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危孕妇胎盘植入的临床危险因素及MRI价值征象。方法91例高危孕妇,年龄23~44岁、平均年龄32岁;孕周27~38.5周、平均孕周36.2周;分别分析临床资料及MRI宫内征象1)胎盘异常增厚及胎盘内T2WI低信号带;2)胎盘与肌层分界线不连续或中断;3)子宫肌层变薄及局部膨隆。最终诊断结果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临床高危因素及MRI宫内征象在总体胎盘植入与对照组间以及MRI宫内征象在胎盘植入组内的统计学差异。结果41/91例为胎盘植入,其中26例浅植入(胎盘粘连)、13例胎盘深植入、2例胎盘穿透,余50例阴性。临床资料剖宫产和/或流产史次数大于等于2次、前置胎盘以及上述MRI宫内征象在总体胎盘植入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胎盘T2WI低信号带(P=0.015)、胎盘与肌层分界线不连续或中断(P=0.007)、子宫肌层变薄(P=0.000)及局部膨隆(P=0.006)在胎盘植入组内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剖宫产和/或流产史次数大于等于2次及前置胎盘是高危孕妇胎盘植入的临床危险因素。上述MRI宫内征象均为高危孕妇胎盘植入的价值征象。其中胎盘与肌层分界线不连续或中断,是胎盘浅植入的敏感征象。除胎盘异常增厚外,余下MRI宫内价值征象出现越多,提示胎盘植入越深,危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胎盘植入的MRI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胎盘植入患者的MRI征象,观察胎盘位置、信号强度、植入部位及子宫壁、相邻器官受累情况等,分析不同病理分级的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16例中,8例术前MRI诊断为粘连型,1例为前置胎盘,影像表现为子宫壁内侧低信号连续性欠佳,局部子宫肌层变薄,肌层内未见明显胎盘信号,6例与病理相符,1例正常,另1例病理为植入型;6例术前MRI诊断为胎盘植入型,4例前置胎盘,2例位于子宫后下壁表现为胎盘下血管影增多,与子宫壁内侧低信号带消失,胎盘呈"锯齿状"突入肌层内,均与病理相符合;2例穿透型均为前置胎盘,表现为信号混杂,可见斑点状出血灶,与子宫肌层附着处浆膜层膨隆,与邻近子宫周围组织如膀胱壁分界不清。结论:MRI对产前胎盘植入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胎盘植入性疾病(PAS)的MRI征象,基于关键MRI征象对PAS类型进行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85例PAS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比较粘连组(27例)、植入组(29例)与穿透组(29例)MRI征象的差异。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胎盘下血管异常对PAS类型的预测价值。结果:粘连组、植入组、穿透组三组间胎盘膨出、前置胎盘、胎盘下血管异常、胎盘内暗带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组与穿透组比较,完全型前置胎盘(82.8%)、Ⅳ型胎盘下血管异常(75.9%)的发生率高于植入组(分别为51.7%、2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征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胎盘下血管异常的发生率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植入组与穿透组比较时,Ⅲ型胎盘下血管异常提示胎盘植入的概率明显增高(P<0.05),而Ⅳ型血管异常提示胎盘穿透的概率明显增加(P<0.05);植入组与粘连组比较时,胎盘下血管异常不能预测其分型(P>...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 MRI 在胎盘侵犯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前疑似胎盘侵犯的46例孕妇 MRI 图像,两位阅片者分别记录最佳 MRI 序列、方位、图像质量、诊断信心、有无侵犯、侵犯深度以及特异性 MRI 征象;并对两者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以术后病理或手术记录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 MRI 诊断胎盘侵犯、侵犯深度以及各个 MRI 征象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两者术前诊断达到中度至高度的一致性(κ值为0.478~0.739)。单次激发闭气序列(SSFSE)及矢状面是最佳的 MRI 序列和观察方位。MRI 诊断胎盘侵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79.4%和66.7%;诊断胎盘粘连、植入和穿透的敏感度分别为28.4%,70.6%和33.3%。胎盘与肌层间低信号带缺失在胎盘侵犯中的出现率明显高于无胎盘侵犯(P =0.027),其胎盘侵犯的阳性预测值为83.95%,敏感度为76.5%。