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或不联合硅油填充术,对治疗外源性眼内炎不合并视网膜脱离效果的影响。方法分析2009年7月~2014年1月确诊为外源性眼内炎无合并视网膜脱离(术前和术中),并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48例患者48只眼,术中联合应用或无硅油填充术。结果 45只眼眼内炎得到控制,治疗成功率93.75%。结论外源性眼内炎不合并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注入术是并不是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高眼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玉娥 《西南军医》2009,11(5):972-973
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常用的手术方法,眼内硅油填充有利于提高视网膜复位率,改善视力预后,也常常带来许多并发症,其中高眼压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因此,做好术后高眼压的观察与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疗效。方法:对36例46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采用玻璃体切割术中应用眼内激光光凝并进行随访。结果:1次手术成功40眼,4眼经2次手术成功。失败2眼。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疗效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中眼内引流的优劣及与网脱复位的关系,方法:玻璃体手术中视网膜下液体眼内引流258例,随访1-40个月,结果:视力增进210例,P〈0.005,视网膜脱离完全复位228例(88.4%)结论:视网膜下液体眼内引流排液充分,安全,可靠,为网脱复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应用半导体激光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封闭视网膜裂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脱离是眼科常见致盲性眼病之一,治疗的关键是封闭视网膜裂孔,传统的方法是采取巩膜外或眼内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由于冷凝可增加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发生率,近年来眼内光凝在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中成为封闭视网膜裂孔的主要手段,我院2000年5月至2003年12月应用半导体激光在113例(113眼)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中封闭原发性及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刘鲁霞  邹红 《西南军医》2006,8(4):103-104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为高度近视的重要致盲眼病之一。其形成为黄斑表面切线方向拉力外,还有后巩膜葡萄肿,视网膜色素上皮及脉络膜萎缩等因素有关。由于其生理解剖特点的特殊性,选择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光凝黄斑裂孔、气体填充、俯卧位等体位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硅油填充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艺民  王婷 《武警医学》2008,19(12):1061-1064
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技术联合硅油的应用,明显提高了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治疗的成功率。硅油作为近年来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无可替代的眼内填充物,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复杂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特别适用于严重眼外伤、部分巨大视网膜裂孔、广泛的前后段PVR、严重的视网膜坏死,以及高度近视眼萎缩性视网膜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8.
王群  赵杰  侯宝杰 《武警医学》2018,29(12):1155-1158
  目的 探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生物胶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06至2017-06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收治的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1例,共21眼,微创玻璃体切割术(microincision vitrectomy surgeries, MIVS)联合应用生物胶来封闭视网膜裂孔,应用手术灌注液填充玻璃体腔。观察术中生物胶覆盖情况,以及术后视网膜复位成功率、矫正视力、眼压、炎性反应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术中生物胶与视网膜黏附良好,能成功封闭视网膜裂孔。通过间接检眼镜检查见生物胶膜在玻璃体切除术后(13.77±5.13)d已吸收。21例21只眼术中和术后视网膜复位成功,在随访期间视网膜脱离未复发。术后1年矫正视力0~2.15,平均(0.79±0.62),较术前矫正视力0~2.32,平均(0.93±0.74),显著提高。1例1只眼术后出现视网膜前膜,最终需要行前膜剥除术。2例2只眼术后7 d内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给予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后眼压降至正常。出院随访期间未发现眼压异常情况。未发现明显的与生物胶相关的炎性反应或其他并发症。结论 MIVS中联合生物胶可成功封闭视网膜裂孔,促进孔源性脱离视网膜复位;眼内应用安全有效,可以作为MIVS联合气体填充的一种替代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广视野倒置系统下实施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3月解放军25医院收治的17例(17眼)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23G玻璃体切割+剥膜+眼内激光+环扎+硅油填充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17例患者中,术后一次性复位15例,占88.24%;裂孔边缘翘起,未完全复位2例,占11.76%,术后二次予以环扎+补充激光治疗后复位。