置针通畅性的效果最好,封管操作简便,节约费用,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静脉留置针的两种封管方法,即脉冲式封管法和双重正压封管法对于心血管病患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和影响,为心血管病患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寻求一种最适宜的封管方法,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治疗期。方法将200例心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00例静脉留置针使用双重正压封管;B组100例静脉留置针使用脉冲式封管。同时采用生理盐水封管液。结果心血管病患者静脉留置针封管时,双重正压封管法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脉冲式封管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经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重正压封管法较脉冲式封管法更适宜心血管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置留时间。方法将8 0例新生儿依照穿刺部位的不同随机分为腋下静脉穿刺组(A组)20例和上肢静脉穿刺组(B组)20例下肢静脉穿刺组(C组)20例和头皮静脉穿刺组(D组)20例。对四组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腋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最长,上肢大静脉(肘正中静脉及贵要静脉)次之。结论新生儿采用腋静脉进行静脉留置针置留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探讨封管液对保持静脉留置针通畅的差异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大组,A组采用5ml封管液,B组采用10ml封管液,A、B两组组内又根据封管液含不含肝素各分为两小组,A1、B1组采用生理盐水,A2、B2组每毫升中肝素50U,对四小组患者的留置针通畅程度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采用10m1封管液的B组患者通畅率(93.8%)显著高于A组患者(53.8%),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A、B两组组内不同封管液患者的留置针通畅程度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剂量为10m1的生理盐水封管液用于保持静脉留置针通畅性的效果最好,封管操作简便,节约费用,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在乳腺癌术后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方法对该院10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1周内的病人,根据病人对输液方式的意愿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输液,B组采用头皮钢针输液。结果 A组的穿刺次数、局部血肿、液体渗漏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穿刺部位发红、静脉炎发生率亦低于B组(P=0.05),而管道堵塞则无明显差异。结论使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为乳腺癌术后病人输液可有效地减少穿刺次数,在保护好病人血管的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也可减少护士因针刺伤引发的职业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直型与Y型留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对比。方法:将我院收录的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留置针使用的差异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54例,采用直型静脉留置套管针;对照组54例,采用Y型静脉留置套管针;将两组患儿的留置时间、静脉炎和堵塞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留置时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堵塞发生率高于研究组,组间差异明显,可列入统计(p0.05);两组之间的静脉炎发生率差异不大,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的过程中,穿刺位置和针型均可影响留置针的留置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安普贴在固定静脉留置针及预防静脉炎的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进行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用3M透明贴覆盖留置针,观察组用安普贴覆盖留置针。留置针留置期间,其余护理措施均相同。比较两组静脉穿刺处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普贴对于固定静脉留置针及预防静脉炎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肝素封管液对早产儿浅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A组、B组、C组均以肝素封管液2ml封管,浓度分别为0.5 IU/ml、10.0 IU/ml、50.0 IU/ml;D组以2ml生理盐水封管。检测并比较封管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计数(PLT),同时观察留置针的通畅度及有无出血倾向。结果 B组和C组的输液通畅情况优于A组和D组(P<0.01),A组和B组对APTT、PT、TT、FIB、PLT无明显影响(P>0.05)。C组对APTT、PT、TT无明显影响(P>0.05),对FIB与PLT有影响(P<0.05),但未低于正常水平,无一例患儿有出血征象。结论小剂量肝素液(0.5 IU/ml、10.0 IU/ml、50.0 IU/ml)不会增加早产儿出血的风险。10.0 IU/ml、50.0 IU/ml肝素液封管优于生理盐水,但50.0 IU/ml肝素液对早产儿FIB与PLT有影响。选用10.0IU/ml肝素封管液2 ml对早产儿浅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