胎盘与肌层间低信号带缺失和 T2 WI 上结节状低信号带同时出现的阳性预测值达到92.3%,但敏感度仅为35.3%。胎盘与肌层间低信号带缺失和子宫下段膨隆同时出现的阳性预测值是100%,但敏感性仅为23.5%。结论:MRI 判断有无胎盘侵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判断侵犯深度(粘连、植入和穿透)时敏感性偏低。MRI 征象判断胎盘植入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但是敏感性偏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胎盘粘连与胎盘植入的MRI征象差别,以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对76例胎盘异常患者的MRI(以T2WI、DWI为主)征象进行分析,按手术病理结果分为胎盘粘连组(50例)与胎盘植入组(26例),比较2组异常胎盘与子宫肌层交界面的形态特征、信号改变、蜕膜完整性及胎盘边缘类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并用诊断性试验检验2组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胎盘粘连组检出病灶58处,胎盘植入组31处。2组矢状位DWI及T2WI均表现为低信号蜕膜线连续性中断。胎盘植入组异常胎盘边缘类型以锯齿样(1类)为主,胎盘粘连组以条、面样膨隆(2类)和局限性膨隆(3类)为主,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异常胎盘DWI均呈高信号,2组DWI信号强度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2WI均呈稍高信号,2组T2WI信号强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异常胎盘边缘类型和DWI信号强度比值是诊断胎盘植入的危险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在诊断胎盘植入类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超声提示前置胎盘且有胎盘植入高危因素的69例孕妇行MRI检查,分析MRI征象并与病理结果对照,计算MRI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69例手术中证实有29例有胎盘植入,其中粘连型8例、植入型18例、穿透型3例。MRI对胎盘植入类型诊断的特异度92. 5%,灵敏度70. 0%,阳性预测值87. 0%,阴性预测值80. 4%。结论 MRI对粘连型胎盘植入的诊断率较低,对胎盘穿透的诊断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李晓凡  余红军 《放射学实践》2019,34(12):1358-1363
【摘要】目的:探讨MRI征象评分对胎盘种植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疑似为胎盘种植异常的189例孕妇的临床和MRI资料,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胎盘种植异常组,后者又分为粘连型和植入/穿透型两组,比较3组间MRI征象的差异,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征象纳入评分表,建立改良MRI征象评分表,计算基于该评分表的诊断符合率,并绘制ROC曲线,确定基于改良MRI征象评分表诊断各型胎盘种植异常的截断值。结果:采用改良MRI征象评分表对胎盘种植异常的总体诊断符合率为89.9%、敏感度93.5%、特异度87.5%,阳性预测值为83.7%,阴性预测值为95.1%。根据ROC曲线,鉴别对照组及粘连型胎盘种植异常组的截断值为4分,而鉴别粘连型与植入/穿透型的截断值为8分。结论:改良MRI征象评分表对胎盘种植异常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MRI观察胎盘植入病例胎盘下血管改变,探讨胎盘植入的新征象,以提高MRI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 41例经MRI检查,临床和病理诊断的胎盘植入患者,与41例随机选取的前置胎盘病例对照,比较两组胎盘下血管的差异.结果 以胎盘下出现单纯增粗血管,不均匀增粗血管,增粗血管进入胎盘为异常.植入组胎盘下血管异常者占87.8% (36/41),对照组占9.8% (4/41),两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增粗血管进入胎盘,穿透型占61.5%(8/13);植入型占38.9%(7/18);粘连型占10.0%(1/10).三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胎盘下血管异常有可能是胎盘植入的新的征象,增粗血管进入胎盘可能有助于产前胎盘植入分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前联合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不同深度胎盘植入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方对我院产前超声检查怀疑有胎盘植入的38例孕妇超声、临床、手术及病理随访,胎盘植入诊断以手术与病理结合为标准。结果最终36例孕妇确诊为胎盘植入,其中胎盘粘连19例,胎盘植入11例,胎盘穿透6例,均合并前置胎盘。