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研究湖南地区儿童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特点与结石成分。【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在本院住院手术并取得结石标本的163例儿童资料,对结石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3例资料中男女比例约为3.7:1115(70.6%)例发生上尿路结石,36例(22.1%)发生下尿路结石,12例(7.4%)合并上下尿路混合结石。左侧、右侧和双侧上尿路结石儿童分别为41例(25.2%)、57例(35.o%)和29例(17.8%)。结石成分显示110例(67.5%)含有草酸钙成分,62例(38%)含有磷酸钙成分,23例(14.1%)合有感染性成分,53例(32.5%)含有尿酸成分,14例(8.6%)含有胱氨酸成分以及3例其他类结石成分。77例(47.2%)为单一成分结石,以单纯草酸钙类结石为最常见,其次为单纯尿酸类结石,86例(52.8%)为混合性结石,以草酸钙+磷酸钙最常见,其次为草酸钙+尿酸类。【结论】湖南地区儿童泌尿系结石各年龄阶段均有发生,在性别上主要以男性为主,发病部位主要为上尿路结石,结石成分中含草酸钙成分最多,其次为磷酸钙以及尿酸,约52.8%的儿童泌尿系结石为两种及以上混合成分结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尿路结石组成成分,探讨其成因及预防复发方法。方法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法对1415例尿路结石患者的结石标本进行成分分析,分析各种成分与性别、年龄及部位间关系。结果545例(38.5%)为纯结石,以纯草酸钙结石为主,870例(61.5%)为混合结石,以草酸钙与磷酸钙混合结石为主;男性与女性间结石成分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年龄〉70岁组草酸钙结石比例低于其他各年龄组(P〈0.01),磷酸钙结石比例高于年龄〉30~40岁组和〉40~50岁组(P均〈0.05),尿酸结石比例高于其他各年龄组(P〈0.01);女性不同年龄组间结石成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尿路结石患者的年龄大于上尿路结石患者(P〈0.05),下尿路结石中尿酸及磷酸钙结石比例高于上尿路结石,草酸钙结石比例低于上尿路结石(P〈0.05)。结论红外光谱分析是研究结石成分较理想方法之一,可反映结石不同成分及其含量;性别、年龄及结石位置对结石成分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1 240例尿路结石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旭明  王嘉 《检验医学》2006,21(1):63-65
目的研究泌尿系结石形成,分析其结石成分,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240例尿石标本进行化学定性分析,测定其结石成分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发现结石发病男性多于女性,比例为2.28:1,90%在20—50岁范围,上尿路结石多于下尿路结石,比例为10.9:1,结石中草酸钙检出率81.5%,磷酸钙45.8%,尿酸33%,胱氨酸结石仅占0.72%,磷酸镁胺与碳酸磷灰石则多见于泌尿系感染病例,复发性结石主要为草酸钙结石。结论提示结石成分分析对于了解结石成因、预防结石复发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化镧(LaCl3)由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01的影响。方法RAW 264.7细胞随机分成四组:空白对照组(培养基中不含LaCl3和LPS),氯化镧组(含LaCk2.5,5,10,20μmol/L培养24h)、氯化镧+LPS组(分别以含LaCl3 2.5、5、10、20μmol/L的培养基培养24h后.更换含LPS 1mg/L的培养基继续培养24h)及LPS组(含LPS 1mg/L的培养基培养24h)。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各组细胞培养液上清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LPS组培养上清NO浓度为52.82±12.60μmol/L与空白对照组(2.90±2.36μmol/L)和LaCl3组[(6.50±4.67μmol/L、9.52±4.47μmol/L、11.14±7.42μmol/L、6.74±2.00μmol/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LaCl3+LPS组NO的浓度分别为26.00±5.83μmol/L(2.5μmol/L LaCl3+LPS)、29.86±7.26μmol/L(5μmol/L LaCl3+LPS)、34.62±6.24μmol/L (10μmol/L LaCl3+LPS),与LPS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20μmol/L LaCl3+LPS)组NO的产生为45.61±6.68μmol/L与LPS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一定浓度的LaCl3可抑制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产生NO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老年人高尿酸血症的病因及其危害。方法从HIS系统连续提取2009年8~10月间住院的高尿酸血症老年患者77例,然后追踪采集病史及相关化验资料,对尿液化验、。肾功能化验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77例高尿酸血症中,75例为首次检查发现,占97.4%。62例无特殊病史。尿pH5~7,平均5.7,尿液偏酸性。蛋白尿(+-+++)23例,血尿者(+-+++)20例,且血尿越重,蛋白尿越明显。血尿素氮(BUN)异常者(大于9mmol/L者)32例,占41.6%;血肌酐(Cr)异常者(大于108μmol/L)28例,占36.4%,尿酸/肌酐比值是2.7—9.4(以mg/dl为计算单位)。血糖大于6.2mmol/L者27例,占35.1%;血甘油三酯大于2.4mmol/L者7例,占10.0%;血胆固醇大于5.8mmol/L者6例,占8.0%。