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以下简称ARDS)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上仍缺乏卓有成效的治疗措施。故加强对本综合征的基础理论研究实为必要。本文将分述ARDS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生理改变及实验研究的近况。病因临床上很多致病因素均可诱发ARDS。引起本症的基础疾病有50余种。1976年Hopewell将ARDS的病因分为九大类:(1)体克;(2)感染;(3)创伤;(4)吸入液体;(5)用药过量:使用过  相似文献   

2.
严重创伤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创伤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及治疗要点 ,提高创伤并发DIC的诊治水平 ,对 1 980年至 1 998年收治的 36例严重创伤并发DIC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共有 2 8例合并感染 ,2 5例出现休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1 0例。临床上以全身多部位反复出血、难治性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均有血小板进行性下降、凝血酶原时间 (PT)延长、3P阳性等实验室变化。 2 5例给予小剂量肝素治疗 ,死亡 9例 ,病死率 36 %。提示严重创伤病人合并感染和休克时应警惕DIC的发生。血小板进行性下降、PT延长、3P阳性是创伤DIC诊断的重要指标。创伤DIC时ARDS发生率较高 ,应引起重视。应用小剂量肝素抗凝可提高创伤DIC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ARDS)继发于严重创伤、感染、休克、烧伤及大手术过程中 ,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 ,若损伤广泛且伴有多脏器功能衰竭 ,病死率高达 50 %~ 60 %。早期诊断、积极正确的综合治疗 ,可提高 ARDS患者的生存率。现对我院收治的 2 6例 ARDS的发病情况、病因并发症、治疗及死亡原因进行回顾分析。1 一般资料  2 6例中 ,男 1 7例 ,女 9例 ;年龄 1 9~ 67岁 ,平均 4 6.8岁 ;严重胸外伤 3例 ,重症肺部感染 5例 ,甲胺磷吸入中毒 2例 ,烧伤 3例 ,败血症 4例 ,上消化道出血并休克 1例 ,急…  相似文献   

4.
急性肾功能衷竭(ARF)可在各科疾病过程中发生。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常继发于创伤、休克、大手术后、严重感染的治疗过程中及输血、输液过量。ARF患者极易因高血容量而诱发ARDS。在我们收治的ARF病例中,其中有5例并发ADRS,现将我们的血透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1981年以来共收治ARF14例,其中5例并发ARDS。年龄最大62岁,最小14岁。治愈4例,死亡1例。5例患者均紧急行血液透析。2ARF并ARDS治疗的血透配合肺水肿是ADRS的主要病变之一[1]。迅速消除肺水肿,改善缺氧状态,是治疗的重要手段。ARF并ARDS尽早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措施。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输液量、复苏开始时间、胶体液量、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发生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脓毒血症发生率、治愈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复苏开始时间、平均输液量、胶体液量均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ARDS发生率、ARF发生率、DIC发生率、脓毒血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可明显降低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ARDS、ARF、DIC及脓毒血症发生率,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前感染性休克的治疗远未达到满意程度 ,病死率仍在 50 %以上。我院外科、妇产科 1 990年 3月到 2 0 0 0年 5月收治感染性休克 45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本组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标准为 :(1 )临床上有明显感染病灶 ;(2 )体温持续高于 38.5℃或低于35.5℃ ;(3)收缩压低于 90 mm Hg (1 mm Hg =0 .1 33k Pa)或血压依赖输液及药物维持 ;(4)有组织灌注不足指征 ,如 :少尿 (<30 ml/h) ;(5)可能发现血培养有致病菌生长。  本组男性 30例 ,女性 1 5例 ;最大年龄 72岁 ,最小年龄 31岁 ,平均年龄 55.5岁 ;休克时间 <4h者2 3例 ,4~ 1 2 h…  相似文献   

7.
<正> 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继发于多种病因的急性进行缺氧型呼吸衰竭。旧称“休克肺”,“湿肺”等。任何原因引起的休克,在初期血流动力学障碍纠正后几小时或数天可突然发生ARDS。严重的肺或全身感染,颅脑损防,严重创伤,骨折时韵脂肪栓塞,输血、输液过量过快,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吸入刺激性气体,氧中毒,长期使用呼吸器,体外循环,镇静剂过量,昏迷或全麻后误吸,烧伤,胰腺炎,尿毒症,腹膜炎,粟粒性结核以及淹溺、子痫、羊水栓塞等均可引起本病。 ARDS发病因素是综合性的,且因不同病因而异,但其共同特点是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的非心原性肺水肿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致的肺泡萎缩。诊断要点:1.在原发疾病(包括心肺疾病)的抢  相似文献   

8.
四、ALI/ARDS的治疗(一)原发病治疗全身性感染、创伤、休克、烧伤、急性重症胰腺炎等是导致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常见病因。严重感染患者有25%~50%发生ALI/ARDS,且在感染、创伤等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中,肺往  相似文献   

