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指带状疱疹的皮损已完全治愈,但仍非常顽固、持续的剧烈疼痛,给广大患者带来了很大痛苦和生活不便。我科采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简称SL)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2例,均符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诊断。其中男性10例,女性22例,病程3个月~2年,年龄45岁~76岁,平均年龄60岁,头部带状疱疹4例,颈肩部带状疱疹3例,上肢带状疱疹2例,胸背部10例,腰腹部9例,下肢带状疱疹3例,会阴部带状疱疹1例。  相似文献   

2.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病 ,尤以老年人多见 ,经一般治疗后 ,约 30 %的病人可移行于疱疹后神经痛 (PHN) ,主要特征为皮损和疼痛 ,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神经阻滞治疗对其有特效 ,不仅能有效消除疼痛 ,加速疱疹结痂 ,缩短疗程 ,而且对减少PHN的发生有显著作用。我院疼痛门诊于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 0月共收治 37例带状疱疹PHN患者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37例患者 ,男 2 6例 ,女 1 1例。年龄 2 4~ 81岁 ,其中 60岁以上 2 7例 ,占 73%。出疹前疼痛 4例 ,出疹时疼痛 2 8例 ,PHN 5例。 5例PHN病史 3个月…  相似文献   

3.
带状疱疹经诊治皮疹消退后,有部分患者仍有局部针刺刀割样疼痛,笔者从1987~1993年临床中对39例患者施行电针、水针、红外线联合治疗,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39例患者中,男性28人,女性11人,年龄最大为74岁,最小为36岁,皆患带状疱疹经中西药治疗后仍存在局部针刺刀割样疼痛,以腰部,胁肋多见。 治疗方法:视疼痛部位大小,选用1~1.5寸毫针4~6枚,在距皮损周围1~2cm处平刺,针尖均刺向皮损中心,入针得气后,加上海产G6805治疗机,留针20分钟,出针。用注射器吸取0.1毫克维生素B_(12)注射液1毫升,取阿是穴穴注,同时用红外线照射患处,每日1次。 治疗结果:39例患者经治疗全部痊愈,其中治疗2次痊愈者2例,最长治疗30次共5例,绝大多数在  相似文献   

4.
带状疱疹致后遗神经痛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HZ)后遗神经痛(PHN)有逐年上升趋势,是指HZ急性首发皮损治愈后持续疼痛超过1个月者。近3年来,我院门诊收治PHN患者64例,现对其诊治作一分析,以探讨原因和对策。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64例,男28例,女36例;年龄34~91岁(〉60岁25例);病程2个月~3年。1.2临床表现发热:体温38℃~39.5℃,继之在HZ原发部位出现不同形式的疼痛和少数散在红丘疹和少数小水疱疹。  相似文献   

5.
0 引言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临床特点是皮损呈群集的粟粒至绿豆大小的水疱、血疱疹 ,沿某一周围神经支配的皮肤呈带状分布 ,通常限于身体的单侧 ,有自限性 .因侵犯神经 ,使患者疼痛难忍 .我们采用硬脊膜外腔阻滞疗法治疗带状疱疹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1 5 4 (男 70 ,女 84 )例 ;年龄 2 8~ 6 0岁 ,平均 4 5 .6岁 ;病程 3~ 1 4d ,平均 6 .5d ;病变部位 :躯干1 5 2例 ,四肢 2例 .1 .2 治疗方法 采用硬脊膜外腔阻滞疗法 ,即通过硬脊膜外腔注射 2 0mL·L-1 …  相似文献   

6.
带状疱疹病毒可侵及脊髓后根神经节或半月神经节 ,继而在脊神经或三叉神经眼支分布区出现感觉过敏、烧灼感或程度不等的放射痛。表现最明显的是皮肤分布区的痛觉过敏 ;与此同时或稍后在皮肤上出现沿神经分布的疱疹。疱疹愈合后 4~ 6周 ,若皮肤的疼痛仍持续存在 ,则可诊断为疱疹后神经痛。笔者收治 7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5例 ,女 2例 ;年龄 45~ 83岁 ,平均年龄 62岁。带状疱疹后疼痛部位分别是 :眼部2例 ,胸部 3例 ,颈部 1例 ,腰部 1例。疼痛部位发生疼痛前 3~ 5周均明确诊断为带状疱疹 ,经抗病毒等治疗后局部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皮内注射联合松筋针、艾灸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PHN患者71例,男32例,女39例,年龄41~74岁,病程3~16个月,病变部位在胸2(T2)到胸12(T12)脊神经分布区域,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麻木和痛觉超敏症状,同时伴有焦虑精神症状和睡眠障碍.将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  相似文献   