结论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尿液偏酸性,且多有肾功能损害,应及早进行干预;对老年人也要定期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高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青岛港人群中血尿酸分布特点,分析其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联。方法:调查于2000—04/12完成。选择18-54岁青岛港职工11926名,从中整群抽样8640名进行了尿酸测定,均自愿参加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问卷、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通过问卷收集一般资料、个人疾病史、饮食和生活习惯和家族史等。测量职工的血压、身高及体质量。抽取空腹12h以上的静脉血,测定生化指标,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均用酶法测定,肌酐用苦味酸法测定。尿酸与心血管病的传统危险因素为血压、超重和肥胖、血糖、血脂。高尿酸血症为男性尿酸≥416μmol/L,女性尿酸≥357μmol/L。 结果:纳入青岛港职工8640名,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青岛港职工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分布:男性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女性[(320.0&;#177;66.1),(250.6&;#177;56.3)μmol/L]。男性总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7.3%,3.3%(χ^2=46.2,P〈0.01)]。②血浆尿酸与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除了男性年龄、血糖水平与尿酸水平无显著相关外,其他各因素均与尿酸有显著相关性(r=-0.128-0.286,P〈0.01)。③不同尿酸水平职工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比较:根据高尿酸血症评估标准,将全部职工按性别分别分为正常尿酸组和高尿酸血症组。除男性年龄、女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心率外,两组间其他各危险因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④不同尿酸水平职工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患病率比较:无论男女,高尿酸血症组的高血糖(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超重(包括肥胖)患病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尿酸组(在20.33—249.30,P〈0.01)。(5)不同尿酸水平职工危险因素的个体聚集情况:无论男女2个及2个以上的危险因素的聚集比率在高尿酸血症组显著高于正常尿酸组[男:62.0%,29.2%;女:44.9%,13.2%(χ^27.75-164.20,P〈0.05-0.01)]。 结论:青岛港职工中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高,血尿酸水平与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紧密相关,提示尿酸可以作为中国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氧培养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Na^+/H^+交换抑制剂HMA对此增殖效应的抑制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4-12/2005-06在第四军医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完成。健康SD大鼠2只,分离培养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选择3-6代生长良好的细胞在常氧(O2的体积分数为0.21)或低氧(O2的体积分数为0.02)条件下培养,并分别给予0.3,1,3和10μmol/L等不同浓度的HMA(n=8),采用噻唑蓝比色实验和测定细胞总蛋白含量的方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同时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并测定培养液上清乳酸脱氢酶活力以反映药物的非特异性细胞毒作用。 结果:实验所用细胞样本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体积分数为0.02氧浓度较体积分数为0.05氧浓度下培养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生长曲线抬高,低氧刺激24h增殖达到高峰。②体积分数为0.05血清培养使此增殖效应更为显著[噻唑蓝光吸收值无血清常氧组(0.238&;#177;0.011),无血清低氧组(0.280&;#177;0加9),体积分数为0.05血清常氧组(0.313&;#177;0.013),体积分数为0.05血清低氧组(0.389&;#177;0.011)]。③HMA可以抑制增殖,显著降低噻唑蓝吸光度值[对照组(0.391&;#177;0.011),0.3μmol/L组(0.377&;#177;0.010),1μmol/L组(0.328&;#177;0.012),3μmol/L组(0.289&;#177;0.006),10μmol/L组(0.246&;#177;0.007)]。④细胞总蛋白含量也显著降低[对照组、0.3μmol/L组、1μmol/L组、3μmol/L组、10μmol/L组分别为(193.30&;#177;8.51).(177.63&;#177;821),(166.84&;#177;9.48),(155.72&;#177;10.46)和(135.13&;#177;10.30)mnol/L]。⑤各浓度处理组细胞形态无改变,培养液上清乳酸脱氢酶活力也无明显变化[对照组、0.3μmol/L组、1μmol/L组、3μmol/L组、10μmol/L组分别为(212.23&;#177;8.44),(208.80&;#177;6.37),(209.79&;#177;7.12),(208.77&;#177;7.33),(215.42&;#177;7.81)U/L],细胞无明显损伤。 