产前超声对胎盘植入或穿透诊断准确率高,而胎盘粘连诊断准确率相对较低。不同深度胎盘植入二维表现均以子宫肌层菲薄、胎盘多发腔隙为多见,CDFI显示胎盘后方血流信号丰富,当血流信号到达子宫浆膜层,并向膀胱外溢时有可能穿透。胎盘粘连多可采用保守治疗,胎盘植入可结合子宫动脉栓塞治疗,胎盘穿透最凶险,临床多需子宫切除。结论产前联合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综合评判,可为临床诊治胎盘植入或胎盘穿透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模态MRI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胎盘植入46例为实验组,18例无植入为对照组,采用多模态MRI扫描技术,比较2组的影像征象差异。结果:MRI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3%和83.8%。多模态MRI显示,实验组表现为胎盘T_2低信号影、胎盘与子宫肌层分界消失、胎盘信号不均匀和子宫局部膨隆。其中胎盘T_2低信号影、子宫局部膨隆2种征象在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模态MRI技术能为胎盘植入提供诊断特异性图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后胎盘残留的MRI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临床拟诊为产后胎盘植入患者的MRI表现。结果临床或病理证实产后胎盘残留3例、胎盘粘连3例、胎盘植入9例,胎盘穿通1例。MRI确诊14例,2例胎盘粘连误诊为胎盘植入。MRI表现:子宫不同程度增大;结合带局部模糊甚至中断;胎盘附着处子宫肌层较对侧变薄。以子宫肌层为对照,T1WI序列:11例表现为等信号,4例表现为等-高信号,1例表现为高信号;T2WI序列:11例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内混有内散在的流空低信号血管和线条状低信号小叶间隔,3例表现为高信号,2例表现为低信号。16例均行增强MRI扫描,7例病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类似"花瓣"样、"结节"样,坏死区无强化。4例胎盘植入患者,植入部位伴多发迂曲、增粗流空血管影。结论 MRI能明确诊断产后残留胎盘的特征,判断胎盘植入的程度、位置及深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在产前胎盘植入(P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I患者的MRI资料,并分析比较抑脂-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TSE)T2 WI与平衡式快速场回波序列(B-FFE)在显示PI征象中的差异.结果:52例PI中,胎盘粘连17例,胎盘肌层植入27例,胎盘穿透8例.直接征象:子宫蜕膜层低信号带模糊不清或连续性中断52例;子宫肌层局部变薄或连续性中断19例;膀胱壁见胎盘组织侵入4例;宫旁受侵1例.间接征象:胎盘内见不规则低信号条带影24例;子宫下段局部膨隆21例;子宫膀胱交界面模糊、消失或呈锯齿样改变11例;胎盘内出血3例;胎盘内血管影增粗增多12例.FS-TSE T2 WI与B-FFE在显示PI征象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的产前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PI的MRI检查需综合采用不同扫描序列,FS-TSE T2 WI及B-FFE为最佳观察序列.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胎盘侵犯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前怀疑胎盘侵犯并行MRI检查的67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由两位医师判断胎盘侵犯的类型并记录其征象。以手术和/或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穿透型和非穿透型胎盘侵犯、植入型和非植入型胎盘侵犯之间的影像学征象差异,并计算各征象诊断胎盘穿透和胎盘植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膀胱壁毛糙、形态不规则或胎盘与邻近脏器分界不清在穿透型与非穿透型胎盘侵犯患者间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WI图像可见粗大血管影、胎盘与子宫界面间低信号带中断或不清、子宫下段不规则隆起、宫颈内口区胎盘形态不规则在植入型和非植入型胎盘侵犯患者间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膀胱壁毛糙、形态不规则或胎盘与邻近脏器分界不清诊断穿透型胎盘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0%(15/20)、98.2%(112/114);T2WI图像可见粗大血管影、胎盘与子宫界面间低信号带中断或不清、子宫下段不规则隆起、宫颈内口区胎盘形态不规则、胎盘信号不均诊断植入型胎盘侵犯的敏感度分别为82.4%(28/34)、70.6%(24/34)、73.5%(25/34)、52.9%(18/34)、67.6%(23/34),特异度分别为80.0%(80/100)、71.0%(71/100)、78.0%(78/100)、85.0%(85/100)、34.0%(34/100)。