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药调配中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该院自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出现的41例中药调配质量问题事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出现该情况的原因.结果:有11例(29.73%)因炮制品炮制不到位,7例(18.92%)因中药自身质量存在问题,7例(18.92%)患者因执行处方脚注存在问题,5例(13.51%)未能明确交代发药,2例(5.41%)因处方错误,2例(5.41%)因中药剂量,3例(8.12%)因将中药品种混淆.结论:要提高药物的疗效,中药调配员需严格按照处方上的要求执行,取药材时需用药称测量药物剂量,在发药时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认真核实,并将注意事项进行交代,最重要的是院里要保证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胡麻仁"处方用名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幅员辽阔,物种繁多,由于历史变迁及地域不同等原因,使中药在使用上出现了同名异物、同物异名及一药多基源等品种混乱和复杂的现象,给临床用药带来不便。“胡麻仁”一药目前在临床和市场上,较为常用的品种有:黑芝麻、亚麻籽、火麻仁等,由于对上述三个品种缺少系统的本草考证,使其成为“胡麻仁”的代用品,造成了“胡麻仁”处方应付的混乱和复杂,笔者从本草文献入手,认真查找,仔细审阅,查清了“胡麻仁”的来源及其功效,今将其述之,以备临床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目前常见中药品种出现的混淆、误用或错用的情况进行调查和整理,认为导致中药混淆和误用的原因主要有药材的误种、误采、误收,本草记述不详而导致源头出现问题;人为制假、售假,药名相似导致药材流通中品种混乱;医生处方用名和书写不规范,中药调剂人员生、熟炮制品不分,或将名称、性状、功效、来源相似的中药混淆和误用导致中药应用过程中出现错乱。因此,应规范中药处方用名及书写;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和监管;澄清混乱,正本清源;同时还要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对比的方法,对几组易混淆中药,从植物来源、性状特征、功能与主治等方面进行认真辨析。这对于澄清错误认识,增强辨别能力,提高中药配方的准确率,促进中药处方用名规范化,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无疑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药资源丰富,品种繁多,中药名称也比较复杂。如有别名、商品名、处方名、文献名、炮制名等,有的中药名称之间虽然仅一字之差,但形态、功效相差甚远,有的中药炮制后性能、功效发生了变化。名称也就变化了。有些医生处方书写不规范,也容易造成名称上的混淆。因此无论是医药人员。还是患者都要引起重视,否则一旦出错,轻则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临床用药时,有些中药的名称在处方中书写极不规范,其名称未按《中国药典》、中药炮炙规范中的名称用正名正字书写,出现了如同名异物、一物多名的现象;错字别字也时有出现;有的医院甚至在中药处方上对药名使用代码,人为造成了药名混乱,这样既违反了处方管理办法,同时也给处方的审核、调配工作带来不便,更存在着容易发生医疗事故的隐患.因此,医院应引起高度重视,按处方管理办法,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陆燕萍  苏焕鹏  邱凤邹 《中外医疗》2008,27(20):102-103
目的 为指导中药房工作和中医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从我院2007年门诊中药处方中抽取4905张,采用列表分的方法,找出处方用药的规律及存在的问题.结果 我院中药处方用药基本合理,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处方较多;处方用药味数偏多,剂量偏大,处方中的疾病诊断有西医化倾向,缺乏中医特点.结论 中药的用药频率对中筠房的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慧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6,(23):3265-3266
目的:探讨中药调剂的内涵及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作用。方法以180份中药处方为分析研究对象,对中药调剂进行处方分析,观察处方书写不规范、用药内容疏忽、中药配伍禁忌、用药剂量和用法错误等问题的发生率。结果中药调剂未出现药物配伍禁忌、药物剂量和用法错误、用药合理性问题;仅出现1例处方书写不规范(漏写给药剂量),告知开具处方医师后及时纠正,未引起用药错误问题。结论中药调剂中进行处方分析可及时发现并改正处方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发生人为用药错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还能为中药调制做好准备,提高药物疗效,达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中药处方分析在中药药学服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中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统计中药处方中涉及到的药物,并从多角度出发探讨中药处方分析在中药药学服务中的作用.结果 本组中药使用频率最高的是黄芪(93.0%),其次是丹参(91.0%)和当归(77.0%).中药处方分析的结果提示,居于前三位的不合理原因依次是:用量不当(5.0%)、重复给药(4.0%)、诊断和处方不符(3.0%).结论 临床用药时为避免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药师和治疗医师需对中药处方进行仔细核对,并全面掌握中药的使用方法和配伍禁忌,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院中药用药及剂量使用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本院门诊中药处方10253张,对中药用药及剂量进行统计,并与《中国药典》规定的剂量范围作比较分析.结果 用药频率大于10%的35味中药中,甘草使用频率最高,61.07%.有33味药有超剂量使用现象,超剂量处方比例大于50%的中药有12味.结论 中药处方普遍存在中药用药剂量偏大现象,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张国良 《当代医学》2007,(6):102-103