结论:0.3-10μmol/L浓度的Na^+/H^+交换抑制剂HMA可以有效抑制低氧刺激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增殖,此作用不是非特异的细胞毒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免疫调节、肾上腺皮质功能及全身炎症反应调控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12月至2009年11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ARDS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按照常规治疗,乌司他丁组加用乌司他丁50万U,2次/d,治疗7d。记录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d病死率,治疗前后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APACHE1I)评分、急性肺损伤Murray评分、器官功能障碍Marshall评分,并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第8日)静脉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250μg,放射免疫法测定注射前(TO)及注射后30min(T30)、60min(T60)血浆皮质醇水平,计算T30或T60最大值与TO的差值(ATmax),以△Atmax≤248.4nmol/L作为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诊断标准统计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发生率;分别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和淋巴细胞亚群(CD44^+/CD8^+)、白细胞介素-6(IL-6)、IL-10水平变化。结果乌司他丁组治疗后Murray评分(1.5±1.5)分、Marshall评分(2.9±2.7)分、外周血IL-6(3.4±1.9)/μmol/L、IL-10(1.5±0.8)μmol/L3均较对照组分别为(4.3±3.1)分、(6.3±4.1)分、(8.9±10.2)/μmol/L、(4.2±4.8)μmol/L3明显下降(P均〈0.01),HLA-DR(41.1±10.1)、CD4^+(58.0±10.7)、CD4^+/CD8^+比值(1.9±0.3)则均较对照组(分别为30.6±15.0、50.5±16.2、1.4±0.7)显著升高(P〈0.05或P〈0.01);乌司他丁组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发生率(45.2%)较对照组(83.3%)明显降低(P〈0.01),△Tmax明显升高(328.4±278.3)μmol/L比(172.8±110.8)μmol/L,P均〈0.01;乌司他丁组机械通气时间(4.0±3.3)d及ICU住院时间((8.4±4.2)d较对照组明分别为(5.9±3.8)d、(12.0±7.6)d明显缩短(P〈0.05);28d病死率乌司他丁组较对照组降低11.2%(35.5%比4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改善脏器功能状态。降低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时间,其机制可能是调节ARDS患者免疫功能,降低ARDS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发生率,调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抗病毒、抗肝纤维化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6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8例,给予传统方法治疗;B组41例,给予传统方法+恩替卡韦治疗;C组47例,给予传统方法+恩替卡韦+扶正化淤胶囊治疗。扶正化淤胶囊治疗24周,其他3组患者治疗观察48周。观察肺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Child.Pugh评分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改变效果。结果治疗后C组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A、B组比较[透明质酸(HA):(152.3±72.3)μg/L、(212.3±86.9)μg/L、(325.6±153.1)μg/L,F=30.18,P〈0.01];[层粘连蛋白(LN):(104.7±23.9)μg/L、(139.9±28.9)μg/L、(127.7.4-76.0)μg/L,F=36.99,P〈0.01];(Ⅲ型前胶原(PcⅢ):(167.8±61.4)μg/L、(207.5±78.1)μg/L、(263.1±113.2)μg/L,F=30.34,P〈0.01)]和Child—Pugh评分(6.94±1.31、7.53±1.24、8.77±1.36,F=14.45,P〈0.01)下降均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C组患者肝功能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8±41)U/L、(147±96)U/L、(75±19)U/L,F=16.82,P〈0.01];[白蛋白(ALB):(38.1±1.7)g/L、(26.5±3.5)g/L、(35.4±1.8)g/L,F=4.69,P〈0.01];[总胆红素(TBil):(31.9±12.7)μmol/L、(85.2±58.3)μmol/L、(46.1±17.8)μmol/L,F=15.10,P〈0.01]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改善[(76±24)%、(57±12)%、(73±18)%,F=79.26,P〈0.01)]。结论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快速抑制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同时应用扶正化淤胶囊抗肝纤维化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肝纤维化和棍高廉者的向洁蛋白含骨.