结论:膀胱壁毛糙、形态不规则或胎盘与邻近脏器分界不清提示胎盘穿透;T2WI图像可见粗大血管影、胎盘与子宫界面间低信号带中断或不清、子宫下段膨隆、宫颈内口区胎盘形态不规则等征象出现时,提示胎盘植入。MRI对诊断胎盘植入及胎盘穿透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产前超声在妊娠早期诊断胎盘植入高危孕妇(具有剖宫产史合并胎盘低置)是否存在胎盘植入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筛选有剖宫产史、胎儿头臀径45~84 mm且合并胎盘低置的904例孕妇。所有患者的胎盘均经手术证实或随访其胎盘情况;分析确诊为胎盘植入患者早孕期胎盘的超声声像图特点,计算早孕期筛查胎盘植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产后证实胎盘植入42例(4.65%)。早孕期超声诊断胎盘植入40例,未诊断胎盘植入864例,其中超声误诊6例、漏诊8例胎盘植入。超声检查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95%和99.30%;胎盘植入超声征象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胎盘内漩涡形成(64.70%)、胎盘后方彩色多普勒血流增多(55.88%)、胎盘后间隙消失(44.12%)及子宫下段前壁肌层菲薄与胎盘分界不清(35.29%)。早孕期超声诊断为胎盘植入,且产后证实为胎盘植入的34例患者中,均出现1种和(或)以上胎盘植入的超声征象;早孕期超声未发现胎盘植入的856例患者中,仅8例出现1种上述征象。与前置胎盘并植入患者比较,前置胎盘无植入以及无前置胎盘无植入患者在胎盘漩涡、胎盘后间隙消失、子宫下段前壁肌层薄而不清、胎盘后方彩色血流增多等超声征象的出现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超声可在妊娠早期有效诊断胎盘植入高危孕妇是否存在胎盘植入,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胎盘植入的MRI间接征象,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胎盘植入的16例患者的MRI间接征象,计算各征象的显示率,并与15例胎盘无植入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6例胎盘植入的MRI间接征象中,胎盘内条状低信号影、胎盘局部向外膨出、胎盘内增多增粗的血管影、子宫下部膨大、胎盘信号不均匀的显示率分别为68.75%,43.75%,31.25%,37.50%,62.50%,其中胎盘内条状低信号影的平均体积为(16.40±4.46)cm3,分别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前4种征象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2、0.007、0.043和0.018),最后1种征象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为0.289).结论 产前胎盘植入MRI间接征象中胎盘内条状低信号影、胎盘局部向外膨出性改变、胎盘内增多增粗的血管影及子宫下部膨大具有诊断价值,且胎盘内条状低信号影的显示率最高.胎盘信号不均匀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的MRI表现特征。方法:选择12例经临床确诊的胎盘植入患者,均行DWI扫描,其中3例行动态增强扫描,总结其MRI特征。结果:12例子宫不同程度增大、变形,子宫结合带完整性破坏。9例可见子宫肌层局部变薄或不规则破坏,子宫肌层内出现不规则高信号灶,其中7例病灶呈团块状、片条状稍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2例仅累及子宫内膜结合带;8例突入肌层或肌层局部明显变薄;2例基本位于肌层内。3例动态增强扫描胎盘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内可见结节状、花瓣样强化,边界模糊毛糙,肌层与胎盘分界不清,中晚期可见持续明显强化,其中2例胎盘下可见强化迂曲血管影。DWI序列8例呈较明显高信号。结论:胎盘植入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能明确诊断胎盘植入及判定肌层侵入深度,动态增强扫描有利于明确其血供及鉴别诊断,DWI序列可显示炎症,对胎盘植入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胎盘植入的MRI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1年6月期间,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诊断的15例胎盘植入患者资料,均行MR检查;选取同期因病情需要行MR检查,临床诊断无胎盘植入的孕妇1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间子宫变形和(或)异常隆凸、胎盘信号不均匀、T2WI低信号条带、胎盘内出血、胎盘下血管增多、胎盘下肌层变薄或消失情况,并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15例胎盘植入组患者中,子宫变形和(或)局部隆凸14例,胎盘信号不均匀15例,胎盘内T2WI低信号条带15例,T1WI胎盘下血管增多11例,对照组分别是3、6、3和4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1、0.000和0.027).