无1例患者出现眼内炎、脉络膜上腔暴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广视野倒置系统、全视网膜镜下实施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具有微创、视野范围广、光凝准确、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利用微穿刺技术建立猫实验性视网膜脱离及复位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建立猫实验性视网膜脱离及复位动物模型,为研究了视网膜脱离和复位相关的视网膜疾病提供合理有效的实验手段,78只成年猫眼行晶体囊外摘除,玻璃体切除手术,3周后,手持尖端直径约50-70um的玻璃微穿刺针,刺入神经视网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之间,将0.25%,Heaklon缓慢注入到视网膜下腔,造成局部视网膜脱离,24h时后,经玻璃体切割机进行眼内气-液交换,用尖端直径约150-200um的玻璃微穿刺针,将视网膜下腔和玻璃体腔内液体吸出,填充30%,C3F8使脱离的视网膜重新复位。观察视网膜脱离形态和复位情况以及眼部炎症反应,结果显示,多膜脱离的成功率为93.6%(73/78眼),脱离24h后,视网膜重新复位的成功率为97.1%(33/34眼),组织学观察发现,视网膜脱离,位于视网膜感受器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之间,视网膜重新复位后RPE细胞和光感受器细胞紧密接触,实验表明,利用微穿刺技术可以在猫眼上成功建立损伤小,反应轻,合理稳定的实验性视网膜脱离及复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视网膜母细胞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非  蒋炜  张黔义  吴燕  胡峥  邱敏 《西南军医》2006,8(3):63-64
视网膜线细胞瘤多发于新生儿和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的突变是其发生的原因,临床上将其分为眼内期、青光眼期、眼外期和转移期,Reese和Ellsworth将眼内RB细分为5期10组,大多数患者首先被家庭或朋友发现白瞳症或斜视而就诊,通过症状、CT和MRI,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不难,化学减容法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方法,眼球摘除和外放疗仍可应用于部分病例,基因诊断技术为遗传型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MRI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9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 CT显示眼内钙化软组织肿块8例(9眼),眼环扩大5眼,眼环增厚和局部模糊各1眼,视神经增粗2例.MRI显示眼内肿块呈等T1信号 7例,长T1 1例,等T2 5例,稍长T2 3例,侵犯球外3例.3例MRI增强扫描均显示肿块呈不均匀轻度增强.4例脂肪抑制显示肿块向球外侵犯比非抑脂者更清晰.CT典型表现为眼球内有钙化的肿块,MRI表现为球内异常软组织信号,但对钙化不敏感.结论: CT和MRI是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分期和术后随访的可靠影像检查方法,眼内钙化肿块是诊断本病的主要征象,CT显示钙化优于MRI,但显示肿瘤蔓延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长期随访结果的分析,评价手术(包括玻璃体切割、眼内激光光凝、长效气体充填)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合并弥漫性视网膜水肿(DlDRE)及视网膜下大片硬性渗出(MSHE)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10月-2006年12月,共筛选DR伴DDRE和MSHE的患者25例30眼,其中男性14例17眼,女性11例13眼,年龄36~68岁,平均54.6岁.术前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彩色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治疗方法为闭合式玻璃体切除、后界膜剥除,眼内视网膜激光光凝和长效气体充填.结果 术前30眼的BCVA均≤0.05.术后随访12~23个月,2眼视力无变化,其余28眼(93.3%)视力不同程度提高,BCVA有3眼提高至0.03~0.04,25眼≥0.09,其中1眼为1.0.术后视网膜水肿均明显消退,视网膜出血和其下的硬性渗出明显吸收或完全吸收,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由≥450μm1下降到160~220μm.术后24~42个月,7眼(23.3%)视力下降,其中3眼(10%)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4眼黄斑水肿复发(其中2眼黄斑下重新出现硬性渗出物),黄斑区视网膜厚度310~410μm.视力为指数至0.04的5眼硬性渗出物吸收后黄斑旁中心凹和中心凹下视网膜下瘢痕形成.结论 包括后界膜的玻璃体切除、眼内视网膜激光光凝及长效气体充填术对DR伴DDRE和MSHE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PVR)1对PVR的认识PVR是指在视网膜前、后面及玻璃体内形成的可以收缩的细胞性膜,主要为眼外伤或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所形成[1、2]。自1975年,Machemer首先提出PVR是由细胞增殖所形成以来,经过多年的病理生物学研究,现已明了眼内细胞增殖是对创伤的修复性反应一综合起来共有5种细胞成分[1~6]。即,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②神经胶质细胞(包括muller细胞及星形细胞),③成纤维细胞,④肌成纤维细胞,⑤巨噬细胞,前两者为基础成份,后三者均可由前两者转化而来。巨噬细胞不能增生和收缩,但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少儿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术后硅油存留并发症情况。 方法:回顾总结15 岁以下少儿 37 例(37 只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术后硅油存留并发症的情况,尤其观察了手术中切除晶体与否对并发症的影响。 结果:少儿组硅油并发症及发生规律与既往成人的观察类似;但是在有无晶体这一不同眼内情况下,硅油并发症却有着较明显的不同倾向。 结论:少儿硅油存留并发症与成人类似,不同的眼内情况下硅油存留并发症可能有不同的倾向;为有效减少硅油存留并发症,在视网膜复位的前提下,少儿硅油注入眼应适时行硅油取出。  相似文献   

16.
