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慧  雷云霞  沈冰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5):2887-2887,2893
为评价补肾壮骨冲剂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观察了4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服用补肾壮骨冲剂前后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变化。结果表明服药6个月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明显改善,但骨代谢指标改变不大。  相似文献   

2.
背景密钙息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在临床上较为肯定,但因价格、应用方式等原因,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目的为了探讨中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远期疗效,客观评价补肾壮骨冲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在3家医院将17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入选先后分成补肾壮骨冲剂组88例,密钙息组87例,并且另设67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后观察其疼痛缓解情况并测定前臂骨密度及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等骨代谢生化指标,进行综合疗效分析.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后观察其疼痛、前臂骨密度、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结果.结果补肾壮骨冲剂组、密钙息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1%和89.66%.两组间无明显差异(x2=0.02,P>0.05);两组与空白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2.8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2.875~2.937,P<0.05).结论补肾壮骨冲剂与密钙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相仿,而补肾壮骨冲剂有价格低廉、副作用少、服用方便等优势.  相似文献   

3.
背景:密钙息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在临床上较为肯定,但因价格、应用方式等原因,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目的:为了探讨中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远期疗效,客观评价补肾壮骨冲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在3家医院将17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入选先后分成补肾壮骨冲剂组88例,密钙息组87例,并且另设67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后观察其疼痛缓解情况并测定前臂骨密度及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等骨代谢生化指标,进行综合疗效分析。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后观察其疼痛、前臂骨密度、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结果。结果:补肾壮骨冲剂组、密钙息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l%和89.66%。两组间无明显差异(X^2=0.02,P&;gt;0.05);两组与空白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2.8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2.875~2.937,P&;lt;0.05)。结论:补肾壮骨冲剂与密钙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相仿,而补肾壮骨冲剂有价格低廉、副作用少、服用方便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骨疏康冲剂与钙剂联合应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方法选择50~75岁、绝经5~30年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妇女62例,随机分为骨疏康冲剂加钙剂联合用药组、单用骨疏康冲剂组和单用钙剂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用DEXA监测髋部骨密度,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钙、血磷。结果骨疏康冲剂与钙剂联合应用组服药后6个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单用骨疏康冲剂组(P<0.01),其骨密度也高于单用骨疏康冲剂组(P<0.05),但骨代谢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疏康冲剂与钙剂联合应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较单用骨疏康冲剂有着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骨疏康冲剂与钙剂联合应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50-75岁,绝经5-30年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妇女62例,同分为骨疏康冲剂加钙剂联合用药组,单用骨疏康冲剂组和单用钙剂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患临床症,用DEXA监测髋部骨密度,测定知清碱性磷酸酶(ALP),血钙,血磷,结果 骨疏康冲剂与钙剂联合应用组服药后6个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单用骨疏康冲剂组(P<0.01),其骨密度也高于单用骨疏康冲剂组(P<0.05),但骨代谢指标各组间无显差异(P>0.05)。结论 骨疏康冲与钙剂联合应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较单用骨疏康冲剂有着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骨代谢指标与绝经年限、初潮年龄、产次、哺乳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健康绝经后妇女116例,测定其骨密度、血清碱性磷酸酶、尿钙/肌酐、尿羟脯氨酸/肌酐,并对其绝经年限、初潮年龄、孕产次、哺乳史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绝经年限越长,骨密度越低,以上骨代谢生化指标明显增高,绝经5年以上变化显著(P<0.05)。(2)初潮年龄>18岁以上者骨密度显著降低,以上骨代谢生化指标增高(P<0.05)。(3)单或无产次、无哺乳史者骨密度低,以上骨代谢生化指标高(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的骨量、骨代谢指标与绝经年限、初潮年龄、产次及哺乳情况等有关,应加强对绝经早期,特别是初潮年龄晚、未生育、无哺乳史绝经后妇女的骨代谢指标的监测,及早预防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在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阿仑膦酸钠口服治疗,另选取50例骨密度正常的绝经后女性作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及研究组治疗前后的骨代谢标志物25(OH)D3、BALP、β-CTX、BGP、PINP水平,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骨密度值明显升高,BGP、β-CTX、PINP均明显降低(P0.05),但研究组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值仍明显低于对照组,BGP、β-CTX、PINP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的25(OH)D3、BAL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与PINP、β-CTX、BGP呈负相关(P0.05),与BALP、25(OH)D3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骨代谢标志物β-CTX、BGP、PINP水平与骨质疏松症有着密切联系,其可作为临床诊断与评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的有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补肾壮骨冲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5年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中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远期疗效,观察5年补肾壮骨冲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的疗效。方法: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55例,其中治疗组88例,用补肾壮骨冲剂治疗,空白对照组67例,只作对症处理。结果:治疗半年后,治疗组前臂骨矿含量(BMC),从(0.82±0.05)g/cm,上升为(0.86±0.06)g/cm;前臂骨密度(BMD)从(0.21±0.02)g/cm2上升为(0.28±0.02)g/cm2;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后每年均能稳定BMC及BMD的水平。5年新骨折率为5%(4例)。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的骨折率12%(7例)比较明显较低,有显著性差异(χ2=5.215,P<0.05)。结论:补肾壮骨冲剂长期服用能明显提高及稳定BMC,MBD水平,降低新骨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温针灸加补肾通络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该院收治的8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补肾通络方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针灸加补肾通络方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骨代谢指标、各部位骨密度及疼痛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血清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水平及Ⅰ型胶原交联N端肽/肌酐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各骨代谢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部位骨密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部位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针灸加补肾通络方能明显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增加骨密度,缓解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和MMP-2与骨密度及骨转换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97名48~80岁女性志愿者的血清MMP-1、MMP-2和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P)、血清骨钙素(OC)及血清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正位1~4总体、股骨颈、华氏区、髋部总体的骨密度。结果MMP-1与骨密度及骨转换生化指标无明显相关性;MMP-2与骨密度呈较弱的负相关,校正年龄与体重指数后,MMP-2与股骨颈、髋部骨密度的相关性消失;MMP-2与BAP、OC、NTX正相关(P<0.01);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MMP-2水平高于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和骨量减少组(P<0.01)。结论绝经后妇女血清MMP-2与骨转换生化指标相关联,血清MMP-2水平升高可能为高骨代谢转换过程(如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一种伴随表现。  相似文献   