9.
王燕萍  梁敏 《河北医学》2004,10(4):371-371
各种疾病及损伤累及呼吸功能而造成急性低氧血症,或伴二氧化碳潴留,称之为急性呼吸衰竭。特别是严重创伤病人,由于创伤、休克、感染及大量输入库存血或过量输液等原因,极易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称为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如不及时处理,可造成病人的死亡。因此在临床抢救过程中,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加强临床护理是创伤病人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21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科严重创伤、感染、休克及大手术等均可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简称ARDS),ARDS病程进展迅速,死亡率可达50%~70%[1],针对严重ARDS往往采用呼吸机辅助治疗。机械通气治疗阶段,护理是决定抢救成败的重要环节。我科先后使用呼吸机治疗ARDS 21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急救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2年至2004年我科共收治ARDS患者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18~60岁。引起ARDS原发疾病为:多发性创伤10例,感染性休克3例,胸部外伤5例,双肺挫伤2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1例。1·2治疗方法21例ARDS患者均病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合并 2型糖尿病术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对本院 1989~ 2 0 0 1年急性胆囊炎合并 2型糖尿病 385例 (A组 )及无合并 2型糖尿病的 2 37例 (B组 )行急诊手术后 ,发生ARDS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A组发生 16例ARDS ,B组发生 1例ARDS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大量输液、内毒素血症、肺部感染是导致ARDS的主要原因。而以适当的方式控制输液量 ,积极合适的手术方式和及时去除感染病灶 ,积极的机械辅助呼吸 ,对急性胆囊炎合并 2型糖尿病术后ARDS的发生和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交通事故中连枷胸的临床与救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0月~2002年8月我科收治55例交通事故中连枷胸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5例行气管切开,27例行肋骨牵引,15例行胸骨和肋骨内固定.结果治愈46例(83.6%),42例肺功能恢复正常;死亡9例(16.4%).结论连枷胸常伴发于交通事故所致多发伤,休克发生率高;肺挫伤和“反常呼吸运动“是引起呼吸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保持呼吸道通畅、恢复胸壁稳 定性、治疗肺挫伤是治疗的关键措施,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连枷胸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和预防,方法:对8例食管癌术后发生ARDS的病人进行回顾,分析其术前肺功能,血气,PaO2/FiO2与治疗及预防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ARDS占同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0.8%,8例的均予以机械通气,平均8.2d,全组死亡4例,结论:运用整体的观念治疗ARDS,正确使用呼吸治疗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有效措施,同时术前完善肺功能检查,正规手术操作,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可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陈骏 《中外医疗》2016,(18):105-107
目的:探究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自2014年7月—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98例严重腹部创伤休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人。观察组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方法治疗严重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体液复苏救治方法来进行救治。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情况,以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的平均输液量是(2226±325)mL,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率为10.20%,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发生率为10.20%,脓毒血症发生率为18.16%,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为14.29%,病死率为4.08%,对照组平均输液量为(3498±592)mL,ARDS发生率为18.37%,,ARF发生率为10.20%,脓毒血症发生率为16.33%,DIC发生率为22.4%,病死率为10.20%。两组对比,除ARF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限制性体液复苏救治严重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能够降低一般休克后并发症的发生,且死亡率也较传统体液复苏方法明显提高,预后改善情况良好,其综合复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早期并发症.方法 回顾了2003年12月~2009年12月我科收治的急性脊髓损伤患者128例,将患者分为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组(57例)和非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组(7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院内感染、高血糖、MODS、ARDS情况.结果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组2周内发生消化道出血4例(4/57)、呼吸道感染和/或泌尿系感染31例(31/57)、ARDS 7例(7/57)、MODS 4例(4/57);非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组发生消化道出血6例(6/71)、呼吸道感染和/或泌尿系感染24例(24/71)、ARDS 9例(9/71)、MODS 5例(5/71).结论 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其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加,可引起一过性高血糖,消化道出血、ARDS、MODS发生率无明显增加.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应注意血糖的检测及院内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16.
对107例EHF继发感染进行了分析,发现半数继发感染见于多尿期,其次见于少尿期。常见的继发感染是肺部炎症,其中敗血症对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最大。5例敗血症患者有3例死亡,死亡原因主要是肾功能恶化。肺部感染亦可加重肾损,导致2次肾衰,甚至诱发肺水肿、DIC与难治性休克。本文还对EHF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探讨治疗晚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降低病死率。方法治疗晚期ARDS患者20例,均采用PB-7200型定容型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选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 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方式,机械通气参数:呼吸频率:16-24次/分,潮气量:8-10mg/Kg,FiO2:0.40,PEEP:0.490-0.981Kpa,PSV:0.784-1.176kPa,辅助以监护和综合治疗。结果本组病例16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 3 7例食管癌术后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7年间 3 7例食管癌术后ARDS临床特点 ,评价其治疗效果 ,探讨ARDS治疗的新途径。结果 :全组死亡率为 2 9.7% ,早期治疗成功率为 61% ,近期成功率可达 79%。结论 :对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 ,严格的术前评价有助于降低ARDS发生率 ,及早发现和及时处理是ARDS治疗成功的关键 ,除去除病因和维持重要脏器功能外 ,以控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为主线 ,积极干预 ,可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合并ARDS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36例严重创伤并发ARDS的诊治过程。结果本组并发肺不张12例(33.3%),气管切开18例,支气管镜吸痰加抗生素灌洗6例,全组因颅内再出血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7例,自动出院死亡2例,病死率25%。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严重创伤合并ARDS的治疗重在早期诊断、早期使用呼吸机治疗,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并及时处理多发伤和休克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