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衰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比较慢性心衰(58例)不同心功能状态下的尿酸水平,对32例心衰控制前后的尿酸水平、左室舒张末径(LVEDD)≥60mm(36例)和〈60mm(22例)患者的尿酸水平、人院时未用利尿剂及正在服用利尿剂患者的尿酸水平、BUN〉7.5(24例)和≤7.5mmol/L(34例)患者的尿酸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心功能Ⅱ、Ⅲ、Ⅳ级的尿酸水平分别为(312±41)、(434±91)、(585±156)mmol/L,Ⅳ级心功能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Ⅲ级者(P〈0.01);心衰控制前后尿酸水平分别为(629±232)和(403±128)mmol/L,心衰控制后尿酸水平明显降低(P〈0.01);左室舒张末径≥60mm者尿酸水平[(547±153)mmol/L]明显高于〈60mm者[(389±115)mmol/L](P〈0.01);入院时服与未服利尿剂者尿酸分别为(524±105)和(516±126)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N〉7.5与≤7.5mmol/L者尿酸水平分别为(545±178)和(459±167)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尿酸水平增高,增高程度与心衰严重程度有关,而独立于服用利尿剂及肾功能不全;可以认为血清尿酸水平是反映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氯化镧(LaCl3)由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01的影响。方法RAW 264.7细胞随机分成四组:空白对照组(培养基中不含LaCl3和LPS),氯化镧组(含LaCk2.5,5,10,20μmol/L培养24h)、氯化镧+LPS组(分别以含LaCl3 2.5、5、10、20μmol/L的培养基培养24h后.更换含LPS 1mg/L的培养基继续培养24h)及LPS组(含LPS 1mg/L的培养基培养24h)。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各组细胞培养液上清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LPS组培养上清NO浓度为52.82±12.60μmol/L与空白对照组(2.90±2.36μmol/L)和LaCl3组[(6.50±4.67μmol/L、9.52±4.47μmol/L、11.14±7.42μmol/L、6.74±2.00μmol/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LaCl3+LPS组NO的浓度分别为26.00±5.83μmol/L(2.5μmol/L LaCl3+LPS)、29.86±7.26μmol/L(5μmol/L LaCl3+LPS)、34.62±6.24μmol/L (10μmol/L LaCl3+LPS),与LPS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20μmol/L LaCl3+LPS)组NO的产生为45.61±6.68μmol/L与LPS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一定浓度的LaCl3可抑制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产生NO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配制液体单试剂,建立酶两点动力法测定血浆中血氨含量。方法在荷兰威图科学公司DPU-41型半自动生化仪和美国贝克曼公司CX5-CE型全自动生化仪上研究酶两点动力法,建立实验参数。结果试剂含量:三乙醇胺缓冲液(pH7.4)0.25mol/L,α-酮戊二酸15mmol/L,还原型辅酶0.3mmol/L,谷氨酸脱氢酶大于160U/L。该法最低检出限为1.9μmol/L,线性范围达321μmol/L(r=0.9961),批内CV=2.2%,批间CV=4.4%,平均回收率=99.3%,胆红素〈175.8μmol/L,血红蛋白〈3.4g/L,对测定结果无显著影响。结论本法灵敏度高,线性、精密度好,结果准确,胆红素、血红蛋白干扰小,操作简便,适用于全自动及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可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急性上尿路结石梗阻肾衰的临床优越性。方法总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急性上尿路结石梗阻肾衰42例(51侧)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术后血尿素氮、肌酐均表现为持续下降。1个月后有37例恢复正常,5例3个月后复查血尿素氮恒定在13.3-9.9μmol/L,血肌酐恒定在258.1~197.0μmol/L。结石排净率1个月后95.2%(39/42)。28例术后血尿,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冲回入肾盂,1例输尿管穿孔。平均手术时间20min。平均住科时间6d。结论腔内治疗急性上尿路结石梗阻肾衰疗效显著,有条件时应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非糖尿病患者心肌梗塞时血糖增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塞时血糖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1990年-2005年8月在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116例,无糖尿历史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根据早期空腹血糖水平分A组(空腹血糖〈6.2mol/L);B组(空腹血糖:6.2~11mol/L)IC组(空腹血糖〉11mol/L)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每例出现心律失常、泵衰竭、心源性休克、病死情况进行统计。结果:A组(58例),其中心律失常11例(19.96%)I泵衰竭13例(22.41%);心源性休克4例(6.90%);病死2例(3.45%)。B组(35例),其中心律失常9例(25.71%),泵衰竭11例(31.43%);心源性休克3例(8.57%)I病死2例(5.71%)。C组(23例),心律失常12例(52+17%);泵衰竭11;例(47.83%);心源性休克5例(21.74%);病死6例(26.09%)。C组的心律失常、泵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均〈0.05),C组病死率非常显著高于A组(P〈0.01),B组与A组心律失常、泵衰竭、心源性休克及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塞出现血糖增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可以认为是预后不良的信号。  相似文献   

15.