8.
带状疱疹 (HZ)为皮肤科常见病 ,由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 ,VZV有亲神经性和亲皮肤性 ,故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 ,3 0 %~ 5 0 %的患者于损害消失后可遗留顽固性神经痛。我院自 2 0 0 1年 8月— 2 0 0 2年6月 ,采用阿昔洛韦片联合复方倍他米松针治疗带状疱疹 2 8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 6例带状疱疹患者 ,男 2 4例 ,女 3 2例 ,年龄 2 2~ 76岁 ,平均 5 6岁。病程 1~ 7d ,平均 3 .8d。以疼痛为先驱症状 5 4例 (96.4% )。皮疹部位 :肋间神经区 3 8例(67.9% ) ,腰骶…  相似文献   

9.
平伟 《四川医学》2002,23(7):743-743
疱疹后神经痛 (PHN)为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 ,治疗较为困难。我们应用体外高频热疗机治疗疱疹后神经痛 12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5 5~ 77岁 ,平均 6 8岁。发病部位 :胸背部 11例 ,头面部下颌支 1例。发病至用高频热疗机治疗的病程为 4 5~36 0天 ,平均 3个月。在此期间均经常规带状疱疹治疗(阿昔洛韦 ,干扰素 ,各种止痛药等 )1.2 临床表现 :胸背部水疱、溃损面干枯结痂 ,皮损消退 ,病变部位持续剧烈疼痛 ,难以忍受。1.3 方法与结果 :本组病人确诊后采用珠海产 HG…  相似文献   

10.
带状疱诊引起的疼痛不仅发生在急性期 ,也可发生在皮肤未出现损害时或发生在皮损愈合后持续存在 ,即后遗神经痛病 (Posthertieneuralgid ,PHN)。作者应用针刺联合微波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 4 2例 ,获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PHN患者 4 2例 ,男 2 0例 ,女 2 2例。年龄 35~ 6 2岁。病程 10~ 30d ,平均 ( 2 1.5± 7.2 )d。发病部位为面部、胸部、腰区、肢体 ,均为单侧。其中 32例疼痛难忍 ,需采取各种止痛药或因心理症状服用多虑平等药物 ,6例患者有糖尿病。疼痛评价 :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简化Mcgill疼痛量…  相似文献   

11.
中西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征  付正国 《四川医学》2002,23(10):1037-1037
带状疱疹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 ,部分患者经治疗皮肤疱疹消退后 ,仍遗留神经痛 ,持续数日 ,甚至数月之久 ,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我院自 1999年以来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取得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均来自门诊 ,治疗组 6 0例 ,其中男 36例 ,女 2 4例 ;对照组 6 0例 ,其中男 38例 ,女2 2例。两组患者年龄 37~ 76岁 ,平均 5 0 .2岁。病程 1个月至半年 ,平均 2 .8个月。皮损位于头面部 34例 (治疗组 16例 ,对照组 18例 ) ,上肢 7例 (治疗组 2例 ,对照组 5例 ) ,腰背胸腹部 79例 (治…  相似文献   

12.
1997年 1 0月至 2 0 0 0年 2月 ,我们应用外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带状疱疹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经门诊确诊的带状疱疹患者 90例 ,病程均在1周以内且未接受其它治疗。其中男 54例 ,女 3 6例 ,年龄 1 8~ 74岁 ,1 8~ 3 5岁 1 5例 ,3 5~ 50岁 2 9例 ,60~ 74岁 46例。发病部位分别为胸肋区 49例( 54 .4% ) ,颈部及三叉神经区 2 9例 ( 3 2 .2 % ) ,腰骶部神经区 9例 ( 1 0 .0 % ) ,其它部位 3例 ( 3 .3 % )。以上病例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48例 ,男 2 8例 ,女 2 0例 ;对照组 42例 ,男 2 4例 ,女 1 8例。两组病例一般资…  相似文献   

13.
1998年以来 ,笔者使用中药“火丹净”外敷 ,治疗带状疱疹 3 0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文 3 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 ,均经医院确诊为“带状疱疹” ,其中男 1 8例 ,女 1 2例 ,年龄 2 5~ 68岁 ,平均5 1岁 ,病程 1~ 1 7天 ,平均 5 .5天。头、面部带状疱疹 4例 ,其余均为躯干部及四肢带状疱疹。药物制备 以柿子等未成熟前采下 ,取其浸出液 ,装瓶备用。治疗方法 上药取名“火丹净” ,以消毒棉签棒醮上药后外涂患处 ,早晚各一次 ,直至结痂 ,疗程约 3~ 5天。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 :疼痛消失 ,皮损全部消退 ;有效 :疼痛基本消失 ,皮损…  相似文献   

