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目的 了解焦作市无偿献血人群ALT初筛阳性原因,制定招募安全、充足血源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3月1日~2010年5月31日10335例无偿献血者ALT初筛结果 资料,按性别差异运用统计学方法 分析之间的关系.结果 男性ALT阳性率明显大于女性;男性ALT阳性中酒类摄取因素与女性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其它因素无明显差异.结论 根据调查分析结果 ,在无偿献血工作中,应加大针对男性献血公民的宣传力度,让他们充分了解到酒类摄取对ALT初筛结果 的影响.这样才有可能有效的降低男性在献血中ALT初筛中阳性比例,为安全、充足的血源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2.
在献血传染指标检测中ALT检测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检测肝炎的替代试验,身体肥胖、剧烈运动和饮酒及使用某些药物,均可使ALT水平升高[1].目前,ALT不合格是造成采供血机构血液报废的主要因素,因此采用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进行献血前ALT初筛是十分必要的.我站采用于化学法进行献血前ALT初筛,有效降低了因ALT不合格造成的血液报废,实践证明,ALT干化学法适合应用于献血前初筛中,具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林彩霞  孔福仙  冯晴  庄素芳 《浙江医学》2018,40(14):1621-162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成分献血初筛不合格暂缓献血者的影响。方法强化初筛不合格暂缓献血者健康教育,分析2012至2016年成分献血初筛不合格暂缓献血者不合格原因,针对不合格项目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包括Hb、红细胞压积(HCT)、PLT、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GR)、ALT、乳糜血异常等,观察健康教育效果。结果2012至2016年成分献血初筛合格率由2012年的71.1%上升至2016年的85.5%,呈逐年上升;初筛不合格者比例、初筛不合格暂缓献血者比例呈逐年下降。2012至2016年成分献血初筛不合格暂缓献血者不合格原因以ALT异常最多,达6074人次,占初筛不合格暂缓献血者总人次的28.1%(6074/21621);健康教育效果以ALT、乳糜血最好,构成比分别由2012年的34.1%、18.9%下降到2016年的25.3%、14.7%。结论科学、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改善献血者自我健康管理理念,提升献血前健康行为管理能力,提高成分献血初筛合格率。  相似文献   

5.
为减少不合格血液的采集,降低血液的报废率,国内多数血站均对献血者进行采血前的血液筛查检验。在献血前血液筛查项目中主要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丙氨酸转氨酶(ALT)2个项目的快速初筛。  相似文献   

6.
本站自 1998年开展街头无偿献血活动以来 ,街头献血人数日益增多 ,从开始每天 10余人次达到最高峰每天近 30 0人次 ,而且有 70 %以上是反复定期多次献血。问其献血的动机 ,很多献血者认为定期(间隔六个月 )献血 2 0 0或 4 0 0mL ,自身无任何不适感 ,不仅救助了他人 ,同时减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红蛋白(Hb)和脂血全自动联合检测系统(简称“初筛联检系统”)的效果,优化献血者血液初筛方案。方法 对脂血指数检测结果进行确认;通过对比分析使用初筛联检系统和使用原筛查方案时ALT和脂血报废率来评价该初筛模式的筛查效果。结果 初筛联检系统脂血指数检测结果与成分制备组脂血判定结果总符合率为84.27%。启用新初筛方案后,复检ALT报废率从0.97%下降至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脂血报废率从4.41%下降至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全自动联检方案增加了乳糜血的评判指标,血液初筛多项目全自动联合检测,能有效降低ALT和脂血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8.
目前无偿献血多在街头献血点或流动采血车上进行,在无偿献血工作中,常常会因献血者血液的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不合格造成血液资源的巨大浪费。规范采血前  相似文献   

9.