酶法测定糖化血清蛋白浓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酶法测定糖化血清蛋白(GSP)的实验特点。方法:采用酶法测定GSP,并对其方法学进行初步研究及评价。结果:线性41.0-1829.0μmol/L,达正常值8倍;平均回收率98.2%;精密度:批内CV0.99%-1.89%,批间CV2.23%-3.41%;该法(Y)和NBT法(X)比较:Y=0.395X+20.7,r=0.953;干扰影响小。结论:该法线性宽,精密度好,所受干扰小,是理想的GSP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南昌市区健康成人血清尿酸参考值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南昌市区健康成人血清尿酸(blood uric acid,UA)的参考值。方法采用尿酸酶法测定1656例(男性946例,女性710例)健康成人的血清尿酸水平。结果血清尿酸水平呈正态分布,男女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参考值为男性:(337.52±59.86)μmol/L,女性:(268.28±66.53)μmol/L,男性高于女性。结论该参考值基本上反映了南昌市区健康成人血清尿酸的水平,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7.
背景:电磁脉冲照射可引起实验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并可造成离体海马神经元的胞内钙超载,进而发生坏死和凋亡,物理屏蔽可减轻电磁辐射对实验动物的损伤,但缺乏在细胞模型上进行的药物防护研究。 目的:观察药物防护电磁脉冲致离体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可能性。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承德医学院基础部。材料:实验于2004—01/2005-01分别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和承德医学院完成。实验动物选用Wistar乳鼠若干只。 方法:断头取脑分离海马组织,进行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与鉴定,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经MK801(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和尼非地平(L型钙离子通道阻断剂)预处理后进行电磁脉冲照射。电磁脉冲照射条件为6&;#215;10^4V/m,脉冲上升时间20ns,脉宽30μs,频率2.5脉冲/min,作用2min。将培养在特殊培养皿的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电磁脉冲照射组、MK801 20μmol/L组和MK80 120μmol/L+尼非地平1μmol/L组。采用MTT法对细胞活力进行测定;FACS法检测细胞凋亡率;Fluo-3-AM荧光探针负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测定神经元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 主要观察指标:各组细胞内钙超载、细胞活力、细胞调亡的情况比较。 结果:①电磁脉冲组在照射后即刻的[Ca^2+]i荧光强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07.34&;#177;26.14),(54.93&;#177;16.08),P〈0.051;MK80 120μmol/L组比电磁脉冲照射组的[Ca^2+]i荧光强度有所下降(81.29&;#177;19.96,P〈0.05),而MK801 20μmol/L+尼非地平1μmol/L组的[Ca^2+]i荧光强度呈进一步下降趋势(69.82&;#177;25.54,P〈0.05)。但两个给药组的[Ca^2+]i荧光强度仍高于正常对照(P〈0.05)。②MK801 20μmol/L组和MK801 20μmol/L+尼非地平1μmol/L组反映细胞增殖活力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25&;#177;0.06和0.27&;#177;0.07,明显高于电磁脉冲照射组(0.17&;#177;0.08,P〈0.05),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0.33&;#177;0.08,P〈0.05)。③电磁脉冲照射组在照后即刻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68.63&;#177;9.04)%,(20.14&;#177;4.34)%,P〈0.011;MK801 20μmol/L组比电磁脉冲照射组的细胞凋亡率有所下降(62.12&;#177;11.08)%。