11.
骨代谢指标与骨关节炎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研究显示,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骨关节炎状态下,原本正常的骨转换平衡状态被破坏,血清、尿液中一些特异性指标可以较敏感地反映出骨转换的具体变化过程。 目的:测量绝经后原发性膝骨关节炎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分析两疾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特点。 方法:选取248例绝经女性受试者,行骨密度、膝关节X射线片检查,最终选出180例进入试验,分为骨关节炎组、骨质疏松组及对照组。对比分析各组观察对象的骨代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两疾病发病与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骨关节炎组腰椎骨密度升高,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值降低;骨质疏松组腰椎及全髋部骨密度降低,骨钙素、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升高。血清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水平的降低与骨关节炎发病具有显著相关性;血清骨钙素、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的升高与骨质疏松发病具有显著相关性。提示绝经女性骨关节炎患者骨吸收速率减低,骨质疏松患者骨转换率加快,骨代谢水平的差异导致两疾病患者骨密度呈现出负相关趋势。监测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骨钙素,特别是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水平对骨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5年补肾壮骨冲剂治疗男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以期了解中医药治疗男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远期效果。方法:选择1998-07/2004-07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门诊的部队及地方男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55例为研究对象。按患者自愿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86例(用补肾壮骨冲剂治疗);空白对照组69例(只作对症处理)。采用丹麦产1100A单光子骨密度仪,测量非优势左前臂尺、桡骨。计算出前臂骨矿含量和骨密度。结果:治疗24个月后治疗组前臂骨矿含量犤(1.05±0.04)g/cm犦明显高于治疗前犤(0.99±0.05)g/cm犦(t=2.77,P<0.05);前臂骨密度犤(0.42±0.01)g/cm2犦明显高于治疗前犤(0.34±0.02)g/cm2犦(t=2.56,P<0.05)。以后每年均能稳定骨矿含量及骨密度的水平。治疗组5年新骨折率为9%(8/86)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的骨折率23%(16/69)(χ2=5.317,P<0.05)。结论:补肾壮骨冲剂长期服用能明显提高及稳定男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矿含量、骨密度水平,降低新骨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针灸联合补肾壮骨汤对骨质疏松症(OP)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OP患者7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补肾壮骨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血清磷酸酶(ALP)、骨钙素(OC)、β胶原交联C端肽(β-CTX)、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CTX-Ⅰ)]水平。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全髋、L1-4骨密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ALP、β-CTX、CTX-Ⅰ水平均低于治疗前,OC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ALP、β-CTX、CTX-Ⅰ水平低于对照组,O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联合补肾壮骨汤能有效提高OP患者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激素替代治疗(HR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人每天口服蓓美力0.625mg,安宫黄体酮(MPA)2.5mg,元素钙1000mg.1年后,测量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子宫内膜厚度及乳房.结果腰背痛积分明显减少(P<0.05);骨密度明显增高(P<0.05).子宫、乳房未见明显改变.结论激素替代治疗是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强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55例PMO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护理组(n=24)和对照组(n=21)。两组每天服用元素钙600mg,强化护理组并接受健康教育和户外运动指导。对照组由家人自由安排护理。结果干预1年后,强化护理组髋部骨密度明显增加,而对照组骨密度无明显改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护理组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骨代谢指标无显著变化。结论强化护理可有效增加PMO患者髋部的骨密度,抑制骨代谢,有助于PMO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正骨质疏松症(OP)是因单位体积骨组织量变少,骨微细结构受到破坏,从而增加骨脆性,患者常发生骨痛、骨折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1-2]。PMO是由于妇女绝经后卵巢功能下降,雌激素水平随之降低,破骨细胞骨吸收高于成骨细胞骨形成,患者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进而导致骨代谢疾病的产生[3]。本研究探讨骨化三醇联合钙尔奇D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骨代谢指标影响,报告  相似文献   