《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已经颁布,并且自2012年6月1日起实施。相对于《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血站部分)》(1997年),其中的一个变化就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检测,可以使用干化学法和速率法,分别在采血前和采血后进行。新版操作规程实施后,在献血前必须检测ALT,合格后方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干化学试纸条法初筛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探讨本法的影响因素 ,为流动采血点选用干化学试纸条试剂 ,减少血液浪费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德国产的ALT试纸条和reflotron生化仪 ;利用不同的阳性ALT血液 ,考察其精密度和准确度以及其影响检测的各种因素。结果 :批内CV <1 42 % ,批间CV <3 .3 5 % ;本法和卫生部临检中心发放的ALT值靶值符合率为 10 0 % ;重度脂血对结果无影响 ,平均回收率 99 2 % ;溶血标本对实验有影响 ,红细胞每增加 0 5个百分点所造成的溶血 ,可导致ALT下降 1% ;使用本法初筛无偿献血者后 ,ALT阳性率由 3 61%降低到 0 2 3 %。结论 :干化学试纸条法适合初筛无偿献血者ALT ,具有快速、简便以及准确的特点 ,可减少血液浪费 ,在血站系统具有实际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ALT初筛后献血ALT不合格率较高的原因。方法随机抽取ALT未筛查组(对照组)及筛查组献血者各10647人次与12129人次,分别统计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 不合格情况,对筛查组ALT不合格标本进行外观检查并用干式生化进行复查,观察街头筛查与实验室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筛查组比对照组ALT、抗HCV阳性率及总不合格率下降明显,而HBsAg、抗TP阳性率下降不明显;筛查组ALT不合格标本以乳糜血等异常情况占多数;街头干式生化筛查ALT有一定的漏检。结论献血前筛查还需增加乳糜血筛查,同时,加强街头筛查质量控制,才能进一步提高血液合格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检测现状,探究血站合理的ALT检测模式。方法应用不同试剂和仪器采用速率法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ALT检测,并与HBsAg、抗-TP、抗-HIV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两种生化仪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三种速率法检测ALT试剂可以互相替代。使用ECOM-F6124型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对献血者献血前进行ALT检测,可将ALT不合格献血者的淘汰率由5.55%下降至1.99%。ALT是否合格与HBsAg、抗-TP和抗-HIV合格与否无相关性。结论目前ALT的检测模式无益于血液安全,且耗费大;应组织全国大范围的调查研究,修订出更合理的献血血液ALT检测上限标准和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和评价ALT血液筛查项目在临床用血血液安全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间,ALT单项阳性并再次献血的献血者血液筛查结果进行追踪调查和分析.结果 3 910例再次献血者中,HBsAg、抗-HCV、抗-HIV、抗-TP以及ALT血液筛查结果均合格3 053例,占再次献血的78.1%,ALT单项仍为阳性845例,占不合格的98.6% (845/857),ALT阴性而ELISA筛查项目阳性9例,核酸筛查阳性3例,其中ALT合并NAT阳性1例.结论 ALT血液筛查在肝炎病毒感染“窗口期”或隐匿性感染中有提示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漏检的发生,在保障血液安全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采血前筛查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对血液报废的影响,探讨其降低血液报废的意义。方法统计2009年及2010—2012年所有采血样本277724份ALT及HbsAg、抗HCV、HIV、梅毒的ELISA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开展采血前筛查ALT对血液阳性不合格率的影响。结果血液各种检测结果的阳性报废率:2009年分别与2010、2011、2012年相比不仅ALT阳性报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LISA检测项目(HBsAg、抗-HCV、抗-HIV、梅毒)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采血前筛查ALT不仅能显著降低ALT不合格造成的血液报废,而且能降低血液其他检测项目阳性的报废率,对血液安全和提高采供血效率、保护血源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军队无偿献血人员的构成及与献血有关主要感染性疾病的情况。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7年11月在我院无偿献血人员的基本信息,分为18~25岁、26~35岁、36~45岁和46~55岁四个组,对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的信息进行统计学处理;ALT采用微板速率法,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结果:100879人次中男女比例约为9∶1,四个年龄段献血人次动态变化由高到低的比例,由2000年的26~35岁>18~25岁>36~45岁>46~55岁逐渐变为2007年的:18~25岁>26~35岁>36~45岁>46~55岁。