汪子瑛  张斌  张鹰  易国武 《人民军医》2002,45(5):295-295
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的关键是要找到视网膜裂孔。近年来 ,双目间接检检镜和三面镜检查寻找视网膜裂孔提高了其发现率 ,但因某些原因可能反复检查仍找不到裂孔。对此类病人 ,我们于 1996~2 0 0 0年应用巩膜环扎加国产C2 F6 (全氟乙烷 )作为眼内填充气体 ,使视网膜脱离 2 8例中复位成功 2 4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2 8例 (2 8眼 )中 ,男 19例 ,女 9例 ;年龄 18~ 6 5岁 ,平均 4 1 2岁。病程 <1个月 19眼 ,>3个月 6眼 ,>6个月 3眼 ,无晶状体 3眼。玻璃体状态按赵东生[1] 膜形成分级 ,Ⅰ级 9眼 ,Ⅱ级15眼 ,Ⅲ级 4眼 ;视网膜脱离 1个象…  相似文献   

17.
视网膜神经元的不可逆性的丢失是许多眼内疾病的最终结局,目前关于视网膜干细胞的种种研究表明,各种来源的干细胞有着用于修复或重建病变视网膜的巨大潜力。进展:(一)胚胎干细胞(ESCs)。由于胚胎干细胞所具有的可塑性和迁移性特点,它们被认为是治疗人类视网膜疾病最理想的细胞疗法。然而,将这些干细胞分化为视网膜特  相似文献   

18.
玻璃体切割联合激光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析玻璃体切割联合激光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充填材料选择.方法:分析426例472眼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膜剥离切除,眼内电凝,激光光凝并根据情况选用眼内充填材料.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448/472眼(占95%)一次视网膜解剖复位成功,除1眼术后合并中央静脉阻塞,1眼合并中央动脉阻塞,8眼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视力下降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视力0.05以上362眼(76.7%),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46眼视力大于0.2.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激光治疗是挽救增殖性糖尿病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最终失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儿童眼内肿瘤。由于放射治疗导致外观发育不全[1,2]和诱发肿瘤风险[3],因此外照射不再是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首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影像学的发展,放射治疗经历体表解剖定位阶段、骨性解剖定位阶段,发展为基于三维影像重建而实施定位、计划、照射时代。现代放疗技术减少了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外照射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价值需重新认识[4]。  相似文献   

20.
自从首次在黄斑裂孔手术中用吲哚青绿(indocyaninegreen,ICG)着染视网膜内界膜、帮助识别并顺利地剥除内界膜后,近年来这种方法应用逐渐广泛。该文报道了一例术中用吲哚青绿着染视网膜内界膜后行眼内光凝时视网膜内层对半导体激光吸收增加的现象。一例73岁糖尿病并发黄斑水肿和玻璃体后脱离患者在玻璃体切除术中用ICG着染内界膜,在剥除玻璃体后界膜时,发现鼻侧视网膜前出血和新生血管,因此用半导体激光进行眼内光凝,开始激光能量设为500mW,视网膜内层出现亮白色激光斑后把能量降至350mW。同时发现着染ICG多的区域激光斑反应更强,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