胎盘植入患者中,有子宫变形和异常隆凸、胎盘信号不均匀及T2WI低信号条带3种征象者共有14例,另1例仅有后2种征象,且该例有T1WI胎盘下血管增多.对照组中无一例同时有3种征象.结论 胎盘植入的MR征象主要包括子宫变形和(或)局部隆凸、胎盘信号不均匀、T2WI胎盘内低信号条带等,胎盘下血管增多,也可能是其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MRI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确诊为胎盘植入患者20例的MRI表现,其中13例为孕晚期产前胎盘植入,7例为产后胎盘植入。结果:13例产前胎盘植入中,5例为粘连型,8例植入型,无穿透型。7例产后胎盘植入中,3例为植入型,4例为粘连型。产前及产后胎盘植入各具有一定的影像表现。结论:胎盘植入具有一定的MRI征象,但对于粘连型胎盘植入的诊断仍具有一定困难,通过对直接及间接征象的综合分析,能提高MRI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穿透性胎盘植入并侵犯膀胱MRI征象。方法:分析本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经产前MRI检查诊断为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并经手术证实病例共86例,排除MRI检查显示膀胱充盈欠佳,选取膀胱呈半充盈状态病例共71例,以其中手术证实为穿透性胎盘植入并侵犯膀胱病例14例作为侵犯组,其余无膀胱侵犯病例共57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分析MRI征象统计学差异,并计算各征象诊断穿透性胎盘植入侵犯膀胱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组间MRI征象两两比较分析胎盘母体面与膀胱浆膜面分界不清(侵犯组14/14、对照组26/57),膀胱子宫间隙脂肪带中断(侵犯组13/14、对照组29/57),膀胱后壁低信号带中断(侵犯组10/14、对照组3/57),膀胱子宫界面出现过多流空血管(列入对象为子宫膀胱间隙内流空血管、子宫膀胱界面处难以区分为胎盘下或子宫膀胱间隙流空血管,侵犯组14/14、对照组20/57),膀胱后壁见结节状或幕状突起(侵犯组12/14、对照组8/57),胎盘向膀胱方向膨凸(侵犯组14/14、对照组20/57),胎盘突入宫颈(侵犯组11/14、对照组22/57)等征象在两组间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膀胱后壁见结节状或幕状突起、膀胱后壁低信号带中断、膀胱子宫间隙出现过多流空血管、胎盘向膀胱方向膨凸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4种征象敏感度分别为85.7%、71.4%、100%、100%,特异度分别为86%、95%、64.9%、64.9%。胎盘下血管异常(列入对象为明确位于胎盘下的流空血管异常,侵犯组14/14、对照组53/57),胎盘内T2WI低信号条带(侵犯组14/14、对照组47/57)在两组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MRI征象对鉴别穿透性胎盘植入是否侵犯膀胱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其中胎盘向膀胱方向膨凸、膀胱后壁低信号带中断、膀胱后壁见结节状或幕状突起、膀胱子宫间隙出现过多流空血管等MRI征象具有较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在前置胎盘或伴胎盘植入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患者,其中26例前置胎盘伴有胎盘粘连或植入,产后胎盘残留植入2例。患者均行MR ss FSE序列作冠状位、矢状位及横断位扫描,影像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50例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中:中央性前置胎盘21例;部分性前置胎盘14例;边缘性前置胎盘13例,伴有胎盘植入28例(粘连11例、植入或穿透15例,产后胎盘残留植入或穿透2例),子宫胎盘面中断在胎盘植入组与非胎盘植入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有13例粗大血管贯穿胎盘发生在胎盘植入组,胎盘粘连组、非胎盘植入组均未见,此征象在胎盘植入组与胎盘粘连组、非胎盘植入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MR诊断前置胎盘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90%,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82%。结论 MR ss FSE序列在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术前可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