17.
补肾壮骨冲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5年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为探讨中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远期疗效,观察5年补肾壮骨冲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的疗效。方法: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55例,其中治疗组88例,用补肾壮骨冲剂治疗,空白对照组67例,只作对症处理。结果:治疗半年后,治疗组前臂骨矿含量(BMC),从(O.82&;#177;O.05)g/cm,上升为(0.86&;#177;0.06)g/cm;前臂骨密度(BMD)从(0.21&;#177;0.02)g/cm。上升为(0.28&;#177;0.02)g/cm。;有显著性差异(P&;lt;0.05),以后每年均能稳定BMC及BMD的水平。5年新骨折率为5%(4例)。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的骨折率12%(7例)比较明显较低,有显著性差异(χ^2=5.215.P&;lt;0.05)。结论:补肾壮骨冲剂长期服用能明显提高及稳定BMC,MBD水平,降低新骨折率。  相似文献   

18.
补肾壮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法,48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分别服用补肾壮骨胶囊1.458/粒,2粒/次,3次/d)和骨松宝颗粒(10g/袋,1袋/次,3次/d)。6个月后分析疗效。结果补肾壮骨胶囊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0%和100%,与对照药骨松宝颗粒相同。经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补肾壮骨胶囊可使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L2~4的骨密度(g/cm2)由0.71±0.06提高到0.75±0.07(t=-2.08,P<0.05);股骨粗隆的骨密度由0.65±0.01提高到0.71±0.09(t=2.09,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钙、血清磷、碱性磷酸酶、尿钙、尿羟脯氨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5~1.19,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无显著性差异(χ2=1.03,P>0.05)。结论补肾壮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其机制为提高患者的骨密度、抑制骨吸收、减少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特立帕肽联合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骨代谢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4月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7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观察组采用特立帕肽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对照组采用阿仑膦酸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骨密度、骨代谢指标、骨痛情况和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骨密度、骨代谢指标、骨痛情况和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腰椎、股骨颈、全髋骨密度及骨钙素(OCN)、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Ⅰ)和骨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腰椎、股骨颈、全髋骨密度及OCN、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RAP-5b、CTX-Ⅰ和骨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期间,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立帕肽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可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异常,缓解骨痛,提升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肾健骨胶囊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炎性因子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10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服用补肾健骨胶囊,对照组服用钙尔奇D,6个月后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骨碱性磷酸酶(BLAP),骨钙蛋白(BGP),骨保护素(OPG),血浆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RAP)和骨密度水平。结果用药前试验组和对照组年龄,骨代谢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用药前比较,试验组用药后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用药后变化不明显(P<0.05); 与对照组用药后比较,试验组用药后IL-6和TNF-α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用药后BLAP,BGP,OPG和骨密度检测值较用药前升高,TRAP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用药后,试验组OPG水平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补肾健骨胶囊可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异常,在抑制炎性因子发生和提升OPG水平方面作用优于传统钙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