14.
带状疱疹患者在皮损痊愈后常遗留长时间疼痛 ,临床上缺乏特殊治疗。笔者自 1 999年以来采用胸腺肽穴位注射加中药内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2例中男 2 4例 ,女 1 8例 ,年龄 33~ 78岁 ,平均 47.7岁。病程 1 5天~ 6个月 ,平均 2 8.8天。皮损位于头面颈部 1 8例 ,上肢及胸肋部 1 5例 ,腰背腹部 9例。2 治疗方法2 .1 西药治疗 取胸腺肽粉剂 1 0 mg,用注射用水4ml溶解后于阿是穴 (病变最痛的两点 )或患侧外关及足三里作穴位注射 ,每穴注射 1 ml,每周注射 2次。2 .2 中药治疗 黄芪、党参各 30 g,…  相似文献   

15.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及皮损区局部浸润联合药物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带状疱疹愈合后,疼痛时间持续超过3个月的患者57例,皮损部位分别在头面部、胸背部、上下肢及骶部。采用神经阻滞、皮损区局部浸润联合药物治疗,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综合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第1~4周VAS评分及Q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显效率87.7%(50/57例),总有效率100%(57/57例)。结论以神经阻滞和皮损区局部浸润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且副作用少,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强  彭永华  裴瑞泽 《广西医学》2003,25(11):2264-2265
头面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包括带状疱疹神经痛(HZ)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HN)。以往患者就诊时医生多采用药物治疗 ,疗效往往欠佳。笔者自 1999年 3月至 2 0 0 2年 11月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 (Stellateganalionblock ,SGB)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 74例 ,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全组患者 74例 ,男性 36例 ,女性 38例。年龄 6 2 5± 17 6岁 ,其中小于 5 0岁 6例 ,5 0~70岁 33例 ,大于 70岁 35例 ;就诊时病程 2天至 30个月 ,其中小于或等于 3个月 4 9例 ,为HZ组 ;大于3个月 2 5例 ,为PHN组。1 2…  相似文献   

17.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病 ,通过常规治疗 ,疱疹虽然消失、愈合 ,而剧烈的疼痛历经数年难愈。我们采用超短波加氦氖激光照射配合皮肤科常规治疗 ,减少了这一后遗症的发生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带状疱疹的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3 0例 ,男 10例、女 2 0例 ,年龄 4 5~ 75岁 ,平均年龄 60岁 ,病程 1~ 15天。疱疹部位 :肋间神经 10例 ,臂丛神经区域 8例 ,坐骨神经区域 11例 ,三叉神经区域 1例 ,患者均有疼痛。对照组 3 0例。1.2 治疗方法 先采用上海产 CSL -1型超短波局部对置法 ,电极面积 3 0 …  相似文献   

18.
1995年 2月~ 1998年 2月我院门诊中西结合治疗带状疱疹 60例 ,取得较满意疗效。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① 随机分A组 (男性 18例 ,女性12例 ;年龄 15~ 5 5岁 ,平均 35岁 ;用中药治疗 )和B组 (男性 2 2例 ,女性 8例。年龄 18~ 5 8岁 ,平均 38岁 ;用中西药结合治疗 )。② 发病诱因 :发病前 1个月内上呼吸道感染史。发病时间 :以春秋季较高。 ③ 皮损部位 :胸胁区 38例 ,颜面区 12例 ,散发性分布下肢区 10例。⑤ 皮损类型 :寻常型 4 2例 ,大疱型 18例。 ⑥ 神经痛情况 :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先出现神经痛后起皮疹者多见。患者 1…  相似文献   

19.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神经皮肤疾患。目前的治疗方法甚多 ,但若是年老体弱者不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会出现后遗神经痛 ,恢复甚慢 ,长达数月或数年 ,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我们现在采用He-Ne激光皮损处联合血管内照射辅以抗病毒及支持疗法 ,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资料为 1 1 8位住院患者 ,其中男性 60例 ,女性 5 8例。随机分为A、B两组 ,各 5 9例。A组为激光组 ,B组为对照组。A组中男性 3 1例 ,女性 2 8例 ,年龄在 1 2~ 86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49.7岁。B组中男性 2 9例 ,女性 …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346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围性面瘫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 ,但对耳内及耳后 (翳风 )部位带状疱疹引起面瘫的报道不多见。笔者于 1 994年 1 0月~ 2 0 0 0年 1 2月采用针刺等综合方法治疗带状疱疹性面瘫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 4 6例均来自门诊及住院病人 ,随机分两组。治疗组 1 80例 ,男 82例 ,女 98例 ,年龄 7个月~86岁。左侧面瘫 1 0 8例 ,右侧面瘫 72例。病程 1天~ 1年。对照组 1 6 6例 ,男 88例 ,女 78例 ,年龄 3~85岁。左侧面瘫 84例 ,右侧面瘫 82例。病程 1天~2年。全部病例患侧耳内或耳后均有片状带状疱疹。2 治疗方法2 .1 治疗组  1针刺主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