MK801 20μmol/L+尼非地平1μmol/L组的细胞凋亡率呈进一步下降趋势[(53.69&;#177;13.60)%,P〈0.05)1,但两个给药组的细胞凋亡率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结论:MK801和尼非地平预处理可部分阻断电磁脉冲所致的海马神经元损伤;细胞内钙超载在电磁脉冲损伤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遵义两城区尿石成份分析及饮食相关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石症的病因、化学成份与饮食结构的关系。方法用点滴反应化学检测法对遵义两城区466例患者泌尿系结石进行成份分析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以上尿石患者进行饮食习惯及营养状况的调查登记。结果发现结石发病男性多于女性,比例为(2.6∶1),上尿路结石多于下尿路结石(7.4∶1)。结石中草酸钙检出率达81.4%、磷酸钙47.9%、尿酸17.4%、混合性结石88.6%、胱氨酸结石仅见5例。以上患者问卷调查分析每日饮水<500 ml占64%、口味咸重91%、喜甜食84%、喜食高脂肪、高蛋白质饮食61%。结论饮食结构是尿石症发生的重要因素,根据尿石成份分析结果科学地指导饮食习惯是预防尿石症发生及降低尿石症复发率的有益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本地区尿路结石的主要成分,根据尿路结石成分构成指导尿路结石的治疗和预防。方法运用简易化学分析方法对收集的214例患者体内的尿结石进行分析。结果草酸盐、钙盐、镁盐、铵盐是结石的主要成分,其比例分别为95.8%(205/214)、87.9%(188/214)、59.8%(128/214)、59.3%(127/214);而磷酸盐、尿酸盐、胱氨酸、碳酸盐等较少见。结论化学分析法简便、快捷、准确,尿路结石成分分析对于了解结石成因、预防结石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猪苓不同溶剂的提取物对大鼠尿草酸钙结石形成的抑制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5—04—10/05—24在重庆医科大学药理宴验室进行。①分组:取Wistar雄性健康大鼠64只,单纯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正丁醇浸膏0.5,1.0g组、乙酸乙酯浸膏0.5,1.0g组和水浸膏0.5,1.0g组8组,每组8只。②造模;除对照组以外,其他7组大鼠每天灌胃10g/L乙二醇和20g/L氯化铵2mL诱导大鼠肾草酸钙结石模型。③给药:正丁醇浸膏0.5,1.0g组每天灌胃猪苓正丁醇浸膏0.5,1.0g:乙酸乙酯浸膏0.5,1.0g组每天灌胃猪苓乙酸乙酯浸膏0.5,1.0g;水浸膏0.5,1.0g组每天灌胃猪苓水浸膏0.5,1.0g;其他2组灌胃等剂量生理盐水。均饲养5周。④检测指标:实验结束前1d收集24h尿,测定尿草酸盐结石、Ca^2+和Mg^2+含量;然后处死大鼠,取血测定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取肾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并检测肾组织Ca^2+,Mg^2+含量。 结果:64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对照组血清尿素氯和肌酐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0.01);乙酸乙酯浸膏1.0g组血清尿素氨水平低于模型组[(8.12&;#177;1.32),(10.84&;#177;0.78)mmol/L,P〈0.01];正丁醇浸膏0.5g组,乙酸乙酯浸膏0.5,1.0g组血肌酐水平低于模型组[(99.18&;#177;16.46),(97.58&;#177;15.16),(87.03&;#177;15.82),(112.11&;#177;10.16)μmol/L,P〈0.05,0.01]。②对照组24h尿草酸盐结石和Ca^2+分泌量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正丁醇浸膏1.0g组和乙酸乙酯浸膏0.5,1.0g组24h尿Ca^2+分泌量低于模型组[(53.06&;#177;11.21),(44.08&;#177;10.34),(39.84&;#177;13.01),(64.42&;#177;15.32)μmol/24h,P〈0.05,0.01],乙酸乙酯浸膏0.5,1.0g组低于正丁醇浸膏和水浸膏组(P〈0.01)。③肾Ca^2+含量:对照组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正丁醇浸膏1.0g组和乙酸乙酯浸膏0.5,1.0g组低于模型组[(8.52&;#177;2.41),(8.13&;#177;2.18),(6.21&;#177;0.73),(12.01&;#177;0.87)μmol/g,P〈0.05,0.01],乙酸乙酯浸膏0.5,1.0g组低于正丁醇浸膏和水浸膏组(P〈0.01)。④乙酸乙酯浸膏组肾草酸钙结晶明显少于模型组,肾组织病理变化也轻于模型组。 结论:猪苓乙酸乙酯浸膏能抑制实验性高草酸尿症大鼠尿草酸钙晶体的形成,明显降低血清尿素氮和肌酐的浓度,对肾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