目的 了解我院中药用药及剂量使用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本院门诊中药处方10253张,对中药用药及剂量进行统计,并与《中国药典》规定的剂量范围作比较分析.结果 用药频率大于10%的35味中药中,甘草使用频率最高,61.07%.有33味药有超剂量使用现象,超剂量处方比例大于50%的中药有12味.结论 中药处方普遍存在中药用药剂量偏大现象,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状况,提高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水平.方法:我院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处方共395928份,采用自主研发的处方评价系统对所有含中药注射剂处方进行分析.结果:我院全年中药注射剂处方8980份,占全年处方的2.27%,月中药注射剂使用百分率1.88%~3.93%,个别科室使用率偏高.结论:在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仍需加强监测,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药处方分析及其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中药处方共850份,回顾性分析中药处方中的具体用药品种、使用次数等相关情况,分析中药处方在药学服务中的作用.结果 850份中药处方中,中药使用次数所占比例前3位为黄芪、丹参以及当归,分别占93.5%、92.5%及76.7%,黄芪与当归、红花以及陈皮相比,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但与丹参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不合理原因分析中,前3位为用量不当、重复给药以及诊断与处方不符,分别占1.2%、1.1%以及0.9%.结论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药师与医师应该认真核对中药处方,防止用药不合理现象的发生,掌握中药使用方法及配伍禁忌,从而保障用药安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解决中药处方调配过程中的问题.方法 分析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提出问题,思考解决方法.结果 中药处方{皓I配的规范化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应重视处方名称书写、剂量应用、中药正确给付及用药交代等问题.结论 规范中药处方书写,统一调配标准,提高调剂人员专业素质和责任心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处方点评对中药调配差错的影响.方法:筛选出本社区医院2016年1~12月期间开具的200张中药处方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另筛选出本社区医院2015年11~12月期间开具的200张中药处方作为对照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对照组为未实施处方点评前开具的处方,观察组为实施处方点评后开具的处方,统计并对比两组处方的中药调配差错率.结果:对照组的中药调配差错率是5.5%,观察组是1.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不同调配差错类型的发生率,观察组少配、错配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处方点评对中药调配差错具有一定的影响,可明显降低中药调配差错率,且能指导中药调配对策的正确实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避免中药调剂中出现差错。方法:在严格执行调剂工作制度与操作常规及毒麻、中毒药品的调剂与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在调剂过程中重点注意中药处方中正名、全名、别名;处方应付;中药剂量、配伍及禁忌;处方脚注;中药服用的时间与方法等五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通过有效措施避免了调剂中的错误。结论:可避免中药调剂中出现差错,做到人性化服务,确保患者服药安全有效。中药调剂为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中药调剂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惠荣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5):3375-3375
目的:避免中药调剂中出现差错。方法:在严格执行调剂工作制度与操作常规及毒麻、中毒药品的调剂与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在调剂过程中重点注意中药处方中正名、全名、别名;处方应付;中药剂量、配伍及禁忌;处方脚注;中药服用的时间与方法等五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通过有效措施避免了调剂中的错误。结论:可避免中药调剂中出现差错,做到人性化服务,确保患者服药安全有效。中药调剂为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在儿科门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2009年10~11月儿科门诊上呼吸道感染处方1 000张,对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处方占处方总数的37.70%,各年龄组使用中药注射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中药注射剂的处方所占比例为17.51%,与抗菌药物注射剂联合使用的处方占81.96%.结论 中药注射剂在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独特功效得到临床认可,但在针对幼龄儿童使用及与抗菌药物注射剂联合使用时应加强中药注射剂安全有效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调剂对处方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09-2010年中药治疗处方3456张,对临床疗效进行跟踪研究,回顾性分析中药调剂情况对处方疗效的影响.结果:中药调剂的各个环节对处方疗效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应进一步提高对中药调剂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审方可以对处方中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并根据临床诊断对处方合理性进行分析,可以及纠正不合理配伍,用药不合理情况;计价可以让患者直观的了解治疗费用,同时快速的计价可以缩短患者等候的时间,缩短服药等待;调配是根据处方中不同药味的特点进行分别调配,对每种药物的用药量进行准确称量,避免用药量差异;复核可以避免存在遗漏、差错,对于特殊处理药物进行再次核实,对于处方中药物的质量进行再次核实;包装时会将特殊处理药物进行单独包装,并且注明煎煮方法;发药时可以回答患者依旧存在的疑问,指导患者正确煎煮、服用的注意事项,核对患者信息,避免交付错误.结论:中药调剂的整个过程对处方疗效最大程度的发挥都具有重要影响,应提高对中药调剂各个环节的有力监管,提高中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中药木瓜的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宇红  王晓义 《农垦医学》2006,28(6):437-438
目的:鉴别中药木瓜的正品、混淆品、伪品.方法:通过性状、显微、理化性质鉴别中药木瓜与混淆品光皮木瓜、伪品西藏木瓜、小木瓜、新疆木瓜.结果:正品、混淆品、伪品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为木瓜的真伪鉴别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