8年期间献血累计不合格为8 635人次,总不合格率为7.89%±1.51%,不合格血以2002年最高(10.9%),各项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ALT(6.42%)>HBsAg(0.85%)>抗-HCV(0.44%)>抗-TP(0.19%)>抗-HIV(0.005%);结论:18~25岁年龄段是目前军队无偿献血的主要力量,军队血液感染性疾病总检出率表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威海地区无偿献血者献血前筛查淘汰情况,以便针对性采取措施,降低血液的报废率。方法对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在献血前筛查环节被淘汰的11330名献血者进行分类统计,并按是否为首次献血及性别两方面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献血者献血前筛查淘汰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ALT〉样本颜色异常〉Hb〉HBsAg〉体检〉征询.ALT不合格成为主要淘汰原因,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女性献血者被淘汰的主要原因则是Hb水平偏低;初次献血者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再次献血者。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力度,进一步规范筛查操作,批量外采时选择男性献血者进行ALT筛查,提高固定献血者比例等进一步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信阳市无偿献血者及血液质量状况。方法对信阳市中心血站2000~2004年站内及流动采血车的无偿献血者及血液安全性指标的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液初、复检不合格淘汰率,除2001年与2002年、2003年与2004年比较无显著差异外,其它各年份之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01);血液不合格淘汰率和因HBsAg、梅毒阳性淘汰率男女献血员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1,P<0.05);登记的无偿献血者以18~25岁年龄人群为主,26~35岁年龄段血液不合格淘汰率最高,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及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对于改善血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文英  李漆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5):3270-3271
目的了解内江市无偿献血者健康状况,分析血液不合格原因。方法对2007年—2011年我站接受的无偿献血者血液丙氨酸转氨酶(arT)、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中无偿献血者人数以最高达11%的速度上升,AIT、抗-HCV和抗-HIV三项指标的阳性率基本保持平稳状态,HBsAg呈先降后升,抗-TP有升有降,但是无明显规律。5年无偿献血者共88010例次,总不合格率为5.96%,ALT不合格是血液报废的首要原因。占3.88%。结论内江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总不合格率整体保持稳定,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需要加强献血宣传并采取相关措施降低√岍阳性率。  相似文献   

19.
戎世琴 《右江医学》2013,(6):838-840
目的 探讨临床输血前采用不规则抗体筛查对安全输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1839例输血患者,以coombs卡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随后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39例患者血清标本中,共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17例(0.92%),其中,男性4例,女性13例;不规则抗体阴性1822例(99.08%),其中,男性1039例,女性783例.对不规则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进行性别比较发现,抗体阳性患者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χ2=7.698,P=0.006);不规则抗体检测,以Rh血型系统为最多,共检测出8例(47.06%),其次为MNS血型系统,共3例(17.65%);对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进行特异性鉴定发现,特异性抗体15例(88.23%),未确定特异性抗体2例(11.77%).结论对患者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可防止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对临床输血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寻求一种适合应用于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筛选的检测方法,以达到节约血源,大幅度降低因ALT不合格造成的血液报废。[方法]用MissionTMC100干式生化分析仪(艾康)、Reflotron plus快速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罗氏)、microlab 30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威图)3种仪器分别测100例献血者的ALT,并分别与日立7600-0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比较。[结果]与全自动生化仪测试结果相比,艾康干式法χ2=2.25,相关性r=0.9550;罗氏χ2=4.167,相关性r=0.9724;威图半自动χ2=0.25,相关性r=0.9695。[结论]威图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良好,相关性好,与日立7600-010相比无明显差异;艾康与罗氏应适当调整临界值,艾康应调为35 U/L,罗氏应调为34 U/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